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尋與意達

    別人看著就不自在,其實可能是因為害怕在他人面前展現的樣子不夠好,害怕出錯,所以會時刻小心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這一部分人,往往在生活中嚴肅謹慎,永遠舉止得體,不會有越界的行為,但也給人一些距離感。周圍人可能會評價他們“有點高冷”。

    以前,只要是學校發言或者公司發言,在人很多的場合下,目光都在我身上,我就會很緊張,害怕自己做錯事說錯話,別人會覺得我不夠好。去在乎自己的形象,愛惜自己的羽毛,這本來沒有什麼不好。但是,時間久了,其實自己會好累,也會發現自己對自己其實是不夠自信的。每當要在多人的場合上發言時,關注自己“能否不出錯”的精力比“如何將話說明白,讓大家都聽懂”多得多,久而久之反而影響工作或者學習。

    扯遠了,我想表達的是,得先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因為別人盯著就不自在,才有可能消除這種不自在。因為心理學上說,“看見就是改變的開始”。如果不知道根源,談消除就是耍流氓。

    要消除這種不自在,其實最最斬草除根的做法就是“自我成長”,去接納自己可能會出錯,出錯也沒有什麼。但這句話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一句沒有實操意義的廢話哈。說點有用的,那麼,就從另一個角度消除這種擔心好了。你想想,如果是你,你會不會經常關注著身邊某個和你沒有特殊關係的人,去看他今天是不是穿著有褶皺的衣服?看他今天說話有沒有哪個字是發音不準?看他今天有沒有不雅的坐姿?

    答案其實是“不會”,如果對方和你的關係並不特別(比如愛人、摯友和親人等),你根本就不會那麼注意對方的一舉一動。同理,大多數時候,其他人也不會那麼注意你的一舉一動。哪怕是短時間的盯著你看,但並不會那麼關注你做了什麼,哪怕你做了,對方也不一定會記得很清楚。所以,試著去想想,對方其實並不在意。每次你感到不自在,都這樣去想想,慢慢就可以不那麼侷促,也會自信一些。

  • 2 # 樺翔

    首先,在公眾場合中受到關注,就渾身不自在,在心理學來說,是一種外傾型羞怯的性格。因為內心不夠自信不夠強大,擔心自己做不好受到別人的責怪,或者影響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我們從成長環境、個人心理兩大方面分析,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一、成長環境

    1、社會環境

    中國傳統文化宣揚的是“中庸之道”,主張平和謙恭、內斂不露鋒芒,周圍環境限制了我們自我的發揮,從而導致很多人都欠缺公共場合展現自己的自信。而且在這種“槍打出頭鳥”的環境下,我們更害怕偏離群體價值觀,選擇了低調內斂。

    2、家庭環境

    家庭中父母如果鼓勵子女多表達自我,能夠包容子女有個性的表達,子女就會有自信,能夠善於在公眾場合自如表現自我。但多數傳統家庭裡,我們都遵守長幼有道,尊師重道的禮節。要聽從父母的教導,不能與父母有觀點不一致的爭吵,否則被視為不尊重叛逆。

    很多父母從小要求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做事,並喜歡在旁邊“全程指導、手把手教學”,沒有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獨立解決問題。這樣孩子無法從獨立成功解決問題中獲得自信,逐漸也形成了“你行你上”“我不會你來吧”的懦弱心理。

    二、個人心理

    成長環境我們無法選擇,只能改變自己,加強自我心理建設,增強自信,鍛鍊自己在公眾場合表現自我的能力。

    1、去除消極想法,認可自己,建立自信心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核心自信的誕生,是個人成長中的超級里程碑。這裡的核心自信,是自我內心強大,對自己無條件的信任。核心自信不依賴於外界的價值觀,不依賴於他人關係,是植根於自己內心的牢固地基。

    在公眾場合受到關注時,不要擔心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害怕沒做好別人怎麼看等心理負擔。要跟自己說“老子豁出去了,最壞的結果就是XXX”當你從心裡接受自己表現不好這個事情後,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2、透過加強練習,刻意提升適應能力,增強表現自我的信心

    古語有云:“藝高人膽大”。我們面對公眾表現不自信,有可能是事前沒有充分準備好,俗語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在平時我們就要注意刻意地加強練習,鍛鍊自己的公眾表現能力, “一次生,兩次熟”,練習多了就不害怕了,而且會隨著每次成功克服恐懼,成功表現而不斷增強自信,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希望你能從心裡接納自己,提高技能,在公眾場合中如魚得水,在人生舞臺上收穫掌聲和鮮花。

  • 3 # 馨杳

    心理學裡有個詞叫“舞臺效應”,大致意思是一個人感覺自己像站在舞臺上,而身邊的人都是觀眾,都在看著自己的一舉一動。

    這種情況,在青少年中最常見。因為他們正處於最關注自己的年紀。

    在我看來,舞臺效應是源於我們對自己的關注。

    我們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在看世界,自己關注自己,當然就容易覺得別人也在關注啦,而且還會具體到,自己在關注什麼,就會覺得別人在關注什麼。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穿好看的新衣服上街,總是覺得有人看自己。拜託,除了你自己,誰知道你穿的是新衣服啊?

    而不是新衣服,或者不是那麼漂亮的衣物,為什麼就沒有這種心理負擔了?因為,自己也不關注了啊。

    對此,如果是比較自信的人還好,正好滿足良好的自我感覺了嘛。心理會想“看,別人都在看我的新衣服。好看吧!”然後更加自信滿滿地幹自己的事……

    可是,如果不那麼自信,心理想的就是“是我衣服沒穿好嗎?”“我果然不適合這件衣服”“別人都看我,我連路都不會走了。”然後畏畏縮縮地幹自己的事……

    那,別人到底有沒有看我,而他又在看我什麼?恐怕,成了未解之謎。

    既然這種心理負擔源於對自己的關注,我自己採用過的最立竿見影的方法是,改變自己的關注點。(我就是那個“別人看我,我連路都不會走了”的人。)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去關注要做的事情,或者去關注別人。

    當你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了,自然就放鬆了。

  • 4 # 鯨採

    從前我也有類似的心理,自己總結下來,無非是因為太不自信、太在意他人看法,以及太追求完美主義。

    例如:

    演講時,正全情投入,你與臺下一位觀眾對視,發現TA在盯著你,你眼光掠過一圈後回來,發現別人仍在用“高深莫測”的眼光對你死盯。這時候,自信的人會想:我如此有魅力,吸引眼球;而不自信的你會擔心,是不是我的妝花了,是不是我的口紅沾到牙齒了,是不是我的髮型亂了,是不是我的衣服沒整理好,是不是我的絲襪破了一個洞……

    鈴聲響了,你挎著書包往教室衝刺,發現後門被鎖起來了,只能從前門進,於是這對你來說又是一次挑戰。你心跳加速,趕緊抓了幾下頭髮,用舌頭剔了剔牙縫(以免有早飯的菜葉卡在縫裡),還不自覺的挺直腰板,眼神放空,避免與任何同學直視,直勾勾的朝自己座位挪去,直至坐下終於鬆了口氣……

    彙報工作時,你夾著厚厚一沓子資料,做了萬全的準備,在老闆面前坐下。你能感受到老闆的眼光聚焦在你身上,在等著你作出一些精彩的呈報。然而你抬起頭,碰到老闆集聚度極高的目光時,並不敢超過三秒,便低下頭或望向別處,然後繼續碎碎唸的進行單方面無交流的彙報……

    其實這樣的場景還有很多很多,我這樣描述出來,可能會有不少人對號入座,覺得自己的情況就是如此。細細去想,其實都是你的不自信和完美主義在作祟。

    乍一聽,覺得這兩種特質是矛盾的,怎麼會出現在一個人身上呢?事實如此,一個人特別希望自己是完美的,對自己要求很高,但對照自身情況,會發現許多方面都有落差。於是TA對自己的不滿意也根深蒂固。而這類人的心思又極其細膩,在面對別人哪怕一個不經意的目光時,都會解讀出很多含義。

    其實,也許別人只是在放空發呆時無意瞥到你的一個眼神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漲停高手如何判斷大盤與目標個股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