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高原豹4
在中國,國子監和國子學歷史悠久,西晉時代開設了國子學,與太學並列。北齊改國子學為國子寺,這是國子學由最高學府轉變為教育管理部門的重要標誌。隨文帝時國子寺下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更加突出了國子寺的教育管理職能。隨煬帝時改國子寺為國子監。一直到清代光緒年間,國子監才退出了歷史舞臺。國子監出現後,學和監代表著其承擔著兩種不同的職能,學是傳授知識,是指最高學府和教育的職能,監是監察督管,是指國家教育管理的職能。在國子監學習的學生稱為“監生”,它不但接受全國各族學生,也接受外國留學生,對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3 # 香茗史館
國子監始設於隋朝大業三年,前身是漢朝的太學(晉朝時為國子學),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主要具備兩種功能,一是國家管理機關的功能,二是國家最高學府的功能。
國子監的歷史沿革漢朝時期:漢武帝時期,漢朝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這一政策的影響下,漢武帝設立太學,傳授儒家經典。
三國時期:東吳景帝孫秀建立國學,設太學博士制度。
晉朝時期:西晉晉武帝咸寧四年(278年),在太學之外另立國子學。國子學限五品官以上貴族子弟方可入學。但國子學在西晉並不景氣,尤其是西晉末年以後,時興時廢。“永嘉南渡”後,東晉王朝於雞籠山下建立建康太學。北齊時期(南北朝),改國子學為“國子寺”。
隋朝時期:隋滅陳之後,建康太學中斷。開皇初年,以國子寺下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開皇十三年,國子寺從太常寺獨立,成為獨立的教育管理機構,複名國子學。大業三年,國子學改稱國子監。國子監正式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之後歷代沿襲。
唐朝時期:武德元年,唐朝設立國子學。貞觀元年將國子學改稱國子監,同時成為獨立的教育行政機構。之後曾一度改名司成官、成均監。神龍元年複稱國子監,下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統稱“六學”。
宋朝時期:分設西京國子監、東京國子監,增設武學。此時國子監除教學功能外,開始負責監管全國教育機構。
元朝、明朝、清朝基本沿襲宋朝制度。
國子監的主要作用與“太學”主要體現“學”不同,國子監則多了一個“監”的功能。
因此,國子監通常有以下三個作用:
1、國家最高學府。擁有全國最好的教師資源,學生待遇也極高。當然,想要進入其中就讀那是非常困難的,建立之初國子監只負責教育貴族子弟,雖然之後也收授寒門學子,但對學生質量要求極高,寒門學子沒點真功夫是進不去的。此外,國子監也收授外番學子,畢竟“天朝上國”,要擔負起教化“蠻夷”的責任。
2、監管全國教育。這個就恨好理解,主要擔負著全國最高教育管理機構的責任。
3、協助舉辦科舉。這個也很好理解,科舉作為古代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自然少不了教育機構的參與,不過國子監通常只負責協助。
-
4 # 小鎮月明
國子監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等級的教育機構。
在兩漢時期,稱為太學。到了隋朝時期,改稱國子監。有時候太學與國子監並立,有時時太學隸屬於國子監。
總的來說,國子監是最高級別的國家教育機構。它兼具有兩重功能。
第一重是教學功能,傳授知識。就類似於現在新加坡的國立大學。
第二重是行政機構,教育管理機構。就類似於現在教育部的功能。
國子監的領導名為國子監祭酒,在明朝屬於從三品,是比較高級別的官員。大概就類似於現在的教育部長兼某高校校長。國子監下來有兩個副手,大概就類似於現在教育部副部長兼某高校副校長。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因為在南京和北京有兩套政府機構,所以在南京和北京都設有國子監。後來南京的國子監演變成了現在的南京大學。
-
5 # 愛看愛思考
國子監。是高等學府,由沒有被科舉考試錄取的秀才們,進修學習的地方。南北二京,都是設有國子監的學府。國子監只是設立在京城裡面,由於在古代道路交通極其艱難,是為了三年後再次參加科舉考試,而專門設立的學府。
-
6 # 聶作平
國子監始設於隋朝,是國家最高學府。
早在漢朝時期,就有類似於國子監的機構,即太學。晉朝時改稱為國子學,北齊稱國子寺,隋朝稱國子監,此後歷代均沿用此名。
其中,元朝有些特別,因元朝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故除了在中央設國子學,掌管全國儒學外,還另設了蒙古國子學和回回國子學,它們也稱為國子監,屬於集賢院下屬機構。
國子監作為全國惟一的國家級學府,設有國子祭酒、國子司業和國子監丞等官職。
其中,國子祭酒是國子監的第一號長官,唐朝時,此官為從三品,宋朝時,此官為從四品。相當於今天的副部級或正廳級。
國子司業是國子祭酒的副手,相當於國子監的二把手。始設於隋朝,其品級和地位,《隋書》中有明確記載:“國子監依舊置祭酒,加置司業一人,從四品。”宋朝時,此官降為正六品。相當於今天的副廳級。《儒林外史》裡那位中了舉之後發瘋的范進,他的恩師周進,就曾經做過國子司業。
其下,又設國子監丞。明代,此職為從八品,相當於今天的科級。清朝時,初為從八品,後來升為正七品,相當於今天的縣處級。
-
7 # 關中拾遺
國子監是隋朝以後國家的最高學府。以後歷代都有,只不過宋元明清幾朝不在西安。唐朝的國子監位於現在西安市明城牆的和平門外。
簡單說一下唐朝時候國子監的情況。國子監感覺是現在的中央黨校加清華或者北大的感覺。主要是讀書門檻高,受到門第出身的影響,招收的學生一般都是三品以上官員的的子孫,如果是曾孫那就要有二品以上的老爺在朝為官了。當然在唐朝想四世同堂也不容易,不到60歲的人均壽命在哪放著呢。其他人的孩子要讀書就在各地方的州縣學校讀書。
我們現在能想到的學習情況,在古人哪裡都能找到影子。
比如,學習分高中低幾個層次,有公共課《孝經》《論語》,還有專業課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等等。學習之後要考試,考試合格才能進入下一個層次學習。到了率性堂這一層次的高年級學生還要修學分。學生的月考都是規定的。學習每天都要考勤,考勤指標是升學的重要指標。和現在期末期中考試超不多,只有修夠了學分才能畢業,要不然留級繼續學習。畢業以後還要有半年的實習期,在國家機關中央政府去鍛鍊。
國子監畢業的學生可以直接任官,或者繼續參加國家的科舉考試入仕圖,可以說是雙保險。
還有在學習制度方面,入學要交禮儀,和現在的軍訓差不多,農曆每月初一十五各方一天假。每年都有一個月的田假和授衣假,相當於農忙假。平時不允許請假,有事請假要有外出證。逾假不歸有可能被開除等等,看這些制度和現在沒有區別。
後勤保障方面好的一點是國子監不但不收學費,而且衣食住行全免。當然好處是入學以後都是公費學習,所有費用由國家承擔。一般入學年齡在14到19之間。和現在高中相當。
回覆列表
國子監,是僅次於太學的首都地區高等院校。
以明清為例。
具備秀才身份者,每年都有參加考試才有資格下屆參加舉人考試。所以各地方上的縣學府學招收秀才繼續讀書。首都就在縣學府學之上設定國子監,校長是祭酒,正四品。
國子監入學後統稱監生。學習期限最多6年,還按規定給予每月固定標準的錢糧。
國子監允許京畿地區的秀才考試入學。同時規定,三品以上官員爵者終生有一個推薦國子監監生的名額。國子監學生不論是否是秀才,都可以參加京畿地區的鄉試考舉人,而不需迴歸原籍參加鄉試。所以這是貴族子弟參加科舉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