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程看歷史

    那是因為蕭何所侍奉的主人是劉邦,無論是當初月下追韓信,還是聯合呂后殺韓信,都是在為劉邦服務。

    為了打江山

    當初蕭何追韓信是因為劉邦的事業剛剛起步,真急需人才,尤其是統兵的人才,然而韓信的才能正好映入蕭何的法眼,所以月下追韓信,是要幫劉邦挽救這麼一位難得的軍事統帥,劉邦能夠打敗人生中最強的對手項羽,離不開韓信這位軍事奇才,但是劉邦能擁有韓信這位得力的干將,就離不開蕭何的推薦,韓信之所以能夠揚名立萬同樣也離不開蕭何的舉薦。所以說無論是劉邦的大漢江山,還是韓信的一世英名,都離不開蕭何這位中間人的牽線搭橋,至於蕭何自己有什麼好處,就不太清楚了。因為當初蕭何作為劉邦的左膀右臂,一心的輔佐劉邦,所以得全心全意的為劉邦的前途著想。也就是說蕭何當初月下追韓信是為了幫劉邦打江山。為了穩江山

    但到了後來大漢江山打下來後,劉邦覺得韓信為人比較傲慢自持功高,對他的才能也有所忌憚,所以奪取他的兵權,只給他一個徒有虛名的侯爵,所以使得韓信心懷怨恨。久而久之他的這種怨恨慢慢的演變成了行動,在他的慫恿下使得一個叫陳豨的地方官員開始起兵謀反,當劉邦得知訊息後,親自率兵出去平叛,在宮中呂后聯合蕭何用計謀誘惑韓信進宮,最後以謀反的罪名,將韓信給就地正法。因為官員陳豨的謀反,是受到了韓信的壯膽,韓信的軍事才能陳豨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知道只要韓信能出手相助,就一定能夠奪取江山,所以他在起兵前和韓信有所密謀過,然而他們的訊息卻走漏了風聲,讓宮中的呂后給抓住了把柄,所以才有了呂后聯合蕭何誘殺韓信的這一計謀。蕭何聯合呂后殺韓信,是為了劉邦的江山的永固。

    所以無論當初蕭何是追韓信還是後來誘殺韓信都是效忠於劉邦,效忠於大漢江山。

  • 2 # 迅哥喝茶

    時也命也。最核心在於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因為在諸侯伐秦和楚漢對峙時期,韓信的軍事才能有助於劉邦奪取勝利,問鼎天下。

    但是西漢王朝的建立使得各個諸侯王尤其是有軍事實力的異姓諸侯王成為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所以有除掉韓信的動力。不論是韓信還是英布,季布,只要是異姓諸侯王,都會成為目標。

    所以韓信說: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 3 # 天空昊主

    喜歡這種人性的問題。蕭何追韓信,為了成就天下,殺韓信同樣為了成全天下,總結就是韓信涉及了天下的安和危。從韓信的專業角度上來解答,就是韓信是個純粹的軍人,不懂政治的軍人。就像毛主席的軍隊,首先要求的就是政治合格,恰恰韓信的政治是合適的。從他叛變項羽就是不合格的第一步,然後又做了逃兵而不知反省自己,蕭何可以保舉他做大將軍,難道不了解他的驕傲?他連項羽都根本不放在眼裡,對劉邦幾次越權,難道蕭何看不出來韓信在政治方面的幼稚性,和不穩定性?說韓信要造反,那絕對是冤枉他的。因為韓信非常重視自己的承諾。但是就他這種沒有任何政治方向的純軍事家,是非常可怕的,只要有更多的利益,他絕對會另起爐灶,為了當大將軍,就可以背叛項羽的人,如果能夠稱王稱霸,誰敢保證他在有足夠的實力和準備後,不造反?是的,他一個剛出道的純軍事人才對政治不瞭解,也無可厚非。但是一旦在高位上待久了,誰能保證他身邊不會出現一些政治方面的人才?一旦他羽翼豐滿,他還能不能繼續做一個服從命令的人?可以說韓信從來就沒有服從過誰的命令。用他的才能,可以說劉邦一直都是在和他交易,也可以說蕭何在和他做交易,當蕭何拿不出足夠和他交易的資本的時候,也就是控制不了他的時候,這個時候蕭何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毀滅了他。就像一個原子彈,當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制約原子彈的時候,就是人類的災難。發明原子彈的人是多麼想把它毀了,但是也無能為力了!只能希望人心這顆"原子彈"不要爆炸!回到原題,韓信就像一個猶太人似得,講誠信,會做生意,膽大心細,唯一個缺點就是沒有大局大勢觀,總喜歡用自己的小聰明凌駕於政府工作之上!其好處是讓世界相信才能致富,但其的不穩定性和政治幼稚性,足以催毀國家機器,讓人民處於戰火連天的社會政局中,不能自拔!!!所以,韓信必死!蕭何已經拿不出和韓信交易的砝碼了。

  • 4 # 風動藤動銅鈴動

    題主的言外之意是:蕭何是識別和推薦韓信為漢大將軍的伯樂,理應很瞭解和信任韓信,為什麼後來不為韓信出面辯解反而聯合呂后殺死了韓信,似乎太不合乎人情說不過去。

    這種現象其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這就是人性的一部分:從利益出發,理性高於感性,理智大於情感。

    人至親的莫如父母兄弟姐妹,尚且有反目成仇,勢不兩立的時候;人至近的莫如夫妻,也有“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眾多先例。

    危急形勢所迫生命攸關之時,或者巨大利益誘惑心癢難耐之下,或者因為道不同而分道揚鑣,以前形成的各種關係就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平常不可能發生的結果就會發生了。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千古佳話。

    蕭何從沛縣起兵開始一直是劉邦的左右手,居於漢集團的重要崗位,是核心成員之一。

    當他在漢中遇到韓信之時,韓信空有一身才華卻不能施展,想離開劉邦去別處尋找機會;而蕭何知道漢軍沒有能統兵的大將而無法在楚漢相爭中爭雄。

    蕭何看出了韓信的大將之才國士無雙,為漢集團利益考慮就必須要將他留下並推薦給劉邦。因而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這一段佳話。

    在蕭何的大力推薦之下,韓信終於被劉幫拜封為大將軍有了用武之地。

    此時的蕭何、韓信不但有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而且同屬於漢陣營,有共同的目標和利益:為擊破對手項羽的楚集團而並肩奮鬥。

    韓信由最初的一個光棍,孤身一人加入的漢集團。初期作為漢大將軍帶領漢軍從側翼包抄項羽,佔領齊地後討要了齊王封號。

    劉邦當時也只不過是漢王,因此從那以後韓信就作為獨立勢力與漢集團分家單過了。與西楚霸王項羽作戰時,劉邦已經不能直接指揮韓信了,只能與他形成利益結盟關係。甚至還有人策動過韓信反漢與楚三分天下。

    等到楚漢相爭有了結果,項羽兵敗身死之後,天下初定。韓信已經封王,後降為淮陰侯,蕭何也成為了大漢帝國的開國丞相。

    此時,他們倆的政治立場關係已經發生較大的變化。蕭何依然是漢帝國的重臣,韓信卻是已被剝奪權力的異姓諸侯王,而且仍然具有危脅統一的漢帝國的潛力,為漢帝國皇帝劉邦皇后呂雉所忌憚。

    所以,當劉邦呂后決定剷除韓信的時候,蕭何並沒有多少感情上的負擔,因為韓信已不是當初的韓信。韓信的變化事實明明白白擺在那裡,不是口舌所能更改的;而天下已定,韓信的才能確已無所用,而他對和平統一的危脅也是客觀存在。

    並且從蕭何的角度考慮,還有下面幾點原因:

    一、作為戰亂中成長起來的賢良丞相,為戰爭前線輸送過大批糧草和戰士,在後方處理過不少吊死問傷之事,已經見多了亂世中天下人家破人亡,生死離合。蕭何作為一個仁義的負有責任擔當的政治家,他不希望並且要致力免於使國家再度陷入分裂和戰爭。

    二、蕭何從沛縣起兵開始,就一直緊緊跟隨劉邦的腳步,不管是劉邦處於順境還是逆境,他都在後面默默地輔佐支援劉邦。他不但將自己,而且將自己的整個家族都和劉邦的漢集團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即使這樣,劉邦還曾對他有過懷疑。

    三、從個人利益方面考慮,天下平定後,蕭何位居大漢丞相,“漢初三傑”之一,為劉邦所信任者,首功封侯者,已達到文官的巔峰。他現在所求的是穩住政治局面和自己的地位,而不再是冒險爭取更多利益。

    因此,基於上述,感情上沒有負擔,政治上有利於大局,個人利益可以保全,所以蕭何協助呂后設計殺死了韓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手機卡貼機便宜,到底實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