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心中的苦無處可說,每天只能強顏歡笑,只有在這夜裡,才能躲在被窩無助哭泣。無數次問自己,究竟該何處何從?
4
回覆列表
  • 1 # 流動一絲輕柔的風

    心死是悲觀的,消極的;而淡然處之是從容的,淡泊的。

    不可同日而語!

    一個人只有失望到極點,以致絕望到放棄,才算心死,哀莫大於心死,此時已經放任自流,無慾無求了。

    就是怎麼樣都行,我無所謂。

    而抱著這種態度處事,還談什麼責任與義務,基本上是得過且過,毫無競爭之心,也沒有擔當的意識,如果處於要緊的當口,是會闖禍的,後果會很嚴重,而且本人也無力承擔,也無心承擔。

    至於淡然處之,是一種舉重若輕的藝術,是遊刃有餘,胸有成竹的自信,是對名利的坦然直面,所謂淡泊以明志,也是外鬆內緊的一種工作方式,是對團隊其他人的鼓舞和支援,給人一種不必擔心的暗示,這是一種對人對己的雙重承諾,是一個集體中最值得信賴的人。

  • 2 # 油茶歷史絲語

    一個人心死了是不是就能淡然處之?

    絲語觀點:當然不能!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德弄明白“心死”和“淡然處之”的真實含義與區別。我們常說:哀大莫過於心死。“心死”指的是一種心如同死灰一樣、心情沮喪到了極點、意志消沉到了無法自拔的生存現象及狀態。

    “心死”的人,對人對事態度漠然,對外面的世界了無興致,彷彿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生活、工作情況乃至生死都與自己無關。

    而“淡然處之”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態度,通常指一個人對人對事以及生活、學習和工作上的得失、煩惱及困難等都能夠正確面對,冷靜處理,心情不容易受或不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

    對人對事能夠“淡然處之”的人,可以更好、更長久地保持心態和情緒的穩定,時刻保持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可以說“心死”與“淡然處之”不是一個層面、一個人生方向上的東西,“心死”對人生作用與影響是負向的,“淡然處之”對人生的作用和影響是正向的;“心死”只能讓人漠然於世,對一切都漠不關心,只有“淡然處之”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掌控人生,擁抱和享受生活!

  • 3 # 諼恓

    想想自己曾經也有過悲傷絕望的時候,那時候只覺得全身每一個細胞都是疼的,可是心卻依舊跳動著。當時可能覺得心死了才好,這樣就不會痛了。很久以後我才明白,疼的不是心,而是青春啊。現在呢,對很多事都能淡然處之了,倒不是心死了,而是看淡了,心態好了。所以呢,不管任何事也好,心態很重要。不是說要心死,心死了對任何事都沒有激情了,相反我們要充滿激情更加熱愛生命,在面對困境時才能堅不可摧。

  • 4 # 調皮得很正經

    冷靜理性的來講,一個人如果真正“死心”了,是對其不抱任何希望,從心中抹去,沒有了感情和情緒的,這本身就和雙方的相處造成不了影響,所以,是可以淡然相處的。

    因為失望所以死心,而失望是自己心中慾望不能滿足。失望至極,欲無。無欲則剛,如能做到,便是明志淡泊,與之淡然。

    天若有情天亦老,“心”是人類在這個世界特有的靈性,如果沒有,便會格格不入,無法融入,這是我作為旁觀者的感受、觀點,也是多數第三視角人的看法,但這是不理性的,就像“愛”與“不愛”都是選擇,沒有好與壞,更沒有善與惡,只有選擇,只是選擇。

    “我的心超大!只是,後來死了……再後來像直挺挺的樹一樣活著。”這並不影響和對方的相處,本來就可以淡然相處。

  • 5 # 李峰筆記

    當一個人傷心的時候,我們總是勸他,沒關係,沒有什麼…只有身處其中才能真的體會那種絕望和痛苦。我不知道你經歷了什麼,感到心死那應該是很傷心的事情吧。請記住:只有活著才有希望。人沒了什麼都沒有了,連自己扳回一局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其他的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對於我來說也有感到絕望的時候。比如無法忍受職場中同事的做作和虛偽;面對各種不公平很傷心;快要奔三的年紀卻毫無存款;很多很多,這些不起眼看似很微小的事情總在某些時候觸動我的情緒。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靜下心來跟自己的心對話。不開心一定是自己的某個願望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是自己的底線被觸碰,亦或是被自己所愛的人傷害。而這些並不是事情所有的真相。因為我們的眼睛也會欺騙我們。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更何況那些我們未曾看見的呢?我只想說,不管遇到什麼事,能幫到自己的只有自己。也許別人說的只能安慰你一時,但接下來的路得靠你自己。你問心死了,怎麼活?我覺得你心裡已經有答案了,熬過了這一段接下來的路一定不一樣。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是要熬下去。你的心還沒有到死灰的地步。不要害怕,自己拯救自己!有時間鍛鍊自己的身體,每天記日記。把你平時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全記下來。就算是很負面的,寫完之後自己去安慰自己吧。有時間的話,多參加線下活動結交更多的朋友。給你推薦一個app互動吧(不是廣告,單純覺得很好)。裡面有很多免費的活動,也有相親的,沒去過,不知道啥感覺。看書看書看書。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總對我們說,多看書。我沒有在意,後來步入社會才真正理解。看書太有用了。我覺得你可以看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人要想活明白自己瞎琢磨是沒用的。還是得學習智慧的人的思想。這樣對於我們快速成長很有用。所以,朋友不管你經歷了什麼。堅強起來,加油

  • 6 # 香城濤歌

    有一句話說得好“哀大莫過於心死”,對某一件事,生氣,憤怒,傷心,皆是因為我們對它寄予厚望,給出高的期待。當這件事或這個人離我們的期許越來越遠時,我們就會生氣失望,甚至憤怒!回頭想一下,老王家的狗下崽了,我們怎麼沒奔走相慶?因為它和我們沒什麼關係,我們也沒對它寄予希望。所以,當我們對某事某人失望到極致,心就死了。他好也罷,歹也罷,已與我們無關了,當然就能泰然處之了。

  • 7 # 幕阜山鷹

    我認為“死了心”不等於能淡然處之。

    首先我覺得心死了就是對特定人或事的逃避,對解決眼前困難的無力和無助而產生的恐懼和無奈。它做到的不是淡然處之,而是規避和放手,真正的淡然處之我認為是對所見所聞均己參透,有能力解決問題但又沒必要去糾結問題。

    你透露的你的情況,別人只得到你很苦痛傷心的資訊,並不能瞭解到具體發生了什麼事。可能誰都會發生類似你一樣情感困境,比如我母親很愛我,常以我為驕傲,而我也很愛我的母親,總想出人頭地讓她每天都過得開開心心,但在2009年某日我老婆帶她去醫院做體檢時發現有了白血病,當時妻子的來電真如晴天霹靂將我擊倒在床上,我一個人哭了好久……而2010年我因為生活所迫還是外出打工了,雖然媽說“你出去吧,有你哥姐在家就行”,但我在外卻如同一個罪人一樣倍受煎熬,到2011年11月份我最終還是辭職了,打算陪她度過人生最後的歲月,因為之前醫生說她最多還能活兩三年,我想現在己兩年了,明年我一定要在家陪著她,還特意買了個數碼相機,打算記錄一點我們母子共同生活的鏡頭,可天不遂人願,我還剛登上回家的大巴車,二姐就來電話說“弟,媽昨天情況突變,你快回來”。

    當我回到家時,母親很艱難的睜了睜眼又閉上了,原來跟我無話不談無談不歡的母親變成了一段枯柴一樣浮在被子上……十多天後母親走了,可在那十多天的時間裡母親己無力對我說出一句完整的話,哪怕就是三個字。

    後來我又出外打工了,可總覺有沉重的負罪感與內疚壓在心頭而且越來越重,我無處渲洩,於是在某個深夜那些情緒便從筆端傾注而出,寫道:“有一種愧悔,無從解剖,有一種心痛,淚能成河,已無法達成的心願啊,莫可奈何。與夜俱增的,是我對母親的思念,聚少離多處,讓我向命運再次思索……情深緣淺啊,是兒同母親最痛的離歌!”同時還寫了友人覺得更情真意切的四首古詩,在此就不拿出來了,我只想說明的是,如果你痛心的故事己經過去,就找個情緒發洩口把它排放出來,如果你的故事正在發生,而它又是無法扭轉的自然之力所帶來的,那我們只能忍耐,但如果你正在發生的故事是他人強加於你的不公正的欺凌,你就要尋求有力的援助,哪怕是國法、媒體,都要為自已討回公道。

    以上個人淺見,不知能否幫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藥水哥雖一敗塗地,但是卻直接創造了三個“歷史名梗”,這樣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