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色楓葉34
-
2 # 奈米中藥曾工
物質之愛,讓孩子學會感恩。每次給孩子交學費,買資料,買衣服,都要讓孩子知道錢是來得多不容易。經常逛街給孩子買點小吃·小禮物,不管多麼渺小的東西,孩子都一定要記得講一聲:謝謝。孩子很小都開始知道自已生活中的所有物質都是父母辛苦所得,而不是家中本來就有的東西。他們會很珍惜父母物質上的賜予,會在很多場合表現出他們對父母的愛。他們也會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到父母所給予的愛。
幫助之愛,讓孩子學會協作。每次孩子需要我幫他輔導功課時,我也讓他協助我們做家務,比如洗碗,倒垃圾,掃地…孩子們熱學學習的同時,也很樂意做家務。住校的孩子因忘記帶學習用品,當我送達時,孩子第一時間會說:〞謝謝爸爸,爸爸辛苦了。〞雖然這是我們舉手之勞,但他輕易就能體會父母所給予的愛。孩子作為學生代表演講,其中他說:〞父親給我輔導功課,媽媽做家務,很多同學會覺得理所當然,但我從中能感受到父母深切的愛…〞孩子的演講普實無華,但也觸動了不少同學的心,〞我的家庭並不富裕,但我深深地體會到愛來自生活的點點滴滴…〞因為是孩子參與其中,他深能體會生活中對他的幫助也是愛的一部分。
語言之愛,讓孩子委屈之後舒坦。孩子在生活中會受這樣那樣委屈,但委屈之後的開導很重要。比如,成績考得比預期差太多,孩子悶悶不樂,把自已關在不房間。這時侯,如果責罵的話對孩子毫無幫助,只能疏導他的情緒。幫他查缺補漏是非常有必要的,語言上的好生安慰也必不可少。在自已的開解下,孩子很容易走出心中的不快,快馬加鞭投入到學習中。孩子的情緒從悶到悅,說明他已收到你對他的語言之愛:安慰,鼓勵。
這些愛很容易被孩子得到,也感受到,前題是:對孩子有一定要求,不嬌生慣養,不寵溺,不搞特殊待遇。
-
3 # 李存434
如何愛孩子才能讓孩子得到愛,感受到愛?
愛孩子要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孩子,和孩子站在同樣高度,讓孩子感受到,你愛孩子,你尊重孩子。居高臨下強迫命令式收不到好的效果。
大部分人家長,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對孩子的愛不善言表。愛孩子,就要對孩子說出來,孩子我愛你,你是我們的心肝寶貝。肌膚之親,使孩有安全感,平時無論多忙,都要騰出手來抱抱孩子,親親孩子,安慰安慰孩子的心靈。有時候孩子會無緣由在家長面前哭鬧,孩子是想引起家長的注意,孩子想說,爸爸媽媽不要不理我!可孩子不會用語言來表達,只好哭鬧。懂了孩子的心意,就要把愛傳遞給孩子,抱抱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讓孩子懂得愛,感受到愛。
孩子小,分不清哪些是對哪些是錯,那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怎樣做才是對的。愛孩子,但不要溺愛,強迫命令孩子這對那不對,孩子會認為家長不愛自己。讓孩子得到愛,知道感恩,感受到愛。 -
4 # 若芷情感
案例1:首先孩子高興,你也跟著高興
比如:
孩子興奮:媽媽,我今天考試比上次多考了兩分,媽媽,你高興嗎?
一般媽媽會這樣回答:“有進步了就好了”,沒有態度,沒有支援,孩子認為媽媽在敷衍我,下次懶得說,考多考少不管了
理智回答:媽媽必須認真回答,還要實際行動說撫摸孩子的頭說:“哇!寶貝又進步了,拿試卷來給看看,你進步了媽媽很開心”。拿試卷來看,是為了肯定你對孩子進步表示支援,開心,孩子感到肯定和支援,下次會繼續,為了媽媽的肯定和支援,孩子也能感受到你對他的愛。
案例2:確認他的感受
天氣有些陰涼,孩子穿兩件衣服,孩子感覺熱,想脫掉一件。孩子說:“媽媽”,我好熱,我想脫掉一件衣服”
不理智回答:“寶貝,不熱了,你看天氣好陰涼呀,不脫,不脫,感冒了,就不好了”!一般媽媽會把自己認為對的事,強行壓給了孩子,導致孩子不能接受你的行為,孩子又怎麼會感受到你的愛呢?
理智回答:“寶貝,真的很熱嗎?”媽媽手伸進後背,孩子真出汗了!“好的,媽媽知道了,來快脫下來吧!”孩子得到理解了,就能感受媽媽的愛了。孩子能感受到媽媽的愛,孩子就會變得聽話了
-
5 # 晚晴情感領域
首先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以朋友的身份陪孩子一起開心快樂的玩耍,給她(他)講故事,正確回答她(他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滿足她(他)不算過份的小要求。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進行量身定做。這樣孩子的天賦不被埋默能及時得到發揮,不要限制她(他)的想象力。
她(他)們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在假期陪孩子去博物館參現,瞭解歷史;到名人故居旅遊,接受文化薰陶。這樣書本知識才能和實踐相結合,在愉悅的氛圍中孩子獲得滿滿的愛心。
其次,孩子到了十二歲的年齡段,開始叛逆了,這時當父母更應該給孩子做心理輔導,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別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一個自律性很強的家長,孩子也不會差哦,她(他)就是在你們給她營造的環境中長大的,時刻記住:榜樣力量是具大的。
最後是要給孩子家庭的溫暖,孩子一回到家,看到父母恩愛,家庭和睦,歡樂融融,孩子就不會離家出走,不會在思想空虛的時候去過早的交上異性朋友,更不會流落到社會上做混混。父母要是愛孩子就要剋制自己。
家是溫 馨的港彎,港彎要是沒了,何談給孩子愛?
-
6 # 見南牆
生活中大多父母理解的愛孩子:
要求你是愛你打你是愛你操心是為你好堅信刀子嘴豆腐心的道理存在問題:
認為孩子是教出來的,要給孩子學習和感受的機會,符合孩子成長的節奏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種;剝奪孩子的選擇權,把大人的經驗強加給孩子,專斷和權威主義;沒有給孩子很好的人格尊重,沒有把孩子當成完整的人看待。以愛之名禁錮人身的一切理由,都是褻瀆愛的美好;愛,只會讓人的靈魂得到解放和自由。父母最根本的自私和貪婪,就在於把孩子帶到這個苦難的世界上,卻還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來選擇如何生活。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的面比較大,首先要給孩子陪伴的時間,不要以為能在身邊就是陪伴,越是生命早期的陪伴越重要,孩子越小就越需要父母的全心全意的在一起的呵護和陪伴,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比什麼都重要。有爸媽的愛孩子就是有依靠的,孩子也有底氣的。孩子的自信、堅強、有底氣,需要從愛中得來,但是如果你是心不在焉的陪伴,天天在家玩手機打遊戲,孩子想和你玩一會兒你沒空,想和你說說老師同學的事情你不愛聽,除了學習成績啥也不在乎。最可怕的是有些家長人在心不在,除了玩手機,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生活事宜都丟給爺爺奶奶去管,一個好的孩子是需要父母親付出好多辛苦的,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千萬別把溺愛當做無條件的愛,忘了教孩子怎樣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對於年幼的孩子,只要孩子能在健康的環境里長大,他會充滿信心和能量,他知道自己是被父母老師及所有人都愛著的,就永遠不會自卑,懦弱和沒信心。當然沒有父母能做到完美,只要父母能懂得這個道理,孩子就沒多大問題。就算天生不適合學習的孩子,在儘量無條件的愛和接納里長大了,將來也不耽誤成才。孩子成長需要鼓勵,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就要告訴孩子自覺養成能生活自理的好習慣,必須告訴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學會感恩,要知道爸爸媽媽也有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做錯了就要耐心的給他解釋和講明白怎麼做才是正確的道理。支援和鼓勵永遠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後盾。對孩子來說愛的擁抱永遠是不必可少的,很多時候擁抱也是給孩子更好的鼓勵和安慰,對孩子來說,親一親,抱一抱,也是最能感受到愛孩子和大人之間的最溫暖的時刻。愛孩子就從自己做起,愛孩子就從現在做起,願更多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