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往文學
-
2 # 天地伊人1
範圍較大,大一點說意境為美學研究的重點,所有藝術活動都會產生出意境。
簡單說,意境就是藝術家主觀思維活動與客觀景物相互碰撞所創造出來,水乳交溶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主觀的"意”與客觀的"景"必須二者合一,虛實互動形神統一,意境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它及是客觀事物的藝術再現,也是人類主觀精神的精微表達。
對意境的創造和欣賞都離不開人類主觀的思維活動。
-
3 # 桂韻文齋
就是字裡行間所表達的深層意象,即不可言喻境況。但又能用一句詩或詞詮釋出來的美妙絕倫的句子。反之亦然。即意境。
-
4 # 郭老師教語文
描述詩歌意境的常用術語:雄渾開闊、恢弘高遠、寧靜恬淡、清曠悠遠、雄奇瑰麗、蒼涼悲壯、冷森幽僻、悽清悲涼等。
意境:是文學形象的高階形態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及其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意象的空間。它是中國古典文論獨創的一個審美範疇,也是我們民族抒情文學審美理想的集中體現。
文學意境有三個特徵。
情景交融南宋範晞文首先發現了意境的這一特徵。他說:“情景交融而莫分也。”意思是說意境中在有兩大元素。情和景是交融在一起分不開的。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說過“景中生情,情中含景”。這是意境的表現方法特徵。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看起來全是對客觀景物的具體描寫,但從那煙花三月、黃鶴樓頭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對友人的祝福,而在寫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時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表面上這首詩句句寫景,實則句句抒情,真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虛實相生是說意境一般是由虛境和實境構成,實境是指逼真存在、文字中直接描寫了的景、形、境,虛境則是指由實境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的空間。虛境是實境的昇華,它體現著實境創造的意向和目的,在意境結構中處於靈魂和統帥的地位;但虛境不能憑空產生,還必須靠實境的具體描繪來體現,是藝術表達的重心。由於虛境要透過實境來表現,實境要在虛境的統攝下來加工,這就形成了意境的虛實相生的結構特徵。
南宋詩人葉紹翁《遊園不值》一詩描寫詩人遊一座花園,但園中無人,在悵惘之際,忽見一枝紅杏怒放,伸出牆外,這是實境。但詩人不得進門的遺憾,由一枝紅杏引起的怦然心動的愉悅,以及由此引起的對滿園春色的推測與聯想則是由實境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便是虛境。
韻味無窮所謂韻味是指意境中所蘊含的多層次和文學本文意蘊的多側面,其中包含有情、理、意、韻、趣、味等多種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韻味無窮的審美特徵。不但有象中象,韻中韻,味中味,而且還有層出不窮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和 “韻外之韻”,讓你咀嚼不盡。
唐朝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樣一幅畫面:一個獨立蒼茫的詩人,一座兀然聳立的高臺。同時我們又可以體會到詩人報國無門的悲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在這之外,對宇宙對人生的蒼涼感更是撲面而來。讓我們回味無窮。意境的這三種基本特徵集中地表達了中華民族抒情文學的審美理想,從而使它具有與典型、意象不同的相對獨立性,成為二者不可代替的人類審美理想的表現形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