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註定還是
-
2 # 風雲焦點說
當然需要。在海上和陸地上打仗本質是一樣的,比如要注重“陣型”,一個好的陣型,可以增加對方的傷亡,比如縱隊,人字形,能提高海軍整體作戰能力,最大限度的使用現有的武器,在攻擊和防禦時,能根據戰場情況及時做出調整,更好的完成任務。
它的作戰隊形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調整的,比如裝置的更新,火力配備的變化,人員的編制多少,都會影響艦船隊形。
如果不論隊形,只管開火互射,就是村裡打仗互毆也得稍微講究一下方式方法吧,亂打一氣,是人多勢眾還是怎麼著?
所以無論武器有多先進,在打仗時就算隔了半個地球互射,也得根據對方的實際情況講究方式方法,所以“陣型”十分重要,比火力強弱還重要。
-
3 # 和風漫談
陣型是人類戰爭智慧的結晶,是在長期戰鬥中總結出來的,能夠發揮最大攻擊或最大防守能力的隊形。它與武器裝備的發展不衝突,永遠不會過時。即使現代海軍超視距作戰,編隊陣型依然是重中之重。
遼寧號航母編隊
在傳統海戰時代,以戰列艦為首的鉅艦大炮,為了發揮編隊最大火力,所以需要排列成各種陣型。比如一字陣型、雁形陣,圓形陣等。在經典的T型炮戰中,誰能第一時間搶佔T字頭那一橫的位置,誰就可以集中全隊最大火力,打擊敵方前面的引導艦,基本鎖定炮戰的勝局了。
T字炮戰示意圖
比如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經典的蘇里高海峽之戰。1944年,日本艦隊強行穿越蘇里高海峽,美軍6艘戰列艦以逸待勞,排成標準T字陣型,4小時內擊沉日本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艘、驅逐艦3艘,大獲全勝!
二戰後,海戰進入飛機導彈超視距攻擊時代,空襲與反空襲成為主要的作戰形式。面對飛機和導彈的高速突防,艦艇編隊的防守陣型是越來越重要了。以航母編隊為例,需要保護航母,並以航母為中心為艦載機起飛集結提供安全區域。雖然防空艦能力越來越強,但單艦仍然存在發射距離,遮蔽角度等不足。需要各型艦艇組成最佳陣形,揚長避短,構建遠端、中程、近程、以及末端多達四層的立體防空體系。防空半徑覆蓋1000多公里。除了防空之外,航母編隊還需要防禦潛艇的威脅,所以還會安排反潛陣型。
美國航母編隊防空隊形示意圖,感謝原作者。
編隊中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各型艦艇裝備的防空反潛武器,效能並不相同,所以整個編隊的陣型需要提前建立數學模型,反覆計算才能找到最優陣型組合。航母編隊在海上展開作戰陣型時,其覆蓋的面積是非常大的,驅逐艦和護衛艦之間的距離達50海里以上,並不是像我們平時所見的那種密集隊形。
所以,即使到了今天,艦艇編隊的陣型仍然是重中之重,是永遠不會過時的。畢竟一件武器無法滿足全部需求,總會有不足之處,需要配合的。
#厲害了我的海軍#
-
4 # 楠竹一
現代海軍作戰時,一樣十分看中編隊,由於單個軍艦的防禦和攻擊能力相對薄弱,為了儘可能的增強整個艦隊的攻防能力,所以就必須按照各個軍艦的效能和作用部署相應的作戰職能,同時安排其在艦隊中相應的位置。通常情況下負責偵察、反潛的戰艦位於艦隊最外圍,現代海戰主要的打擊手段是天上來襲的導彈,所以護衛艦和巡洋艦相對靠近核心區,各艦以自己的防空能力和範圍劃定一塊空域,有針對性的分擔防空職能,至於最核心的往往是最重要的旗艦,如航母或者大型驅逐艦等。
由於海上作戰行動中需要根據戰場實際情況及時改變編隊形態,所以編隊能力和保持隊形的能力是海軍軍艦的一項基本功,而每個軍艦所處的位置則需要事先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不同的物件進行精準科學的計算,從而得出最佳的編隊模式,可以最大化的發揮艦隊的作戰潛力。事實上每一種對海、對地、對空武器裝備的上艦都必須放在艦隊體系中考量,而艦隊中的每一艘軍艦也必須牢牢堅守自己的職責,這樣才可能建立一個完善的艦隊防禦體系。
在我們所看到的關於海上軍艦編隊的圖片中,大部分為了拍攝的需要,往往軍艦與軍艦之間距離很近,實際在戰時大部分軍艦相隔的距離還是很遠的,尤其是外圍負責偵察、反潛的軍艦,距離核心區有幾十海里遠甚至更遠。由於來襲導彈角度的不同以及根據戰場實際情況的預判,戰艦的編隊形態也會適時發生變化,但陣型始終不能亂。
-
5 # 路漫漫吶喊
答案是,必須需要!
簡單來說,海軍編隊,不可能一艘船舶,有兩艘或兩艘以上,就得將就個“站位”,是一前一後啊,還是兩艘並排啊,這些就是最基本的“陣型”。
而現實意義來說,陣型確實可以提升編隊的進攻防禦能力,這裡以防禦的增幅最大。
首先說,旗艦,或者是航母,是需要被保護的物件(對於航母來說,主要是指航母的船體部分)。所以,肯定不會將其放到最外側,否則,就是優先打擊物件了。
其次,合理的陣型可以減輕作戰壓力,每艘船舶都優先完成各自負責的作戰範圍,比如某一個扇面,或者專司水下等。合理的陣型可以減少防禦死角,並可以將剩餘力量集中部署在威脅方向。
最後,陣型還體現在一個編隊的配備上,舉個簡單的例子。太平洋戰爭的航母站初期(太平洋戰勝初期主力還是戰列艦),主要還是已航空作戰為主,以直接攻擊對方航母為主,但美國率先將防禦圈形式運用到航母編隊上來,在航母外側部署了一定數量的其他艦艇,而這些艦艇有效的阻隔了敵方飛機對航母的威脅。
-
6 # 小鷹說科技
如果你看過一些海戰電影的話,那麼你常常可以看到在海戰爆發前,艦隊總司令就會通知艦隊迅速佔領作戰位置,這時各艦艦長就會立即指揮軍艦航行到戰前預定的位置,整個艦隊也就會擺出一個作戰陣型,嚴陣以待。那麼,有人就會問了,上面說的都基本是一戰二戰的海戰場景,那麼如今現代海軍編隊在作戰時候,還需要注重“陣型”嗎?
事實上,要了解這個問題,那就先應該瞭解一下為什麼以前的海戰要擺出陣型。例如以戰列艦為例子。我們知道,戰列艦主要是依靠是大口徑的艦炮對敵方進行毀天滅地的打擊,其追求最短時間內對敵人發射最多的炮彈。但是由於戰列艦主炮的分佈位置,所以戰列艦需要用側面對準敵方才能發揮全部的火力優勢。而最經典就是T型陣型了,在海戰中,誰可以第一時間搶佔到T字頭那一橫的作戰位置,其就會擁有了巨大的火炮數量優勢,甚至可以說是基本鎖定勝利了。
而現在,艦隊核心雖然已經變成航母了,但是其也還是需要陣型。因為我們知道現代戰機,核潛艇對航母的威脅是比較大的。所以航母戰鬥群需要把所有的護衛艦艇佈置封鎖住任何敵人可能來襲的空中水下通道。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時候的戰鬥陣型可不是我們常常看到攝像師拍的帥氣的航母戰鬥群那樣,所有的軍艦都緊緊圍繞在航母身邊,規模龐大,威懾力十足。其實這些陣型都只是為了好看而擺的。事實上,航母戰鬥群的真正陣型是十分“鬆散”的,艦艇之間的距離至少都為5公里以上。所以根本不可能是平時我們所看到只有1000米多的距離。
在真實的戰鬥陣型,航母戰鬥群通常會分成近層防禦圈和外層防禦圈。近層防禦圈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和航母的距離保持在10公里左右,為航母提供近程護衛。而在外圍防禦圈的驅逐艦和護衛艦為了遠端防空和反潛任務的需要,就一般佈置到了航母三十到四十海里的位置上。而一個航母戰鬥群中兩三艘核潛艇中,就往往會有一艘前出到航母前方100公里左右的距離進行偵查預警,剩下的就主要負責反潛作戰。
所以,現代海軍編隊作戰時,也還是需要“陣型”的。
回覆列表
當然需要,不光陣型,還需要靈活作戰方法,海軍是,防禦全部軍事組織,包括船,人員和海軍機構。在海上作戰的軍隊,通常水面艦艇、還有海艇,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兵種及各專業部隊組成。 海軍或水軍是人類武裝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