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仇艮

    同音不同韻,同韻不同音。實際就是一句話,比如:晶、京、驚還有很多都屬於八庚韻部,不是那麼絕對,類似的還有很多。但是我明白為什麼有人會這麼說,因為在律詩或者絕句中,如果全用jing的話,讀起來過於單調,沒有變化,是不允許的,就是犯了連韻,讀來生澀拗口。

    示例新年草色遠萋萋,久客將歸失路蹊。暮雨不知溳口處,春風只到穆陵西。孤城盡日空花落,三戶無人自鳥啼。君在江南相憶否,門前五柳幾枝低。——劉長卿·七律·使次安陸寄友人 在這首詩的前兩句,‘萋’、‘蹊’兩個同音字組成了“連韻”。但作者第一句用‘遠’字吊口,把“遠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韻”。從而避免了連韻的傷害。

    如果你的文字駕馭能力能夠使用到這一步,你所說的同音不同韻,同韻不同音就可以忽略了。

  • 2 # 胡放鬆原創詩詞

    律詩必須按聲部音部壓韻,相近同音不能通壓韻。舉例如下:

    一、詞林第一部:一東,二冬。

    二、詞林第二部:三江,七陽……等等韻部韻聲相同,律詩必須按如一東,二冬,三江,七陽韻聲壓韻,不得通壓。填詞同一韻部可以通壓。這就是律詩和填詞的區別。

  • 3 # 桃之夭夭老牛

    同音不同韻,通韻不同音主要是平水韻搞的。

    中國的韻書從隋朝陸法言的《切韻》分為193個韻部。

    唐初,許敬宗奏議合併、修整韻書。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孫愐編制《唐韻》(原書已佚失),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全書5卷,共195個韻部,與稍早的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同,其上、去二聲都比陸法言《切韻》多一個韻部。

    北宋陳彭年編纂的《大宋重修廣韻》(《廣韻》)在《切韻》的基礎上又細分為206個韻部。但《切韻》、《廣韻》的分韻都過於瑣細,後來有了“同用”的規定,允許人們把臨近的韻合起來用。

    直到了金朝,有江北平水(今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人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把同用的韻合併,成107韻,其書今已散佚,只能從元初黃公紹、熊忠的《古今韻會舉要》一書瞭解到一些概況。 1223年,山西平水(平水為隸屬於金朝河東南路絳州之鄉級行政區)官員金人王文鬱著《平水新刊韻略》為106個韻部。

    元初陰時夫著《韻府群玉》,定106韻的版本為“平水韻”。

    明代以後,文人則沿用106韻。 清代康熙年間皇帝御定的《佩文韻府》把《平水韻》併為106個韻部,共收錄漢字9504個,全篇韻表採用繁體字(正體字)以便於讀者檢索查詢。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平水韻。

    平韻 平聲 上平 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 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仄韻 上聲 一董、二腫、三講、四紙、五尾、六語、七麌、八薺、九蟹、十賄、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馬、二十二養、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寢、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豏。

    去聲 一送、二宋、三絳、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霽、九泰、十卦、十一隊、十二震、十三問、十四願、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十八嘯、十九效、二十號、二十一個、二十二禡、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徑、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豔、三十陷。

    入聲 一屋、二沃、三覺、四質、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藥、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十五合、十六葉、十七洽。

    平水韻從根子上說還是唐韻,廣韻的繼承。有些音與宋時已經不一樣了。就看一東二冬。從上古時代一直到唐代中葉,東冬讀音是有區別的。具體什麼區別,現在的看法一般是,隋唐的東韻字收ung,東就唸dung;冬韻字收ong,冬就唸dong。發音區別小,但確有不同。雖然從隋朝到南宋隔了600年的時間,語音變化很大,到宋朝時兩個韻部基本讀音相同了。但是寫詩的韻書官方編訂起來一直比較保守,基本上很多是襲用前人的,所以平水韻沿用了唐韻,元明清三朝也沒有改。詩韻一直存在通音不同韻的問題,這樣也有通韻不同音的問題。如十灰韻部就包括ai,ei兩個韻母。

    但宋朝詞是主要體裁了,宋人填詞不按詩韻,按當時的口語填,清朝人戈載根據前人作詞用韻情況總結出來一部韻書,叫《詞林正韻》。《詞林正韻》把《平水韻》中不合理的韻部加以整合,歸納出十九個部類。

    詞林正韻

    第1部 平聲 一東二冬 通用 上聲 一董二腫 去聲 一送二宋 通用

    第2部 平聲 三江七陽 通用 上聲 三講二十二養 去聲 三絳二十三漾 通用

    第3部 平聲 四支五微八齊十灰(半) 通用 上聲 四紙五尾八薺十賄(半) 去聲 四寘五未八霽九泰(半)十一隊(半) 通用

    第4部 平聲 六魚七虞 通用 上聲 六語七麌 去聲 六御七遇 通用

    第5部 平聲 九佳(半)十灰(半) 通用 上聲 九蟹十賄(半) 去聲 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隊(半) 通用

    第6部 平聲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通用 上聲 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半) 去聲 十二震十三問十四願(半) 通用

    第7部 平聲 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刪一先 通用 上聲 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 去聲 十四願(半)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 通用

    第8部 平聲 二蕭三餚四豪 通用 上聲 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去聲 十八嘯十九效二十號 通用

    第9部 平聲 五歌 獨用 上聲 二十哿 去聲 二十一個 通用

    第10部 平聲 九佳(半)六麻 通用 上聲 二十一馬 去聲 十卦(半)二十二禡 通用

    第11部 平聲 八庚九青十蒸 通用 上聲 二十三梗二十四迥 去聲 二十四敬二十五徑 通用

    第12部 平聲 十一尤 獨用 上聲 二十五有 去聲 二十六宥 通用

    第13部 平聲 十二侵 獨用 上聲 二十六寢 去聲 二十七沁 通用

    第14部 平聲 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通用 上聲 二十七感二十八儉二十九豏 去聲 二十八勘二十九豔三十陷 通用

    第15部 入聲 一屋二沃 通用

    第16部 入聲 三覺十藥 通用

    第17部 入聲 四質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 通用

    第18部 入聲 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葉 通用

    第19部 入聲 十五合十七洽 通用

    這十九部大約只能適合宋詞的多數情況.。其實在某些詞人的筆下,第六部早已與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早已與第十四部相通。 其中有語音發展的原因,也有方言的影響。

    《詞林正韻》不但解決了同音不同韻,還解決了同韻不同音的問題。如,

    第3部【十灰[半]】灰恢魁隈回徊槐[佳韻同]梅枚玫媒煤雷頹崔催摧堆陪杯醅嵬推[支韻同]詼裴培盔偎煨瑰茴追胚徘坯桅傀儡[賄韻同]莓

    第5部【十灰(半)】開哀埃臺苔抬該才材財裁栽哉來萊災猜孩徠駘胎唉垓挨皚呆腮

    就把ui,與ai韻母分開了。第5部與第10部,對九佳的處理,也是這樣。

    相對來講《詞林正韻》更接近現實語言,《平水韻》當時就落後了,現在有人還一定要求寫詩必須按《平水韻》寫,真是泥古不化了。宋朝到現在又是一個千年了,語音變化更大,根本不可能適合今天的情況了。我們一再強呼叫《中華新韻》,現在缺的是政府權威部門的官方釋出,希望這能早一天完成。畢竟每個朝代的韻書都是官方頒佈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宮》裡面小楓為什麼兩次都會愛上李承鄞呢?她喜歡他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