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攸洲小陳

    三國演義》線裝本(廣陵書社)

    《三國演義》由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末期開始描寫,至西晉初期國家重歸統一結束,以魏(曹操)、蜀(劉備,諸葛亮)、吳(孫權)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形成演變,矛盾鬥爭為主線,最後由魏的替代者晉統一全國,國家重歸一統。小說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軍事政治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中國小說由短篇發展至長篇的原因與說書有關。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裴松之注引)《三國志》裡面的人物眾多,以多個主人公做線索,事件紛繁,正是撰寫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鉅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以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一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說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相信有一定的啟導作用。

    《水滸傳》原名《江湖豪客傳》或《水滸全傳》,《水滸傳》的題目是由羅貫

    水滸傳(1張)

    中所命,在當時為禁書。《水滸傳》的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人認為是施耐庵和羅貫中據民間流傳宋江起義的故事所寫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語言寫成的長篇小說。郎瑛的《七修類稿》中曾經說過:“《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宋江》又曰錢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書志》記載:“《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李贄《忠義水滸傳敘》中提到作者時,說是“施、羅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和王圻《稗史彙編》都記羅貫中作。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則說是“武林施某所編”,“世傳施號耐庵”。綜上所說,明人大致有三種說法:施耐庵作、羅貫中作和施、羅合作。現在學術界大都認為是施耐庵作。施耐庵生卒不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人。吳梅《顧曲麈談》記施耐庵即元末劇作家施惠,不甚可靠。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初擬名為《江湖豪客傳》正式出書為《宋江》,明末,又和《三國演義》合稱為《英雄譜》 蘇興化地區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如《馬氏族譜》、《馬氏長門譜》和《悲劇帝王傳》所載的《施耐庵墓誌》和《施耐庵傳》等。但這些材料相互矛盾處不少,且有明顯不可信處,因此對於這些材料的真偽問題,學術界意見頗不一致,多數研究者持懷疑態度,尚待進一步研究。

    從文學價值上來說,我個人覺得三國演義文學價值更高一些。

  • 2 # 董狐筆

    當然是《水滸傳》。

    《三國演義》寫的是政治,寫的是陰謀,比較適合混官場混商界的人看。而《水滸傳》寫的是情義,是人性,更適合普通人看,對所有人都有參考警示價值。

    不信拿《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與身邊的人做個對比,你會發現書中人物個個都不接地氣。而《水滸傳》中人物,幾乎個個都能夠從我們的生活中找到原型。

    時代變了,生活內容變了,服飾變了,名字變了,但情義沒有變,人性沒有變,世界還是老樣子,事情還是很水滸。

    林沖很多,宋江不少,而抱打不平的魯智深和武松,永遠都是鳳毛麟角。

    一嘆,為人不讀《水滸傳》,白在世上走一轉。

  • 3 # 普存孝

    第一,歷史背景。《三國演義》主要是站在國家層面上描寫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戰爭場面主要以黃巾軍的農民起義為導火索,從鎮壓農民軍起義進而演變成軍閥混戰、再三國鼎立、最後三國晉一統天下,其戰爭規模和持續時間遠比《水滸》大多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的戰爭場面之氣勢恢宏,波瀾壯闊就不是《水滸》能夠比得了的。

    第二政治。從東漢時期的桓、靈二帝的朝政腐敗到漢獻帝窩囊以及朝廷內部的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用人失誤而導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以及人物事件的來龍去脈都有主要的交待。《三國演義》主要是宏觀上把握的很好,《水滸》相對來說在細部、細節上處理的比較好,這大概是歷史題才不同原因吧。所以有人說《水滸》的描寫比較接地氣。但《三國演義》的政治研究價值要高於《水滸傳》。

    第三,軍事。因為《三國演義》的軍事鬥爭主要是國與國之間的生死存亡的較量(當然還有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較量),其戰爭規模、軍事指揮、軍事人才、排兵佈陣等均高於《水滸》,大家都知道,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軍事實力是一個最弱的朝代,但是呢,也是一個比較休閒的國度,如果當文官或者普通子民,宋朝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軍事題材方面《三國演義》可寫的範圍很寬,除經典戰役之外,其軍事指揮藝術造詣很高,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雖然把諸葛亮的軍事指揮才能描寫的很神,簡直是神機妙算,但諸葛亮的《隆中對》、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草船借箭、諸葛亮借東風、七擒六出等等,至今還有人津津樂道,說明文學藝術很高。

    第四,人物。《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達一千多人,個個各有個性,各有所長,文臣武將多得幾乎記不過來。諸葛亮既是丞相又是軍師,是當之無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其次,曹操也可以算得上軍事家,司馬懿可以算戰略家;《水滸傳》雖然有軍師吳用和朱武,但還達不到軍事家的水平;至於政治家應該說還沒有哪一位吧,說到文臣更是無法與《三國演義》上的人物相提並論。

    《水滸傳》上的人物刻畫也不差,也是人才濟濟,應有盡有,只是比起《三國演義》上的人物來說在層次上似乎要差一截。

    第五,文學價值。我為什麼在前面不厭其煩地說那麼多,不是說施老前輩的文學功底差,只是《水滸傳》的歷史背景和政治背景、以及軍事、人物在客觀因素上比起《三國演義》來說,好像顯得先天不足,那麼,其文學價值低於《三國演義》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了。

    其次,《三國演義》採用的是文言文的寫法,其特點語音精煉,言簡意賅,給人一種文化底蘊深厚的感覺;而《水滸傳》採用的是白話文的寫法,就連半大娃娃都可以看得懂,按現在的話來講好像更接地氣一些。

    第六,讀者。作為小說,始終要面向大眾,主要是寫給大眾看的,讀者越多,說明文學水平越高,而且文學內容很好,能夠得到極大多數人的認可,並且經歷幾百年而不衰落,那一定是不朽的名著。

    《水滸傳》的讀者很多,但《三國演義》的讀者更多。《水滸傳》的讀者主要是青少年,而《三國演義》的讀者是青年、中老年人都在看,甚至少年也在看。有的人不止看一遍兩遍,十遍八遍都會再看。

  • 4 # 唐寶楨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同屬四大名著,文學價值很難說哪一個更高。《三國演義》講的是帝王將相,都是社會高層的人物。《水滸傳》講的卻是下層人物普通人物多了。

    《三國演義》很能說戰爭哪一方是正義的那一方又是非正義的,軍閥之間為爭地盤。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豪傑並起。魏蜀吳三國鼎立,你方唱罷我登場。最後三國歸晉,輸給了士族。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謀臣武將各領風騷。能成大事者必須有寬廣的胸襟容人之度才能成就大事。

    《水滸傳》的主題是什麼呢?應該是安身立命,是被社會逼迫無奈的選擇。林沖是多麼無辜的一個人卻被逼上梁山,我想從人性的深處思考。是什麼樣的環境才逼出這樣的大英雄,對人物性格內心活動寫的更加細膩。我認為對人物寄託了作者沉重的思考,如盧俊義被賺上梁山固然是宋江吳用的計策,但盧俊義本身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不聽從別人的意見有很大的關係吧。一個人的一生不能太平順,盧俊義正是因為太平順才形成了如此自負不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豚鼠的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