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海學徒
-
2 # 書生的理想國
因為子女總以為父母還在,還有時間。自己還需要為工作,為人生奮鬥。
而父母也會因為子女的奮鬥去支援他們,甚至在越來越少的聊天中變成默默守護,極少打擾子女,以至於就連有時候患病也瞞著子女怕影響他們。
溝通越來越少,所獲資訊越來越少,再加上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時候子女自己的生活變得匆匆忙忙。
到最後,自然就變成親不待。其實很多時候,甚至還沒有到子欲養!
繁重的社會壓力,壓得每個人都無法喘氣。但其實子欲養,親還是會在。關鍵看你是否有欲。最終還是逃不開多回家看看,多聊天關懷。
-
3 # 春日之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是華人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或前幾天,人們都會上墳、掃墓、祭祖,以示對先祖的思念和感恩。
華人自古講究“孝”為先,主張人生在世要孝順父母,但現實中總有一些人父母在世的時間,不知孝順父母,而父母去世後不惜重金,買或修建豪墓,所謂厚葬父母。清明來時,也會加入淚落如雨的隊伍之中。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是說,做兒女想孝順自己的父母了,父母卻已仙逝不在自己的身邊,想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卻無從報答,悔之晚矣。
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有二種原因:一些人本就沒有孝順父母的意識,這些人缺乏教養,父母在世時根本就不去孝順父母;大部分的人是因為客觀原因造成的,這一部分的人一般都有孝順之心,卻因種種客觀原因,父母在世時未能盡到孝順父母的責任。
但無論什麼情況,沒盡到孝順父母的責任,大部分的人都會後悔的,除了極少數無人性的人。這是因為,隨著自己結婚生子,從養育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出父母養育孩子的不易和艱辛,體會中父母對子女愛的偉大,醒悟之時,就是後悔之日,想孝順父母了,父母卻不在了。
於是有些人寄託於上墳燒紙,但父母在世時如未盡到孝順之道,父母死後再去墳前燒紙,這又有何用呢。
-
4 # 俞葵正能量
因此,才有了:後悔遲。這個三個字的成語。我的觀點是:親情不能等,等不得,也等不起。一旦陰陽兩隔,也就後悔遲了。父母在子女們不盡孝原因也是多種多樣,有的孩子或務工,或北溧在外經商什麼的。自己沒有渾出個子醜寅卯來,一是無錢回家,二是愛面子怕別人笑話不想回家,這樣一而再再而三。時光不覺過去,突然家親不幸離世。你後悔又有何用?子欲孝而親不在,這不是後悔遲嗎?所以說盡孝要趁早,孝順是多方面,打打電話,視視屏不都可以嗎?孝順不光是錢財物質。可憐天下父毋心,兒行千里母擔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欲盡孝得儘早,莫待親不在而後悔遲。
-
5 # 約拿8656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本生就是一種叛逆不道的話,這話的意思是說:我本想敂養父母,可父並不等我有敂養的能力的時候到來卻先離開人世,這裡的親,是指父母雙親,而追加的反思是:我為什要等到父母離去了才想到去敂養呢!這清明節獻祭燒紙父母能享受和看見嗎!雖然現在想起父母的養育恩情淚泣滿面也無法彌補自己對雙親的不孝!所以,清明節不是孝敬父母的節日,而應該是遷悔的日子,若在父母尚存的時候盡心盡孝了,這個日子與人又有何益呢!人真以為死人還在埋在那裡等他(她)的後人去敬孝燒紙嗎?還在等你拿什麼供物去嗎!人又說:在生不孝,死了流貓尿,難道這又不是貓哭老鼠假悲傷嗎!
-
6 # 萊陽老薑
子欲養而親不待。
從目前的社會實際而言,透露出了很多人生的無奈。
先了解一下此話的出處。
這句話出自《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是丘吾子說給孔子的話,旨在宣揚儒家的孝道。
單純講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子女想好好贍養父母可父母卻不在了!過去而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而再也見不到的是親人。
回到我開篇所說的無奈。
百善孝為先。這是我們華人受薰陶最重要的一句話,父母為子女的付出自不必言,兒女想為父母盡孝的心也不需懷疑。可現實更多的情況是:子女成家立業後和父母基本都是兩地生活,或者是城鄉生活。工作生活的壓力,父母子女生活習慣的不同,不可避免的出現這種狀況。
以前也談過孝的理解。個人以為基本基於以下幾點: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簡而言之,噓寒問暖是為孝之身,和顏悅色是為孝之心,事業有成是為孝之志。
我們的生活工作現狀讓我們與父母幾乎做不到陪伴身邊,朝夕相處。但是,每天一個問候的電話,休息時常回家看看,把自己的工作打理的順暢,能讓父母放心,甚至因為我們的優秀而驕傲,也是為人子女做的比較到位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只能說我們在父母不在的那一刻,肯定會因為沒有在身邊侍奉而慚愧內疚,但也要想到,我們在父母在世時讓父母開心驕傲過,也應該寬慰,原諒自己了。
-
7 # 小不點追夢
人,是個高情商高智商的高階動物。人,也是特別會偽裝的情種!有的人在無法盡孝的時候,說什麼才會體會到“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的道理?這都是假的!只是在為自己找借囗!為自己充臉面!其實很多人不用你解釋,他解釋給別人是條條是道,就是自己不想去做!
這種現象不管在城裡或在農村普遍存在,這樣的人也大有人在,就拿我們農村的一列舉來說說。
有一個李伯,他育有3兒2女。3個兒子都在外有工作,大兒子公務員,2兒子在土地局工作,3兒子在電網工作。一個女兒嫁在湖南,最小女兒嫁在本村。
李伯的老伴大前年剛走,走時只有小女兒和女婿在身邊送終。對此,只因李娘得急病而終無準備沒人怪其他兒女不能陪伴在老人身邊送終。但對於李伯來說就不一樣了,應有教訓也有時間去準備了。
李伯生前,沒有一個兒子開囗要接李伯去享受一下住套房的氣派,別人問李伯為何不去和兒子在外面住一下套房,也享受一下城市的風光美景?你道李伯怎麼說?李伯說:兒子大了,他們有他們的小家庭,他們太忙,沒法陪我去城裡遛達,何況沒有誰先開口,我能主動去誰家先啊?還是在老家實在些吧!
就算李伯明白事理,可李伯身病在床總應回來盡孝,就算沒時間陪伴在身邊,也不能每次開小車回來就丟下錢給交代小妹和妹夫幾聲就走啊?別說回來住過夜一晚,有時連家飯也說沒時間吃嗎?嫁湖南的女路遠不說,就兒子這麼近都在市區1個多鐘的車也來去匆匆?很忙啊?
村民都議論:還是沒有文化的李伯說話近人心!忠聽!李伯說:讓他們忙去吧!只要他們為國家做事,不去坑害人民就好!
在李伯走時的那一刻,只有小女和本村的女婿守在身旁送終,李伯強留最後一囗氣對女婿說:只可惜,你不是我的親兒呀!
那天辦喪事時,你道是什麼感人場面呀?!3個兒子都開車回來,大擺喪宴,就連自身穿的白身大衣都事先量身定做!好氣派啊?就連祭奠的豬頭都要3個!生怕別人說他們沒錢呢!
正如村民所說:再多的祭品李伯也吃不了!也看不到了!擺來讓我們看,是什麼道理呀?關我們什麼屁事!噁心!
是啊!這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一種假惺惺之意!清醒吧,要想對還活在人世的父母盡孝心,那就拿出“真誠”!用行動去說話!這不是拍電影,也不是演戲!
回覆列表
很簡單啊,因為已經無法盡孝了,而這句話說的意思就是無法盡孝,所以就想到這句話了。
不能盡孝,就現在社會,有兩種。一種是本身就是不孝順的,這種人真的不知道怎麼講,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我想他在其它方面應該也不會有多大的成就。另一種呢,應該是本身是很孝順的,但是由於現在社會的壓力,工作上過於忙,只在金錢上對父母盡孝,而在行動上,沒有做到,一是迫於無奈,二是認為給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