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一場聚散

    如果從方法論和學術淵源上下定義,那麼,超個人心理學可以被理解為這樣一個學派,它試圖將世界精神傳統的智慧整合到現代心理學的知識系統中。世界精神傳統和現代心理學是兩種關於人自身的知識體系,前者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傳統宗教和哲學,其中包含著對人及其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踐行方式,但不是以現代科學的方法和系統化的表達方式存在的;後者包含著對人的身體與心理的科學研究,但這種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割斷了與世界精神傳統的聯絡。超個人心理學對世界精神傳統和現代心理學持同等尊重態度,試圖將二者結合起來,並加以創造性的綜合,進而提供一種包含身體、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的架構來全面地認識我們自己。

    簡言之,超個人心理學就是關於個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學,是試圖將世界精神傳統的智慧整合到現代心理學的知識系統中的一個學派。

    超個人心理學(或超個人心理治療),已經被認為是心理學的第四勢力。興起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目前還在發展和完善中,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其理論基於人本主義,並受以下幾種學科、事物極大的影響:佛學理論(禪修)、中國傳統哲學思想、道家思想、氣功等;古印度的梵、瑜伽等哲學思想、冥想等;蘇菲密教;巫術等;目的只是為了人類開發潛能,通曉真理,瞭解自我,超越自我,迴歸心靈,樂於助人,得到超越性體驗,甚至指明人類心靈的前進之路。

  • 2 # 心探

    因為讀懂這個的人太少,相信的人更少。

    我是在反覆閱讀道、佛經典中開始發現有些有不尋常的東西。我發現道、佛的大師們其實是在談某種特殊的體驗(意識狀態),這種體驗是這些宗教得以建立和流傳的核心,這種體驗可能是人類意識的進化,是真正超越性的(比如有這種體驗的人,是超越二元世界觀的,是哲學的終極答案)。對我而言,難以相信這種體驗是真實有效的,我更願意相信這種體驗是種大腦中的幻象,是大腦意識形成機制的某種彩蛋或者BUG,或者說是另一種洞穴中的影子。

    但接觸這方面的書多起來後,發現西方人在研究這方面時,是相當理性而嚴謹的,比如威廉·詹姆斯等人的書。

    讀到肯威爾伯時,給人感覺非常清晰、明白、理性,又絕對基於實修的體驗,他讓我相信這些體驗是某種類似於實證科學的東西,任何人只要透過相應的方法,都可以重現類似的結果。

    肯強調的一點是,其實東方的道、佛宗教在這方面的研究、實驗是非常悠久的,他自己練習的方法也主要來自東方。

    華人在八九十年代對這些東西曾經非常瘋狂,氣功熱極一時,錢學森等人也希望建立某種科學的系統來解釋,只不過後來出於某些考慮,一刀切掉了。

    心理科學說到底還是一門發展早期的學科,因為到目前為止,這門科學所用的工具和方法還是十分有限。

    但最近幾年情況正在改變,比如研究腦機介面的越來越多。

    比如2013年,歐、美分別啟動了大型的腦神經的研究專案,記錄腦細胞和複雜神經迴路活動的新科技。

    可以想象,二、三十年後,當人們有更多的工具來觀測、研究大腦、意識的形成,會有更多成果。

  • 3 # 孫庸思

    這個問題有點大,我恐怕都沒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只能懷著誠惶誠恐的心態嘗試著回答這個問題。完全是我個人見解,供您參考。

    認識超個人心理學的實質

    我認為超個人心理學與通常的心理學流派不一樣的一門嶄新的綜合學科。它是以超越個體意識行為表象的深層精神(心理)機制為研究物件的,深入探討人類覺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超個人心理學,是涉及宗教、哲學、心理學以及人類學的交叉學科。甚至將其命名為心理學,我都覺得不太恰當。

    人類仍然沒有全面準確的瞭解自身,所以超個人心理學與人類學的內容有交集。認識自己——這其實是人類的終極難題。

    學科地位沒有定論

    因此,一定意義說,超個人心理學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人類無限潛能的視窗。要說超個人心理學在心理學中的地位,我覺得必須瞭解地球上所有的心理學流派的具體內容,所有的心理學專家的著作以及研究成果,然後才能下個結論。這似乎又是不可能的。任何基於個人認知的結論都是不靠譜、不權威的。也是沒有意義的。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活動與精神世界的,很多東西是無形無相的,不能夠照搬其它科學的方式進行評判。

    每一種學問的發生、發展都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和普世性。只要其對人類的進步有益,都是值得肯定的。每一種學問研究的方向也不一樣,重點也不一樣。我覺得沒有孰優孰劣。

    超個人心理學更值得期待

    最後我說點個人觀念:超個人心理學是更值得期待的偉大學科。建議網友讀一下威爾伯的《意識光譜》。

    我為什麼這麼說:

    1、終極意義是方向

    我認為任何學科,如果把人類的終極意義作為發展與研究的方向,都是值得肯定與讚賞的。我們現在很多的心理學知識,是建立在所謂物質發展客觀規律基礎上的提煉和總結,比如家庭、關係、個性等,那麼物質與意識到底是什麼關係,精神世界的究竟緣起在哪裡?……

    2、意識的拓展性

    只要是研究學問,意識的開放和拓展極其重要。這個世界是無常的、變化的,也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如果我們能夠掙脫頭腦的思維,跳出潛意識的框架,發現無限智慧和力量的源頭,那將是整個人類的能量大躍升!

  • 4 # 溫暖的小葫蘆

    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它是人本心理學充分發展的結果,也可以說它是人本心理學的派生物。亦稱“超現實心理學”。20世紀60年代末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等人提出。目的在於探求人類心靈與潛能的終極本源,主要關注人生價值、人類幸福、宗教體驗、自我超越的途徑、超越中的心理健康和意識狀態等問題。試圖融合東西方科學、文化,建構比人本主義心理學更開放的正規化。

    作為一個獨立的心理學流派,超個人心理學有一段短暫的歷史,卻有著長久的過去。其思想淵源可追溯到西方古代思想家對人性及其潛能的理解和古代東方的哲學和宗教。近代,隨著東西方文化的頻繁交流,一些西方人,如詹姆斯,榮格等人開始運用心理學的方法研究一些神秘心理現象。上世紀中葉,人本心理學以第三勢力登上心理學舞臺。它強調人的自我實現。但它同樣有不足:大多數人本心理學家關注的是正常而健康的人,他們對超個人現象研究不夠重視。

    傳統心理學把身與心、我與非我、心靈與宇宙人為分割開來。超個人心理學力圖克服主客二分,使心靈的虛幻分化轉變為本體意識的統一使人的童年期、成年期、和精神發展階段連結成一個連續統一體。超個人心理學還在推動沉思的研究和訓練方面取得較大進展。透過研究發現:沉思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沉思水平越高,其內部表象越豐富;沉思訓練在促進智力發展,提高學生成績,道德水平,自我意識和自我實現等方面都有幫助。另外,它還有助於心理疾病的治療,生理功能的改善,認知能力的提高。

    超個人心理學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取用所有世界的智慧傳統。我們不再侷限於單一的體系或世界觀,可以自由運用靈性傳統、現代哲學、心理學等。這應了神秘主義哲學家奧羅賓多的預言:大量嶄新的素材流入我們,我們不但可以吸收印度和世界的偉大的有神論宗教,以及佛教意義的復興,還可以納入雖然有限卻有效的現代知識和追尋;不僅如此,似乎已逝的遠古也披露出許多奧秘-人類意識雖然喪失這些奧秘已久,但現在人再度揭示開面紗。這一切都指向一個全新、豐富、浩瀚的綜合體,新鮮而包羅萬有的和諧收穫,使人類同時擁有知性和靈性需求的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福特猛禽大小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