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志友生活秀

    現在已進入秋季長魚的高峰期了,但有些魚塘卻發現魚天天早上出現浮頭,要上午十點過才能把上午一餐的飼料投下去,再一看魚的個體還比較小,就擔心魚價高時魚體規格達不到,看著難得的魚價好行情卻賺不到錢,真是乾著急。其實發生這種情況,大多數還是水質出了問題,就是魚吃得多,可分解糞便殘餌的有益菌卻沒有補夠所致。在水體中,我們天天在投料,一天還投幾次,魚也一天24小時在不斷的排洩,所有這些糞便都含有大量沒有吸收的氮,在水體中各種形態的氮素迴圈都需要有益菌的參與,當魚排得越多,超出天然水體中有益菌的分解能力時,就需要人為補充有益菌,如:芽孢原粉、酵素、乳桿菌,當飼料投得越多,那補充的有益菌相應的也就應該更多。可有的人總是期望使用一次就可以管一年半載,這個肯定是不現實的。

    水體對流

    這些天,晚上最低溫度低的只有二十多攝氏度,可白天溫度最高時可達35攝氏度以上,光是早晚溫差就有10攝氏度以上,還不用說處在颳風下雨的降雨週期,所以水體對流在這個季節是最為明顯。對於底質較差,平時酵素用得少的,應急處理也沒有用強氧化劑底改片的,或是分解王,是很容易出現魚的吃食不好。這裡不是魚不餓,而是這樣的水體大多由於底質差,引起水體亞硝酸鹽高,造成魚體血液內的亞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高鐵血紅蛋白不具有運輸血液中氧的功能,所以亞硝酸鹽越高,越容易造成魚的機體假性缺氧,使得魚因為機體缺氧,而造成吃食不好,非要等到下午水體中雨溶氧非常高時,此時魚體內溶氧達到充足的情況,才正常吃食。所以經常出現養殖戶說,上午吃料不好,下午一餐吃得好,不用懷疑,這樣的魚塘水質調節還是沒跟上。

    到了秋天,氣溫有所降低,晝夜溫差大,喜歡高溫的綠藻生長會受到影響,有些地方矽藻會慢慢成為優勢種群。瞭解好藻類的特性,有助於平時的肥水管理。說到水肥,許多人的理解就是透明度比較低,這種認識過於片面。正確的理解應是,水體中有一定丰度和多樣性的藻類,穩定性比較強,且有益藻類佔優勢種群。才是養殖中所需要的肥水。所以肥水的核心,就是培養有益藻類。

    藻類是透過光合作用生長的,雖然矽藻對光照的需求要低一點,但也同樣需要,像藍綠藻等,對光照的需求則要高得多,這也是這些藻類總是趨向於水體的中上層,就是為了吸收更多的光能。假如水質透明度低,那可以用一些絮凝劑,如解毒混濁清、黑碳晶等增加透明度;

    在適宜的範圍內,水溫越高,藻類生長越快。對於水溫的解決,其實不可能去把池水加溫,但逆向思維,可以培育適宜在溫度較低環境下生長的藻類。比如矽藻,在5到38度都可以生長繁殖,在水溫過高的情況下生長不好,反而在秋節和春節,生長迅速。在天然的水體中有大量的矽藻,只需補足矽藻生長的營養,就可以促進矽藻的生長。比如常用多肽矽藻肥加活藻素,或是用氨基酸肥水膏加活藻素;

    其實上面都已有提到。在藻類生長中,對碳、氮、磷的需求是比較高的,據範博士的介紹,其最佳比例應在2:2:1。其次就是鉀、矽、微量元素等。所以當水體缺什麼,那就應補什麼。而在實際生產中,往往都是用一些速效的無機肥,根據需要選用不同的種類快速肥水。

    微生物的分解轉化,把大分子有機質轉化成藻類可以同化吸收營養的小分子有機質。當用速效肥,就會發現一個缺點,往往肥效不能持久。而養殖塘底和水體中,往往又有大量的有機物,動植物的屍體,飼料的殘餌糞便等,其中都包含有大量的藻類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所以補充微生物,此時,也就是在補肥。比如我時常提到的成都魚康的芽孢桿菌原粉、酵素,除了預防魚病,重要的就是促進藻類生長,降低餌料係數。在使用上,注意,水的透明度當低於30釐米,就應多補菌,少補速效肥;當到了秋節,如透明度高於50釐米,那則增加速效肥的使用,適當減少菌的使用頻次。做到藻、菌、有機質間的平衡,有的人常說水體中缺乏藻類的種子,需要人為的投入藻種,但市場上大多數藻種都不是真正的藻類種子,而常見的都是一些藻類生長的促藻素、營養鹽。既便有真的,對於四大家魚養殖,尤其是花白鰱,要透過定向培藻去實現產魚,那你就不要想掙錢了。反而我在實踐中發現,天然水體中其實是有各種藻類的種子的,只要有了適宜它生長的條件和營養,如把活藻素加氨基酸、碳源多肽和乳酸菌等,藻類就一定能長出來,不信你可可把自來水裝進源泉水瓶,敞開口瓶在太陽下放置數週,水都會變色。

    這些年我遇到很多愛用強氯精、硫酸銅和菊脂類殺蟲藥的養殖戶,往往這些人都是搞了幾十年的人,傳統養殖,不喜歡用菌,效益不高,影響了調水解毒產品的投入,在這種惡性迴圈中,有人養了一輩子魚,也未能實現財富夢。所以,培藻,如果使用了上述產品,解毒有利於藻類的培養。像氯製劑可以使用水體解毒護水寶,但注意不要在倒藻缺氧時用。而硫酸銅和菊脂類,是最難解的,我的經驗可用生石灰,或用底改片解。

  • 2 # 農村小胡也

    第一招,光照 。藻類是透過光合作用生長的,雖然矽藻對光照的需求要低一點,但也同樣需要,像藍綠藻等,對光照的需求則要高得多,這也是這些藻類總是趨向於水體的中上層,就是為了吸收更多的光能。假如水質透明度低,那可以用一些絮凝劑,如解毒混濁清、黑碳晶等增加透明度; 第二招,溫度。在適宜的範圍內,水溫越高,藻類生長越快。對於水溫的解決,其實不可能去把池水加溫,但逆向思維,可以培育適宜在溫度較低環境下生長的藻類。比如矽藻,在5到38度都可以生長繁殖,在水溫過高的情況下生長不好,反而在秋節和春節,生長迅速。在天然的水體中有大量的矽藻,只需補足矽藻生長的營養,就可以促進矽藻的生長。比如常用多肽矽藻肥加活藻素,或是用氨基酸肥水膏加活藻素; 第三招,營養。其實上面都已有提到。在藻類生長中,對碳、氮、磷的需求是比較高的,據範博士的介紹,其最佳比例應在2:2:1。其次就是鉀、矽、微量元素等。所以當水體缺什麼,那就應補什麼。而在實際生產中,往往都是用一些速效的無機肥,根據需要選用不同的種類快速肥水。 第四招,微生物。微生物的分解轉化,把大分子有機質轉化成藻類可以同化吸收營養的小分子有機質。當用速效肥,就會發現一個缺點,往往肥效不能持久。而養殖塘底和水體中,往往又有大量的有機物,動植物的屍體,飼料的殘餌糞便等,其中都包含有大量的藻類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所以補充微生物,此時,也就是在補肥。比如我時常提到的成都魚康的芽孢桿菌原粉、酵素,除了預防魚病,重要的就是促進藻類生長,降低餌料係數。在使用上,注意,水的透明度當低於30釐米,就應多補菌,少補速效肥;當到了秋節,如透明度高於50釐米,那則增加速效肥的使用,適當減少菌的使用頻次。做到藻、菌、有機質間的平衡。 第五招,藻種。有的人常說水體中缺乏藻類的種子,需要人為的投入藻種,但市場上大多數藻種都不是真正的藻類種子,而常見的都是一些藻類生長的促藻素、營養鹽。既便有真的,對於四大家魚養殖,尤其是花白鰱,要透過定向培藻去實現產魚,那你就不要想掙錢了。反而我在實踐中發現,天然水體中其實是有各種藻類的種子的,只要有了適宜它生長的條件和營養,如把活藻素加氨基酸、碳源多肽和乳酸菌等,藻類就一定能長出來,不信你可可把自來水裝進源泉水瓶,敞開口瓶在太陽下放置數週,水都會變色。 第六招,解毒。這些年我遇到很多愛用強氯精、硫酸銅和菊脂類殺蟲藥的養殖戶,往往這些人都是搞了幾十年的人,傳統養殖,不喜歡用菌,效益不高,影響了調水解毒產品的投入,在這種惡性迴圈中,有人養了一輩子魚,也未能實現財富夢。所以,培藻,如果使用了上述產品,解毒有利於藻類的培養。像氯製劑可以使用水體解毒護水寶,但注意不要在倒藻缺氧時用。而硫酸銅和菊脂類,是最難解的,我的經驗可用生石灰,或用底改片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管仲善用經濟戰,卻為何早年經商老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