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考語文齋

    “何以利吾國,何以利吾家,何以利吾身”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什麼對我的國家有好處,做什麼對我的家庭有好處,做什麼對我自己有好處。“何以”是倒裝,即以何:拿什麼、用什麼、做什麼或根據什麼、憑什麼等,如“何以知之?”就是以何知之,意思就是你憑什麼瞭解他。三個“利”之後都省略了介詞“於”,即對於。這句話是修身自省,要考慮做的事對國家、家庭、自己有沒有益處。林則徐有句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錄之共勉!

  • 2 # 小福影音

    以利為重,是典型的亂世思維

    鄙視國際道義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認為利益高於道義,更是極度危險的事情,我敢這麼說,棄道義,唯利是圖者,無有不亡者。

    國家利益為重,是對的,但不顧道義的利益,根本就不是利益。利益高於道義,這是很典型的亂世思維!也是亂源。

    孟子那段話說的很對: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

    大國不講道義,為利而侵小;強者不講道義,為利而欺弱;見義不為,見利而動,見弱可欺,見惡不去,未有不亂者!

    很多華人真的就是鼠輩,倉充鼠雀喜,哪管萬世憂患。不講道義而談利益,便是無視秩序和規則,無秩序和規則所獲取的利益,那麼也容易再因更不講規則,更流氓的人所奪取,良善不幸,奸尻當道,自以為聰明的人都想盡辦法獲取利益,堅守道義的全是傻逼,這樣的社會,能夠昌盛,鬼才信。

    所以我真心覺得,如今的太平,可以說是一種僥倖,是打完一戰、二戰和冷戰後,諸國懼戰,恐三次大戰爆發,民亦思和平,力圖恢復,此其一也。國際間實力微妙的平衡,雖有噁心,不敢輕動,此其二也。各國至今大多都僅得自1945至今80年承平,國內治理尚好,矛盾未見爆發,不需征戰,此其三也。但是各國都信奉利益至上,輕視道義,這數十年來苦心經營的國際秩序終究有玩不下去的那一天。很遠嗎,恐怕不會很遠。

    以史為鑑,無道義者,不可永昌

    大家都知道劉備那句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遺言,可知道遺言後面還有什麼: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這是日本戰國時代北條氏綱的遺囑:無論大將為何人,諸士皆當恪守道義。若有違道義,既徵下一國兩國,後代之恥辱如何,必致天運盡而滅亡。若心中銘記切不可有違道義,末世亦無身遭千夫所指之恥辱是也,聞古世之物語,恪守道義之滅亡,與捨棄道義之栄華,天地格別之差是也!大將心底若無決斷,諸士當尋思道義。此外,因無道之挙獲利者,終究難遁天罰。

    大家都覺得自己聰明無比,這些亂世裡面摸爬滾打,不講道義的人精難道不聰明,留給後代這樣的遺言,因為他們都是過來人,不講道義撈到的好處,散的也快,禍端來得也大!

    不要小看因果律,沉得下心,仔細讀歷史的人,對道義自然會有一種敬畏。

    從春秋戰國開始說,追逐利益而不講道義,而且都成了大功的人,無視道義而言利益者如:蔡澤、范雎、呂不韋、李斯、蘇秦,哪個得了真正的利,能保利益不失,且善終的,一個都沒。法家如:李悝、吳起、商鞅,下場更慘。

    這些要是還覺得可以,那就講一下只講利益不講道義,更慘的,越是亂世,越是這麼搞,越是這麼搞,下場越慘。

    南北朝夠亂,也夠不講道義,我不想做歷史科普,有興趣自己去看看他們的歷史,我只說這些不講道義的人的結局:司馬家,司馬懿狐媚取天下,然後司馬家都向利益看齊,自己內鬥,宗族死傷無數,前後漢幹掉一批,劉裕幹掉最後一批。以前如孫皓、劉禪這些末代皇帝,投降了都不會殺的。劉裕開了殺帝的頭,他劉宋後來也是自己內鬥被幹掉一批,劉宋當皇帝的後來便鮮有善終。

    五胡十六國都是不講道義的,最後宗室被屠殺之慘烈,也是歷代空前絕後的。

    說一說慕容氏,很典型的講國家利益,不講道義的,趁著苻堅淝水之戰失敗以後,反叛,一舉建立後燕、南燕、北燕、西燕,苻堅對慕容垂之好,對投降的前燕貴族也禮遇有加,卻換得如此下場,所以後來勝利者再也不相信慕容氏的投降,慕容氏基本舉族盡滅。

    1276年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滿朝慶祝的時候察必皇后卻很感傷。忽必烈詢問,她說:“妾聞自古無千歲之國,毋使吾子孫及此,則幸矣。”我不是研究宋史的,情況不是非常清楚,但我查了一下,元朝的確沒有對宋宗室進行大屠殺,把被俘宋恭帝,封為瀛國公。南宋宗室遭到大屠殺,是一個叫蒲壽庚的賤貨乾的。後來明朝建立,朱元璋也沒對元代宗室進行大加誅伐,何嘗不是一種報應。

    道義是更長遠的利益

    再說近代,不講道義,就是得到目前利益,長遠來看,也是玩不下去的。北韓這樣的流氓國家就不說了,蘇聯當初侵佔波蘭,後來強行派兵侵襲東歐實行改革的國家,對他們信譽造成的損失後來直接轉化成了實際損失。

    這是我引用的一些例子

    “美國在1990年發動的海灣戰爭是懲罰吞併科威特的伊拉克薩達姆政府,這符合聯合國維護國家主權的道義,於是便有20餘國派軍隊支援美軍作戰。從美國方面來講,遵循國際道義大幅增強了美國進行這場戰爭的實力。薩達姆政府違背國際道義吞併科威科的行為,雖然沒有降低它吞併科威特的實力但卻拉大了它在海灣戰爭中與多國部隊的實力對比。也就是說,在違背道義的行為沒有降低一國絕對實力的情況下,仍可能降低一國的相對實力。”

    “蘇聯解體後,世界上沒有國家或集團具備制衡美國的實力,因此美國的國際權力大增。雖然美國長期保持了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權力,但是其國際權威卻在進入21世紀後不斷下降。冷戰期間,美國向世界宣傳《反彈道導彈條約》(ABM)是世界和平的基石,是防止核戰爭的保證。然而,克林頓(Bill Clinton)在其執政後期開始考慮單方面退出這一條約,為美國部署反導武器系統掃除國際條約方面的障礙。克林頓政府擔心這種政策會嚴重削弱美國的國際戰略信譽,遲遲未敢做出決定。小布什(George Walker Bush)在2001年一上臺就宣佈退出ABM條約,而且同年還取消了對印度核試驗的制裁。這兩項政策使美國戰略信譽開始下降。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證明,美國為了發動戰爭,編造了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藉口。這使美國的國際權威嚴重衰敗。2005年,美國政府又與未加入《核不擴散條約》的印度進行核技術合作,這使得美國的國際戰略信譽進一步下跌。2008年金融危機暴露出美國金融界的欺詐行為,2011年標準普爾將美國的信用級別從AAA降至AA+。2011年,美國在“阿拉伯之春”中拋棄傳統盟友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其在中東阿拉伯盟友中的戰略信譽進一步受損。甚至,連以色列都認為美國缺少戰略信譽。如今,美國的國際戰略信譽不僅遠低於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而且亦遠不如20世紀90年代末。”

    道義和利益也並不矛盾

    重利益同時,也可重道義,反之亦然,甚至缺一不可。基本道義是必須尊重,是原則,不可毀壞,比如尊重他國、禮待元首、遵守公約、不背盟約、維持誠信等,這種低限度的道義不遵守,那真是立馬就玩不下去了。而更高階的道義,比如援助他國、維護國際安全、收容難民這些,需要硬實力支撐的,必須量力而為,有能力的時候,多做,能力不足,少做就是,只講道義,完全不顧自身利益,是對自己國民的不負責了。還有對於完全不講道義的國家,還仍然對他們秉持高階的道義,這不是在維護道義,這是蠢,是在自己賣自己,該怎麼對付流氓,就怎麼對付流氓,這不是你不仁我不義,是以直報怨。

    在道義和利益可以兩全的情況下,最好,如果自身利益因為講道義會損失,那就在講道義的情況下,用盡一切辦法避免損失。

    道義為重,前車殷鑑,史筆如刀,華人慎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秋季魚如何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