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魏嬌嬌營養師

    夥伴們,大家好!我在北京生活和工作。在本週初的時候,北京的天氣非常好,顯示出春暖花開的春天氣息。還說天氣暖和的時候,正好也趕上二月二,還說給家裡10個月的孩子把頭髮給剃了。但是這樣的“春氣”還沒有感受3天,週四,也就是今天,北京的氣溫驟降,很多的人又紛紛拖出棉衣和羽絨服裹上。

    天吶!很多的朋友都感慨,看來春天就應該“捂著”!但是捂著真的好嗎?別的不說,光熱我就受不了!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的感受呀!

    其實,春季是陽氣升發的季節,過度保護也會導致身體經受不了外界的風寒,抵抗力下降。此外,如果體內的熱不能散發,同樣會導致感冒、呼吸道感染等。

    因此,“春捂”也不能過度。

    那麼,要不要“春捂呢”,“春捂”到底有啥標準?

    日前,中國天氣網給出了“春捂”的建議。

    根據建議,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而日夜溫差大於8℃是“該捂”的訊號。

    此外,許多疾病發病高峰與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最明顯的就是感冒。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是預報冷空氣到來前的24到48小時。

    在飲食起居方面,專家建議民眾要多補充水分,飲食攝入均衡,適當攝入動物蛋白,同時要注意結合春季補充各種蔬菜,特別是芽菜以及含維生素A多的蔬菜。

    在作息方面,要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態適當運動,游泳、健走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室內要多開窗通風,預防呼吸道傳染病以及其他傳染性疾病。

    另外,春天還要保證充足、安穩的睡眠。

    願每個夥伴在享受春暖花開的時候,也可以享受健康。

  • 2 # 唄唄4159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一條保健防病的諺語。其意思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秋天也不要見冷就穿的太多,適當的捂一點一或凍一點對於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如何科學的“養出"健康呢?

    春捂秋凍,首先看溫度:人體的體溫總是保持相對恆定,一般在攝氏度37度左右,如果體溫太高或太低,都會使人體生理功能受到損害。春季自然界氣溫處於上升階段,穿衣首先應注意“下厚上薄",因為“寒從腳起"足底是對外界最敏感的地方。其次把握8與15的原則,也就是說,當晝夜溫差大於8度時,就需要捂一捂,溫差持續在15度以上時,就可以不捂了,以免捂出汗來,使身體虛脫還容易受涼。秋凍:秋季氣溫處於下降階段,秋季晝夜溫差逐漸加大,當溫差小於8度時,氣溫稍涼爽,不要過早的增加衣服,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於鍛鍊耐寒的能力,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一旦晝夜溫差等於或大於1O度時,就要考慮加衣服了。

    春捂秋凍,還要憑感覺,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耐寒冷熱的程度不同。“捂"出了汗,萬一再被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同樣,“凍”著了,身體也會受到傷害。凡事皆有個度,“春捂秋凍"並不排除根據氣溫的變化,人們的體溫總要保持攝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調節,同時也要靠增衣服來協助。

  • 3 # 知識指導健康

    “春捂秋凍”是有道理的!非常有道理!

    春天,天氣漸暖,萬物復甦,百物待長,但寒氣尚存。這時,人體毛鞘也開始逐漸開啟!而春天“風邪”主之,春寒很容易透過開啟的毛鞘入侵體內,傷人身體。所以,春天要捂,避免風邪,不要過早的減掉衣服,因此,春捂並不是穿很多衣服,而是要慢脫。

    秋天,天氣漸漸寒涼,讓面板稍微凍一下,冷一下,可以使毛鞘緻密,收引,面板對抵抗力增強。到了冬天,耐寒能力就增強,抵抗力也增強,就不容易感受風寒之邪的侵襲。所以,要秋凍。

    古人的經驗總結都非常經典,8個字,涵蓋了中醫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論。告訴我們,人和自然界是協調統一的整體,人要順應自然,才會健康。

  • 4 # 魏琳琳醫生科普風溼

      科學秋凍還需配合“四防”

      一、防秋燥:

      秋風起,容易出現乾燥,中醫稱為燥邪。燥邪傷人,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會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乾、舌幹少津、大便乾結、面板幹甚至皸裂等症狀。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秋天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呼吸新鮮空氣,以利舒肺,能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二、防溼邪:

      夏天的暑氣還沒有結束,秋天的雨水還有很多,此時須防溼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要是早秋脾傷於溼,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溼也很關鍵。防溼主要應以祛溼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等。

      三、防賊風:

      秋夜有的人愛開窗而睡。睡眠中人體免疫機能降低,陣陣涼風吹起地面塵土以及細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被中醫稱為賊風。受到夜間賊風侵襲,第二天就會全身痠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痺等。

      防賊風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另一方面,不要過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凍,才會對賊風有抵抗力。

      四、防秋鬱:

      晚秋時節,悽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所以,適當調節好心情,到戶外走走,感受大自然季節變換的美妙,趕走秋鬱。

      天氣轉冷,疾病發作有雙“管”齊下(心血管+氣管)的特點。心血管主要表現天氣轉冷,心臟病頻發,務必注意別勞累,注意保暖,不必拘泥於“春捂秋凍”害了自己!氣管主要表現的是呼吸道感染,從現在十月開始到十一月北京來暖氣之前,是呼吸系統疾病最煎熬也是最需要注意的一段時間,其間咳痰喘會不斷反覆,鼻炎也會不時來襲,這段時間及時採用中醫藥治療可以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可以以最小代價治療最頑固疾病。

  • 5 # 利魯唑魯南協一力

    在秋天選擇“秋凍”,是因為適當的涼爽刺激,有助於鍛鍊人體的耐寒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但是,“秋凍”也要講對方法。

    有些部位絕不能“凍”

    脖子:脖子部位容易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肩膀: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相對比較脆弱,容易受傷。

    腹部: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雙腳:腳被譽為人的第二心臟。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頭部:秋天出汗時不能像夏天一樣自然吹乾,尤其是額頭。頭部寒邪入侵,可能會導致頭部血管痙攣,引起感冒、偏頭痛、血栓脫落,甚至腦梗。

    在“秋凍”時期,還要注意:

    1. 應注意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2. 可以選擇秋高氣爽的天氣去郊外旅遊,感受大自然有利於身心健康;

    3. 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避免元氣外洩、耗氣傷陰;

    4. 飲食上要健康,少吃油膩食物,多食新鮮蔬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x30值得入手嗎,哪種顏色好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