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韻小才女

    父母不能給孩子好的生活,只為養老,是否不道德?

    從這個提問當中我感覺到了題主對自己的父母有些許“怨恨”。不知道題主經歷了什麼,但是我相信一定是誤會!慢慢的調整一下,開啟自己的心結,任何誤會都彌補不了血濃於水的恩情!

    我認為天底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人,每位父母都會竭盡全力的照顧好自己的孩子!都會把自己的孩子視為“心頭肉”,“手心裡的寶”!

    即便有時候感到父母的“自私”那也肯定是有情有可原的,不能單從一個角度來考慮!他們肯定是有苦衷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

    為什麼父母不能給孩子好的生活?

    經濟條件

    由於家庭狀況,經濟條件等原因,不能為孩子提供更多的物質生活,也不能送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讓孩子跟父母一起吃苦受罪,這也是生活所迫,被逼無奈!

    說一下我的親身經歷吧:

    我從小就生活在農村,那時候家裡很窮,媽媽身體不好常年生病吃藥,全家人指望著老爸一個人照顧幾畝薄田,農閒的時候還要出門做苦力賺錢,供養我和姐姐上學。

    那個時候,我記得很清楚,自己的衣服從來都是撿親戚送的穿小了的,甚至還打著補丁,穿的鞋子都是媽媽用手針做的“千層底布鞋”。平時捨不得吃肉,逢年過節才會吃上一次!

    放學後還要做農活,雖然家裡很窮,但是老爸經常跟我說:“做人一定要有志向,咱人窮志不窮!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不要被人看不起!” 這句話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裡,永遠也忘不掉!

    直到有一天,由於家境困難,交不起學費,姐姐自願的向老爸請求退學,出去打工來貼補家用,老爸眼含淚水的點點頭,默默同意了!

    這些童年回憶就像在我心裡紮了根一樣,永遠也抹不掉,忘不了老爸的叮嚀與囑託,直到成家立業。創業路上的我,碰到困難都會想起爸爸的話,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幫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每每想起,不但沒有怨恨父親,還感覺老爸給了我最珍貴的財富!那就是“精神財富”,做一個有骨氣的人!直到現在,我非常佩服,也非常崇拜我偉大的老爸!

    何為好生活?

    皇帝的生活好吧,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靠的是父母嗎?他靠的是自己和陪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只有自己強大了,任何困難都壓不垮!

    生活中各種辛酸苦辣都有可能碰到,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只有“永不言敗”的決心和精神!

    每個人的經濟條件,思想觀念都是不一樣的,只要是自己肯努力,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所謂的“好的生活”只是自己貼的標籤而已,可以把它當成自己的奮鬥目標,而不是埋怨父母沒給創造,因為父母沒有那個能力。父母的責任,就是把孩子健健康康撫養長大!

    “靠天、靠人、靠祖宗、不如靠自己!”

    林則徐有句名言:“子若強於我,留錢做什麼?子若不如我,留錢做什麼?”只為養老,是否不道德?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養兒防老”一說,父母養育我們長大成人,我們為父母養老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何來不道德一說呢?

    十月懷胎,血濃於水的恩情大於天!父母賜給我生命,養育之恩無以為報,為父母養老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本人認為,不想為父母養老的人,才是真的不道德!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爸一枚,一邊賺錢養家,一邊陪娃長大,記錄著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即便腳下的路泥濘不堪,也堅信會有美好的明天!只要堅持,未來的路不再遙遠!

  • 2 # 悠悠紫羅蘭心語

    父母給我們生命,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來 ,但給我們什麼樣的生活,並不是由他們來決定的。若只為了養老,那也是因為生活的壓力和無奈所逼的。我相信,沒有哪個父母具備足夠的能力和財富,還希望給孩子添麻煩,讓孩子負責養老的。

    如果可以選擇,沒有哪個父母會不想給自己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和好的物質生活。父母的能力取決於他自身的眼界,學識,地位,社會關係和身處的環境。是生活的不易,迫使有些父母沒法給孩子很好的生活,還需要靠兒女來幫忙養老,可這並不影響他們對孩子愛的付出和呵護。

    有些父母即使不能給孩子豐厚的物質生活,但卻為孩子提供了富足的精神世界,給孩子強健的身體,為孩子的成長遮風擋雨撐起一片天,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教養他知書達禮,為人處世的道理,潤物細無聲的養育,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貫穿了人的一生。記得看過的一個小故事,一個患有老人痴呆的老父親重複地問他的兒子同樣的一個問題,剛開始兒子還很有耐心地回答和解釋他的問題,重複幾次再問時,兒子不耐煩再不願意解釋了。這時,老父親拿出了多年前的錄音,那是兒子小時候不停問他問題,父親不厭其煩解釋問題的情景。雖然這只是個故事,現實好像應該不存在,卻反映了父母養育孩子的辛苦。成年後的孩子面對日漸走向衰老的父母未必都能回報。

    “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這是一種幸福。很多父母養育自己的兒女,卻等不到孩子長大成人的那天,或是等不到孩子功成名就時。“養兒方知父母恩”,孩子等到了成人後,才更加能體會到父母的恩情,“子欲養而親不待”又是一種揮之不去的遺憾。趁父母還健在,抽多一點時間常回家看看吧!人生不要留下太多的遺憾!

  • 3 # 天下百姓大號

    養老沒有錯,能給卻不給就不怎麼道德!“養兒防老”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亙古不變的道理,即使放在今天也是沒錯的!

    但如果能給孩子好的生活,卻因為只是為了“養老”而沒有給孩子應該有的生活,那就不道德了,但我想著應該也很少有父母會這樣做,即使這樣做,或許也是為了鍛鍊孩子一段時間!至於他們的孩子是否應該鍛鍊,是否鍛鍊得當,這又該另說了!

  • 4 # 家庭生涯教育吳軻

    我不喜歡談道德,因為道德在不同立場的人嘴裡有不同的解讀。咱們只聊這事兒。

    首先,“養兒防老”是基於愛的想法?還是基於投資的想法?這個結論可能會讓您不舒服。但是我們無法否認,親密關係之中其實有很多經濟行為的,但這並不是說明我們和孩子之間就是赤裸裸的互相利用關係。——比如有些住家保姆,跟主家本質上是僱傭關係,但是很多保姆實際上成為了編外的家人,他們之間既有經濟關係也有情感關係。——所以討論家庭關係的時候,我們不需要為其中的經濟部分感到不安,因為它很正常而且無可避免。

    那我們先看看常見的態度有幾種?

    有些父母會表示他們對子女的付出是無限制的,也就是有多少給多少,甚至以犧牲自己或者自己父母生活品質為代價。(相當極端,對吧)——這類家長最容易遭到子女的“反噬”,因為他們給孩子演示了一種“只顧下一代,不管上一代”的家庭相處模式。

    有些父母會表示,自己會竭盡所能地付出,但是前提是不能干擾到自己現有的生活品質——所以他們投入的額度差不多=“今後的收入增長部分”,考慮到多數人的收入會逐步增長,而這類父母相當於放棄了今後生活品質的可能增加,所以這投入力度也非常大了。

    有些父母會表示,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孩子只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用自己的額外收入養育就可以了,反正兒孫自有兒孫福,而自己也不指望孩子養老——這種想法非常的“西式”,也就是先顧自己,再顧家庭,很多年輕的家長或者情侶都抱持這種觀點,因為不希望給自己或者孩子太多的期待壓力,當然也是因為他們不差錢。

    還有些父母會表示,我生孩子就是希望他儘快成為家庭的勞動力,讓我今後可以“享清福”(也就是能不勞而獲)——別忙著吐槽,想想中國200年前的情況,以及目前世界上那些非常貧困,要依靠體力付出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家庭,你會發現這才是有史以來存在時間最長和最普遍的教育觀念。

    您覺得上面這幾種,哪種不道德?其實都沒有,這不過是父母對教育的理解不同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遊買翡翠划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