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螞蟻科學
-
2 # 豬頭巧克力
已經出現知識斷層了。只是還不嚴重,還只是在少部分人中間有斷層。但隨著科技發展,斷層會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巨大。而且科學發展會越來越緩慢。
科學的反直覺性是斷層的根本原因。
最初,當還沒有建立起科學體系,沒有確定科學的觀察事物,總結規律之前。人們靠的都是直覺。最典型的像地心說,重的比輕的物體落地速度快等等。
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進步,科學體系的建立。人們知道日心說,物體落地速度與重量無關。直到牛頓力學的建立,都還在人的直覺範圍之內。到光的波粒二象性之爭時。人的直覺就無法參與其中了,只能靠科學推理,數學計算和實驗了。
到了量子力學確立時,則是完全的反知覺了。雖然量子力學已經確立百年了,但仍有很多人反對量子力學,認為它是錯的,不可能的。
與量子力學同樣遭遇的是進化論。從他們反對的理由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對此一無所知。只是憑直覺認為這不可能。他們拿不出一條可以稱得上科學證據的東西來反駁。他們只是一少部分人。這部分人不去學習,不去研究,只憑隨便看來的,符合自己直覺的隻言片語就去建立自己反對的觀點。這就出現了科學家與普通民眾對科學認識的斷層。隨著科技發展,這個斷層恐怕會越來越大。
雖然現在學校也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也會有一些科普文章向大家科普最新的科學動態。但以現在科學的複雜程度,大部分也只是個結論,瞭解個大概過程,不可能明白透徹。全世界能把最新科技弄明白的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他們是付出了無數時間精力心血才做到的。
百多年前,很多擁有科學素養的民科,依靠自己的興趣愛好,透過努力學習研究,就能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那時的科學還比較簡單。現在沒有系統的專業學習是不可能取得成果的,甚至會連最新的科研文章都看不懂。更不可能一拍腦門就拍出個最新理論的。
以後出科學成果會越來越難,因為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而且科學會越來越反直覺,理解起來會越來越難。也會離普通群眾越來越遠,斷層也會越來越大。
再說下質疑精神。質疑精神是科學的精神,科學也需要質疑精神。但質疑要有確實的證據,要能找到確實的錯誤才行。不能只憑直覺,感覺他不對就去質疑。現在不是幾百年前了,現在的科學理論一旦被確立的,肯定是被無數科學家所驗證過得,是很難再找到其中錯誤的了。
-
3 # 識變
其實並不會。
事實上,科學發展正處於一個停滯期,大的科學成果,全部都是上個世紀或更早產生的,進入21世紀後,愛因斯坦級別的科學大師不僅中國沒有出現,國外同樣沒有出現。
我們之所以感覺到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實際上是技術發展比較快,而且是在中國比較快而已。改革開放讓中國在30年內吸收了國外100年的技術創新,讓我們感覺到明顯的代際斷層。
不過如今進步的勢頭明顯放緩了,重要領域如能源,材料,宇宙探索,微觀分析,生命科技等等,進展其實主要是查漏補缺,而沒有大的突破。即使是如今火的不要不要的人工智慧領域,阿法狗代表的深度學習技術也是產生於上個世紀,而他們團隊成功的關鍵在於一個正確的選題,和無敵的工程能力。唯有資訊科技發展很快,所以還能維持高速發展的感覺,然而如今也漸漸進入發展瓶頸。摩爾定律的失效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近年來為什麼大家忽然感到,作為科技領頭羊的美國如此忌憚中國的科技發展,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科技發展的乏力。一般來說,技術領先者能獲得更大的利潤,而且具有對發展方向有強大的話語權,所以後進者是很難追趕的。正因為如今科技發展放緩,才使得中國能夠在科技水平上有機會逐漸逼近美國,也讓美國感到威脅。
所以,不必擔心知識斷層,而科研工作者更應該注重的是,尋找下一個重大突破口。
-
4 # 比活的長
感覺表音文字的國家會,表意文字的國家不會。
對錶音文字的文明來說,知識是增長速度太快,指數增長,就是記憶新發明的單詞。
對錶意文字的文明來說,知識就是漢字不同的排列組合。
-
5 # 蓴簡拉基茨徳
未來的事說不準。指不定一百年後人類平均壽命到150歲了,或者實現了永生。那樣時間就不是問題了,讀書讀到40歲也不算晚。楊振寧的研究成果就被譽為未來科學的奠基石,雖然今天他的研究成果是科研屆頂層那部分人才能搞懂的
-
6 # 自然科學理論研究者
現在已經不是斷層的問題了!
為什麼“自然現象中超光速現象存在卻被否認?”就是因為很多問題一旦證實,現今的科學大廈就將崩塌!
在現代科學中,你可以去找任何一個人問問:“慣性、引力、重力、摩擦力…;燃燒、磁力”等等的實質是什麼?“力”是怎麼產生出來的?如果不是親人,他們絕對忽悠你!跟你繞圈。
……
《慣性定理的錯誤》《重力的實質》等等,以上問題,你都可以在我的論述中找到答案!只要你學過基本力學,那麼透過我提出的理論,你就能推理出現實世界中各種現象變化過程中的受力!
2018、5、4
願意被忽悠一生,還是尋找真相,就看你是否永遠對“科學”抱著一顆懷疑的心!只有擁有了這樣一顆心,才有可能發現真理,尋找發現到現象的本質、實質。
-
7 # 講道得
量子力學可能步入誤區了,未來人類依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知識會傳承下去,但是分支更多,個人能力有限,群體無限,如同流水線上,有設計者總覽,在每個工序上的人不需要知道別人怎麼做,知道並做好自己這步就行,人類知識分工進化走完這步加上工業分工會讓人類文明發展到新高度,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知識會進化,新的體系會淘汰舊的
-
8 # 星星伴月亮
不會的,術業有專攻,即使是現在,一個人也不是把所有人類已知的知識都學完,分而學之,早在百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分科而學了,每個人的長處都不盡相同,只有發揮每個人最大的潛力,才是上上策!知識斷層不能只針對某個人而言,應該是對全人類來講才行,所以不會出現的!
從牛頓力學到量子力學,這些基礎學科的學習,已經花費了我們這些普通人20年的時間。而這些知識僅僅是人類400年的研究成果。再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一般人是不是要40歲才能大學畢業?
回覆列表
其實現在就已經有了知識斷層的問題。
簡單來講,上層的知識來不及普及到下層建築,等下層建築剛瞭解到知識時,發現上層的知識已經改變了。
這個知識斷層具體有多大,就目前來看取決於國家的發展程度。
至於提問所說的20年學了400年的研究成果,如果未來發展更快,豈不是要花40年來學習,其實你低估了人類的發展速度。儼然,五十年前學的知識和現在已經完全不同了。現在流行的奧數等也加快了孩子們的學習程序。
隨著科學發展,很多目前認為高深的知識,會被認為是常識。
比如牛頓力學,至少在目前來看,對於90後,或者說對於在校學生而言,是一個無比的簡單的問題,但對於70後,60後來說,其實是相當有難度的。(如圖,你會做嗎?)
再比如相對論,對於幾乎所有人都是高難度問題,但對於一個本科大學生學過大學物理的同學而言,其實也不算很難。
當然,只有研究人員才能知道其中的精髓,普通人只知皮毛。
至於提問中的所有人都對自己的專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實這也是科學界的一個擔憂。
現在科學界越來越擔心未來沒有人擔起科學研究的大梁。就像前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老師所說的,當一個國家的科研人員轉而去學金融時,這個國家的科技怎麼進步?
那麼如何避免這樣的現象發生?
小時候孩子說:“長大以後我要成為科學家”。其實這句話如果放在今天還很普及的話,就不會有這個問題的出現。當一個國家普遍地熱愛科學,大家科學知識都很強硬,自然就有人因興趣愛好或遠大抱負投身在科學事業上,再反過來把科學成果和進展普及到普遍熱愛科學的大眾,這樣就不會出現斷層了。
關鍵在:大眾熱不熱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