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關於這個問題,我首先要問你,《後漢書》裡有沒有曹操?懂了這個,司馬懿也就沒問題了。

    而且《史記》,還是一部通史。但之後的史書就不一樣了,《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都是斷代史。這就帶來一個問題,若是一個人物涉及兩個朝代,該由哪一部史書來記載?

    通史不存在這個問題,譬如項羽,他究竟是屬於秦朝歷史人物還是漢朝的歷史人物,這本來就很難界定,但因為《史記》是通史,所以OK。

    漢書和後漢書,則因為都是劉姓,邏輯上也講得通。且後漢既然與前漢同屬一家,就不可能承認王莽的新朝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朝代,一筆劃過,將王莽判定為前漢的國賊,新朝那段時光,便歸入了漢書的記載範疇。

    這樣一來,便形成了規矩,但凡後世王朝的開創者,便由新王朝的史書來記載。前世王朝的造反或是除篡權失敗者,便由前一個王朝的史書來記載。

    放在漢末三國這個時代,如篡權失敗的董卓之類,便歸入後漢書。而新王朝的開創者曹操,便歸於三國志。

    至於顏良文丑高順這幾位,為什麼三國志也沒有他們的列傳,很簡單,他們不重要。顏良文丑只是匹夫而已,唯一的價值就是用生命驗證了關羽的功績,只需在蜀書關羽傳裡提到就可以了。

    那麼高覽呢?他曾與張郃一起歸順了曹操,被封為偏將軍,還有一個爵位東萊侯,咋還不能入三國志呢?

    這個理由也很充分,張郃歸順曹操以後建了多少功勞,他入三國志毫無懸念。而高覽呢,從此啥也沒幹,安樂退休老死——三國演義安排他和趙雲大戰一場,最後被趙雲刺死,純屬虛構。

    因此,什麼功績也沒有的高覽當然也不會在三國志上出現。

    最後一個孟獲,為什麼也沒有入選呢?

    孟獲,其實是一個虛構人物。

    不但陳壽的三國志裡沒有提到他,甚至諸葛亮的出師表等所有文章裡,都沒有提到這個人。

    而我們都知道,陳壽是蜀中國人,蜀國曆史,難道他會比羅貫中不清楚?

    事實上直到《漢晉春秋》,孟獲才隆重登場。

    請注意,《漢晉春秋》作者習鑿齒,是再往後許多年的東晉人。

    換句話說,連諸葛亮、陳壽都不知道的事,你一個東晉人咋就那麼清楚?

    這種事,其實就好像吳承恩寫西遊記,玄奘知道自己曾遭遇牛魔王這樣的妖怪,收過孫猴子這樣的徒弟麼?當然不知道,因為這是後世虛構的。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三國。

  • 2 # 信陵小司徒

    題主的意思可能是,《三國志》中為什麼沒有這幾個人的單獨傳記,因為在《三國志》中,司馬懿、高覽、顏良、文丑、高順、孟獲,這些人都有出現,只不過既不是單獨列傳,也並沒有與他人合傳,那麼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便是避諱,這一點突顯在司馬懿的身上,中國古代講究為尊者諱,司馬懿雖不是西晉的開國之君,但是卻為西晉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是被追諡為帝,若是出現在《三國志 魏書》中,則司馬懿是為曹魏之臣,司馬家就等於是不打自招逼迫篡國之時,故而在《三國志》中,司馬懿是絕對不會有單獨傳記的,就連他的出現,都要有尊號。

    其次,便是政治原因,中國古代史書尤其是官方修史,或多或少都存在為本朝“粉飾”之意,以本朝為尊,避本朝之諱是必須存在的。

    比如,陳壽雖然是蜀漢舊臣,可是他成為西晉史官之後,因為西晉傳承自曹魏,所以在記載曹魏的時候,陳壽就必須把曹魏奉為正朔,而蜀漢降級為地方政權,曹魏之君稱之為帝,蜀漢之君稱之為主,同樣的,對於各方人物的記載,除卻相當重要的人物之外,自然也是以本朝承襲的為主。其他集團的,尤其是過於敵對的,自然著筆很少。

    這也是為什麼顏良、文丑、高順出現的很少的原因,因為這三人都是曹操的敵對集團,且並沒有降順曹操集團的人,不屬於為曹魏有著突出貢獻的存在,所以,對他們的記載,自然是很少,例如,張郃原來也是袁紹所部,為什麼他的記載就多呢?那是因為他最終投降了曹魏,且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所以,這一點,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第三點,便是其人事蹟散失,於史無據,高覽、孟獲二人,一個出現在官渡之戰時期,一個更是存在於偏僻的南中地區,甚至說,是否真實存在,到今天,都存在爭議,這就證明了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有的人的事蹟,的確是模糊不清,加之戰亂等的影響,更是存在了斷層,不被人所重視。

    例如,蜀漢當中的不亞於趙雲的陳到,又比如夏侯霸如此人物,竟然連結局都是不知道,又比如蜀漢的右大將軍閻宇,最後更是在史書中不知所蹤,讓人在讀《三國志》的時候,簡直就是丈二的和尚,摸不到頭腦。

    第四,陳壽寫作《三國志》的時候,距離當時的人和事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有的存在散失,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加之陳壽的《三國志》字數記述的一個特點就是,言簡意賅,能省則省,比如趙雲的傳記,要是沒有裴松之的《雲別傳》,那趙雲的形象,就是一個百八十字記載的保鏢啊,所以,有的人連合傳都沒有,也有著這樣的原因。

    參考資料:

    《三國志》 晉 陳壽

  • 3 # 張言好書畫

    首先要說明陳壽的《三國志》裡有司馬懿,顏良,文丑,高覽,高順及孟獲,他們的事蹟散落在其他人的紀、傳裡!

    陳壽寫《三國志》已經三國歸晉,陸機正在寫司馬懿了,司馬懿身為晉朝實際上的開國之君,不能《三國志》裡面寫一篇列傳,若明目張膽地說司馬懿身為晉祖,實際上是魏國“臣子”,這書無法面世,把司馬懿的事蹟寫在《魏書》的本紀和列傳中,在魏明帝的本紀,以及在陳群、曹真、曹爽、夏侯玄等人的列傳中都有大量的跟司馬懿相關的事情,陳壽通常以“司馬宣王”的稱呼來描寫司馬懿的的事蹟!

    顏良,文丑,高覽,高順都是勇將,但是都命運悲催,顏良,文丑主要被寫在程昱,孔融等人的評價,對於顏良,有關羽望見顏良麾蓋,策馬於萬軍之中刺顏良於馬下。斬其首還,紹諸將莫敢當者,文丑則是死於亂軍之中!高順,高覽的事蹟還不如顏良,文丑!而孟獲的事,主要在諸葛亮的記載裡出現!

    司馬懿是因為在晉朝地位太高,不能魏臣子身份作傳,而顏良,文丑,高覽,高順,孟獲都是敗亡之將,他們的業績不足以有資格被單獨列傳記載,要想在正史裡有傳記,必須有顯赫的功績!

    司馬懿劇照

  • 4 # 農民工歪說歷史

    《三國志》為什麼沒有司馬懿?司馬懿作為終結三分天下的始作俑者,三國曆史無論如何也是繞不開他的!因此,說《三國志》裡沒有司馬懿顯然是不準確的。《三國志》裡無論是魏武帝曹操的帝王紀還是其他一些大臣的列傳中,都多次提到過司馬懿,只是沒有單獨為司馬懿列傳而已。

  • 5 # 莊生荒谷

    三國歸晉,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是西晉皇帝,也即是西晉​的開國太上皇,整部《三國志》裝不下他,故不給他列傳。

    顏良、文丑都是袁紹的大將,但不是一方諸侯;何況袁紹原先很強大,後來也失敗了;因此不給他們(顏良、文丑)列傳。

    高順是呂布的大將,呂布被曹操消滅,高順不降,被殺,不列。

    高覽與張郃都是袁紹的大將,都投降了曹操;高覽死得早,功名遠不及張郃,不列。​

    孟獲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名氣很大,在《三國志》裡算不了什麼,不列。

  • 6 # fat2000

    三國志如果給這幾個人立傳,分在哪部裡邊兒?魏書?蜀書?吳書?顏良文丑高順不歸這三家任何一家。其他幾個,要不不敢給立傳,要不不值得給立傳。

  • 7 # 慧某聊三國

    慧某對題主的問題理解是,為什麼三國志中沒有司馬懿傳,顏良傳,文丑傳,高覽傳,高順傳和孟獲傳,因為這幾個人在三國志中幾乎都是有出現過的(唯一例外的是孟獲),說三國志沒有這幾個人肯定不對,那麼就應該是指沒有列傳而不是沒有這些個人。

    孟獲在三國志中隻字未提,主要見於漢晉春秋和華陽國志,老實說如果不是演義中著名的故事七擒七縱,真不會有太多人關注到這號人物。孟姓在漢代南中地區也是個大姓,孟獲應該是有這麼一個人但是沒有演義那麼出名,就像張任那樣,所以就不用提了啦。

    司馬懿,這個比較特殊,三國志裡沒有他的列傳,慧某覺得主要因為其身份的特殊性,從本質上來說,司馬懿是晉王朝的奠基人,就不適合放入三國志裡了。就好比後漢書中也有諸多前三國時期諸侯及名士的列傳,如孔融,荀彧,皇甫嵩,朱儁,董卓,劉虞,公孫瓚,陶謙,袁紹,劉表,劉焉,袁術,呂布等列傳,但是,誰看過後漢書曹操傳?誰看過後漢書劉備傳?誰看過後漢書孫權傳?他們仨作為各自勢力的開國皇帝或者實際奠基人,就不適合再進入後漢書裡放著了。同理,司馬懿不適合放入三國志中也就不難理解了。

    其他四位,顏良文丑高覽高順,沒有個人列傳的原因其實差不多都是一樣的,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個人經歷實在太少

    顏良文丑高覽高順這四個人,史書中的記載實在是少的可憐,對於惜字如金的陳壽而言,連自己原屬的蜀漢中的人物有些記載都十分簡短(沒有專門修史的史官也是一個原因,對於沒把握確認真實性的史料陳壽幾乎全都採取不收錄這樣一刀切的簡單粗暴方式處理),就更別提這幾個人了,當然慧某沒有任何否定他們能力的意思,慧某始終相信,一個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的人,且不是因為他是二代三代什麼的關係戶,或多或少都是有點本事才能做到的。

    顏良文丑,在演義中以至少強一流的水準,最早透過袁紹之口出場,似乎是完全不懼華雄的存在,後面也有輕鬆殺耿武關純,追殺公孫瓚,速殺魏續宋憲,二十合敗徐晃等經歷(偷個懶,兩個人的經歷不分開列舉,放一起說了,大家明白就行),高覽在官渡時一度和曹營第一猛將許褚戰平,高順也有一度和夏侯惇長時間交手的經歷。但是在史書中,記載就少太多了,顏良,只在孔融口中評價為勇冠三軍,正式登場即謝幕,率軍攻打白馬,中荀攸聲東擊西之計,後被關羽所殺。文丑也是難兄難弟,雖被孔融評價為勇冠三軍,然而也是登場即謝幕,延津一戰中荀攸餌敵之計,兵敗身死。高覽,官渡登場,和張郃一起反水投降曹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史書沒有趙雲殺高覽的記載,高覽到底怎麼死的,也是筆糊塗賬,誰也不知道,就當時來說,也沒有人關心)。高順的履歷稍微好看點,呂布派高順攻打小沛,擊敗劉備,曹操派夏侯惇救劉備,也被高順擊敗,然後也沒了。其他記載如郝萌之亂,陷陣營等都是英雄記中的記載。

    這四個人在三國志中,就這麼點事蹟,陳壽就是想給他們列傳,都寫不出什麼內容。

    二、這四人不是一方諸侯

    三國志的人物列傳也可以說是“制度森嚴”,有列傳的人物都是魏蜀吳三個國家的人(比較特殊的是方技傳和“異民族”傳),諸侯想要榜上有名,也只能歸於三個國家,沒有例外,例如魏書有董卓袁紹袁術劉表,呂布張邈臧洪,公孫瓚公孫度陶謙張楊張燕張繡張魯,蜀書有劉焉劉璋,吳書有劉繇太史慈士燮。同時也不是所有諸侯都有資格上榜的,像劉虞,劉岱,橋瑁,孔融,馬騰,韓遂,王匡等諸侯在三國志中也是沒有列傳的。

    三、四個人長時間跟隨的主公沒能像魏蜀吳那樣在亂世中脫穎而出

    這點在上一條也有所提到,想要有列傳,你至少是魏蜀吳三國的員工,如果不是,那麼如果你曾當過諸侯,也是可以考慮的,但如果你只是諸侯的員工,想要列傳?對不起,門兒都沒有。看看牛輔,李傕,郭汜,徐榮,張濟,田豐,沮授,審配,郭圖,袁紹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紀靈這些人,又有哪一個享有列傳了呢?高覽算四個人中比較特殊的一個,他曾一度投降過曹操,但由於後續事蹟不詳,自然也沒有必要特意給他列個傳了。

    慧某評:歷史的長河中湧現過無數的人物,不用太過高估一個人因為他終究是個普通人,也不用太過低估一個人因為他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定然有不凡的地方,懷著一顆不吹不黑的心來看待即可,想有列傳的人,也不會是完美的,不享有列傳的人,也不會是無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像劉邦這種地痞也能寫出《大風歌》這樣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