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果143509945
-
2 # 拖刀石
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盛世,由唐朝太宗皇帝開創,歷時22年。唐朝在接下的近一百年裡出現了永徽之治,武周盛世,開元盛世。這些都是唐朝一脈相承的,是後續的統治者繼承前任的思想並且發揚光大的。廣義來說這一治世出現的時間並不短。
太宗皇帝是怎麼做到的呢?可以歸結為以下五個方面:
統一中國:
隋朝末年,由於隋煬帝的錯誤的外交政策、喜愛玩樂、好大喜功。天下大亂,中國各地出現農民起義和官軍起義。李淵李世民乘機起兵,與群雄逐鹿中原。在經過了數十年的戰亂以後,李唐王室終於在全中國建立了統治,其中主要的出力者是太宗皇帝李世民。有人說,李唐王室天下,一大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破薛舉,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他的秦王府中人才濟濟,已經超過了太子府。同一中國雖然讓李唐王室成為中華正統,但是在經過了數十年的戰亂以後,全華人口戶數由隋末的七百萬戶銳減到了兩百萬戶,社會經濟凋零,民生凋敝,對於當時的統治者提出了很大的難題。
登基為帝
隋末農民起義之時,李淵在反隋和助隋之間舉棋不定,多虧了李世民極力勸其父親舉旗反隋,這才有了後來李唐。起兵之時,李淵曾答應立李世民為太子,後來卻封李建成為太子。等到中國快要統一了,秦王府在歷次征戰中逐漸做大,太子府想奪其兵權,便向高祖建議派齊王領兵去打犯邊的突厥,準備伏殺李世民。李世民提前得到訊息,於公元626年7月2日發動了天下皆知的玄武門之變,也是太宗皇帝被歷朝歷代詬病的唯一缺點。三日後立為太子,同年九月登基為帝。
擊敗外敵
李世民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公元646年(貞觀二十年),唐朝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建立了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北括玄闕州(後改名餘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區)、西及安息州(今烏茲別克布哈拉)、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對外採用恩威並施的外交政策,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周圍的少數民族都稱太宗皇帝為天可汗,不敢犯大唐邊境。使得剛剛建立起來的唐朝政府有了可以發展生產和恢復民生的機會。
任用賢才
一個朝代想要建立功業,統治者想要有大作為,那就必須任人唯賢,親賢才,遠小人。李世民在任用人才的時候不論其出生,只要有才就用。比如魏徵,原來是太子黨中一員,太子李建成死後,魏徵則為李世民所用,還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又如尉遲敬德則是鐵匠,且為降將,都一併被重用。為了廣納天下英才,李世民大力推進科舉,同時設立弘文館,建立人才儲備系統。前後收攬了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李勣、李靖等,亦為一代名將;魏徵、王圭,降將尉遲恭、秦瓊等
勵精圖治
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在政治方面,不對臣下帶政治帽子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新設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人才。李世民知人善用,從諫如流。對於前人的過失,積極反思,經常拿隋朝的下場警醒自己和臣子,對於臣下的建議總是會虛心接受,當臣子讓其顏面盡失時也不會責備臣子。曾有魏徵在朝堂上多次犯天顏,卻從未被懲罰過。在制度方面,取前朝的精華,去其糟粕,在中央沿襲三省六部制,地方設郡縣,軍事上行府兵制度,減少軍費支出,並且加強和完善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等制度。同時對太子嚴加教管。晚年李世民著《帝範》一書以教戒太子李治,總結了他的施政經驗,同時自評一生功過。
太宗皇帝雖然在位時間不久,但是他統一中國、任用賢才,勵精圖治,為社會發展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因此開創了貞觀之治。他嚴厲教導太子,使得繼任者繼續發揚光大這種執政方針;同時也在社會經濟條件上為後世的開元盛世提供了基礎條件。
-
3 # 環宇同城
勤儉
太宗早年四處征戰,患有關節炎。內臣有感太宗居住的宮殿溼度大,便上書太宗,建議另擇他處營建新宮,以便治癒舊疾。太宗以自己功德不及漢文帝為由,反對大興土木,遂將此建議擱置不理。
君臣同心
太宗朝,人才濟濟,各有所長,與太宗共同創造貞觀之治。王珪(唐初四相之一)、房玄齡(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善謀略 )、杜如梅(秦王府十八學士之首,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行事果斷)、溫彥博(能言善辯,在東突厥歸附處置上有重要角色)、李靖(知兵善戰,徵突厥破吐谷渾,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魏徵(敢言進諫,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一代明相)。
施仁政
武德九年(626),太宗與大臣審議刑法制度,有大臣進言,可用重刑懲治盜賊。
太宗不採納,說“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農商並重
唐太宗,重視農業生產之餘,也營造了比較寬鬆的商業環境。太宗朝不克鹽稅、茶稅,不禁私人釀酒,各關卡對過往商人一律不抽商稅。民眾擇業自由,或商或農,悉聽尊便。
為民制產
高祖武德七年,唐朝推行租庸調製,太宗繼承並完善此制度。
18歲以上男丁授田一頃(100畝),其中80畝為口分田,過了60歲後政府收回;剩下的20畝為永業田,可傳子孫。商人同樣授田,不過口分田和永業田均減半。
輕徭薄賦
每個男丁一年只需上交綾、絹、絁各二丈。用布代替,則多交五分之一。田租實行四十分之一,比西漢的三十稅一更為寬鬆。
不奪農時
太宗時,18以上男丁每個每年服役20天,閏年加5天。也可以用三尺絹代替。同時男丁不需戍邊,因為唐朝實行府兵制。
另外,男丁一年做工35天,可以免調;做工50天,可免租和調。
太宗為唐帝國打下了堅實基礎,從太宗貞觀年至玄宗開元的100年,國強民富。如杜甫所說,
憶昔開元全盛日
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懼豐實
-
4 # 條人作戰指揮部辦公室
毫無疑問,李世民絕對算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帝王中最負盛名的幾位之一,從他協助父親李淵起兵反隋建立大唐一直到玄武門兵變誅殺太子建成稱帝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李世民的才幹與能力,作為一位帝王,他為人勇武果決,心懷仁義,對開國元勳們寬容大度,可以說他具備了成為明君的一切特質,而貞觀年間的名臣將相則是開創盛世的另一因素。
我這裡不一一列舉,可以自己瞭解一下
-
5 # 土豆有情
其實仔細想想,所謂的“貞觀之治”必然存在水分。
因為渴望得到認可,就必須有強有力的事實佐證他的“英明神武”,於是所謂的“貞觀之治”就被炮製了出來。其實跟其他時候的朝代更替一樣,經過隋朝末年的戰亂,人口的減少和時局的混亂導致生產力極度下降,怎麼可能在短期內實現”國富民強”?經過歷史學家的考證,所謂的“貞觀之治”僅僅達到老百姓不餓肚子的程度而已。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唐太宗“資料造假“就否認他的歷史功績,大唐的雍容大度對後世的中中中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裡面有李世民不可磨滅的功績。
-
6 # sicallee
貞觀之治的偉大之處在於開啟了大唐盛世的序幕。從626年玄武門之變到753年安史之亂爆發,這一百多年是古代中國的巔峰時刻。
其中,貞觀之治的文治武功也奠定了後世中國的政治文化脈絡,具體表現在如下幾點:
一、興科舉,太宗明確的為後世帝王指出此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該舉措後世綿陽千年,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
二、開弘文館,重視傳統書法與文學的繼承與教育,掀起了中國最燦爛的詩歌、書法藝術時代。
三、重視法治,在位時期鞏固了三省六部制這一新生制度,某種程度上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格局。死刑複議也是由他提出。
四、“天可汗”,彪炳史冊!
-
7 # 紅色騎士言正歷史
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李世民生於公元598年12月或599年1月出生,公元649年去世,享年51歲左右,在位二十三年,從公元616年17歲參加反隋起兵,其戰功赫赫,先後擊敗王世充、竇建德、杜伏威、劉武周、宋金剛、劉黑闥、梁師都、薛仁杲、徐圓朗、高開道等各方勢力,為大唐的建立做出了巨大戰績和貢獻,因為他只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只被封為秦王,公元626年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而登上了大唐帝位,年號貞觀,在位期間注重節儉、休養生息、政治清明,文化經濟發達、人民安居樂業,全國犯罪率都極少,牢房甚至都是空的,他還收攏人才、任用賢能、舉賢不避親、那怕曾是敵手只要有才必重用,如魏徵、薛萬徹等,他本人的書法也很好被後世推崇,對外擊突厥、滅龜茲、收高昌、破吐谷渾、服回紇、震高麗、威靺鞨、和吐蕃、在西域以西設安西都護府,為大唐開疆拓土,在位內注重各民族的友好融合和交往被各民族和周邊國家稱為天下共主的天可汗皇帝,他雖然只在位23年,但為百年的大唐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歷史稱讚這一時期為貞觀之治❗️❗️❗️
回覆列表
李世民在完成了玄武門之變後,對內任用賢能,休養生息,對外積極擴張,將大唐的國土向外擴張,從而促成了貞觀之治!
他是皇帝中最會領兵打仗的,統治期間消滅了周邊外域勢力,設立都護府制度,無論是對自己,對朝臣,對國家都實行節儉的制度,讓社會得到大力發展,讓兵力也壯大了起來。當時的唐朝思想也非常開放,形成了國泰民安的局勢,容納多個民族的文化以及傳統。當時實現了萬國來朝的盛大局面,在當時影響非凡。李世民非常重視傳統的農業發展,種種政策都為以後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堅強的基礎。善用人才,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聽取群臣的意見,開明的政治環境讓國家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讓皇帝權利得到最大提升,其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減輕民眾稅負,讓人們的生活得到改善。全國上下都欣欣向榮,官員廉政,以上的這些促成了貞觀之治的歷史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