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G視界

    這句話本意指不是不管,是隻管大方向、原則性方面的。是指的不要管得太寬、太多、太細、太嚴、太死。如是這樣,會有多種不好的結果:

    一是加重了孩子依賴性。他們覺得這樣想那樣想都沒有大人想得好,這樣做那樣做大人都會說你錯。還不如不想不做,反正有大人替我想替我做。

    二是加大了焦慮性。有的想獨立願自主,但又怕大人指責干預,總處於“這個事該如何做呢?”“這樣做對嗎,錯在哪裡呢?”等不停地自尋自責中而徘徊不定。

    三是增大了束縛性。有的頭腦清醒者,認識到大人有的說的教的做的不一定對時,想跳出來自己想辦法另行做,但又怕大人指責和迫範。所以敢想不敢幹,想幹不能公開正常幹,始終在原地轉來轉去,畏縮不前。

    四是阻礙了創新性。想的不敢說,想說不敢公開,公開了不敢認帳。躲躲閃閃、隱隱藏藏、猶豫不決。

    五是增加了危險性。明知不對卻不敢反對,明知是對卻不願面對,只得揹著悄悄做,有時是有風險也包著不露。只得賭把蠻勁偷偷做,危險發生時方才醒悟,可是危險已暴露,沒辦法挽留失誤。

    對孩子不是不管,要管得適當。最好的家長只管孩子三件事:

    一是孩子的作業自己寫;

    二是孩子的房間自己整理;

    三是孩子自己上床和起床。

  • 2 # 單來身去一一園丁

    我覺得不管只適用於自律上進的孩子,但是前提是這個孩子已經上道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不需要家長再時時監督了,而大部分的孩子缺少自控能力,還是需要嚴加管教的。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應當因材施教。

    孩子小時候的教育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家庭教育,一個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更重於學校教育。家長要做的是,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告訴他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該做的,大方向不要錯,從小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有了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價值觀後,適時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去成長。讓孩子懂得感恩,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和受挫能力,比考100分要重要,這會讓孩子長大後,快速適應社會生活。

    教育孩子是門大學問,這只是我的一點拙見,僅供大家參考。

  • 3 # 168Owen

    首先要去理解這句話“什麼是最好的管就是不管”

    什麼樣是最好的管,又如何做到不管呢?

    其一,最好的管是每一個家長或者教育工作者最理想最美好的一種狀態!都希望把最好的教育給到孩子,讓孩子優秀卓越!

    其二,又如何做到不管呢?說明教育物件已經有很強的自律性,同時良好的習慣、人格、性格已經達到高度信仰的狀態!所以,早期的培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這與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的性格、心理特徵都有很大關係,只要我們把握住孩子成長的階段特徵,在做一些有效的關注和引導就有可以實現!

    一、0-6歲 ,是一個孩子性格形成,習慣養成,成長動力開啟最關鍵的年齡

    二、6-12歲,是孩子夢想志向確立最關鍵的年齡段!

    三、12-18歲,是孩子情觀發育的重要階段

    大家如果在有效的年齡段裡做最有用的功課,構建好孩子的各項情感關係,那麼,孩子最終是可以完全獨立Sunny成長的!

  • 4 # 包頭初中數學輔導

    在孩子學習和教育方面,最好的管就是不管,這句話非常有道理。

    英國的西爾維婭·克萊爾說: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對孩子學習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就是幫助孩子離開自己的父母,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也就是說這種教育是以分離為目的的教育,既然是以分離為目的的教育,做家長的就應該明白,對孩子的不管將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結果。最好的管就是不管。

    所謂不管,就是幫助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比如自主學習的習慣,生活自理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等等。這些習慣的養成,需要的就是家長的不管。

    不管,幫助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習原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可是很多家長比上學的孩子還要累。孩子學習的事情沒管好,輔導孩子寫作業,把自己輔導到崩潰。離孩子遠一點,孩子的作業,孩子自己會寫,也許他會寫錯,錯了,老師會告訴他進行改正。相信孩子的智商,相信孩子的智力,相信孩子的改錯能力。你的不管,就是在給孩子獨立面對問題,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不管,幫助孩子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

    很多家長不知道是閒的,還是把孩子當成傻子,孩子吃飯要管,吃飽了嗎?再吃點,幫孩子洗腳,幫孩子洗襪子,幫孩子穿衣服,幫孩子穿鞋,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無微不至,親力親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的包辦代替,不僅是讓孩子在行為上養成了懶惰的習慣,更是在頭腦中形成了依賴的意識。長此以往,就成功的培養了一個巨嬰。離孩子遠一點兒,也許孩子穿衣服很慢,也許孩子襪子洗不乾淨,這都不重要,要給孩子自己做事的機會,要讓孩子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要相信孩子,孩子會越做越好。

    不管,幫助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孩子寫作業,遇到不懂的問題,不要為了省事,直接就告訴孩子。引導孩子,再看一看,再想一想,實在不會,引導孩子查詢相關的學習資料,培養孩子自己動手,勤于思考、獨立思考的習慣。

    不要追求完美的孩子,犯錯是孩子提升自己能力的必然過程。要包容孩子的過錯,要包容孩子的遲鈍。要培養孩子獨立面對問題的意識,要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不管,就是在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美國知名教育家傑西卡·萊西告訴我們:

    我們現在要對孩子做的是:“不管教”。 “不管教”並不是放任孩子,而是在制定一個大體的原則下,退後一步,給孩子成長空間,激勵孩子的自主性,讓他們體會屬於自己的勝任感和存在感。這樣孩子才能在脫離父母的那一天,擁有獨立面對世界的勇氣和智慧。

  • 5 # 肥仔老師談教育

    我是肥仔老師!我來回答。

    我先給大家舉個例子。我有個同事,她為了培養孩子閱讀,做了一件超牛的事。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還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家裡總是看電視,叫他去讀書總是磨磨蹭蹭,能不去就不去。有一天,她當著孩子的面,抄起附近的凳子就往電視上砸。砰的一聲!電視機應聲報銷。孩子也嚇懵了,她卻安慰孩子說:“沒事兒,媽媽就是看電視不順眼,這會你有時間閱讀了”。砸了電視機以後,我的同事花了差不多上萬塊錢塊錢買了許多的書籍,放到家裡的各個地方。也就是說整個家裡除了書,就是書。孩子沒電視看了,那幾件玩具也玩的膩的不得了。那沒辦法啊!只能去看書,要不還不悶死啊!孩子看書的時候,我的同事只要有時間,都去陪著孩子讀書。慢慢的,她的孩子終於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她的孩子現在考上了重點高中,她也終於買回了電視機。現在的電視機只是她在看得多,孩子是很少看的,一般都是自己看書。我的同事談起她這種做法的時候,臉上都是得意的表情。

    上面這個例子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不管是可以的,但必須有著良好的環境。家裡像個圖書館;去逛街,滿大街都是圖書館;去看電影,電影院放的都是勵志電影,最起碼不能有太多的色情和暴力;去公園,整個公園的人都在跑步鍛鍊身體;上網,網上都是有意義的內容;玩網路遊戲,所有的網路遊戲都是健康的,與學習有關,與程式設計有關;大人們的談話,總是在談工作,或者談學習,反正就是在聊高尚的事情。如果是這樣的環境,孩子的確是不用怎麼管。

    最好的管就是不管,讓孩子主動去學習,自己積極去生活,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個性,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專長。這個道理我們老師都懂,問題是現在的社會環境,能達到這個目的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親節,你想對母親說什麼,你記憶深處母親在你心中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