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首先元朝並沒征服大半個亞洲,事實上元朝並不等同於蒙古帝國——蒙古帝國是由中國元朝和四大汗國共同組成的。橫掃歐亞的是蒙古帝國,而元朝只是征服了東亞大部分地區,中亞處於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的統治之下,西亞則屬於伊爾汗國。那麼我們不妨把問題改動一下:蒙古帝國全盛時期征服過北韓半島嗎?

    蒙古帝國全盛時期橫掃亞歐大陸,然而正當蒙古大軍大舉南下中原之時在東北一個凸出半島上還有一個政權需要被徹底制服,這個政權就是高麗。公元918年王建取代新羅王朝建立高麗王朝,此時適逢契丹族建立的遼國強勢崛起。從公元993年起遼國曾發動三次大規模針對高麗的軍事行動,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發兵八十萬,一度佔領高麗首都開京。但由於高麗和北宋交好,遼國陷入南北兩線作戰的境地,在公元1018年的最後一次遼麗大戰中契丹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最終契丹人退出半島。

    遼聖宗以高麗稱臣納貢以及與宋斷絕外交關係為條件,將“鴨綠江東數百里地”賜給高麗,高麗在其地建“六城”等。後來因為高麗沒有遵守自己的承諾,遼朝又出兵收取江東六城,並在遼朝控制的鴨綠江東南岸修築“保州”(今北韓平安北道義州) ,作為進攻和控制高麗的軍事重鎮。戰後,高麗屢次請求譭棄保州並進一步請求“收回”保州,遼朝始終未允。金朝建立以後高麗仍請求“收回”保州,後經雙方反覆交涉,金朝仍以高麗稱臣為條件,將“保州”之地賜給高麗。從遼、金與高麗的“保州”交涉中可以看出:遼、金注重“仁義”外交——在土地和名分的問題上更加重視名分;高麗注重“智者”外交——在土地和名分的問題上,更加重視土地等實際利益,並最終獲得了實惠。

    儘管長期稱臣於遼、金,但高麗卻利用這兩個宗主國好面子的心理步步北進,有效擴張了自己的疆域。然而隨著蒙古勢力的日益崛起,女真人建立的金國被蒙古所滅,而被女真滅掉的遼國契丹後裔趁機建立後遼政權。一開始因為有女真金國這個共同的敵人,所以蒙古和後遼進行戰略合作夾擊金國,然而隨著金國的滅亡一心統一天下的蒙古又將後遼鎖定為自己下一個目標。後遼在蒙古的壓力下進入高麗境內,1218年蒙古以圍殲後遼為由進入高麗,高麗被迫向蒙古臣服。蒙古從此年年遣使到高麗索要各種物品(從毛皮、綢緞到筆墨紙硯無一不要)。高麗國小民困,物產不多,敵視蒙古的情緒逐漸升溫。

    1225年一蒙古使者在出使高麗返回的途中被殺。殺死使者在蒙古人看來是不可饒恕的大罪——曾多次為此與別國開戰。但由於蒙古大軍西征,接著成吉思汗(1162~1227)又在征討西夏途中逝世,使蒙古帝國沒有立即對高麗展開報復。1231年蒙古大汗窩闊臺命撒禮塔率師攻高麗。蒙古打到了北韓半島中部,洪福源率群眾投降,高麗王弟懷安公王降。撒禮塔後在開城任命達魯花赤等72人鎮守,蒙古軍暫時撤出高麗。1232年高麗王殺死開城駐守的達魯花赤等72人,從松都(今開城)遷往江華島,以防衛蒙古的再次入侵。得知此事後,蒙古立即第二次攻高麗。這次蒙古一直打到北韓半島的南端。不過蒙古卻無法攻佔江華島,在現在的光州附近敗北。蒙古首領撒禮塔在龍仁中流矢亡(一說被一名高麗僧人暗殺) 。蒙古副帥鐵哥回師蒙古。後高麗王遣使節請罪,但並不肯臣服於蒙古並派兵攻陷已歸附於蒙古的西京等處,劫奪了降將洪福源的家。

    由於高麗內部主張降服於蒙古和抗拒蒙古的兩派勢力此消彼長,所以高麗對蒙古一直在親附和抵抗之間搖擺不定,從公元1231~1259年蒙古大軍先後六次征伐高麗。面對蒙古大軍的壓倒性優勢,高麗上下無計可施:在首次迎戰中高麗王室就被迫放棄國都開京,帶領其貴族及軍隊全部移駐江華島。這一時期雖是蒙古勢力的上升期,但其驍勇善戰的鐵騎面對距離海岸線並不算遠的江華島一直無計可施(江華島距離今天的南韓首爾僅五十公里,與陸地之間僅有約1公里寬的海峽),這個龐大的陸地軍事政權的軟肋暴露無遺——面對哪怕只是淺淺的一公里海峽也是陌生恐懼的。

    儘管蒙古拿逃到江華島的高麗王室無計可施,但由於除江華島以外的國土全部淪陷,最終高麗在外有強敵、內遭政爭的局面下屈從於蒙古軍隊,高麗遂成為蒙古的附庸國:蒙古人在高麗和州(今北韓永興)設雙城總管府:管轄原高麗東北部地區——雙城總管府隸屬於元朝遼陽行省,存在近百年,其間蒙古派員入高麗監國,高麗世子入質大都。忽必烈繼任大汗後送高麗王子回國繼位並使他成為自己的女婿,此後的歷代高麗國王就有了蒙古血統。

    1280年元朝為了東征日本,在北韓半島設定徵東行省(又稱日本行省或徵日本行省),專務征討日本之事,並在高麗首都開城派遣達魯花赤監督高麗。1281年隨著進攻日本失敗曾一度解散徵東行省;1287年高麗國透過元廷高麗籍宮女、宦官,得到行省職務。復設徵東行省,並以高麗國王兼任徵東行省達魯花赤(丞相),《元史·世祖紀》記載: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五月,“授高麗王睶行尚書省平章政事。”二十五年二月“己卯以高麗國王王睶復為徵東行尚書省左丞相。”二十八年(1291年)五月“徵東行尚書省左丞相、駙馬高麗國王王睶為徵東行中書省左丞相。”

    徵東行省在高麗國的統治沒有達到地方統治的層面,只在高麗國都城設有行省官署,沒有建立管轄路府州縣的地方統治體制。徵東行省的長官只任命高麗王一人為丞相,其下平章政事、左右丞、參知政事等官職基本是缺而不任,下屬機構的官員一般由高麗人來擔任。徵東行省一般官員的任命程式,是由行省丞相(高麗王)向元廷保舉任官人選,奏請元廷批准備案批准。總體而言:蒙元在軍事層面上一度佔領過北韓半島,在政治層面上設有徵東行省這一行政管轄機構,但由於蒙古忙於同亞洲大陸上金、宋等國的戰爭以及蒙古不善水戰等原因仍令高麗保持半獨立的特殊地位。

  • 2 # 澹奕

    “留下”?的確,元帝國征服北韓半島之後卻保留了高麗的王室,雖然名義上廢除了高麗的王國地位置徵東行省,但是高麗王朝整體基本都保留了下來,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之後成立了大蒙古國,而攻打金國之後首當其衝的就是東部的小國高麗。1231年蒙古進攻高麗;1258年高麗崔氏政權垮臺;透過對高麗的戰爭,開京被攻破,高麗被迫臣服於蒙古,元朝建立以後繼續臣服於元朝。

    元朝在北韓半島設立“徵東行省”,而其主體高麗國被保留了下來,高麗軍隊曾經參加了元朝對日本的征戰、元末對紅巾軍的鎮壓。元朝為控制高麗,規定高麗王必須迎娶元朝公主為王后,高麗世子必須從小送到元大都撫養教育。

    其實元朝的徵東行省具有羈縻性質,與元朝內地的各個行省非常不同,具有很大的獨立性。

    元朝留下了高麗,第一因為高麗國小民弱本身就沒什麼價值,完全併吞也沒什麼利益;第二因為高麗的確非常聽話。高麗成為“徵東行省”之後,貢納大量的貢女、宦官進入元廷,所以高麗人在元朝的影響也不算太低。

  • 3 # 五味社

    高麗與元朝有著特殊的關係,透過聯姻保住了國家。

    蒙古曾多次入侵高麗,從1231年到1259年,蒙古六次入侵高麗,截止到1259年,高麗政權已經投降蒙古,後來由於三別抄之亂,蒙古又三次入侵高麗。

    1260年,曾在蒙古做質子的高麗世子王倎即位,為高麗元宗,採取親元政策,獲得忽必烈的好感。

    為鞏固王位,元宗主動與元朝聯姻。由此,元朝皇室之女嫁予高麗王成為慣例。

    因此,高麗王是元朝的女婿,高麗王與元朝公主所生之子被立為世子,日後成為高麗王。

    元朝公主在高麗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換言之就是元朝在高麗的代理人。據記載

    齊國長公主嫁給高麗忠烈王后,舉止無禮,忠烈王卻“禁之不得,但涕泣而已”。

    由於元朝公主在高麗起到監督的作用,忽必烈後撤回在高麗的檢察官。

    高麗為討好元朝,甚至將高麗百姓的衣冠改為蒙古服飾。

  • 4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蒙古人橫掃亞歐大陸時,強如花剌子模、西夏、大金、大宋都悉數被滅。

    然而,當時統治北韓半島的高麗王朝卻“倖存”了下來。

    高麗王朝,是怎麼“倖存”下來的呢?

    拼盡全力,撐過“滅亡”危機

    古代的北韓統治者,長期奉行“事大”主義。

    宋初立時,高麗王朝朝貢於宋,遼強盛後,高麗王朝麻溜朝貢於遼,金崛起後,高麗王朝又“懂事”朝貢於金。

    所以,蒙古崛起時,高麗王朝也是很懂事的,很快就納貢求好。

    當時,遼東地區反抗蒙古軍的契丹人退入高麗境內,佔領了江東城。高麗王朝與蒙古軍結盟,出兵配合蒙古軍,一起攻破江東城。

    然後···高麗自己成了蒙古人的下一個目標。

    在遼東的斡赤斤任意誅求,蒙古使者傲慢無禮,激怒了高麗統治者,兩國關係斷絕。

    隨即,蒙古人以“問罪”為由,攻入高麗。

    高麗軍不是對手,蒙古人很快取城40餘,逼近王京。高麗王被迫遣使求和。

    蒙古人在王京及附近州縣置72員達魯花赤,撤軍西還。

    蒙古汗國時期的達魯花赤,就是治理征服地區的地方長官。

    顯然,蒙古人雖然接受了高麗王的遣使求和,但並不打算歸還攻佔的土地,而是想對此次攻佔的區域實施直接統治,並很可能接下來繼續攻擊高麗。

    高麗王深感危險,為應對蒙古人的威脅,他遷都到江華島,並殺掉了蒙古人所置的達魯赤花。

    此後,高麗與蒙古人時戰時和,苦力支撐。

    難解之題

    成吉思汗將蒙古草原東部及以東地區分封給了諸弟,也就是所謂“東蒙古宗王”。

    這些宗王,雖效忠大汗,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獨立性,與大汗的關係更是有些微妙。

    蒙古大汗一直忙於對金、南宋及西征,所以,蒙古帝國雖大,但對高麗的征伐,一直只是遼東地區的東蒙古宗王。

    遼東地區,聚居的多是契丹、女真及其他民族,蒙古人要統治好遼東地區已經費力,更難以繼續東進,在高麗建立有效統治。

    所以,蒙古人多次擊敗高麗,但始終無法留下足夠力量實施直接統治。

    如此,窩闊臺、貴由、蒙哥時期,高麗與蒙古一直時戰時和。

    直到忽必烈成為大汗後,這道難題才得以解開。

    各取所需

    蒙古所要的,是財富、人口。

    所謂財富,主要是糧食、生產資料、奇珍異寶,所謂人口,主要是為了兵源。

    高麗王所要的,無非就是自己對北韓的世代統治。

    忽必烈找到了解決方法。

    蒙古國仍然安排達魯花赤到高麗,督促、監督高麗納質、助軍、輸糧、設驛、供戶數籍及貢納珍寶等事宜。

    達魯花赤確保了所有必要的監督,如:禁止高麗下層民眾私藏兵器,限制高麗王的“僭越”之舉,甚至派兵駐高麗監督其舉動。

    如此,高麗不但要履行徵兵作戰的任務(如徵日本),也貢大量耕牛、糧食等各類物資入元。

    除此之外,對於高麗王對地方的統治,達魯花赤無權干涉。

    如此,雙方找準了自己的定位,各取所需,關係算是長期穩定下來了。

    設定行省

    忽必烈滅南宋後,加強了對高麗的控制。

    1281年,為了東征日本,忽必烈設定了徵東行省。

    徵東行省在高麗王都設定行省,與高麗政權分署辦公。

    高麗的軍國大事,基本上由行省管理了。

    行省的左右司,管理日常事務;都鎮府司,管理軍務;理問所,掌管法律訴訟;儒學提舉司,掌管學校、科舉;醫學提舉司,掌管醫藥療治。

    無論是中央機構、官員的編制、任免,還是全國性的法令,乃至教育、醫療等,方方面面基本上皆由行省掌管。

    與元在其他地區設定的行省相比,徵東行省只有2個區別。

    1、行省長官,即行省丞相,由高麗王世襲兼領。

    2、徵東行省只在王都設定官署,沒有建立管轄路府州縣的地方統治體制。

    除此之外,其與內地行省基本沒有區別。

    一些行省官員擅作威服或一些行省決策觸及高麗貴族利益時,高麗王也只能透過向元帝申訴,不得擅自抵制。

    可以說,此時的高麗,既是元的內屬國,也是元的特殊行政區域。

    而另一方面,元也注重“因其俗而治”,重視對高麗王及其政權獨立性的尊重。

    所以,雙方的關係非常融洽。

    執禮惟謹,直到最後

    高麗守東藩,執臣禮惟謹,亦古所未見。——《元史.地理志》。

    高麗王對元代一直非常恭謹。

    高麗王世代與元聯姻,因此得了個“駙馬國”的稱號。

    而高麗王對元的忠誠,伴隨其始終。

    明朝建立後,高麗王一面與明修好,一面又繼續保持對北元的恭順。

    高麗王繼續接受北元的冊封,使用北元的年號,甚至不惜出兵遼東,攻打大明。

    時為高麗東北面都元帥的李成桂以“以小事大,保國之道”,勸高麗王恭順大明,可惜高麗王不聽。

    最後,李成桂以明朝稱時任高麗王非先王之後為名義,奪取了政權,建立了李氏王朝。

    高麗王對元的恭順,可謂延續到了元朝滅亡之後!

    如此恭順、忠誠,恐怕就是元在內地諸行省也比不上吧!

    古代,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脅不來自北韓,北韓的主要威脅也不是中原王朝。

    因此,雙方的關係,不是“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相互征伐的必要不強。

    同時,如朱元璋所說,北韓“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古代遼東開發程度不高,往北韓陸路條件困難)。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中原王朝也沒有對其征服的必要。

    所以,儘管蒙古、女真在成為中原王朝之前,曾與北韓發生過戰爭。

    但在成為中原王朝後,元、清與北韓保持了友好關係。

    儘管元、清,其宗藩關係的緊密度都遠勝過一般的(如與琉球等國)宗藩關係,但元、清統治者也都承認“其俗異於中國”的事實,尊重其獨立性。

    這正是古代東亞宗藩關係與後來西方殖民關係的區別所在。

  • 5 # 關東俠客

    元朝時期,征服了朝鮮半島,設徵東行省,北韓慫了,由國王兼任達魯花赤,因此,朝鮮只在名義上保留地位。

    北韓半島三面環海,境內多山,可自成一統。

    商朝末年,商葤王叔叔萁子率部眾來到北韓半島北部,建立萁子北韓,給半島帶去文明。

    萁子北韓存在了九百多年,國祚比周朝還長,漢初衛滿滅萁子北韓,建立衛氏北韓。

    衛氏北韓只存在了87年,就被漢武大帝滅國,設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史稱漢四郡,歸中央政府直轄。

    漢四郡只擁有半島北部,南部逐漸分化成馬韓,辰韓,弁韓三部,合稱三韓(相當於今日南韓一帶。)

    三韓地區後來形成新羅和百濟,與北面形成的高勾麗形成三國鼎立狀態。

    高句麗形成於西漢,終於唐高宗(公元666年)國祚七百餘年。高句麗是松遼地區扶餘國王子朱蒙建立的,建都在漢四郡下的高勾麗縣,是中國地方政權,中國歷史一部分。

    唐高宗聯合新羅滅了高勾麗,設安東都護府,佔北韓半鳧北部,新羅佔有南部,後來新羅佔整個北韓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

    918年,弓裔王王建奪取政權,建走高麗王國。

    蒙古帝國興起後,席捲了東亞大部分地區,高麗王國也不能倖免。

    1231年,蒙古大軍進入北韓半島,半島多山,不力於騎兵做戰。

    北韓人所說的三千里錦秀河山,只是多山而矣,土地貧瘠,農業不發達,在農耕時代,並沒有多大油水,收入還不夠駐軍成本,是一塊雞勒,食之無肉,棄之有味,這也是中原王朝沒有真接佔領的原因之一。

    當時,高麗國王逃上江華島,蒙古騎兵又不習水戰,雙方形成對峙局面。

    高麗國王採用歷代統治者一慣技兩,打不過就府首稱臣,不斷向蒙古派出議和使者,蒙古也就默許了北韓存在。

    元朝忽必烈時期,為了征服日本,設立了徵東行省,由高麗國王兼任東征行省平章政事,既東征行省丞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達魯花赤。

    元惠宗時把妹妹承懿公主下嫁給國麗質子王祺(恭愍王),用聯姻方法,培養傀儡。

    元英宗時期,想把北韓半島變成和中原地區一樣的行省制度。

    大學士王約反對說⺀高麗亡京師四千裡,地瘠民貧,夷俗雜尚,非中原比。萬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舊制,。"元英宗才放棄吞併高麗國想法。

    高麗國的濟洲島是元朝的養馬場,歸元朝直轄,是大元領土一部分。

    因此說,高麗國只是名義上存在,實際上也不過是大元的一個行省。

  • 6 # 黑水布衣

    的確,蒙古鐵騎不僅橫掃了大半個亞洲,連歐洲都佔了近一半,可惟獨佔據北韓半島的高麗王國沒有被蒙古滅亡,高麗王國只是成了蒙古和後來大元帝國的屬國,稱臣納貢而已。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高麗王國倖存下來呢?

    1、 當時的北韓半島

    從歷史記載的箕子北韓時代開始,這個地方經歷了衛氏北韓、三國時代、高氏高麗等時代。。公元918年,王建創立“高麗國”,大概在10世紀中期,“王氏高麗”已基本統一了北韓半島。蒙古稱霸的時代,正是“王氏高麗”的時代。

    這個高麗政權,可沒有隋唐時期的高句麗那麼囂張跋扈了,他們基本上依附於任何一箇中原王朝,先後向北宋、遼、金稱臣。

    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以追擊契丹叛軍為藉口,派札剌等大將率軍前往高麗。從此開啟了高麗與蒙元之間的關係。

    2、 成吉思汗時代——可有可無的屬國

    看到蒙古大軍入境,高麗國王王皞拿出好酒好肉犒勞蒙古軍隊,並派樞密院使、吏部尚書、上將軍、翰林學士承旨趙衝帶兵馬共同討伐,最終消滅了契丹叛軍。

    由於高麗軍隊滅契丹叛軍有功,成吉思汗便同意了高麗成為其屬國的要求。1219年正月,王皞派出特使,將結盟和好的牒文送至札剌行營,札剌也派遣使臣進行回訪。高麗正式成為蒙古的附屬國。

    不過這個屬國的納貢並不算積極,而貢品也多是獺皮、紬苧、龍團墨這樣的土特產。即使這也,成吉思汗並沒有怪罪這個屬國,這是為何?

    首先是因為西征,就是在1219年,成吉思汗揚鞭策馬踏上西征之路,這是當時蒙古帝國的主要任務,而對於這個東方小國,他們並沒有放在心上;

    其次是因為貧弱,當時的高麗太弱小了,因為在北方常年受到遼和金的壓制,高麗一直髮展的一般,只能依靠於宋的經濟往來來維持國家運轉。其實我們現在也可以想象,當今的北韓半島既無廣袤的良田也無豐富的礦產,放在古代可不得受窮嘛。相比於西邊的西域國家,高麗是在是太弱了,弱到可有可無。

    3、 從窩闊臺到蒙哥——戰與和之間

    成吉思汗於1227年去世之後,他四個兒子的關注點都在爭奪汗位之上。當窩闊臺繼位之後,他馬上開始著手攻打高麗,但並沒有致力於滅亡這個國家。當蒙古大軍佔領了幾個城池之後,王皞見勢不妙,派他弟弟淮安公王侹前來請和,而窩闊臺同意了。窩闊臺在高麗的京、府、縣設定了達魯花赤(即地方軍政長官)72人,以監督高麗政事,然後才班師回朝。

    哪知道幾年後,王皞下令將蒙古設定的72名達魯花赤全部殺死,蒙古人再次兵臨城下,結果王皞再次求和,結果蒙古人又答應了。這還不算完,之後的三十多年,高麗與蒙古一直處於戰與和之間搖擺。蒙古就不能直接滅了他們嗎?

    當然能!即使在貴由和蒙哥當政時期,蒙古曾先後四次征討高麗,共攻佔其十四座城池。但就是不滅高麗,這是為何?

    首先是因為南下,當時蒙古的主要任務是平滅南宋,但南宋實在是太難啃下了。蒙古人沿著長江一線猛攻南宋,但收效一直不大。如果執意攻滅高麗,必然牽扯很大的精力,因為高麗雖然不強,但北韓半島山地居多,並不利於蒙古騎兵作戰,得不償失;

    其次是蒙古內部不穩,蒙古人選大汗的方式大家是知道的,那就是誰拳頭大誰當老大。窩闊臺、貴由、蒙哥在位時間都不長。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每個幾年都要經歷一次權力的洗牌,極大的內耗了蒙古內部,而這些年南宋也一直苟延殘喘著。

    當然,高麗內部也發生了權力更迭。公元1260年,在位長達46年的國王王皞去世,這位反覆無常的國王就在前一年將嫡長子王倎當作人質送入蒙古朝廷,穩定了蒙古和高麗之間的關係。

    4、 忽必烈時代及以後——半島軍事基地

    公元1260年,王皞去世,而大元帝國的創立者忽必烈成為蒙古大汗!下詔:

    “命〔王〕倎歸國,為高麗國王,以兵衛送之”。——《元史》

    並且大赦高麗國土,“罪無輕重,鹹赦除之”。他們認為這樣做可以“不煩兵而得一國”。

    忽必烈的意圖也達到了,從此高麗徹底的服從了蒙古人。忽必烈為什麼沒有滅了高麗呢?

    主要是因為忽必烈發現了高麗可以作為軍事基地的作用。北韓半島面臨東海,對征伐南宋和日本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事實也證明了忽必烈的設想。如果貿然滅掉高麗,必然也會在未來遭到高麗殘餘勢力的侵擾,那麼北韓半島將長期處於比較混亂的局面。

    另外,高麗的造船業比較成熟,熟悉水戰計程車兵也不少,這些都是蒙古夢寐以求的資產。於是,高麗就不僅僅是單純的附庸國,而是蒙古或元朝的軍事基地了。

    那麼後來呢,之後的大元皇帝似乎也沒有要消滅高麗的意思。除了皇帝更換頻繁的原因外,還有就是高麗國王一直在娶蒙古公主,兩家聯姻了!自1273年至1368年元朝滅亡,高麗先後登臺的七位國王中,有五位是元朝駙馬。而下嫁給高麗王的元朝公主,都被冊封為正宮娘娘。隨著兩國關係日益親近,元朝放鬆了對高麗的控制。

    王氏高麗就這麼存活下來了。

    隨著元朝的滅亡,蒙古人的北遷。朱元璋成了中原的主人,不過當時老朱並不熱衷於開疆拓土,首都南京也離高麗太遠。到了公元1392年,李成桂取代高麗建國,李氏北韓正式走向歷史舞臺。北南韓也成為大明的附屬國,直到1910年日本吞併北韓半島,北韓的王國時代徹底結束。直到現在,北韓半島在東北亞地區依然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這也是北韓一直沒有統一的主要原因。

  • 7 # 依稀說史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宣佈蒙古國成立,鐵木真被尊為成吉思汗。蒙古建立之後,開啟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先後滅掉了周邊的西遼、西夏、金、大理、南宋、吐蕃等政權。蒙古在滅亡周邊政權的同時,還進行了三次西征。透過三次西征,蒙古大軍一直打到了巴勒斯坦地區和中歐一帶。

    在七十年的時間裡,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征服了大半個亞歐大陸。蒙古帝國的領土面積達到了3300萬平方公里,一些傳統的古代文明被納入到了蒙古帝國的版圖之內,比如古代兩河流域、波斯地區等。忽必烈繼承大位之後,統一的蒙古帝國逐漸分裂,形成了元朝與四大汗國。四大汗國雖然獨立出來,但是名義依然以元朝為尊。當時的蒙元帝國佔據了大半個亞洲,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地區並沒有被納入蒙元的版圖之內,比如越南、北韓半島、日本等地區。

    北韓半島的面積並不大,地形遠遠沒有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那般複雜。為什麼蒙元沒有將北韓半島納入版圖範圍之內呢?其實原因並不複雜。

    北韓半島與越南和日本的情況並不一樣。當年蒙元軍隊曾經大規模進攻越南和日本等地區,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都無功而返。日本與大陸隔著大海,蒙元精銳的騎兵無法渡海擊敗日本。越南的天氣過於炎熱,蒙元騎兵難以適應如此炎熱的天氣。北韓半島沒有那麼炎熱的天氣,也沒有大海做為屏障。自然難以阻擋蒙古大軍。

    早在蒙古滅掉金朝之前,就已經發動了對北韓的戰爭。從1231年到1273年,蒙元與北韓進行了長達四十年的戰爭,前後展開了七次戰爭。經過七次戰爭,蒙元大軍最終征服了北韓。當時高麗王室被迫投降,成為蒙元的藩屬國。高麗國王需要迎娶蒙古下嫁的公主,成為蒙元的“駙馬國”。除此之外,高麗王朝還要向蒙元履行“六事”以及貢女、貢宦、等義務。作為補償,蒙元給予了高麗一些自主權力,比如保留了王室、政權、軍隊等。雖然高麗王室多方面受到了蒙元的限制,但是卻保住國家和政權。

    如果說蒙元沒有徵服北韓半島並不準確。蒙元大軍已經實實在在地徹底征服了北韓半島,戰後蒙元也牢牢控制了北韓半島。高麗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多方面都受到了元朝的限制。如果元朝願意,可以將北韓半島納入中央版圖之內。元朝曾經在北韓半島地區設立徵東行省。從規格上看,北韓地區與內地已經沒有什麼區別。實際上徵東行省與其餘十個行省還是有不少區別。

    徵東行省的設立主要為征伐日本,達魯花赤在北韓半島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高麗王朝的“太上皇”。元朝大部分時間都牢牢控制著北韓半島,直到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元末農民起義爆發之後,元朝自身難保,自然也就顧不上北韓半島。

    1356年,高麗王朝清除了朝中的親元派,攻陷了元朝的雙城總管府及合蘭府,廢除了徵東行省理問所。此時高麗王朝已經成為實際上的獨立國家,與元朝僅有名義上的藩屬國關係。元朝滅亡之後,北韓半島新建立的北韓王朝又成為明朝的藩屬國。

    蒙元已經徹底征服了北韓半島,完全可以將其納入本土之內,但是蒙古卻“放了”北韓一馬,只是讓其成為自己的藩屬國,從而有了蒙元沒有徵服北韓半島的“錯覺”。蒙元沒有將北韓半島納入版圖之內,實際上出於多方面考慮。

    北韓半島上曾經出現過多個政權,中原王朝也曾經在北韓半島部分地區設立郡縣等機構管理。北韓半島上的政權大多數時間需要依靠中原王朝才能生存下去。長時間以來,北韓半島的政權都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高麗王朝建立之後,對遼金等政權稱臣,成為其藩屬國。北韓半島政權已經習慣成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中原王朝也早就已經習慣有北韓這個藩屬國。

    蒙元建立之後,尤其是統一中原地區以後,自然以正統政權自居。元朝建立以後,也要建立自己的藩屬國體系。四大汗國實際上已經獨立,只不過以元朝為宗主國,或者是元朝的藩屬國。元朝統一中國之後,基本上停止了大規模征伐。對於周邊政權也是能征伐就征伐,不能征伐就儘量將納入藩屬國體系。北韓半島做為中原王朝的傳統藩屬國,自然是元朝的首選。相比較於納入版圖範圍之內,元朝更傾向於讓北韓半島成為藩屬國。

    中原王朝曾經多次征伐北韓半島,比如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等。北韓半島政權在與中原政權長期對抗中,已經總結了一整套“生存之道”。如果發現打不過中原軍隊,就會放棄首都,然後逃到幾個小島上繼續堅持作戰。以空間換取時間,最終拖垮中原政權。如果實在打不過,就會選擇投降,徹底認慫,答應中原王朝的各種條件。北韓地區土地貧瘠,沒有多少實際價值,與其將其變為郡縣,不如讓其稱臣納貢。蒙元大軍打過來的時候,高麗王朝的策略跟此前沒有什麼區別,抵抗之後徹底認慫。

    早在蒙元和高麗交戰之前,蒙元和高麗就已經建立聯絡。高麗知道蒙元軍隊的兇悍,於是決定投靠蒙古軍隊,曾經幫助蒙古軍隊打擊契丹殘餘勢力和金朝勢力。蒙元打擊日本的時候,高麗儘可能為其提供便利。高麗王朝的種種做法贏得了蒙古人的“芳心”,忽必烈對高麗產生了極大的好感。也許出於報恩,也是出於好感,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後,並沒有將北韓半島納入版圖,而只是讓高麗成為其藩屬國。

    蒙元想以北韓半島為跳板進攻日本,就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基地。如果蒙元將北韓半島劃入版圖之內,極有可能引起北韓半島人們的反抗。到時候,這個基地就有可能不穩定。如果保留高麗政權,可以利用這個傀儡政權穩定高麗人,充分利用北韓半島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援其征伐日本的戰爭。和平年代,也可以充分利用北韓半島的各種資源。對於蒙元來說,將北韓郡縣化的代價高於藩國化。

    從1206年,蒙元開始大規模擴張,建立龐大的蒙古帝國。但是到了忽必烈時期,蒙元大規模的擴張基本上結束。四大汗國逐漸開始本土化,鞏固既得利益。元朝將主要精力用於進攻南宋,力圖統一天下。南宋滅亡之後,元朝用兵的規模也開始縮小。除了征伐日本和越南之外,基本上停止了對外用兵。蒙元和高麗進行長達四十多年的戰爭,雖然高麗最終戰敗,但是成功地渡過蒙古最瘋狂的擴張階段。高麗投降之時,蒙元已經進入了忽必烈時代。

    相比較於前幾位蒙古大汗,忽必烈更加具有戰略眼光,更加註意收買人心。如果高麗沒有堅持到忽必烈登基,北韓半島也極有可能被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之內。高麗也算用自己的努力,贏得了生存的機會。

  • 8 # 圖文繪歷史

    元朝和北韓半島的關係,1271年以前是蒙古,1271年以後忽必烈即位為元朝,北韓半島的政權是高麗。

    圖為高麗敬天寺十層石塔,元朝時所建。

    蒙古時期,被蒙軍打敗的契丹人逃到高麗,在其境內一頓糟蹋,高麗在反抗契丹的同時,與趕來的蒙軍一起把契丹剿滅,等於說蒙古人解了高麗滅國之危,高麗間接幫著蒙古人消滅了契丹殘餘,戰爭勝利後蒙古人喝了大酒一高興就與高麗結成了兄弟之盟,表面是結盟,實為朝貢關係,每年蒙古人派使節,高麗納貢。

    圖為高麗博物館,為高麗時期的大明宮。

    久而久之,納貢變成了勒索,而且索要的物品越來越多,高麗有些承擔不起,索要不成就直接掠奪,高麗一狠心就殺了蒙史謊稱是邊民乾的,於是引發蒙古進攻高麗,從蒙古到元朝,蒙古人對高麗發動了七次戰爭,基本是像犁地一樣,蒙古騎兵把高麗這片貧瘠的土地犁了一遍又一遍,但就是抓不到高麗王室,因為蒙古人一來,高麗王室就撒開腳丫子跑海上去了,蒙古人把地犁完,覺得沒意思就回家了,一撤軍高麗王室就回老窩。

    江華島,朝國島嶼,古時候北韓半島遭到攻打,其君主都是跑到江華島避難,蒙古時期,高麗君主避居江華島39年之久。

    蒙古人拿高麗沒辦法,高麗拿蒙古人更沒辦法。第一次進攻,蒙古人包圍了高麗都城開京,高麗派人請和稱臣,蒙古人帶著厚重的貢品撤軍;稱臣了蒙古就往高麗派了很多使臣來干預高麗朝政,高麗不甘心被控制殺了蒙古使臣棄陸海上,於是引發第二次進攻,蒙古人直接佔領了開京,導致高麗王室住在海上荒島多年不敢登陸。

    奇洛,從一個進貢高麗女子成為元正宮皇后,她的兩兒子先後繼北元皇帝位,還有個著名太監樸不花,也是高麗進貢的。

    由於蒙古人不習水戰,所以只能望海興嘆,後面幾次蒙古人對高麗的進攻均如此,反正就是你來我走,你走我回,蒙古人不走,高麗王室就在海上荒島風吹日曬硬扛著,後來向蒙古人交出了王室人質,情況才好點,後來在蒙古為人質的王典回高麗繼承王位,是為高麗元宗,當時的忽必烈改元建國,想一改前朝對周邊武力威脅而為寬和,於是恢復高麗藩屬國身份,從此元朝和高麗進入和平時期。

  • 9 # cpark111

    縱觀三千多年亞洲史,北韓半島的夾縫中生存法則還真就說不清道不明,按理說偌大個中華大地幾經易主,各種民族統治,唯獨小小一個半島居然能夠苟延殘喘生存下來,基本上不能用依附納貢來解釋。因為我們各個朝代也想用納貢求得安寧但未成功。

  • 10 # 泰明一派

    元朝沒有留下北韓半島,設立徵東行省管理高麗,有駐軍,這個時期沒有高麗國王。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朱元璋得了天下給了高麗藩屬國地位才有再造番邦一說。

  • 11 # 南村群童701

    一個反覆講過的故事,就是劉星武講的,二戰歐洲戰場,整個歐洲所有主要國家基本被捲入。有那麼一個小國也挖好了若干防空洞。當飛機經過其領空時,該國拉響了警報。華人紛紛躲進防空洞。但是,他們很快發現,沒有一顆炸彈落在他們的國土上。飛機、坦克、大炮密集呼嘯而過,僅僅是呼嘯而過。於是,他們便不再拉警報。當然也不去防空洞。再後來,他們憤怒了。他們看見戰機來臨時,他們就成群結隊的敲響鍋、盆,以期引起戰機的注意。但是,令他們失望的是,直至二戰結束,該國都沒有炸響一顆炮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肛瘻手術後出現水腫應該怎麼辦呢痔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