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鳴沙古今

    霍去病是西漢的一代名將,辛棄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去病棄疾,異曲同工

    霍去病與辛棄疾,一個是西漢時代著名的抗匈名將,一個是南宋時代著名的偉大愛國詞人,兩人所處的時間相隔了有一千多年,初看起來沒有多少關係。但仔細一看,卻發現兩人之間有很多共同點:1、他們名字的意思相同。一個是“去病”,一個是“棄疾”,雖然用詞不同,卻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反映了古人對自己子女健康的美好期許。

    2、兩人都是少年成名。霍去病封冠軍侯時年僅18歲,二十四歲就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創造了豐功偉業。而辛棄疾起義反金,單槍匹馬深入敵營,活捉叛徒並全身而退,名重一時,時年二十五歲。

    3、兩人都是民族英雄。霍去病為保衛大漢王朝,出擊匈奴,並取得了耀眼的戰績,而辛棄疾的一生,奮發激昂,抗戰愛國,壯志未酬卻念念不忘收復中原大業;他的一生為民造福,嘔心瀝血,他的人格精神是世人楷模,令後人景仰。

    英年早逝,生不逢時

    兩人之間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命運不同,霍去病少年英雄,18歲就征戰匈奴,驍勇善戰,屢建奇功,曾創造了“封狼居胥,飲馬瀚海”的不世之功。 他短暫的一生極盡榮耀,一生深得漢武帝寵信,最大的遺憾就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否則定能實現“上天再給二十年,漠北定滿漢家衣”的盛世奇觀。

    而辛棄疾則是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之地,主要原因是他生不逢時,沒有遇到像漢武帝那樣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 。縱然他文武雙全卻不能施展抱負挽救國家於危亡,惟有以詞明志,發出“可憐白髮生”的沉重慨嘆,最終鬱鬱而終。

    青史彪炳,萬世景仰

    雖然他們的名字裡都有去除病痛,健康長壽之意,但他們也沒有受忌字所累,卻是為國家、為民族而捨生忘死,披肝瀝膽,將自己的個人榮辱拋諸腦後,他們都是彪炳青史的人物,他們都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並且身體力行為國竭盡所能,他們的事蹟值得後世之人去好好學習。

  • 2 # 火山文史

    霍去病和辛棄疾,一個是漢朝大將,一個是宋代著名詞人,除了名字有些相像,好像沒有什麼關係。其實還是有些關連的。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出生在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與蘇軾合稱“蘇辛”。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拿起武器與金人決一死戰。祖父很崇拜西漢名將霍去病,所以就給他取名“棄疾”,希望他長大後像霍去病那樣馳騁沙場,恢復大宋江山。辛棄疾與霍去病的關係,就是辛的家人是霍去病的崇拜者,仿霍去病之名取名棄疾,希望他像霍去病一樣去戰鬥。

    辛棄疾長大成人後,像他祖父希望的那樣,加入了抗擊金人的戰鬥。21歲那年,辛棄疾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起義軍,抗擊金人。起義後來雖然失敗了,但辛棄疾在起義軍中的表現,以及他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

    辛棄疾後來到了南方,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他在南宋任職前期,曾寫了不少抗金北伐的建議,但朝廷卻反應冷淡。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雖有出色的才幹,豪邁的性格和執著的北伐熱情,卻難以在官場立足。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詩詞抒發自己的壯志和感情,成就了他在詞壇的地位。

    霍去病所處的時代,漢武帝雄才大略,能重用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大將與匈奴人決戰。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而辛棄疾所處的時代,南宋小朝廷偏安一方,朝廷內部勾心鬥角,辛棄疾根本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無法成為他那個時代的霍去病,只能成為一代著名詞人。這是由時代的背景所決定的。

  • 3 # 刪繁就簡347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17歲封冠軍侯。六戰匈奴全勝,堪稱一代名將。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南宋詞人。

    一個西漢明將,一個南宋詞人是民族英雄精神把他們聯絡到了一起。是辛棄疾爺爺做的橋樑。

    由於辛棄疾的爺爺辛贊崇拜霍去病,北宋末年,濟南被金兵攻下,當時辛棄疾的爺爺一家就在濟南,為了全家的生活,爺爺屈身在金國任職,他把期望寄予到了年幼的孫子身上。期望孫子能像霍去病一樣驅除韃虜,為國家建立不朽功勳。因此給孫子起了辛棄疾的名字。這樣就把相隔一千多年的兩個人聯絡到了一起。

    辛棄疾出生時,濟南已為金兵所佔。從懂事開始,爺爺告訴他:“我們是漢人,與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不能因為現在生活安逸,就忘記了國仇家恨。”辛棄疾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4 # 海納百川233699882

    霍去病和辛棄疾二人相隔千年,沒有遠房親戚關係。但是兒人在某些地方有相似之處。一是,從二人的名字上看有追隨。他們的父母起名的時候的初衷都是希望兒子身體健康,沒有疾病。一個是“去病,一個是“棄疾”,只是用詞不同,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二是從精神上看二人有相同之處,二人都是一腔熱血報國,渴望為國建功立業。不同的是霍去病少年時代九就受到漢武帝重用,他善於騎射,勇猛果斷。十七歲,拜驃騎姚校尉,追隨自己的舅舅大將軍衛青,率領八百驍騎深入大漠,打破匈奴騎兵,拜驃騎將軍,封為冠軍侯。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兩次參加河西之戰中,打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後,封狼居胥,大捷而歸,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不幸的是天妒英才,因病去世,年僅二十四歲。

    辛棄疾出生於金國,在金國長大的辛棄疾看到了百姓的疾苦,於是辛棄疾從小就開始勤奮地習文習武,尤其是酷愛研習古代的兵法,他自幼就養成了俠義之氣,立志為民族復仇雪恨。20多歲的辛棄疾拉起了2000人的隊伍,投靠了聲勢浩大的耿京起義反金。在義軍中他擔任文官,當發現自己的義兄竟然偷走了自己保管的帥印,投奔到金營請功,於是辛棄疾只是帶了很少的一小隊人馬闖入了金營,殺死了這個叛徒兄弟,找回了自己保管的帥印。正是這件事顯示了辛棄疾的能力,後來得以重用。在23歲的時候,辛棄疾聽說了自己的首領被叛徒張安國殺死了,自己的義軍也解散了,一時之間憤怒異常,召集了五十幾個老部下,用最快的速度,到達當時張安國的駐地,把還在勝利氛圍中喝得爛醉的張安國一舉殺死,又帶著自己的人馬衝出了重圍。但是辛棄疾歸宋後當朝皇帝宋孝宗曾經表露過自己想要收復河山,一血國恥的雄心壯志,所以辛棄疾就寫了著名的《美芹十論》上述,又作出《九議》,更加闡述了《美芹十論》的思想,陳列出種種抗金救國,收復失地,一雪國恥的觀點和措施。可惜,南宋人被打怕了,主和派當政,沒有理會他的見解,之後受到主和派的打擊,宋孝宗也沒有重用他。最後被排擠出朝廷。

    辛棄疾自二十二歲起兵抗金到六十八歲去世的四十多年間,他寫了大量的抗金豪邁詞篇,人道:“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你挑燈看劍,西風塞馬,百戰身名裂,你怨春不語,煙柳斷腸,問脈脈此誰訴。鳥雀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你想要拯救祖國的願望,為祖國馳騁疆場的願望,永遠迴盪在歷史的天地之間。

  • 5 # 忍不了246256586

    兩人都是民族英雄,烙印在民族軀體上的精神印記!

    前者武功至偉,乃華夏第一人,可惜英年早逝。後者生不逢時,雖有文才武略,卻一生難以施展政治抱負。留下多篇千古詩文,成為南宋詞宗。

  • 6 # 風扶蘇

    1、他倆相差一千多年,至於有沒有親戚關係無從考證。

    2、“病”和“疾”兩字在他倆各自生活的年代,是很常用的名字用字。漢宣帝原名劉病已,後改名劉詢。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楊雄綽號“病關索”(這裡的病有超過的意思”)。正所謂賤名易養,也是當時作為父母對孩子的美好期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說中的武大郎身高是多少?他如何能挑起一副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