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永壽利

    罪魁禍首當然是宋江,漢潮不是有一個人叫蕭何月下追韓信,成功是蕭何敗還是蕭何不過韓信被呂后殺了可蕭何沒死。你說呢?

  • 2 # 暖風醉友人

    說宋江是罪魁禍首,我認為太武斷了。

    第一,梁山好漢行俠仗義,替天行道,固然很偉大。但是說到底還是屬於造反派,一旦造反,就註定幾種結果。

    結果一,推翻宋朝。

    這是李逵的主張,但顯然這種是不可能的,梁山只有一兩萬人,而宋朝有四十多萬軍隊。無論從軍力、財力、權力都相差甚遠。

    結果二,和宋朝鼎力。

    這是晁蓋的主張。但是要知道梁山沒有多少土地。也沒有人口、農業、商業等等,就沒有賦稅和財政收入,一旦沒有了錢糧就只能去搶,想想就不是長久之計,如果真是這樣以宋江的性格寧肯自殺也不會做這樣的事。而梁山的英雄故事可能也就不會受到後世人們的喜愛,我們也就不會稱呼他們是梁山好漢,而是梁山土匪了。

    結果三,招安。

    這是宋江的主張。宋江也是一名知識分子,他從心裡就有古人的那種忠君愛國、忠孝節義的思想。他也說過他之所以大張旗鼓的造反是希望朝廷能夠注意到他,也使自己能夠進行國家的核心機構,為老百姓做一些事。他認為朝廷只是被奸臣把控,他想要憑自己的挽回這個混沌不堪的朝廷。所以最終走向了招安這條路。

    第二,招安,也不是宋江一個人的事,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中分四類人。

    一類是大地主和地方豪紳。代表人物有盧俊義、柴進、李應、扈三娘等。這些人是梁山泊的財神爺。他們給梁山帶來了錢財、糧食、軍械等等,而這些人都是招安的支持者。

    一類是朝廷降將及官員。代表人物有關勝、林沖、呼延灼、秦明、花榮、張清、孫立、楊志、楊雄等。這些人中關勝、秦明、張清、孫立、呼延灼也都是支援招安的。林沖是被高俅逼的走投無路上了梁山,林沖從骨子裡是不甘心做個草頭王的,他只是痛恨高俅,他一心只想和妻子家人團聚過正常人的生活,心裡也是渴望招安的。至於楊志這個人也沒有表現支援招安,但是也不反對。

    一類是江湖草莽及山大王。代表人物有魯智深、武松、孫二孃、張青、李逵、阮氏三雄、張順、張橫、王英、燕順、周通、李忠、時遷等等。這類人在梁山佔比不小,其中大部分人是反對招安的。但是這些人大部分都沒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都是隻圖個痛快,有酒喝,有肉吃就可以了,殺人不眨眼。這些人都是隻顧眼前不管後世的主,而宋江考慮的很長遠不會被他們的想法改變決定。

    一類是知識分子和投機者。代表人物有宋江、吳用、公孫勝、朱武、金大堅、黃甫端、樂和、蕭讓等。這些人有的胸有韜略、滿腹經綸,有個富有技能,能工巧匠。這些人也是不甘心就待在山頭上過一輩子的,他們也是支援的招安的。

    綜上所述,梁山好漢中大多數人是支援招安的,雖然有幾個人堅決的反對了,但是左右不了大局的決定,所以宋江的招安是符合大多數梁山好漢利益和意願的。

    雖然梁山好漢的結局都很悲慘,我們深有感嘆,但是也正是他們的這種結局,也讓後人永遠記住了他們,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才會流芳百世。

  • 3 # 步武堂

    如果說《水滸傳》當中一百零八條好漢的結局是一個“悲劇”的話,那麼這個悲劇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誰?如果把造成這個悲劇的“罪魁禍首”安到宋江的頭上的話,那麼是不是還有什麼其他的人可以帶領這些好漢擺脫這個“悲劇”呢?

    《水滸傳》這部小說講了一群好漢的故事,一群因為各種原因落草為寇的故事。水泊梁山上好漢們的悲劇最大的根源就在於這個“落草為寇”。而造成好漢們落草為寇最實質的根源,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生存環境以及個人的具體問題。從大的背景來看,是北宋的徽宗昏庸貪婪,任用奸臣造成的一個惡劣的生存環境造成的。這個惡劣環境的核心就是“看誰比誰更惡”。

    在這個大的社會環境下,梁山好漢們的落草幾乎就成了必然。而成為悲劇也就是必然。

    宋江其實不但不是所謂悲劇的罪魁禍首,相反,他把水泊梁山的好漢們領上的“招安”這條路,算是盡最大的可能讓好漢們的結局好一些。

    至少,比起方臘,王慶,田虎們的下場要好一些。假如水泊梁山的好漢們選擇了和方臘一樣真的“造反”的話,水泊梁山的結局,肯定會比受招安更慘,當然慘劇不一定都是悲劇。

    宋江是試圖阻止水泊梁山的好漢們的結局成為慘劇加悲劇的,事實上除了他自己本身是一個真正的“悲劇”之外(嚴格的說還有盧俊義),其他的好漢無論生死都得到了朝廷的“封賞”,這怎麼說也不算是“悲劇”和“慘劇”。

    實際上,把水泊梁山的結局視為“悲劇”的根本原因是認為好漢們為那個昏庸無能的腐敗皇帝賣命是不值得的,但是我認為,水泊梁山的好漢們應該是沒有那麼“高尚的自覺”。

  • 4 # 喬老爺讀歷史

    使《水滸傳》成為悲劇的罪魁禍首是宋江嗎?

    我的答案是:宋江主張接受朝廷招安固然給梁山帶來了悲劇結局,但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梁山作為造反勢力,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最終的悲劇結局!

    第一,《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這個大背景註定了故事的悲劇結局。

    往往悲劇的結局是由當時所處的時代大背景決定的,《水滸傳》中的梁山正屬於這種情況。《水滸傳》的故事是發生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而且是處於“靖康之恥”發生的前幾年。宋徽宗趙佶是天才藝術家,與生俱來有著無與倫比的藝術天賦,這就決定了他骨子裡始終難以抑制藝術方面的才情,他初登大寶,尚能有雄心壯志,希望做個有作為的帝王。當他用短短几年時間取得了一些政績之後,那些難以抑制的藝術才情日夜衝擊他的內心,而要做個有作為的帝王,則必須忍受諸般痛苦和壓抑,這種巨大的落差不停衝擊他的內心,終有一日,他忍耐不住痛苦和壓抑,倒向了作為藝術天才的放縱和享樂,從此一發不可收,數年努力得來的大好形勢一落千丈,朝政腐敗,奸臣當道,民不聊生,有這樣的朝廷,註定了誰的結局都將是不可避免的悲劇。

    第二,宋江主張梁山的出路在於接受朝廷招安,這必然會導致“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結局。

    宋江出身小吏,作為山東鄆城縣的押司,他自幼飽讀詩書,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和薰陶,從來就懷有一腔報國之志,總想著有朝一日能為朝廷效力,建功立業,再封妻廕子,這就是他理想中最完美的人生軌跡。但現實是,一方面,他對官場生態深為洞悉,憑藉自己出色的才幹和謀略在底層官場長袖善舞、遊刃有餘;另一方面,他又深感懷才不遇,覺得憑著自己的謀略和才幹,應該能直接在天子跟前效力,為朝廷建功立業,所以內心又有著深深的怨憤和不滿。宋江人生的兩個意外事件“殺閻婆惜、題寫反詩”,直接改變了宋江的人生軌跡,讓他從衙門小吏淪為梁山草寇。但他很快在梁山這個平臺上找到了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武器,最終帶著梁山眾兄弟們接受朝廷招安,受朝廷委派四處征討,最後落了個“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慘結局。這也是註定的。

    第三,梁山是造反勢力,即使宋江不接受朝廷招安,其他結局同樣是悲劇。

    有人提出,假如宋江骨頭硬一點,做個徹底的革命者,就是不接受朝廷招安,那或許可以避免梁山的悲劇結局了吧?我認為不論梁山怎麼選擇,最終都逃脫不了悲劇結局的命運:第一種悲劇結局是梁山內訌、火併。梁山有很大一部分力量是原來朝廷將官,比如關勝、呼延灼等人,這些人骨子裡是瞧不起梁山草寇的,他們始終認為自己只是形勢所逼暫且在梁山落腳安身,一直在尋找機會迴歸朝廷懷抱,假如宋江反對招安,難免會重蹈王倫的覆轍,這些人很有可能會尋找機會殺了宋江再倒向朝廷;第二種悲劇結局是梁山被朝廷剿滅。朝廷雖然征剿了幾次都以失敗告終,那只是因為朝廷沒有徹底認真對待梁山,一旦集中全部力量征剿,梁山早晚要被剿滅的;第三種悲劇結局就是被其他力量聯合剿滅。梁山要生存必然要對外開戰,一旦時機不利,很有可能被其他幾股強大的力量聯合剿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的注意力有哪些特點,提高注意力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