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文讀史
-
2 # 深夜解說
1.再嫁之謎
楊玉環是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 她原本是唐玄宗之子李瑁的妃子,後來為何嫁給唐玄宗做了貴妃呢?她是被強迫的呢,還是心甘情願的呢?
2.爭寵之謎
唐玄宗費盡心思地搶了自己的兒媳封做貴妃,楊貴妃的真實後宮生活是什麼樣子呢?他會獨寵楊貴妃嗎?而性情溫順的楊貴妃又會如何對待自己的情敵呢?
3.出宮之謎
在楊貴妃入宮後的日子裡,有兩次因得罪玄宗而被攆出宮門。每個細胞都寵愛貴妃的唐玄宗怒從何來?貴妃究竟何罪之有?楊貴妃的出宮與唐玄宗另尋新歡有關係嗎?她在宮外的時光如何度過?之後她又是如何回到玄宗身邊的?這是唐代以來很多文人都喜歡探討的一個歷史之謎。
4.未育之謎
正史、野史皆不見記載楊貴妃育有子女,傾國傾城之色、羞花閉月之貌竟然沒有後代延續,實在令人遺憾。楊玉環憑著美豔的容貌獲得了李隆基的寵愛,與李隆基恩愛有加的同時卻一直未能生育。是她不想生下皇子嗎?還是天生不能懷孕呢?或者是迫於壓力不能與親生之子相認呢?
5.未被封后之謎
唐玄宗既然這麼愛楊貴妃,為什麼沒有將她冊立為皇后呢?即便是在楊貴妃死後,她也終究只是“妃子”。
6.生死之謎
那件神秘的挖墓事件,新舊唐書有兩種不同的記載。在舊唐書裡說: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而新唐書裡卻只有:香囊猶在。也就是說只有香囊,而不見貴妃的遺體。
-
3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有說去了日本,有說歸隱山林了,而且特別多的人相信沒死,去了日本。
但要我說,李隆基根本不會讓她活,伴君如伴虎有幾個君王真的不愛江山愛美人的。
一個雄心勃勃擁有至高權利的人,怎麼會放過楊玉環,做大唐的皇帝,基本是當時全世界最高的權利了。
死了一個楊玉環,就算再也找不到這麼美麗的女子了,找個替代的女人,那也是萬人堆裡挑啊。
但至高的權利,玄宗這一輩子也就只有這麼一次機會,要保住楊玉環就要和整個帝國對立,當時想讓楊玉環死的人可不少哦,為了楊玉環要捨棄一切而且隨時有可能被篡位殺掉,權衡利弊,他也不會手下留情。
古代殉情的女人有,誰聽過殉情的男人,我說這話估計很多男性同志有要摩擦我的,但這是事實啊,殉情的女子一抓一大把,就說有名的孟姜女吧,歷史中有哪個男人為自己心愛的女人殉情了?
所以,我的猜測是楊玉環當時絕對死了,有可能不是死在玄宗手裡,有可能玄宗不忍下手,但楊玉環絕對活不過那個晚上。
-
4 # 歷史中的小強
由於安史之亂,唐朝盛世陷入了動盪與沒落之中。在唐玄宗與楊貴妃逃亡到馬嵬坡之時禁軍發生譁變,士兵要求斬殺楊國忠,楊玉環等禍國殃民之人,唐玄宗不得以,為平息軍亂,只得忍痛殺死楊貴妃之後,民間產生了幾大謎團,其一,有假死隱於民間之說,有傳聞,楊貴妃並未死亡,死亡者只是與之相貌相符的宮女代死,其後看破皇家富貴,一直生活在民間!其二有東渡日本之說,在今天中國與日本民間均有傳言楊貴妃秘密東渡到日本,在日本隱居生活 , 其三有隱於後宮之說,唐玄宗將楊貴妃改名換姓,一直隱藏於在後宮之中!
回覆列表
雖然正史上明確記載楊貴妃於755年縊死於馬嵬坡,但是在人們的心中還是存在著不同於史書的想像。
一、根據《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楊貴妃死在了馬嵬驛,這也是為大多數人接受的史實。中唐白居易《李夫人》和鄭隅《津陽門詩注》等均明確提到了楊貴妃死後葬在馬嵬,鄭隅還詳細記載了玄宗命高力士移葬楊妃的情況。宋朝樂史的《楊太真外傳》甚至說高力士將楊貴妃縊死於佛堂前的梨樹下。著名學者陳寅恪先生在《元白詩箋證稿》中認為樂史可能是受了白居易《長恨歌》中“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影響。
二、一部分學者認為楊貴妃是死於馬嵬驛,但不是被高力士縊死的,而是死於亂軍的槍下,這種說法的根據是一些唐詩的描述。如杜甫有《哀江頭》一首,內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句。此詩作於安祿山佔據的長安城中,所以他有可能在暗示貴妃並不是被縊死的,因為縊死是不會有血汙的。唐代另一詩人李益有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內中有“託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句,究其實也是講貴妃死於亂軍叢中,而不是縊死的。杜牧《華清宮三十韻》也說:“暄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意指貴妃是死於禁軍士兵的亂槍下。
三、其實楊貴妃的死因在唐代還有多種猜測,除上述死於亂槍之外,還有人認為是吞金而死。劉禹錫《馬嵬行》說:“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裡中兒,皆方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迴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攸忽蕣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這種講法在其他書中並不多見,陳寅恪先生也是十分懷疑,認為可能與“裡中兒”的傳說有關。
四、然而也有一部分人並不認為貴妃死在馬嵬驛,他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楊貴妃逃往日本了。在日本民間和學術界有這樣一種看法,當時被縊身亡的,乃是一個侍女,楊貴妃並沒有死,她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行至現在上海附近揚帆出海,漂泊到日本久谷町久津。唐玄宗曾命方士出海搜尋,至久津向楊貴妃面呈佛像兩尊,貴妃亦以玉簪答覆,但始終未能迴歸故國,最後在日本終其天年。據說,日本國至今仍有楊妃之墓,而日本著名演員山口百惠也稱她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代。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當時提出要縊死楊貴妃的陳玄禮本人其實與楊妃並沒有深仇大恨,而且據史料的記載,馬嵬驛事件之後,他仍深得唐玄宗的信任和器重,如果他真的讓楊妃死了,玄宗應對他恨之入骨才對,怎會依舊信任他呢?惟一的可能就是陳玄禮透過斡旋,使楊妃保住了性命。五、與上述大同小異的一種說法,認為楊貴妃確東渡日本了,但不是高力士和陳玄禮用的調包計,而是死而復生。日本學者渡邊龍策在《楊貴妃復活秘史》中認為高力士僅是將楊貴妃窒息昏迷,楊貴妃醒後在舞女謝阿蠻和樂師馬仙期的幫助下,往東南潛入襄陽,再飄泊到武昌,沿長江到達揚州。日本遣唐使團團長藤原刷雄將貴妃帶上了海船,逃到了日本山口縣的久津。楊貴妃出走日本後,謝阿蠻和馬仙期設法把楊貴妃東渡的訊息呈達玄宗,玄宗聞訊,感嘆不已,就派方士去日本找楊貴妃,並面呈兩尊佛像,勸她回國。雙方雖互通了訊息,但楊貴妃最後未能隨方士回國。
六、與楊貴妃逃亡日本的說法相似,另有一種新穎的觀點認為楊貴妃逃到美洲去了。臺灣學者魏聚賢在《華人發現美洲》一書中稱,楊貴妃並沒有死在馬嵬驛,而是被人帶到了美洲。這種說法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料支撐,相信的人很少。
七、中國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楊貴妃最終流落於民間。俞平伯首先於上世紀20年代提出這一看法,他主要是對白居易《長恨歌》和陳鴻《長恨歌傳》進行了考釋。他指出,白氏詩中說“似馬嵬之事不足為恨”,看來只有生離才稱得上“長恨”。白氏又說:“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玄宗正是由於馬嵬驛墳中沒有楊妃的屍體,才遣方士四處尋覓。白氏詩中又說:“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其實是說楊妃仍居於人間。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俞平伯認為認為馬嵬事起倉促,楊貴妃雖被賜死,但未必真死,可另覓替死鬼。楊妃流落民間後,大約當了女道士。唐代的女道士院就是娼家妓院,故楊貴妃最終淪落為娼女。所以對深愛楊貴妃的玄宗來說,真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有不少學者贊成俞平伯的說法,並進一步作了論證。
楊貴妃是個有著傾國傾城美貌的特殊人物,她的死被蒙上了一層特殊的面紗。對美的追憶,使我們對楊貴妃的最後歸宿,至今仍持有不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