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一浪
-
2 # 金小爺
前陣子看到這麼一句話,頗有感觸:人生在世,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
我們常常會感覺越長大越孤單,縱使外面的世界繁花似錦、歌舞昇平,有些人的內心卻像一片荒無人煙之地。
對於陌生人,我們不會過於介懷他是否懂我,但在親密關係中找不到歸屬感卻最讓人感到無助與孤獨,那麼“不被理解”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比如家境優越的獨生女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可是當她選擇獨立離家出走那瞬間,家人對她真正的需求卻一無所知。
下班公司聚會到凌晨,喝得酊酩大醉的你心中的壓抑和苦澀在胃裡翻滾,發現身邊竟無一人可訴說,那些熟悉的面孔在混沌的視線裡逐漸變得陌生起來。
戀愛七年,他曾經承諾過在你三十歲之前會給你一個完整的家,而你三十歲生日凌晨滿懷期待地等待這份承諾時,他早已倒頭大睡。
最近就有位男性學員跟我講述了他的故事,當一個男人願意放下堅強的外表訴說著讓他耿耿於懷的心事時,可見他對這婚姻已經到了束手無策的地步。
他說自從老婆生完孩子後,變得特別陌生,整天在家除了帶孩子就是追劇,和自己極少溝通。
孩子彷彿佔據了他們的世界,難道女人產後都會變得感情冷淡嗎?
這位學員還表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獨感,縱使他已經盡最大努力試圖改變這種現狀,可是男人到底都有自己的尊嚴,如何是好?
其實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任何親密的關係紐帶,都容易劍走偏鋒,因為越是親密無間的人我們對他們的期望值便越高,結果導致失望越大。
無數次的失望堆積起來,只需要一根導火線,問題就會井噴式地爆發。
這也是很多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夫妻關係說散就散的原因:我們往往會覺得明明相愛著,兩個人卻越走越遠,這是愛情的悲涼啊。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在親密關係中排解孤獨感。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複雜和多變,人們對交往的渴望日益強烈,許多人感到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難以建立親密友好的人際關係,相互溝通困難,交往的渴望得不到迴應而導致的悵然若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親密對孤獨”理論,即人格發展把階段中的親密對孤獨的危機,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能得到解決,就會形成愛的美德。
如果危機不能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混亂的兩性關係。
只有在確立同一性之後才能夠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即真正的親密關係只能發生在已明確建立自我同一性和忠誠的伴侶之間。
那麼伴侶之間如何確立這種同一性呢?
答案是提升自知力,簡單來說就是搞清楚“我是我”、“他是他”、“我們是我們”三者之間的區分,承認自己的獨特的同時接受對方的不一樣。
比方說,有些人屬於依賴型人格,在婚姻當中強烈渴望得到關注,過於以自我為中心。
這部分人喜歡把自己和他人僅僅地捆綁在一起,當對方想要掙脫這種束縛的時候,他們彷彿失去了全世界從而產生“被拋棄”的孤獨感。
所以假如你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會產生孤獨感的話,不妨先在本人身上找找原因,自己是否過分沉浸在自我困擾的旋渦當中。
記得費羅伊德說過:如果一個人能夠將能量投注到別人身上,這就是一個有個體的心理狀態。
如果一個人無法把能量投注到別人身上,就會撤回投注到子身上,形成原始自戀。
有客體的心理狀態,是和人能建立關係的核心,而原是自戀,是無法和他人有關係的,也就無法和他人有連線感。
說到連線感,如果想在一段感情裡面避免被孤立,我們應該擅於搭建感情的橋樑。
首先良好的溝通是維繫感情的基礎。
有些女生喜歡把心事嚴嚴實實地藏著,消極地處理這種孤獨感,越是感到孤獨,越對這份感情不自信,胡思亂想,孤獨感便越強烈。
如此惡性迴圈下去,其實對方未必是察言觀色的高手,既然他讀不懂你的表情、你的表示,你又何必為難他呢?
如果所有感情的問題都要繞一個大圈才能解決的話,兩個字:折騰!
其次思考自己有沒有跟上對方的步伐。
記得在某論壇上看過這麼一句話:最好的婚姻狀態莫過於你很優秀,但我也不差,你有你的輝煌,我有我的精彩,兩個人相互扶持、相互依賴,彼此成就。
理想的婚姻要求伴侶彼此步調一致,人的感情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而不斷成熟和微調。
如果其中一方原地踏步的話,那麼兩者的三觀就會像兩條相交線,分歧越來越大,就像《我的前半生》裡面的33歲全職太太羅子君,她不僅和社會脫節,在婚姻和家庭裡也明顯被丈夫遠遠甩在身後,導致離開家後就像被扒了層皮似的孤立無援。
有位朋友跟我吐槽,他老公經常出去應酬,幾乎沒有時間陪她,戶外節目也非常多,可就是不帶上老婆。
剛好她最近認識了一位異性朋友,這位朋友常常噓寒問暖,和她老公比起來更貼心,陪伴她的機會也更多。
所以她心裡開始有點不平衡,覺得在這段婚姻里老公竟然比不上一個外人上心。
我作為第三視角觀察他們,清楚其實是這位朋友不理解他老公表達愛的方式。
所以我刻意提示她:在你生病的時候,是誰半夜開車送你去醫院?又是誰在床邊守了你整個晚上的?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又是誰和你同舟共濟的?是你滿腹怨言的老公還是初來乍到的陌生人?
這位朋友啞口無言。
我接著說:“親愛的,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久處不厭不如相見如初啊。”
兩個人在一起久了,總會習慣忘記對方的好,覺得對方沒有從前那麼浪漫、那麼優秀、那麼懂得照顧人。
其實這種對彼此的不滿說白了是因為你把建立在愛情之上的婚姻變成搭夥過日子的苟且。
結婚久了的伴侶往往喜歡犯這樣一種毛病:過於感性地解讀本應該用理性去化解的矛盾,這種相處方式所導致的結果往往會把問題嚴重化,把關係惡化。
在親密關係中感到孤獨的人,往往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感,對雙方感情本身的焦慮,甚至因自我懷疑而焦慮。
記得有句話這麼說:假性親密關係是用形式上的承諾來掩飾本質上缺乏激情與親密的事實,細細解讀這句話,我們會發現說得非常有道理。
很多婚姻的問題出在伴侶雙方不夠坦誠相見,同床異夢,各有所思。
婚姻一旦失去信任,關係一旦出現隔閡的話,伴侶之間就容易遠離彼此,自然而然地任何一方都因找不到歸屬感而產生孤獨感。
因此你要做的是不要回避焦慮的情緒,多看看婚姻中的積極因素,專注於曾經有過的美好回憶、美好的事情,理解過去和現在,更加堅定地走向未來。
村上村樹說過:“迷失的人迷失,相逢的人會再相逢,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心中都會有一片你無法到達的森林。”
任何一段親密關係都像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我們不能強行要求書的主人和讀者思想完全契合,多一份諒解,才更有利於彼此全心的交融。
回覆列表
關於這個問題,在生活中確實很常見。不是說你們的婚姻和感情出現了什麼不可挽回的重大問題,而是你們平時的溝通,理解,相互的信任,還有對現實生活,和感情生活上的太多隨性話,才導致了現在的同床異夢,貌合神離。
為了這種生活能夠有效的得到改善和防微杜漸,從現在開始,在生活上,感情上,婚姻中,儘可能的坦誠不公,哪怕是犯點小錯誤,也要保持理性思維,不互相猜忌懷疑,不互相語言傷害,更不要互相的彼此任性。雖然已經同處一室,結為夫妻,但也因為兩個人的兩個思想,兩個生活習慣,生活中肯定會有些許的摩擦和隔閡,只要不是做人做事的原擇性出了問題,一般在兩個人日常的生活交際溝通下,都會得到比較完美的溝通與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