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21120385504

    武功分馬上馬下,林沖使槍,馬上戰鬥應該敏捷一些。地上有周侗交魯智深杖法時一句:叫你做個地上第一如何?因此上兩人應該不相上下,各有特色,均屬一流。可能有人覺得林沖馬上英雄魯智深不敵,也不見得,這裡可藉助魯智深與呼延灼的二場戰鬥來評判。呼延灼絕對一流戰將不下於林沖,魯呼二人第一戰馬上五十餘合不分勝敗,呼直感嘆:哪裡跑出個野和尚,武功恁般了得!第二次交鋒是在兩軍混戰當中,呼正耀武揚威大開殺戳之際,魯步行衝上去一招橫掃千軍,直有雷廷萬鈞之勢,呼知厲害怎敢接招,直接借神駒一跳之力躲過一杖,由此可見魯之威力非同小可,如多有幾個照面未必就能次次躲過,林沖又能為焉?所以林魯平分秋色之論甚是有理。

  • 2 # 閱讀與思索

    簡單分享一下!

    首先,來看一個擅長馬上功夫,一個擅長步戰。

    各自所用的兵器不同,兵器重量也不同。還有兩人的身體狀況也不同。

    所以,如果是步戰時,那麼林沖應該不和魯提轄兵器硬碰的,光比力氣,林沖應該不是魯提轄的對手,硬碰硬林沖會輸,但是打鬥一般都是憑的綜合實力,即要看內功,戰數,靈活性,技巧,還要憑腦子。

    林沖應該和魯智深在伯仲之間,因為沒有比試過。但是如果非要爭個輸贏,那麼我想時間長了魯智深可能會吃虧,力氣大是事實,但是靈活性不好,而且兵器太沉,會很費力的,身體消耗也就大。不可能持續一直那麼大力氣的,

    時間稍微長一點,林沖會利用技巧和靈活性而勝的。

    其次,還有林沖一直在軍中教授武藝,那麼他自然的常常練習了,魯提轄根據推測,他可能不會常常繼續練習,甚至每天練習武功了,偶爾會練習練習。俗話說"三天不寫手生,三天不說口生",更何況是武功了。

    所以,憑武功的招數魯智深應該不是林沖的對手,當然力氣林沖又不是魯的對手,這就要看戰術了,揚長避短誰做的好誰就會勝。

    最後,還要看各自的身體是否在最佳狀態,如果戰鬥時身體狀況沒有在最佳狀態,那麼就會影響到戰鬥力的,也就會影響到輸贏的。

    以上是假定各自都用自己的兵器的狀況下比試的分析。如果徒手搏鬥,魯智深的勝算可能要大一些。

    古代對於武將之類的職位,一般職位的高低基本上都是根據功夫的高低決定的。

    所以理論上來分析,林沖可能要佔上風的。

    補充一下: 林沖要想盡快戰勝魯智深,那麼就想辦法讓魯智深發怒,讓魯智深用全力來打林沖,林沖採取躲閃拖延的戰術,魯智深的兵器沉重,用的時間一長,力氣自然就減弱了,身體最佳巔峰狀態就會過去,此時林沖伺機而動,一招制敵而勝。

    附註:

    《俠客行》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 3 # 天香雲外飄

    林沖的武功肯定在魯智深之上!這是毋庸置疑的。然後,判斷的理由主要是:

    (1)林沖是梁山馬軍“五虎上將”之一,而魯智深只是梁山步兵的首領之一。在梁山108將當中,林沖總排名第六位,比魯智深的排名要靠前得多!

    (2)整部《水滸傳》原著小說,林沖基本上全無敗績過,而且林沖作戰的特點是遇強則強的。而魯智深只是力氣比較大而已,魯智深曾經是倒拔垂楊柳過。然後,魯智深在又困又餓的情況之下,敗給了瓦罐寺的無名小卒-----崔道成和丘小乙。此外,在劉太公的莊上的時候,打虎將李忠也可以和魯智深激戰好多回合而不分勝負!

    (3)不管是喻萬春的《蕩寇志》小說,還是《水滸傳》小說,都稱頌林沖是個“會廝殺的”。然後,香港拍攝的由梁家輝和徐錦江主演的電影《英雄本色》,其中也描述到林沖的武功是遠在魯大師之上的。在《英雄本色》電影當中,咱們的魯大師被陸謙打敗了,然後是林沖殺了陸謙為魯智深報了仇的!

    “馬上林沖,馬下武松!”正是人們對林沖的讚譽。林沖只是性格比較懦弱而已!在《水滸傳》小說當中,林沖Vs魯智深可以說是“輸在性格而贏在武功上”!

  • 4 # 護理札記

    步戰和馬戰。

    不過全書中林沖的步戰和魯智深的馬戰很少,而且兩個人都和“青面獸”楊志、“雙鞭”呼延灼有過交手的經歷,就以這幾場作為比較。

    在此之前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林、魯二人在相識的時候比武並且林沖上風這個片段是影視劇中加入的,把魯智深表現成了一個只有蠻力的莽漢。這是不正確的。

    的確,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說明他至少在武學修養方面是很不錯的。

    但同樣的,魯智深除了倒拔垂楊柳能夠顯示出他的神力之外,他以前是小種經略相公門下的提轄,甚至據小種說是其父親的老部下了,而小種、老種都是北宋當時最強大的西軍中的大佬,楊家將也是西軍出來的,提轄是專管統轄軍隊,訓練教閱、督捕盜賊的,再加上西軍早年對付遼國,北宋中後期(主要是檀淵之盟後)主要對付西夏,魯智深也可以說是一名百戰老兵了,本身的武藝也是過硬的。

    更何況,林、魯二人本來就是林沖看見魯智深在揮舞禪杖演示武藝的時候,林沖對其武藝喝彩了才相識的,可見魯智深的武藝也是受到林沖認可的。

    好,先來說步戰。林沖是在初上梁山,尋找投名狀的時候和楊志交手,兩個人使用朴刀對打,三十個回合不分勝負後被王倫叫停。當時兩個人都覺得對方是個高手,可見步戰的話林沖和楊志基本是持平的。考慮到這是全書中林沖唯一一次用刀戰鬥,以及他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的職務,可能會有一些不順手的可能,但是林沖絕不可能不擅長步戰——北宋缺戰馬,有的將軍都沒有戰馬,作為指導小兵的林沖肯定是指導他們的步戰。而楊志和魯智深在二龍山下對打的時候,交戰了四五十個回合後停下交流相認,在停下之前有一段楊志的內心獨白:“那裡來的這個和尚,真個好本事,手段高!俺卻剛剛地只敵的他住!”如果他沒有自謙的成分在這裡的話,那麼就可以說和魯智深步戰,楊志處於了下風。

    這樣比較下來的話,在步戰上,魯智深應該強過了林沖。

    再來說馬戰。兩個人和呼延灼的交手都是四五十個回合不分勝負,很難判斷。不過林沖和呼延灼面對扈三孃的時候,林沖將扈三娘瞬間拿下,而呼延灼則只是佔到了上風,估計林沖的戰力應該在呼延灼之上吧,而魯智深的馬戰能力則不夠明確。不過考慮到呼延灼在青州的那一段時間,雖然呼延灼對二龍山幾個好漢的武藝之高強感到震驚,說“不是綠林的手段”(意思就是說感覺像正規訓練過的),但楊志也說他們幾個人和呼延灼“交鋒三五次,各無輸贏”,可見無論魯智深還是楊志,馬戰的戰鬥力都還不足以拿下呼延灼,估計也就是半斤八兩。

    這麼看的話,馬戰還是林沖要厲害一些。

    不過林沖在馬戰中經常有突然“大喝一聲”、“奮起神威”將對手擊殺,反而是有著倒拔垂楊柳這等神力般的舉動的魯智深沒有這種鏡頭,但林沖能夠稱讚魯智深的武藝說明魯也不是隻會靠蠻力的人。不妨做個大膽的猜測,很有可能林沖是那種打起來不溫不火、連綿不絕的,在抓住對方破綻的情況下一擊必殺的型別,而魯智深則是那種兼具力量和技巧的正面碾壓型。

    總的來說,林沖和魯智深兩個人在武力上差距不大,各有優劣。

    林沖擅馬戰,魯智深擅步戰。林沖是典型的尋找破綻一擊必殺的技巧型,而魯智深是力量和技巧兼備的坦克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何以利吾國,何以利吾家,何以利吾身”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