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趣樂園

    夏天最常用的降溫神器!

    扇子最早是誰發明的,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

    但是按照人類的本能,估計在原始社會就應該有雛形了,不過那時拿的應該是樹葉等東西。

    後來隨著人類的進步,製造工具的能力越來越強,扇子也變的種類繁多。

    古人稱扇子為“搖風”、“涼友”。

    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製作的,經濟條件差的就用蘆葦竹條編的,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

    到了漢代,一種名叫“葉輪撥風”的大型納涼器具騰空出世,其消暑效果非常可觀。

    《西京雜記》中記載:“長安巧匠丁緩作七輪扇,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

    “滿堂寒顫”這四個字令人震撼,簡直比現在的電風扇還好使啊!

    最早的冰激凌!

    大約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富貴人家就已經開始在冬日鑿冰貯藏於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用。

    古人先是透過冰塊給室內降溫,後來慢慢把冰塊和飲料、食物相結合,創造出冰棒、冰鎮米酒、消暑湯等。

    到了宋代,古人冷飲的製作水平幾乎和現代差不多了。

    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對一種叫“冰酪”的冷飲大加讚賞

    “似賦還鹹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消。”

    除此之外,更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解暑飲品,如綠豆湯、酸梅汁、椰子酒、木瓜汁等等。

    傳說慈禧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後逃亡的那段時間,仍然對那口冰鎮酸梅湯念念不忘。

    帝王家的清涼!

    早在唐朝就出現了類似空調房一樣的涼殿。

    在涼殿中安裝了一套冷水的迴圈系統,透過機械將涼風連續不斷的吹到宮殿中。

    每年的農曆四月夏季最熱的時候就差不多開始了,這時候工匠們就會在皇宮各處搭設竹簾和涼棚。

    涼棚就像咱們如今的遮陽傘一樣,不過大了不少。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透過仿造宮殿的修建樣式,也能修出一些較為涼快的房子。

    在古代,消暑最奢侈的神器莫過於冰塊了。由於古時候的冰塊儲存難度極大,只有皇家貴族才能使用一種獨特的原始“冰箱”,所以冰塊也就成為了最奢侈的東西。

    唐玄宗李世民就非常喜歡用冰來消暑,他曾經在自己日常辦公的廷英殿中把冰磚堆起來,坐在冰磚當中,以對抗炎熱的天氣。

    宋徽宗和他的後代宋孝宗都很喜歡啃食冰塊來消暑。

    穿在身上的涼爽!

    對衣服進行改進,是古代普通平民最有可能利用的避暑手段了。

    葛布其實在歷史上充當了很久消暑納涼的好角色。

    早在周代時期,夏天的衣料就已經可以分為細葛布和粗葛布的分別了。

    曾經傳說越王勾踐為了表達對吳王夫差的歸降之意,就發動大量人力上山采葛,然後織成十萬匹極其精細的葛布獻給吳王夫差。

    但是,因為葛的生長週期較慢,具有快速生長能力的麻成為更普遍的夏裝衣料。

    你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的古人衣著都是寬袍大袖,但這僅限於比較尚禮的上層社會著裝標準,古代服裝其實是有短袖的,有些領還開得特別大。

    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就已經有些販夫走卒們幾乎都穿著短袖。

    女子的衣著也會因為暑氣的悶熱有所改變,南宋畫家劉松年也的《茗園賭市圖》中,一些身著短款衣衫的婦人酥胸半露也是常態。

    明代的《太平樂檢視冊》中的農夫幾乎都是光著膀子,這種雖然是下地幹活的打扮,但也是為了防止勞動中的暑熱。

  • 2 # 小團記錄

    現在已經全球變暖了,我記得小時候沒有空調,都是用電扇就可以過來,也沒有現在這麼熱。不過現在人們都太依賴空調了,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夏天更熱了也是一方面的原因,以前冬天冷多了,我父親說小時候隨便那麼池塘上面結冰都可以走人過去,我們是湖北的。

  • 3 # 暗夜思考

    首先,古代確實相對涼快。

    因自然生態、碳排放量、汙染、大氣層..........等等環境的差異,古代的夏天比起現代的夏天來說確實要相對涼快。

    但是,由於地域的不同,有些地區的夏天還是相當炎熱的。

    下面,說說古代避暑的方式。

    一、古人最基本的消暑工具那就是扇子了。

    這點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實早在十幾二十年前的中國農村地區,在沒有空調與風扇的情況下,人們也基本都是透過扇子來趨熱的。

    當然,在古代的時候,很多有權勢的人一般都會僱用很多的下人,專門在夏天的時候為自己搖扇消暑。這種消暑方式,在最近熱播的電視據《長安十二時辰》中,“右相”林九郎出場時的鏡頭就有所體現。

    二、用冰塊消暑。

    當然,古代沒有冰箱。他們一般都是在冬天的時候將冰塊儲藏在冰窯中,等到夏天之時再把冰塊從冰窯中拿出來使用。由此可見,古代夏天的冰塊是極少的希有物品!!一般都只有權勢貴族才能夠有資格享用。

    後來在唐代未期,人們在製造火藥的時候發現硝石與水接觸(溶於水)會吸收大量的熱量,甚至可以使周圍的水結冰!!於是,就有人開始利用硝石製冰!但那時的冰仍然非常珍貴。

    古時候一般將冰塊從冰窯中取出來之後,會放入“青銅冰鑑”或“木製冰箱”中,將之放於室內以起到降低周圍溫度的作用。

    青銅冰鑑始於戰國時期,應該算是中國最早的“原始冰箱”了,它與後來清代所用的“木製冰箱”一樣,都是利用其較好的隔熱效果以延長冰塊的使用時間。與現代我們有時使用泡沫盒做臨時冰櫃的道理是一樣的。

    三、地域性避暑。

    古代有條件的人,很多都會選擇在夏天去到一些涼快的地方生活,以避開炎暑。

    比如古代皇帝基本都會在一些四季如春的地方建有避暑行宮。

    其他一些有錢或有勢的人也會選擇在夏天之時遠行至一個涼快的地區,然後生活一段時間...........

  • 4 # 歷史寶藏

    從現代全球氣候變暖的角度而言,古代的夏天比今天還是要涼快一些的,尤其是北方地區,還經歷過幾次小冰期。然而,話雖如此,古時候可沒有空調,既然是夏季,依舊是很熱的,那麼他們如何避暑呢?

    其實,避暑神器從古至今,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隨處可見的——扇子!古人又稱“涼友”,扇子是古人夏季必備之物,在中國文化中,扇子也成了一種文化(就猶如竹子、牡丹一樣)。傳說扇子為上古虞舜所制,古代的扇子種類就已經很多了,有蒲扇、羽毛扇(諸葛亮手中那個),團扇等等。那些達官貴人,夏季的時候還有專門的用大型扇子扇風伺候。

    對廣大勞動人民來說,不可能一邊幹活一遍扇扇,也不可能讓人專門扇扇,所以他們經常是光著膀子在地裡勞作,很是辛苦。

    另外,古代雖然沒有冰箱這種電器,但有一種東西的功能接近於冰箱——冰窖。冰窖一般有兩種用處,一種是直接儲存東西,一種是儲存冰塊,需要用的時候就去取冰塊出來,不過這種一般農家是很少見的,這是貴族家庭才耗得起。冰塊去涼,也可以保鮮。“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楊貴妃要吃新鮮的荔枝,今天考證荔枝產於川北地區,從川北到西安還是要些路程的,為了保證荔枝的新鮮,據說當事人就是把荔枝裝入加了冰的竹筒騎馬飛送到長安的。

    當然,古人避暑方式還有很多的,比如今天大家常見的去涼快地方旅遊,還有承德避暑山莊也是皇家避暑勝地。

  • 5 # 多知電商蘇荷

    據《周禮》記載,當時周王室為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冰政",負責人稱"凌人"。一般從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開始採取天然冰塊,運至名叫"凌陰"的冰窖中儲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球蘭支架製作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