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中簡堂言史君
-
2 # 小熙為人人
六宮,在唐代之前,是指皇后住的地方。那時,六宮就代指皇后。
據《周禮·天官·內宰》中記載,皇后住的地方有六間大殿,皇后住一個正殿,還有五個偏房,這就是六宮。
歷史發展到唐代(包含唐代)以後,六宮的意思就變了,不再專指皇后,而是代指後宮妃子們了。
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李賀《貝宮夫人》中的“六宮不語一生閒,高懸銀牓照青山”。
這裡面所說的“六宮”就是後宮佳麗們,而不是專指皇后了。
故宮裡妃子們住的地方稱東西六宮。
東六宮由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等六宮組成。
西六宮由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啟祥宮(太極殿)等六宮組成。
皇帝和皇后住皇宮內廷的中心——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又叫後三宮。
而東、西六宮就像是後三宮的腋窩一樣東西排列,喻意深刻。
其中,東六宮之首的景仁宮,因康熙帝而聞名遐邇。
故宮景仁宮
景仁宮在明代由嬪妃居住,沒什麼特別。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在景仁宮出生,從此此宮便不同尋常。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為悼念哥哥,再次住在景仁宮。
康熙之後,景仁宮又成為后妃居住的地方。
乾隆帝的生母、咸豐的婉貴妃、光緒的珍妃都在這住過。
景仁宮
-
3 # 閒話讀史
古代常說妃子寵冠六宮,六宮分別指什麼?真的只是六座宮殿嗎?
明清時期的紫禁城把皇帝后宮妃嬪居住和活動的地方分成了東六宮和西六宮。
遠遠不止六座宮殿。
所以寵冠六宮只是個很籠統的描述某個妃嬪極受皇帝寵愛的形容詞。
那這個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
為什麼是六宮?
古代的“六宮”其最初的本意很可能是指代皇后的寢宮,後來才把這個詞擴大化了,變成了皇帝后宮所有妃嬪的代稱。
《春秋穀梁傳》中有言,“王后親蠶,以共祭服。 王后親蠶,齊戒躬桑,夫人三繅,遂班三宮。”
這一段,鄭玄注,“大昕,季春朔日之朝也。諸侯夫人三宮,半王后也。”
又有其他注,“……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積,卜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使入蠶於蠶室……”
《周禮·天官·內宰》中有“以陰禮教六宮”的記載。
鄭玄註釋說,皇后寢宮有六,一正寢,五燕寢,合起來即六宮。
六宮指的是周王后寢殿的規格,而諸侯們的夫人則減半,也就是三宮。
此時也有用三宮或六宮作為諸侯夫人或王后的代稱。
禮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
對此的正確解釋應該是天子設立後宮,有王后一人,夫人三人,嬪九人……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後宮中皇后的地位其實是在下降的,從本來的皇后寢殿規格有六宮組成,到後來降為了皇后僅獨佔一宮。
但是以後的朝代對於後宮中妃嬪宮殿的規模,依舊按照周禮中的記載,建造六個宮殿群。
一直延續到明、清還是同樣的劃分。
即便是後宮妃嬪和服侍他們的太監宮女日益增多,原來的“六宮”住不下去了,需要建造更多的宮殿,這時他們寧可把宮殿群分成東西兩部分,也要按六宮的規格建造和命名。
“六宮”指代的變化應該是從漢朝開始的。在史料中也清晰的記載。
《後漢書·馬皇后紀》:“後辭曰:‘此繒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宮莫不嘆息。”
此時的“六宮”已經失去了本意,變成了指代皇帝后宮所有妃嬪。
寵冠六宮這個用來形容皇帝對自己的寵妃的專寵的詞就被造出來了。
-
4 # 白馬君
《禮記》言:“王后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釋義:"三宮"是諸侯大人們和夫人的居所,而天子、皇后、妃子們住的地方叫"六宮"。
-
5 # 歷史課課代表
古代常說的“寵冠六宮”實際上指的是明、清兩朝後宮之中受寵的嬪妃,為何一定是明、清兩朝呢?因為這所謂的六宮實際上指的就是紫禁城後宮之中的“東西六宮”,分別包括紫禁城中軸線東側的東六宮:景仁宮、延禧宮、承乾宮、永和宮、鍾粹宮、景陽宮;和中軸線以西的西六宮:永壽宮、太極殿、翊坤宮、長春宮、儲秀宮、鹹福宮。這十二座宮殿組成的東西六宮實際上就是所謂的“六宮之中”。
一、皇帝的後宮:明清兩朝皇帝的後宮,最尊貴的部分就是位於中軸線上的“後三宮”,即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明朝皇帝住乾清宮,皇后住坤寧宮,清朝入宮之後沿襲明制,直到雍正皇帝即位后皇帝開始居住在養心殿,而皇后只在大婚時在坤寧宮住上三天,其餘時間也並不住在坤寧宮,那麼清朝皇后住在哪裡呢?實際上和明朝的眾多嬪妃一樣,住在東西六宮之中。
二、東西六宮包含的範圍:看過故宮平面圖的人應該會有清晰的記憶,在後三宮的東西兩側,各有六組宮院,這六組宮院的佈局非常有特點,全部都是整齊排列、東西對稱,並且每座宮院都是一個獨自封閉自成院落的小空間。並且這十二座宮院都沒有建在高臺之上,比後三宮都要低矮,並且規制、大小都明顯小於後三宮。這十二座宮殿就是東六宮和西六宮。
東六宮包括的範圍:在後三宮的東側,又一條南北走向的長街,因在東面第一街,所以被稱為東一長街,長街的東側,自南向北佈局著三所院落,即: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再往東又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長街,稱東二長街,據說年少的光緒皇帝曾經常在這條長街上騎馬。東二長街由南向北也佈局著三所宮院,即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東六宮就是由這六座宮院組成。
西六宮包括的範圍:與東六宮佈局如出一轍,西六宮位於後三宮西側,一條南北走向的長街被稱為西一長街,長街西側,由南向北佈局著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再往西便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西二長街,長街西側佈局著啟祥宮(現名為太極殿)、長春宮、鹹福宮。這六座宮院合起來便是西六宮。清朝的歷代皇帝對於西六宮的改變較大,比如明朝的啟祥宮便在清朝被改為了太極殿,而儲秀宮和翊坤宮前後院則被打通,長春宮和太極殿也被打通了前後院。長春門也被改為了體元殿。
三、東西六宮的名稱及特點:東西六宮的名稱,自明朝永樂年間確定後,在嘉靖朝做過改變,後來基本未變,清朝建立後,沿襲了明朝後期的宮名。東西六宮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是具有很強的向心性,這東西十二座宮殿都毫無例外的朝著一個方向,就是後三宮。第二個特點就是宮禁森嚴,每座宮殿的牆院和四面的圍牆都非常高深,並且每座宮院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空間,私密性都很強。
東西六宮在明清兩朝時期住著皇帝的全部后妃,雖然後妃們都住在六宮之中,但是實際上居住在每座宮殿也是很有講究的,一些深受皇帝寵幸的后妃通常被安排在距離皇帝居住的乾清宮(養心殿)距離最近的宮殿,例如明朝憲宗皇帝獨寵的皇貴妃萬氏便居住在距離皇帝乾清宮最近的翊坤宮,同樣,不受萬曆皇帝待見的王恭妃則被萬曆皇帝仍在了最為偏僻的景陽宮。
回覆列表
言史堂帶您回顧前朝舊事
唐代以前,六宮一般為皇后的居所,其居所有一正寢,五燕寢,合為六宮。後世一般以六宮代稱皇后,能做到皇后的,一般也冠寵後宮了!據《周禮》記載:
“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注:“六宮者,前一宮,後五宮也,三者,後一宮,三夫人一宮,九嬪一宮,二十七世婦一宮,八十一御妻一宮,凡百二十人。唐代以後後宮都代指所有妃子,而皇后一般以為中宮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