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種地的非洲酋長

    蕭何,漢初三傑,論個人能力遠勝劉邦,論個人影響力僅次於劉邦,且劉邦長期在外作戰,國內的大小官員皆以蕭何馬首是瞻。

    在劉邦打天下的時候,是劉邦的最大助力,及時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和兵源,把國內建設的緊緊有條,這即反映了蕭何的個人能力也凸顯蕭何的個人影響力,同時也表現出若蕭何造反的潛在危險力。

    劉邦在時,可壓蕭何一頭,蕭何沒有反的可能,但是劉邦之後,蕭何萬一造反就無人能制衡了。這也就是劉邦為什麼要殺功臣韓信的原因。

    那麼怎麼才能降低自己的被殺的危險呢,只有降低自己的政治影響力,那只有自黑!自黑了,有汙點了,也就是說沒有造反的可能了,劉邦也就笑了。

  • 2 # 史學達人

    劉邦本就是一個疑心病比較重的人,他對誰都是選擇不相信。

    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他親自來平叛英布等亂軍了,其實這也是劉邦的無奈之舉。

    他不來平叛,還有誰能打敗英布,這種猛將呢?

    雖然後來英布等叛軍基本上被剿滅了,但是,他時時的都在疑惑,為什麼在他身邊沒有一個人是可以相信的呢?

    他深知自己是怎麼得到皇帝之位的,所以,他很怕別人惦記上這個至高無上的寶座。

    到目前為止他把能威脅到自己的諸侯王都已經消滅了,但是,這令他還不是太很滿意,因為朝中還有個重臣蕭何,這個人在百姓中的威望,甚至比他劉邦自己都高。

    其實早在劉邦離開都城,來平叛英布的時候,他就惦記上了蕭何。

    在他和英布對戰當中,劉邦曾三番五次的派人去打聽蕭何的情況。

    劉邦又搞這一套老把戲,蕭何心裡當然明白,可能自己又要大難臨頭了。

    這時候他的謀士又給蕭何出了一個主意。

    謀士對蕭何說道:“皇帝為什麼這麼關心你的問題呀,那是因為你在關中之地的威望太高了。”

    蕭何說道:“那如今我該怎麼辦呢?”

    謀士說道:“你若是想解決這一場危機,只能把自己在關中樹立起來的好名聲給毀掉,只有這樣皇帝才會打消對你的惦記。”

    蕭何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只能把自己昔日樹立起來的好名聲給搞臭了。

    他花費了大量的金錢來低價購買關中農民的土地,弄的是關中的老百姓都怨聲災道的。

    蕭何自毀了名節,劉邦知道後又會如何想呢?

    漢十二年,也就是劉邦在世的最後一年,劉邦收到了一摞一摞百姓的上訪信。

    劉邦開啟信一看,原來這些信都是來告蕭何的,看到這裡劉邦當然是開心極了。

    如今蕭何終於從神壇上跌落了下來,這怎麼能讓他不高興呢?

    劉邦最擔心的就是蕭何的名聲太好了,他的名聲若是好了,就會威脅到他們的大漢的江山。尤其是他死後,蕭何若是想代替他,那簡直太容易了。

    蕭何知道劉邦回來之後,就來到宮裡拜見了劉邦。

    劉邦拿著這些百姓的信給蕭何看,蕭何心裡想,我有什麼辦法呢,這不是被你逼的無奈,才出此下策的嗎?

    劉邦和蕭何對這件事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劉邦也沒打算處理蕭何。

    蕭何說道:“現在都城裡的人越來越多,相應的土地也就越來越少了。”

    劉邦回道:“那又怎樣呢?”

    蕭何說道:“既然百姓都嫌能耕種的地太少,我們不妨擴一些地盤吧。”

    劉邦說道:“那該怎麼擴呢?

    蕭何說道:“您不是有個打獵的後花園叫上林苑嗎?我看那一片土地不小,可以拿出來讓百姓耕種。”

    劉邦說道:“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蕭何說道:“因為這樣做了有兩個好處:一個就是百姓種地後,會把果實拿走。把秸稈剩下,正好這些秸稈可以作為動物的食物。這樣的話您在去打獵,獵物就會越來越多的。”

    劉邦聽蕭何說完,真的是暴跳如雷。

    大膽蕭何,如今你竟然把如意算盤打到我頭上來了,你自己低價買走了大量老百姓的土地,卻要讓我拿出自己的地來給百姓用,真是欺人太甚呀。

    劉邦說道:“你私下裡到底收了商人多少的好處費呀,如今膽敢要讓我把上林苑給交出來。”

    劉邦一發怒就派人把蕭何給抓了起來,投入了監獄。

  • 3 # 大飛熊騎士

    其實在漢初三傑裡,劉邦最依賴和信任蕭何了。蕭何和劉邦都出身豐沛,又都在秦國體制下當小吏,蕭何官大一點,常常護著劉邦。秦末天下大亂,蕭何等人又幫劉邦佔據了沛地,成了劉邦第一個根據地,否則劉邦就是一流寇,不算義軍領袖。劉邦起義後,蕭何一直屬於幫劉邦處理各種事物的“總管”存在,最關鍵的一次,就是進入咸陽後,蕭何具得秦圖書,從此劉邦就知道了天下要塞,人口多少等等,為日後的統一,提供了重要的情報。

    (蕭何和劉太公,在沛地蕭何常常護著劉邦)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後,劉邦帶著人馬來到窮山惡水的漢中,巴蜀鎮守,由於劉邦陣營多是楚人,“山東”之人,所以很多人半路就逃跑了。此時,劉邦正憂心軍心不穩,突然有人來報,蕭何也逃跑了。劉邦聽說後,情緒立馬失控,《史記.淮陰侯列傳》說,高帝大怒,如失左右手。隨後,蕭何帶著韓信回來,劉邦情緒再次失控,《史記.淮陰侯列傳》說高帝,又怒又喜(簡直是情緒分裂)。劉邦罵蕭何:“為什麼要逃亡?”蕭何再把追韓信之事說了出來。這裡可以看出,劉蕭之間的關係是不需要“拐彎抹角”的,所以,劉邦的處理和詢問都很直接。

    (劉邦和蕭何)

    但是,為什麼劉邦在他和項羽作戰,蕭何治理關中時,會對蕭何起了疑心呢?這其實和劉邦奪取天下,一個特質有重大關係。自從劉邦攻入咸陽,退出秦宮,約法三章開始,劉邦就知道“得民心”的重要性。到了劉邦被封漢中,後又拿下關中,這些地盤都是屬於原秦國之地,所以,蕭何幫劉邦治理政務時,都是繼承了“秦制”,況且,蕭何原來就當過“大秦國”的沛地主吏,秦制這一套,他是手到擒來,漢中,巴蜀,關中的老百姓們也不會有“水土不服”的情況。

    (楚漢戰爭形勢圖)

    到了劉邦出關,和項羽爭奪天下,蕭何則在關中後方“足衣足食”時,劉邦對蕭何的依賴性更加嚴重。此時,怪不得劉邦會產生疑心,哪怕蕭何並沒有“反心”。因為,蕭何一旦關上關中大門,自立為王,劉邦陣營立馬成鳥獸散了。關中是劉邦的大後方,家屬,糧食,物資存放之地,關係著劉邦的身家性命呀。蕭何在關中自立是有條件的,不但熟悉秦制,而且治理得井井有條,在某種程度上,是得到當地人擁護的。

    因此,蕭何為了以安劉邦的猜忌之心,做了兩件事。一個是把家屬子侄送到前線,相當於主動送去“質子”。一個是佔用民間的田地,讓他們去告狀。這是學秦國名將王翦,表現出胸無大志,愛好錢財的一種自保手段。蕭何則更進一步,往自己“名節”潑髒水,以“自汙”來消除“盈滿則溢,物極必反”的負面影響,也消除了劉邦的疑心。所以,劉邦在大封功臣時,蕭何功居第一,並且善終,這在古代專制的封建社會,是很難得了。

  • 4 # 醉詩文—牧謠

    首先說說劉邦和蕭何的關係!劉邦起兵前,在沛縣做亭長,不入流的官,只能算個吏,蕭何此時已經做到了副處級,難得的是蕭何對劉邦還不錯,處處照應著。而劉邦也十分敬重蕭何,從來都是一口一個蕭大人,直到稱王稱帝也不曾改變。

    到了後期,蕭何勸說劉邦帶頭起義並輔佐他步步為營發展壯大,拋棄自己的功名利祿,這一點劉邦是無比感激的。既是自己的豐沛集團親信!又是沛縣衙門老上司!而且經過了生死考驗,這種關係已經無可撼動。只要蕭何不威脅劉邦的帝位,劉邦就會畢恭畢敬地奉為座上賓。但是,蕭何名氣太大了,威望也太大了,這樣即便你不反也是一種無形的威脅!而蕭何透過把自己化妝成一個貪錢好利的小人,把自己的名氣搞臭,從而讓劉邦放心,劉邦既因他無心反叛而高興,又因他忠心而感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被水泡過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