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朝史暮想
-
2 # 張雪友友
出師表中己經道出了原因,為了報先帝的三顧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古代讀書人的節氣,以修身治國平家安天下為己任。
-
3 # 袁衛宇
蜀國在魏蜀吳三國當中,實力的最弱的。諸葛亮很清楚這個情況,大部分朝中大臣都不贊同北伐,希望休養生息,但諸葛亮仍然執意北伐,是非常無奈的事情。有三點原因。
一、北伐是蜀國立國的根基
蜀國正式名稱叫漢,以漢朝正統自居。而西漢的都城在西安,東漢的都城在洛陽。如果偏安一隅,不光復西安和洛陽,只是待在蜀地,又怎能以漢室正統自居呢。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開篇,就談到了這個問題。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絕對不能待在巴蜀地區做土皇帝。
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在《前出師表》裡,諸葛亮又談到了北伐的事情,他是這麼說的: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重點是興復漢室。如果待在蜀地,怎麼能興復漢室。
二、穩定蜀國內部派系
當時蜀國內部有四個派系,分別是元老派、荊州派、東州派、益州派。
元老派代表是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糜氏兄弟等,這些人在蜀國後期,基本都凋零了。
荊州派代表有諸葛亮、黃忠、魏延、蔣琬,費禕、馬超、馬岱。荊州派在蜀國後期是蜀國的中堅力量,而諸葛亮則是荊州派的核心人物。
東州派有法正、李嚴、許靖、董和、孟達、董允,他們雖然在蜀國高層沒有人,但是佔居著蜀國中層的位置。
益州派有黃權、李恢、馬忠、譙周、王平。他們是蜀國的本土派系,詭異的是他們的地位是最低的,作為本土派,他們和其它3個外來派系有很深的矛盾。
以上派系在蜀國內部的政治鬥爭中,彼此爭來鬥去,矛盾很嚴重。諸葛亮北伐,就是想透過外部戰爭手段,化解內部政治鬥爭。諸葛亮期待的是,如果仗打起來了,不管大家是什麼派系,都要停止內鬥,一致對外。
三、以攻為守
儘管蜀國國力最弱,諸葛亮還是寄希望於北伐,改善蜀國的困境。如果真的北伐成功,蜀國面臨的所有困境,都將迎刃而解。
蜀國當時的情況,是非常危險的,人口不足,軍隊戰鬥力也不足。如果曹魏進攻蜀國,即便蜀國有諸葛亮、姜維這樣的人才在,也不能保證扛得住。
從理論上說,休養生息,養精蓄銳是蜀國的上上策。但是曹魏不一定會給蜀國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的時間和機會。他們隨時可能進攻蜀國。與其被動挨打,還不如主動出擊,爭取戰爭主動權。
以攻為守,消耗曹魏的有生力量。這是諸葛亮的策略。
以上三點,是諸葛亮堅持北伐的原因。其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明知道北伐很艱難,諸葛亮卻不得不這麼做。這是諸葛亮的宿命,也是蜀國的宿命。
這或許是諸葛亮的偉大之處,既然選擇了前方,就該風雨兼程。每次看讀到諸葛亮在五丈原說的一句話,常常忍不住淚流滿面:
亮再不能興兵討賊,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至於劉禪是否能守成的問題,完全是多慮了。劉禪雖然不是明君,但絕對是合格的守成之君。諸葛亮死後,劉禪執掌蜀國27年,沒有丟失一寸領土。直到後來鄧艾滅蜀。
再說了,北伐不是一日之功,即便劉禪不能守成,等到北伐成功,那時蜀國的皇帝很可能會換人,劉禪有好幾個兒子,其中太子是劉璿,蜀國大臣對他評價不錯。
奉親虔恭,夙夜匪解,有古世子之風;接待群僚,舉動出於仁恕。北伐成功後,可能就是劉璿繼位了。
-
4 # 浮沉的歷史
首先諸葛亮的北伐對於蜀漢政權的意義是極大的:一、諸葛亮持續不斷的北伐意味著蜀漢政權對於恢復漢室江山信念十分堅定,聚集了蜀漢的軍心和民心,也確立和穩固了蜀漢立國的根本。使蜀漢政權不甘於偏居一隅,而成為一個徹底的地方割據政權。二、在三國鼎立的大爭之世,如果諸葛亮不北伐曹魏,那麼曹魏便會伺機南征蜀漢,雙方是處於一個你死我活的狀態。諸葛亮的主動北伐可以保持蜀漢對於戰爭主動權的掌握,還可以彌補蜀漢處於弱勢的地位。三、諸葛亮北伐戰爭並非是勞民傷財的軍事行動,並且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只有二次是大規模戰爭,大軍規模十萬左右。諸葛亮在大軍北伐前做了充分準備,蜀軍的每次出擊戰果雖不大,但差不多都能全身而退沒有傷筋動骨。因此諸葛亮的北伐談不上是勞民傷財,而且蜀漢內部的穩定也足以證明此。
歷史無法重演,劉禪沒有成為同一天下的帝王,但我們卻可以大膽推測一下。首先,如果劉禪統一了天下勢必其威武大增,而且他的漢室後裔身份也可以為其的統治起到穩定作用。從劉禪的統治能力看,以劉禪少年即位到投降曹魏,蜀漢政權內部沒有發生嚴重的政治鬥爭,而同時期的曹魏發生了司馬氏的專權、孫吳也發生了孫綝的專權,還有不少嚴重的戰爭鬥爭使得皇帝的權利被架空而成為傀儡。因此,劉禪的政治能力被嚴重低估,劉禪的穩定統治足以證明他是一位擁有一定政治手腕的統治者。統一天下後的劉禪也應當有能力守住他的江山。
回覆列表
蜀地特有的地理環境,將蜀地與中原相對隔絕開來。李白的一首《蜀道難》,已經讓人們知道進入蜀地的道途是如何險阻。再加上蜀地有豐富的水利資源,肥沃的土地,適宜農耕的平原地帶,所以蜀地也被人們稱為“天府之國”。
本土的蜀民,一直都是專心過自己的日子。當有外人要進入蜀地執政的時候,如果此人只是來蜀地避禍或者只是安心地搞割據,蜀人一般不會說什麼。因為日子照樣過自己,不會有什麼大的改變。而如果你想透過蜀地為跳臺,利用蜀地的人力財力無力,東出去爭霸天下,這個時候蜀民的態度就會開始變得曖昧起來,甚至和你的敵人暗通款曲。
也是,自己的小日子過得舒坦著呢,為什麼要為你們外來人去賣命。這是蜀民普遍的想法。
劉備的蜀漢,其內部政權的基礎是建立在幾個派系上的東州派系:這批人可以統稱為東州軍。這支軍隊原來劉焉入蜀帶去的,是由南陽、三輔一帶人為主要力量。實力強勁。
荊州派系:以諸葛亮,蔣琬,黃忠等人為首的荊州勢力。
蜀地本土派系:主要是一些蜀地當地計程車族豪強。
在劉備死後,跟著劉備的一些元老,比如關,張等人去世後,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系掌握了蜀漢政權。並且依靠東州軍鎮壓蜀地本土勢力。這是諸葛亮北伐的內部派系情況。
為什麼諸葛亮要不斷北伐1.諸葛亮和劉備都明白,想要真正地執掌蜀地政權,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蜀地本土勢力得勢。而東州軍,始終是有一個回家的念頭在的。他們並不滿足僅僅待在蜀地求個安定。東州軍一直都是志在投身到中原的滾滾紅塵中去。諸葛亮的蜀漢政權的執政基礎,就是依靠東州軍。你說諸葛亮要不要北伐。
2.諸葛亮明白待在蜀地必亡這個道理。大家長期待在蜀地,很容易就失去了爭霸的野心。而蜀地偏安一隅,雖然日子可能過得還不錯,但是除了險途的阻隔,完全沒有任何戰略緩衝。一旦中原大局安定,蜀地絕對難逃被統一的趨勢。所以為了政權的安全,必須要打出去,哪怕在外面奪幾個戰略緩衝的要地,也比在蜀地混吃等死強。
3.劉備的意願:匡扶漢室。這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重要的,道理我想各位都懂。
被小看的劉禪一部《三國演義》,劉禪就成為一個只知道享樂的昏庸之輩。諸葛亮死後,劉禪執政蜀漢政權,平穩地過了近30年。你敢說劉禪無能?在荊州派系和東州系落沒之後,劉禪開始依靠蜀地本土勢力,用外戚延伸職能,控制了蜀漢政權。並且和東吳保持戰略聯盟,抵禦魏國,你敢說劉禪是個傻子?
至於如果劉備,諸葛亮真的打下了一個江山,劉禪能不能作為守成之君,這個不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