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AA然寶1991

    一個孩子聰不聰明,不是孩子本身有多大問題,而是誰帶孩子的問題。有的家長,明明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卻讓自己帶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第一,吃飯用喂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可以學著吃飯了,可大多數家長總是覺得孩子還小,吃飯吃不好,弄得滿地,滿身,滿桌子都是,乾脆自己餵了,免得收拾那麼多。就這樣一習慣,孩子就越來越不願意自己動手,到幾歲了還要家長追著餵飯。

    其實孩子只要滿一歲就可以自己吃飯了,吃不好沒關係,讓他養成習慣,再慢慢改正他掉飯的問題。

    第二,家長喜歡替孩子做事

    孩子在玩玩具或者是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家長只要看到孩子不會就去幫忙,孩子弄掉的東西,不讓孩子動手撿,而是自己直接動手去幫孩子做了。

    孩子弄掉東西讓他自己撿,要讓他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哪怕慢一點,做的不好沒關係,在做的過程中,他會自己想辦法,實在不行,家長再進行引導。

    第三,幫助孩子推卸責任

    小孩子走路的時候,總是會有些磕磕碰碰,孩子一旦碰到哪兒,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趕緊上前把孩子抱起來,然後問孩子,磕到哪兒啦?孩子並會指著剛剛碰到的東西說:是這裡。然後家長就開始故意拍打孩子所指的東西,說打他打他。

    其實這樣的情況下,家長要做的不是去推卸責任,打被磕到的東西。要知道,東西是靜止在那裡的,孩子是活動的。應該告訴孩子,走路的時候要注意看,小心一點。讓孩子反省自己的問題,不要把孩子培養成,遇到什麼事就只知道怪這怪那的習慣。

    第四,孩子自己惹的事家長去替她處理

    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小孩子的矛盾,比如爭搶玩具,一旦發生矛盾,家長們就自行處理了,根本不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兒,對在哪兒。

    孩子自己製造的麻煩,讓他學會自己處理,家長在旁邊引導教育,既能鍛鍊孩子說話表達能力,還能可看出孩子的處事能力,可以鍛鍊孩子的情商。

    第五,阻止孩子的行動力

    每個孩子都是非常好動的,對事物充滿好奇。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去阻止孩子行動力,可以在孩子旁邊,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看著孩子,發現他的興趣愛好,發現他的動手能力。很多家長就特別喜歡對孩子說,這個不能弄,那個不要碰,這個你不會,讓媽媽來之類的話。

    我們無法陪著孩子一輩子,就要在他小的時候教給他獨立生活的能力,給不起寵他的生活,就要狠心收起那份溺愛。

  • 2 # 吳樂為—

    其實沒有教傻不教傻之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超出學校的、社會的影響。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當然不一樣的也有,但是太少了。

    社會階層的劃分,有人說是用權力,有人說是金錢,還有人說是出身,但真正的的區分是思想,每個階層的思想不一樣,就導致了社會的分層。這就像是一杯混濁的水,當停止攪動後,不同的物質就會有不同的層次。

    扯得遠了,說家長教育孩子的問題。將孩子教育傻的,基本是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 對孩子只強調知識層面或者專業層面的學習,不教做人;

    第二對孩子只關注成績,不關注學習過程;

    第三對孩子只注重物質保障,忽略心理健康;

    第四對孩子只當是寵物,不將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對待;

    第五孩子只是遙控小汽車,必須聽從家長指揮,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否則必定遭到鎮壓。

  • 3 # 魚雁讀書會

    過度關愛,讓孩子喪失了獨立能力。

    過度幫助,讓孩子不想去自己思考。

    過度陪伴,讓孩子缺失了社交意識。

  • 4 # 小張老師

    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社會、家庭、學生三方合作,共同促進發展的。

    社會是一個大的學校,需要社會給學生提供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空間,學生覺得老師、家長、身邊的人說的、做的事情都是對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健康的發展

    學校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幫助學生在幼年、少年、青年的時間段更好的學習知識,為了更好的進入社會做準備。

    下面就說了家長是怎麼樣把孩子教傻的?現在社會的快速發展,造成了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家裡面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有的老人年齡比較大,照顧不了孩子,只好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讀書,孩子放假的時候接回來,然後好吃好喝的照顧著,爺爺奶奶年齡比較大,無法更多的教育孩子。有的時候,覺得父母不在家,對孩子愛的缺失,所以對孩子太過溺愛,導致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要啥給啥,做出了很多無法無天的事情。學校的老師由於工作量大,班級學生太多,導致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對孩子的心理難免把握的不是很到位,導致了學生在家無法無天,在學校老老實實。

  • 5 # 披甲精進

    給初生的嬰兒不斷播放《三字經》,從小就教幼兒識字看書,如此教育,4歲的孩子能識字4000個,6歲的孩子能熟讀《老子》等,孩子8歲就能達到高中閱讀水平!目前,南京一早教機構提出的這一雷人的教育模式居然吸引了眾多家長的眼球,其早教教材也在網上熱賣。然而,專家表示,孩子早教確有必要,但過早“挖掘”可能把孩子教傻了。反覆聽看就能早讀書“家有小頑童,美名叫音雄,只要早器重,8歲讀高中”,這是某早教機構提出的早教理念,配合這一理念的還有一系列早教教材,其中包括《三字經》、《百家姓》等誦讀教材以及《八歲上高中》等書籍。工作人員表示,要堅持反覆播放,這樣孩子很早就能記住。這家早教機構編輯部的錢主編表示,透過“音刻”、“形刻”、“場景印刻”三大印刻提前挖掘孩子的讀書潛能是他們教育理念的核心部分。“三大印刻即多發音,讓孩子接受語言的不停刺激;多看字形,發揮孩子的識記能力;多帶孩子到圖書館、新華書店,讓他們接受薰陶。”不少家長“粉絲”對這一理念也非常認同,“我在孩子不滿一歲的時候就給他進行早期教育了。到孩子兩歲的時候已經發現孩子對文字特別敏感。現在小孩6歲半了,有很多我們沒有教他的字他都已經認識了,他在家還自己閱讀報紙的大標題和少兒版《西遊記》呢。”家長徐曉燕說。早教理念來自《易經》?錢主編表示,他的早教理念萌生於和兒子的一次撲克遊戲。那時6歲的兒子特別喜歡打撲克,他就制定了一個遊戲規則:不論誰輸了,都要按照對方要求念首唐詩。一個月以後,他發現兒子居然學會了一百首唐詩,並由此決定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方法進行探索,併成立了這個早教機構。據錢主編介紹,這家早教機構的教育理念來自對《易經》的研究。“乾卦,開篇便是元亨利貞四字,孩子為人生原始,形而下的身體陽氣要亨通,形而上的慧體陽氣也要亨通。教育就是要從小開始,讓孩子亨通,所以我具體推敲出關於三大印刻及三示推動的教育方法。”過分“挖掘”會教傻孩子不少家長“粉絲”對這種誦背式的早教非常認同,並表示要讓孩子今後上名校,考上重點大學,必須從小抓起,越早學習就越能擁有優勢,所以早教刻不容緩。“很多家長為自己孩子很小就能認識很多字感到十分驕傲,但識字不代表孩子就聰明瞭,更不代表孩子以後的發展就好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南京師範大學研究中心負責人郝京華教授表示,兒童的潛能確實很大,對語言、字形的接受能力很強。但是隻靠反覆聽看,讓孩子識字讀書是違反孩子學習規律的。郝教授解釋說,孩子學習是基於一定生理基礎的,必須從行為把握到表象把握,最後才到符號把握。舉個例子來說,要孩子認識樹葉,先要讓孩子摸,讓他有葉子的感覺;第二階段才可以拿書給孩子講,告訴他葉子是什麼,最後才能一說葉子,孩子就明白你說的是什麼。“孩子一上來就唸《三字經》,根本沒有任何感受,所以就是一種強制性的符號灌輸,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沒有任何意義。提醒一些家長,違反教育規律、拔苗助長,可能反而把孩子教傻了

  • 6 # 範傑新年快樂

    沒有零活性,不創新,不動腦,不實驗,不動手,這幾樣都慣穿給孩子,多起發,準沒錯,多問幾個為什麼,應該怎麼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般的客運飛機有多少個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