首頁>Club>
寶寶三歲多,發脾氣時愛打人,怎麼辦?媽媽大吼大叫訓斥才好一點,家長應該怎麼辦?
11
回覆列表
  • 1 # 豬豬育兒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貝懂道理、講禮貌、乖乖的;當發現開始哭鬧、發脾氣、打人的時候,就感覺到了很焦慮。

    其實,是我們過於著急了,寶寶從小到大,除了身體成長的同時,心理也在不斷的成熟啊,你見過那個男神,女神,生下來就是英俊瀟灑,彬彬有禮的。孩子處在不同的階段,他的心理發展也是不一樣的。今天說說2-3歲寶寶的心理特徵。

    2歲左右的寶寶呢,稍微一不隨心願就撒跑打滾,和寶爸寶媽唱反調,同時對自己玩具的佔有慾變得特別強。像我家孩子那個時候,他的玩具別人碰一下都不行,會大鬧半天。

    3歲的寶寶開始有成熟的表現,哭鬧不那麼厲害,慢慢開始能聽進去道理,會和大人分享一些東西了。

    所以,我們首先要接受容忍寶寶的壞脾氣。

    2-3歲孩子所表現出來的不聽話,發脾氣,打人都是正常的本能反應,只要孩子持續不是時間很長,不嚴重,我們家長應該去接受他,去包容他,這是正常的一個行為模式哦,所以,寶媽不要當成洪水猛獸就好了。

    其次,如果孩子大人,鬧脾氣行為嚴重,我們要嚴加管教。

    如果孩子行為特別嚴重,那我們就要嚴加管教了,我們要試著瞭解他的需求和背後的原因,然後慢慢進行引導。孩子2-3歲時,人格會逐漸形成,這個時候家長的做法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性格和脾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言傳,更是身教。

  • 2 # 胖兒讀書

    “我的”和“我”是這個階段的副產品。兩歲的寶寶喜歡劃分疆域,經常拒絕和他的哥哥姐姐分享空間。事實上,幼兒還沒有形成“分享”的概念。因此在這個階段吵鬧和生氣是常有的事。

    這是《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裡的一段話,確實是這樣子。我觀察過好幾個2歲多的孩子,普遍都有這個現象“愛發脾,愛打人,佔有慾強,頑固”。

    包括我家孩子,現在正值2歲多,很多事情經常跟我對著幹,叫她往東偏要往西,不輕易妥協,又是發脾氣,又是哭鬧,又是踢,又是跺。發脾氣與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一個問題,那麼應該怎麼處理好呢?

    01.找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首先觀察寶寶發脾氣的根源,是累了,還是餓了?或者是他自己不用處理的情形?從而導致孩子發脾氣。比如,有時候,我們帶孩子出去玩,途中孩子表示要你抱,不想走,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了,他極有可能玩累了,困了。因此,在寶寶爆發之前,觀察孩子的情緒,及時安撫這個快要暴躁的小宇宙。

    02.父母需要保持冷靜。

    往往在你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孩子便耍起脾氣了,這個時候可能是你太忙了,從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他唯一能快速引起你的注意是發脾氣。因此,不要被孩子的情緒點燃,否則就是兩個爆炸的炸彈了,你的怒氣可能會嚇倒孩子,也可能會傳染給孩子。

    03.態度該強硬時就強硬。

    別忽視了小孩子的智商,2歲多的孩子已經可以理解了大人說‘不’的意思,如果孩子老是透過撒播耍賴的行為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時候就態度嚴肅的告訴孩子‘不’,而不是敷衍的說‘好’。在原則上的問題,不要一時一個樣,對孩子也是不正確的引導。

    04,.多抱抱孩子。

    面對孩子發脾氣,把孩子扔在一邊,不理會不是一個理智做法。孩子就算是發脾氣也是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援的,況且孩子的脾氣來的快,去的也快,多抱抱孩子,要是面對他做不到的事情,給點耐心轉移他的注意力,幫孩子說出心中想法,這會讓孩子感覺得到自己的父母的瞭解他感受的人。從而促進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05.轉移處理場所。

    有孩子的家長,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孩子在公共場所發脾氣的情景,這確實讓大人尷尬,並且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更難及時的關注孩子的感覺,更多是被人會怎麼看待我這個媽媽。

    因此,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可把孩子抱到隱蔽的角落、場所,然後及時處理寶寶鬧脾氣,而我們也更能觀察瞭解好孩子。

    孩子愛發脾氣,也正是孩子需求的表現,是孩子需求家長抱抱,需要家長安慰,或是向家長求助的訊號。並且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動手能力越強的時候,這種莫名其妙的煩人行為便隨之減少。

  • 3 # 幼兒教育

      2~3歲,是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寶寶表現出扔東西、打人的行為,這是孩子在成長髮育過程中出現的正常表達方式。所以家長不要過於放大自己的心理感受,認為孩子這些表現是暴力,長大了那還得了?家長不要有這樣的焦慮。

      

      寶寶“叛逆期”扔東西、打人的原因分析:

      一、2歲前後,寶寶自我意識、物權意識或“地盤意識”開始萌牙。寶寶開始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霸權主義,比如有以下特徵:

      1,凡事都說不,“我是宇宙中心”。2,處處都逞強,自認為天下無敵,無所不能。3,脾氣暴躁、情緒陰晴不定。

      二、寶寶前額葉發育不成熟。

      前額葉,位於寶寶大腦額葉的前部區域,主管和決策寶寶理性思維和自我控制。當寶寶前額葉發育不成熟,寶寶就會行事“衝動”。

      

      三、寶寶語言表達能力較弱。

      當寶寶語言能力落後於自我意識和行動能力時,就表現出以打、發脾氣、扔東西等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簡單來說,就是說不過你就動手的意思。

      但是大人這樣要求寶寶,對寶寶是不公平的。因為2歲半的孩子與成年人講道理,永遠處於弱勢地位。當他說不過我的時候,或者表達不清楚時怎麼辦呢?只有一個辦法發洩情緒:找一個比他弱的小朋友打一架,或者在趁我轉身時在我腿上踢一腳。

      如何應對寶寶“叛逆期”扔東西、打人的行為?

      

      1,家長不要做錯誤的示範。

      寶寶2歲前後,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可以肯定的是,寶寶出現扔東西、打人這些行為,是寶寶的模仿動作。模仿物件,可能是家長,也可能是寶寶見到別的小朋友這樣做過。

      比如家長說過,你再不聽話,媽媽就打你哦!或者“你不乖,我就不給你買玩具”之類的。這讓寶寶相信,透過警告、發脾氣、打人是能達成目的的,所以寶寶才會模仿出扔東西、打人的動作。

      2,充當寶寶的前額葉,幫助寶寶冷靜。

      家長和只有2、3歲的寶寶講道理,往往行不通的。原因不是我們家長不會講大道理,而是大道理太空洞,寶寶理解不了。

      

      寶寶2~3歲前後,已經是手動敏感期。此時的寶寶更崇拜動手能力,也就是父母要做身體力行的榜樣。

      家長怎麼做?首先是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家庭和睦關係。當寶寶扔東西、打人時,夫妻中的一方應先將寶寶抱到一邊,幫助寶寶冷靜。

      這種作用有2個:一是對寶寶表示關切,讓寶寶感覺到自己沒有被忽略;二是耐心詢問寶寶“叛逆”動作的原因,並給予分析這個“叛逆”動作存在的缺陷,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3,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多數寶寶做出“叛逆”的打人或扔東西的動作,並不能排除是出於希望引起家長的關注。所以,家長給予寶寶高質量的陪伴很重要。

      家長手裡拿著手機陪在寶寶身邊,這不是陪伴只是“陪著”。真正的陪伴,是與寶寶產生互動並讓寶寶感覺到愉悅!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三丰與沈萬三有什麼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