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簡單說來,芬蘭之所以和蘇聯分道揚鑣:

    一是沒有共同的民族和語言,強扭的瓜不甜;

    二是芬蘭所處的地理位置更適合和蘇聯保持距離。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沙俄國土面積一度達到了2280萬平方公里,毗鄰三大洋,佔據了世界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

    歷史上的沙俄只是東歐平原上的一個公國,蒙古欽察汗國還統治了沙俄超過250年時間。而後沙俄開始了猛烈的對外擴張,尤其是經過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猛烈擴張,沙俄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1808年,沙俄擊敗北歐強國瑞典,奪取了芬蘭,芬蘭開始了內屬沙俄的時期。

    1918年,由於十月革命的影響,芬蘭趁機獨立,此後兩國漸行漸遠。

    1、芬蘭一直和蘇聯是兩碼事

    芬蘭之所以和蘇聯尿不到一個壺裡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國無論是民族還是宗教信仰都和蘇聯不是一回事。

    芬蘭人是歐羅巴人種北歐型別,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而蘇聯以俄羅人為主,雖然俄羅斯也屬於歐羅巴人種,但是俄羅斯內部又分出了兩個型別,其中北方俄羅斯人屬歐羅巴人種白海-波羅的海型別,南方俄羅斯族屬歐羅巴人種中阿尓卑斯型別。

    在語言上,芬蘭人使用芬蘭語,而蘇聯主要使用俄語。

    宗教信仰差別就更大了,雖然兩者都信仰基督教,但是由於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三個分支,芬蘭和蘇聯也選擇了不同的宗教。芬蘭信仰新教路德宗,而蘇聯則是東正教勢力範圍。

    雖然芬蘭被沙俄強行奪走,但是歷史上的芬蘭一直和瑞典走得更近,芬蘭長期以來一直被北歐強國瑞典控制,因為控制的時間相當長(1362年——1808年),芬蘭民族的形成也深受瑞典政策的影響。

    而相比之下,沙俄控制芬蘭的事件只有110年(1808年——1918年),相比於瑞典的“殖民”,沙俄的影響力明顯不足。

    我們知道,軍事征服只能佔領土地,如果拿不出更優秀的制度,那麼落後的文明必將被先進的征服地文明反征服,蒙古就是這樣。而沙俄因為長期以來都不先進,所以無法同化芬蘭,在芬蘭作為沙俄自治公國的時間裡,保留了自己的民族屬性!為其後的獨立奠定基礎!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沙俄土崩瓦解,芬蘭趁亂於1918年宣佈獨立!

    2、芬蘭的位置適合與蘇聯保持距離

    芬蘭的位置,剛好在冷戰的邊界線上。

    這就意味著芬蘭雖然離蘇聯很近,但是距離西方也不遠。

    早在二戰前的1939年8月23日,蘇德就簽訂《互不侵犯協定》,對包括芬蘭在內的歐洲東部地區進行了秘密的勢力範圍劃分,德國承認蘇聯對芬蘭的擁有權。

    芬蘭獨立後,由於列寧格勒緊鄰芬蘭,蘇聯擔心列寧格勒受到威脅,不斷要求芬蘭割讓或者租借土地,這種明搶行為遭到芬蘭拒絕,於是蘇聯於1939年11月發動“冬季戰爭”,以武力手段奪取芬蘭土地。

    其結果是,受到大清洗影響的蘇軍一敗塗地,付出了超過芬蘭軍隊數十萬的代價。但是芬蘭由於地狹人少,經不起長期消耗。戰爭結果是芬蘭割讓卡累利阿地峽、維堡等地,失去了4萬多平方公里土地。

    雖然隨後的二戰中芬蘭奪回了失去的土地,但是隨著蘇聯二戰後期的反擊,國土再次失去。

    經過此次戰爭,使得芬蘭徹底與蘇聯決裂。而戰後崛起的美國和歐盟也希望將陣線設定在緊挨蘇聯的芬蘭,這使得芬蘭成為對抗蘇聯的橋頭堡。

    冷戰的開始是蘇芬分道揚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融入西方的芬蘭也獲得了更好的發展!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2 # Springwind1

    立陶宛等小國誰也不想與俄國合併,但打得過的才能走遠,芬蘭能獨善其身有運氣和自身實力2個因素,運氣方面,位處苦寒之地,不是毛子主要擴張方向,打不下,能挖塊肉就罷手了,實力方面就不消多說了,蘇芬冬季之戰,毛子血虧,背後一票兄弟明暗地幫襯,前期希特勒後期英美,也讓毛子忌憚!

  • 3 # 歷史有知社

    一戰之前的歐洲國家還相當地少,但隨著一戰而導致的歐洲三大帝國(德國、奧匈、沙俄)的崩潰,給歐洲很多弱小民族迎來了的機會。無論是美國總統威爾遜的“民族自決”倡導,還是英、法等國出於削弱對手的戰略需要,都有助於歐洲弱小民族的獨立建國。

    因此,一戰後,在歐洲三大帝國的殘軀上,誕生了很多新的國家。其中,奧匈帝國就被拆解到七個國家,德國也割了一部分給波蘭。而作為歐洲第一領土大國--沙俄帝國,除了也割了一部分給波蘭與羅馬尼亞,還吐出來四個新的國家,即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與芬蘭。

    但是,隨著二戰的爆發,蘇聯不但趁機出兵波蘭東部,而與德國瓜分了波蘭,就連波羅的海三國也一塊被蘇聯吞併。此舉促使了東歐國家向德國的靠攏,也使得蘇聯在二戰初期同樣不得人心。但是,最終德國戰敗,未必正義的蘇聯壓倒了反人類的德國,而與美國在戰後共建了以美蘇為兩極中心的雅爾塔體系。

    蘇聯在歐洲的勢力範圍,遠超沙俄的鼎盛時期,向西一直延伸到德國與奧地利(1955年撤出)的東部地區。而囊括很多非俄國傳統勢力範圍,如東德與波蘭西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西北部及羅馬尼亞西部等等。

    但是,卻有一個曾經從沙俄嘴裡吐出來的國家,卻例外地沒有淪為蘇聯的附庸,這就是北歐的芬蘭。芬蘭早期屬於瑞典的地盤,而在1809年被沙俄奪得,淪為沙俄的一部分(芬蘭大公國)。

    1917年12月,芬蘭趁俄國十月革命之際,宣佈獨立,而成立了芬蘭共和國。對於蘇聯這種有大國沙文主義傳統的國家,從來沒屬於我的領土,都要想方設法地將之併入。而對曾經屬於我的領土,更是身上割掉的肉,念念不能忘。

    那為何曾經無比強大的蘇聯,卻沒有把身上割下的肉,再給吞下去呢?這並非蘇聯不想,而是蘇聯在芬蘭身上吃盡了苦頭。由於芬蘭系從沙俄獨立而來,就很自然地排斥(敵視)與防範蘇聯,而親近西方。

    蘇聯方面呢,更是看芬蘭不舒服,芬蘭不只是自己身上割掉的肉,而這塊肉的戰略位置太重要了。芬蘭獨立之後,沙俄時期的帝都--聖彼得堡,離蘇芬邊境僅32公里。為了聖彼得堡的戰略安全,蘇聯也必須“降服”芬蘭。

    在蘇聯向芬蘭提出無理要求被拒絕之後,蘇聯便直接武裝侵略芬蘭,而爆發了蘇芬戰爭(冬季戰爭,1939年11月--1940年3月)。雖然,芬蘭只有小國,卻並不那麼好欺負,由於芬蘭人同仇敵愾與極度寒冷的氣候。蘇聯損失慘重,蘇軍死亡近二十萬,傷近五十萬,蘇軍可以說丟盡了顏面。芬蘭老兵經常誇口說:一名芬蘭士兵倒下去,要換取10名蘇聯士兵的生命。而這也讓希特勒,很輕視蘇軍的戰鬥力,而認定蘇聯是易與之國。

    雖然,蘇聯憑藉大國的絕對實力優勢,而最終使芬蘭屈服,割讓了5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一位蘇軍將領卻悲痛地說:在這場戰爭中,我們得到了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足夠埋葬我們犧牲的戰友了。

    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芬蘭為了收復失地而與德國裹挾在了一起,芬蘭稱之為繼續戰爭(1941年941年6月--1944年9月)。而在繼續戰爭中,蘇軍的死亡率也約是芬軍與德軍的3到4倍。最終,因德國在二戰中不可扭轉的敗勢,芬蘭便選擇了與蘇聯媾和。

    二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都對芬蘭的遭遇比較同情,而沒有追究其追隨納粹德國的罪責。而蘇聯又在芬蘭身上吃盡了苦頭,也沒有敢再度嘗試吞併芬蘭。雖說,芬蘭在蘇芬戰爭中,被迫割了地,卻免遭了像波羅的海三國那樣被蘇聯吞併的命運。此後,芬蘭成為了一箇中立國。因芬蘭沒有淪為蘇聯的附屬,也使得芬蘭擺脫了蘇聯模式,而成為現今的經濟高度發達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遊戲的玩法設計非常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