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里長空夜未央
-
2 # 彧沢爸
很多人,包括影視作品和一些專家,都把劉邦刻畫成了流氓,劉邦是流氓嗎?劉邦是個小民沒錯,但要說劉邦是流氓,這完全是後世人為了戲劇化而給劉邦帶上的帽子罷了。
劉邦作為一個亭長也是一地方小官員。娶了呂雉這樣的小嬌妻,本來40多歲的人了,如果沒有那次押運勞動力任務失敗,他本就在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在此期間,劉邦很太平,他就是一個和其他普通老百姓一樣的人罷了。
一個40多歲,為了自己和幾個同鄉的弟兄活命,躲進了芒碭山的人,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可想而知,這是多麼慘得生活,就好比你現在工作丟了,還欠了要命的高利貸只能逃一樣。
劉邦哪裡是流氓了?這樣的經歷完全就是一個無奈的被動的選擇亡命生涯得可憐的老百姓,他不是項羽,項羽本就是舊國貴族,本就帶著復國的野心報復一步一步來的。
劉邦能聚攏原來比他官做的大的蕭何,也能吸引舊國貴族張良,亦能讓才華出眾的韓信忠誠。這樣的人,你說他是流氓?流氓有這樣的魅力嗎?如果他靠謊言和陰謀能吸引這些性格迥異,又充滿智慧的這些人嗎?
很顯然,劉邦的偉大,是因為他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從真正的老百姓成為一個皇帝的人。他不是舊國的貴族,也不是哪張族譜上的落魄人間的皇室後裔。
劉邦被很多人賦予了戲劇化的臉譜,說劉邦是流氓,流氓戰勝了一代英雄項羽。呵呵,想想吧,一個40多歲的流氓,僅僅一個老流氓,能有這樣的作為?
一個從芒碭山拼死活了下來的大叔,一個沒有自己軍隊一路保著幾個老家兄弟的大哥,一個沒有任何實勢力一點點一點點積攢著積蓄的快要半百的準老人,這樣的劉邦,內心該有多麼強大。
直到他當了皇帝,都已經半百老人了,還為了解決邊境問題御駕親征去到前線打匈奴,可惜這一仗失誤了,被後人落下了笑柄。
都說劉邦殺功臣,韓信是不是謀反了誰都不好說。張良,蕭何,夏侯嬰,樊噲,幾個老鄉好不都好好的躺進了棺材麼。
很多人不喜歡劉邦,因為劉邦沒有傳統英雄那樣完美,因為劉邦的人物形象太過真實,真實到似乎這樣一個2000年前的人,就像我們身邊那個誰誰誰,而我們也總是在說這個誰誰誰肯定不會出息。所以很多人厭惡劉邦,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承認一個底層出來的小民的努力罷了。而劉邦就是一個縮影,因為人們總是害怕,身邊那個曾經自己瞧不起的人卻成為了最出息的那個。
-
3 # 司暢Ailan
為什麼像劉邦這種地痞也能寫出《大風歌》這樣句子?
其實吧,這個很正常,不過是幾句話的感嘆,然後被後人流傳下來而已。別以為什麼詩詞歌賦只有文人可以玩,岳飛的滿江紅看看?
這是一種感悟,當人達到一定的閱歷,便會有不同的感悟。
其他且不說,就說寫網文的。
很輕鬆的便可以通過寫出的網文,判斷作者的大概年齡段。
十歲的小孩可不可以寫小說?可以!
但是,他寫出的東西,肯定和二十歲的青年無法比。
而二十歲的青年肯定和四十歲的中年無法比。
這是一種沉澱,一種感悟,一種社會的閱歷。
有時候農村一個老人說出來一句話,可能會讓你醍醐灌頂。
為什麼會這樣?連字都不識,那是因為他們的閱歷,他們的感悟,他們的人生。
我們人生很短,區區不到三萬天,都在追尋屬於自己的路。
又是偶靈光乍現,隨便的幾句話便足以讓後世人銘記。
反而,真正咬文嚼字,天天賣弄的人,或許可以有好作品,但也很容易江郎才盡。
君不見乾隆帝寫詩那麼多,又有多少好作品?
一個是質量,一個是數量。
慢工出細活,這話還是有道理的,誰一輩子不會說出幾句很有道理的話呢?
而劉邦到了那樣的地位,有這樣的感悟稀奇嗎?
貌似一點也不稀奇吧。
-
4 # 聚升堂
劉邦寫這首歌的時候已經是皇帝了。地痞!地痞?
哪個地痞是皇帝?
哪個皇帝是地痞?
如來所言地痞者,
即非地痞名皇帝。
-
5 # 漢子詩人
《六兮一一大秋風歌》
我乘凌風八萬
裡,千峰萬壑
我昂藏。
我梳江河姿韻
妙,我歌天高
地幽香。
四季唯我大將
軍,天公遇我
避路旁。
<李恭覺~2018年10月29日於北京>
-
6 # 馬火蟻
言為心聲,寫作就是“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這是葉聖陶對學生說的,它適用於所有寫作的人和所有人的寫作。
有思想有抱負的人,胸中有話不吐不快,遇到了合適機會、合適外物激發,就會一吐為快,他們不講形式,不按套路束縛自己手腳,當他們所抒發的胸意與現實外物融為一體時,就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文體,劉邦的《大風歌》就是如此吧。沒有思想抱負的人也都見過大風,他們最多說“哇!好大的風”!沒有思想抱負的人,很多人嚮往大海,有人說盼望著見到大海幾十年了,怎麼一見到大海心不激動呢?想吆喝兩聲怎麼不知吆喝什麼呢?而曹操一見到大海就喊“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星漢燦爛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裡。……”這都是當事人心胸的直接抒發,格式形式都是次要的,有思想要表達,沒有適當的形式就自己創造一種形式。這樣文學也才有了詩、詞、小說、戲劇等豐富多彩的體裁形式。
-
7 # 文士野
關鍵看氣質。
王國維說,詩歌的三大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劉邦的境界,直接跳過了第一第二境界,來到第三個境界。第三個境界是什麼意思呢?通俗一點就是“文章本天成,妙手而得之”。
文章的能力是天生的,關鍵看你這個人有沒有天賦。
曹丕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
所以,像劉邦這麼霸氣的帝王,寫的自然是大風歌這樣的詩詞了。
除了《大風歌》,劉邦還有《鴻鵠歌》,也很霸氣,像劉邦這樣大氣的人,你叫他寫“春花秋月何時了”,反倒是為難他了。
-
8 # 剛正不阿2
事過忘義。帝王就是天、天庭有怒把人翻。
尊重歷史先修口謂。
我有娘有爹有爺爺奶奶、忘本滅失。
-
9 # 淡看天上月
而性明達
劉邦在古代名人心目中都是英雄,而英雄不問出處。但是現在有些人很八卦,就喜歡問英雄的出處,而且還抓著這個出處總是不放,在這個出處上大作文章,放棄去看其英雄之處。這麼下來不就是一葉障目嗎?
大風起兮雲飛揚,正因為劉邦寫出了這等氣邁的詩歌,才更好的說明劉邦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很會學習各方面的知識。而劉邦的為政也是這麼學習來的,之後文景二帝在其基礎上完善並且積累,漢武帝的征戰四方,最終就造就了大漢天威。這是一個一直是痞子的人能做到的嗎?所以硬要說劉邦是一個痞子,那也只是他在沛縣的時光而已,他起兵之後,身份就在通過自己的努力步步改變了!
-
10 # 寒江雪560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雖是地痞流氓出身,但無疑是善於學習總結的人,隨著事業的發展,他的胸懷、眼界、學識也在增長。這跟很多農民出身,卻創業成功的大老闆一樣,學歷不代表能力,能成功必然有他的獨到之處。
回覆列表
比起劉邦為什麼能寫出《大風歌》,我更好奇他何時被黑化成一個地痞了?
劉邦“變成地痞”的歷史1. 晉朝的阮籍(竹林七賢之一),認為劉邦那小子不過是運氣好。
《晉書·阮籍傳》記載:“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下圖左二為阮籍
2. 元代著名散曲、雜劇作家睢景臣的雜劇《哨遍·高祖還鄉》,通過一個熟悉劉邦底細的鄉民的口吻,把劉邦“威加海內兮歸故鄉”之舉,變出一場鬧劇。
3. 民國時期,厚黑學的發明者李宗吾,認為劉邦夠“厚”夠“黑”
“劉邦的面,劉邦的心,比較別人特別不同,可稱天縱之聖。黑之一字,真是‘生和安行,從心所欲不逾矩’,至於厚字方面,還加了點學歷,他的業師,就是三傑中的張良,張良的業師,是圮上老人,他們的衣缽真傳,是彰彰可考的。圮上受書一事,老人種種作用,無非教張良臉皮厚罷了……劉邦天資既高,學歷又深,把流俗所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倫,一一打破,又把禮義廉恥,掃除淨盡,所以能夠平蕩群雄,統一海內,一直經過了四百幾十年,他那厚黑的餘氣,方才消滅,漢家的系統,於是乎才斷絕了。”為什麼要把劉邦“變成地痞”?很簡單,看一下上面這三位“邦黑”,不難發現,謎底其實就在謎面上。
阮籍是個政治不得意之人,他做不到像嵇康的剛直,也做不到像王戎的貪、山濤的偽,因此只能選擇佯狂避世(估計也喝不到劉伶的量)。但一腔對現實的不滿總得有地方發洩,於是就選擇劉邦來懟一把。
睢景臣是元朝人,我想這就是原因……
(注:有說法認為他是暗諷當朝元皇帝每年四月到八月回上都避暑之事,但不管怎樣,這個隱喻確實把劉邦一把坑到了民間)
李宗吾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因此把劉邦(張良也背了鍋)這樣的帝王厚黑化,等同於為自己的理論鍍了金,是一個道理。
說劉邦是地痞,他便是了嗎?當然不是。
1. 地痞的定義:地方上不務正業、欺壓百姓、為非作歹的人
2. 劉邦是個有正經工作的人
劉邦曾在魏國外黃令張耳門下當過門客;在咸陽服過徭役(在那裡發出過著名的感嘆:“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回到家鄉沛縣後,在東部的泗水亭做了亭長。
接下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釋囚徒,斬白蛇,據沛縣,反大秦的事蹟了。
3. 劉邦為人有俠氣,未見惡行
從《史記.高祖本紀》看了劉邦年輕時的一些行為:喜歡和公廷中的官吏們搞惡作劇,好酒好色,賒酒(老闆主動免單)。
以及到了上呂公門作客的時候,他因為看不起那些官吏,故意報個誇張的假賀禮,然後大搖大擺地坐上首座位。
此外,他還交了不少朋友,有當官的(蕭何),有門閥(王陵),也有小弟(盧綰)。
因此在對比過地痞的定義後,我覺得劉邦可以說是不務正業;但欺負百姓,為非作歹,這些都無從說起;相反他心腸不錯,花錢大方,形象也不差。
退一萬步講,如果劉邦真的是個地痞,蕭何也不會是隻能認混混當老大的狗頭軍師的水平吧?
附《史記.高祖本紀》原文節選: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劉邦文化水平不高,但不至於寫不出大風歌在劉邦給二兒子劉盈(漢惠帝)的信中,他承認自己是個“讀書無用論”者,當秦朝禁止讀書的時候,他還很開心。
為什麼?
當然是因為不用上學了。
所以劉邦是起碼粗通文墨的水平,不至於大字不識一個。
劉邦《手敕太子書》全文: 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祚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堯舜不以天子與子而與他人,此非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馬尚惜,況天下耶?吾以爾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鹹稱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為汝來,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為嗣。 吾生不學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辭解。今視汝書,猶不如吾。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勿使人也。 汝見蕭、曹、張、陳諸公侯,吾同時人,倍年於汝者,皆拜,並語於汝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餘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最後我們看一下《大風歌》,全文三句,《昭明文選》稱之為歌一首,列為雜歌;《樂府詩集》稱之為《大風起》。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復不復雜?
不復雜。
實際上這是劉邦當時在家鄉宴會上,酒酣耳熱之餘,擊築即興唱的歌,完全是直抒胸臆,有感而成:前兩句意氣風發,後一句突生焦慮與一絲惆悵。勝在氣勢,而非文彩辭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