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頭哥影視
-
2 # 左都御史
自雍正七年(1729年)創辦軍機處之後,它實際上取代了原來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成為新的中樞機構。此後,軍機大臣水漲船高,一直都是地位最顯赫的朝廷大員,非皇帝親信不可勝任。
咸豐十一年(1861年),恭親王奕訢奏請成立總理衙門以處理各國外交事務。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內務和外交併重,總理衙門的成立也意味著軍機處地位被削弱。因此,從這個時期開始,軍機大臣和總理衙門大臣地位相當。
再來說說李鴻章,李鴻章以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因功擢升江蘇巡撫、署理兩江總督,其後又因天津教案取代曾國藩為直隸總督。事實上,自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地方督撫的權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們不僅擁有自己的武裝,還在財權、人事權上獲得了重大突破。
其時,直隸總督權責重大,又於同治九年(1870年)讓李鴻章兼任北洋大臣。李鴻章其人不僅帶兵打仗是一把好手,而且在外交事務上也是獨當一面,因此各國都將他視為大清的“外交部長”,遇有通商事務都在天津與他交涉,實際上總理衙門形同虛設,外交大權掌握在李鴻章一人之手。
回到問題的重點,李鴻章為何沒有進入過軍機處?答案顯而易見,軍機處是朝廷中樞,按例地方大員不能兼任軍機大臣一職,這就好像現在的省委書記不能擔任部長一樣,純屬人事任免的原則問題。
李鴻章沒能進入過軍機處,並不說明他沒有這個資格和能力。只不過晚清時期,軍機處的重要性大大降低,首先李鴻章本人肯定也是無意到朝廷任職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他頭上還有文華殿大學士的頭銜,官居正一品,同時他又是海軍衙門幫辦,也是中央要職之一。
其次,以慈禧太后對李鴻章的信任,豈會讓他離開事關大清安危和時局走向的直隸總督一職而入值軍機處呢?就是站在政治利益的角度來看,別說是入值軍機處,就算是讓他擔任首席軍機大臣恐怕他也不幹。
-
3 # 小行讀史
李鴻章,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洋務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晚清時期著名外交家,曾多次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方知真中堂”,李鴻章為了延續滿清政府嘔心瀝血,也替慈禧太后背了不少黑鍋,那麼為什麼李鴻章終其一生都沒有進入滿清最高權力機構—軍機處呢?在我看來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李鴻章是漢人,而且擔任很多重要職務軍機處設立於雍正時期,起初是處理西北地區的軍事臨時機構,後來逐漸演變成清朝的中央決策機構,專門處理滿清的軍政事務,這個機構相當於明朝時期的內閣,但決策權在皇帝手中。
軍機處一般由皇室親王和大學士擔任,其中領班軍機大臣一般由滿族親王擔任。當時李鴻章身兼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權力已經非常大了,如果慈禧讓他進入軍機處勢必會引起滿族親貴的強烈不滿;而且清朝的統治集團是以滿族人為主的,當時晚清政府的重要職位幾乎都是由漢人擔任,慈禧如果再讓李鴻章進入軍機處勢必會打破滿漢兩族之間的權力格局,削弱原本處於弱勢的皇族。
第二,滿清政府控制不了各地的封疆大臣清政府自從在甲午戰爭中敗給了日本後,日漸衰落,當時的世界各國列強看到清政府如此脆弱不堪,加速搶佔勢力範圍。庚子戰爭開始時,慈禧曾經下詔命令南方各督撫率兵進京參加戰爭,但南方的七位漢人總督均未奉詔,反而與列強簽訂《東南互保條約》。從此事件可以看出,以慈禧為首的滿族統治集團對南方地區的統治已經被嚴重削弱,出現了地方強、中央弱的政治局面。
在這種政治局面下,如果再讓李鴻章進入軍機處,慈禧很難保證能控制得了李鴻章本人和他背後的漢人集團,而且以滿人統治全國的政治局面將會被打破,自己手中的權力肯定會被削弱,慈禧作為一個政治老手,鬥爭經驗非常豐富,不會想不到這一點。慈禧雖然對李鴻章非常信任,但不會不防。
綜合以上所述,慈禧之所以不讓李鴻章進入軍機處,完全是為了不讓自己手中的權力背削弱,也是為了保護滿族貴族集團的利益 -
4 # 希望星晨58298869
1.軍機處是雍正七年即1729年創辦的,也稱“軍機房”;因西北戰火不熄,雍正帝內閣在太和門外,會漏洩軍事機密,就在隆宗門內設定軍機房,由原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主要是處理緊急軍務,功能是輔佐皇帝處理軍、政事務,直到清末。軍機處替代內閣,成為清朝的權力中樞,完全由皇帝掌控,可以說是皇帝的幕僚室,實際成為執政的最高國家衙門,儘管在形式上類似於臨時機構。
2.1861年即咸豐11年,慈禧的小叔子恭親王奕訢,根據國內外形式的變化,上奏申請成立“總理衙門”以處理外交事務;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外交事務頻繁,內務和外交併重,此舉意味著原軍機處權力被分化與替代,地位被削弱;顯而易見的,此時,軍機大臣和總理衙門大臣在地位上是可以相提並論的!
晚清重臣李鴻章,以鎮壓太平天國與捻軍起義擢升為署理兩江總督,又因天津教案升任直隸總督,而直隸總督負責京城安全,權責重大,1870年即同治九年,李鴻章又以漢臣身份兼任北洋大臣。
李鴻章在戰場上能縱橫馳騁,在外交事務上也是獨當一面,當是在國際上被列強認為是大清外交方面的一流人才;遇到重大事務要與大清交涉,都找李鴻章,而籤於其資歷與經驗,老佛爺與光緒也願意讓其與各國斡旋,外交大權操控在李鴻章之手,總理衙門有名無實,形同虛設。
3.李鴻章為什麼沒進軍機處?
1.李鴻章是有資歷與能耐進軍機處的,由於晚清政壇的風雲變幻,軍機處的功能下降,他入軍機處屬明珠暗投,大才小用。
2.晚清內憂外患頻仍,李鴻章是慈禧太后名副其實的救火隊員,要馬不停蹄地四處“滅火”,呆在軍機處,誰來替代李鴻章?
-
5 # 李煜說
慈禧能專制獨裁那麼多年,他的政治手腕和政治魄力自是不可說的。李鴻章始終不進可以說是慈禧故意為之,並不是說他不信任李鴻章,而是作為整個帝國的掌控者他不能把權力全部放在一個人身上,必須把各種權力分散以達到相互制衡的目的,才能掌控整個政治局面。
在來看李鴻章,從江蘇巡撫做到兩江、兩廣、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封一等侯爵,官至二品,賞三眼花翎,賜黃馬褂,幕僚更是數不勝數。手上又掌握著淮軍和北洋水師,可以說從地方到中央都遍佈李鴻章的勢力。清朝的軍機處首府實際上就相當於宰相,如果李鴻章進了軍機處以他的威望是極有可能當上首府的。到那時便沒有人能掌控得了李鴻章了,慈禧是何等精明,自然不會讓這種事發生。
回覆列表
不但李鴻章未入軍機處,同樣的,曾國藩也未入軍機處。
同治四年,軍機處人少,軍機大臣李棠階上奏請調曾國藩入軍機處,慈禧卻沒有同意。
曾、李,不入軍機處,因為湘系、淮系,兵權過重,勢力過大,地方上已經滿是湘、淮大員,若再入軍機處坐鎮中樞,更是權勢過人了。
清代官場,內閣是名,軍機處是實,既入內閣,又如軍機處,則名實具符,堪為完美仕途。於是乎,很多大員,不能進入軍機處,成為了仕途上的瑕疵。
對於曾、李,這樣的大員而言,軍機處不能讓他們入,自然,內閣大學士的名號,少不得要與之的。於是乎,曾、李,也稱為了曾中堂、李中堂了。中堂者,大學士之謂也。
同樣的,張之洞曾經營多次,想入軍機處,卻未能得逞,直到去世之前方才入了軍機處。這也是清廷最後的無奈,不得不讓他這樣既有實力,在地方精英多年的大員,進入中樞了。
也有個例外,這就是心寬體胖的左宗棠,他被清廷所青睞,視為沒有異心,可以重用。兩次讓他入軍機處,可左宗棠在地方上“弄”慣了,進了北京,入了軍機處,才發現長安不易居,軍機處不好混,叫苦不迭,主動請求開溜,還是到地方做個大員,快快活活。
以李鴻章的老奸,何嘗不知,不入軍機處,卻是最好的選擇。他在直隸運籌帷幄,大權在握,就是軍機處,也得看他臉色行事。何必要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