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小魚魚小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孩子膽小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和家庭教育、生長環境密切相關。如果老人或者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確或者過度溺愛孩子都有可能造成膽小。那麼要怎麼處理孩子膽小這個問題呢?

    切勿過度溺愛,培養孩子獨立意識

    由於現代生活壓力過大導致父母沒有那麼多時間陪伴孩子左右,一般都是交給老人去帶,由於老一輩的教育方式與理念的落後,導致過於溺愛孩子,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的幫孩子去做,怕磕著、怕摔著、怕有任何不適意,總把孩子帶在身邊,形影不離,使孩子形成一種強烈的依賴心理和被保護意識。當孩子逐漸長大時,被保護的慣性依然繼續,沒有讓孩子放手去做,孩子基本上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就導致好多孩子養成內向膽小,唯我獨尊的性格。甚至成了家裡的土皇帝,在家裡是天,而到了外面就膽小懦弱。如果處於這種情況,父母要立即與老人溝通,說明問題所在,盡力改變老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儘量身體力行,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

    孩子膽小如果是性格使然要善於引導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的外向,有的比較內向,性格內向的孩子膽小很正常,不要心急,家人要慢慢多帶孩子出去外面,見到熟悉的人讓孩子自己主動打招呼,例如揮揮手,笑一笑,多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玩耍,去開拓眼界,然後慢慢告訴孩子什麼情況下應該怎麼說、怎麼做,多鼓勵孩子和小朋友玩刷,時間長了孩子慢慢養成習慣就好了。

    放手磨鍊孩子

    家長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點滴中慢慢磨鍊。老人或者有些家長,生怕孩子什麼都做不了,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這種所謂的保護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自主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的視線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當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膽小怕事來說,是機不可失的財富。家長要儘量剋制自己的情緒,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玩沙子、玩泥巴等,家長要言語鼓勵他去做,慢慢養成孩子膽大敢做,不唯唯諾諾的性格。

    膽小的孩子要多鼓勵,多一些心理引導

    家家長要經常給孩子多講英雄故事,或者帶孩子去看一些反應英勇故事的電影或者動畫片,多給孩子看一些這方面的書籍,慢慢的讓故事或者電影中的任務潛移默化的去感染孩子,給予孩子充分的心裡激勵,讓孩子勇於去做一些事,勇於承擔一些錯誤,孩子的膽小性格慢慢就會緩解。還有就是看他最感興趣的領域是什麼,比如他喜歡音樂,那就可以去陪他唱歌,如果喜歡跳舞那就陪他跳舞,慢慢培養他的自信,然後在去接觸另外一些他沒有接觸過的領域,一點點培養他的冒險精神,使孩子養成敢於探索新事物的習慣,慢慢的膽小怕事的性格就會減輕,性格也會外向許多。

    孩子並非天生膽小,是可以慢慢克服的,家人們尤其是父母要多陪伴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和身體力行去教育孩子,孩子一定會變成那個你所期盼的有擔當、夠勇敢、夠堅強的孩子。

  • 2 # 小婷親子心理課

    老人帶孩子有他們的方式,可他們的思想很難改變。帶孩子不是老人的義務,要老人幫忙就儘量尊重老人的方式,對於分歧,多溝通。

    作為父母不能缺位和失職,自己多帶,提升陪伴孩子的時間、質量和影響力。孩子也會越來越自信的。

  • 3 # 慕珂育兒

    老人家帶孩子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全,所以不讓孩子碰這碰那,不讓他們去做嘗試。而且老人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不會考慮更多其他問題。這一方面是他們體力跟不上,另外一方面是教育觀念以及所居住的環境決定的。

    那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增加孩子與他人溝通的機會,儘量給孩子結交幾個固定的朋友。

    人是群居動物,如果一味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就會越來越閉塞。見的人少了,見的事物少了,自然膽子也會變小。

    可以跟老人溝通,看平常是否可以帶孩子到樓下,去孩子多的地方玩,讓孩子有社交。能有幾個固定的小朋友最好。如果老人可以去最好,如果不行,那麼就父母自己下班的時候,帶孩子到小區裡面玩一玩,週末時帶孩子到大自然去,讓孩子親近大自然。

    我認識的一個媽媽就做得很好。她家老人年紀比較大了,70歲不得已從老家到北京來幫她帶孩子,但他們實在沒有精力帶孩子到外面去玩,因為孩子一跑他們根本就追不上。

    所以,這對夫妻的辦法就是,平常下班帶孩子出去玩兒,週末就帶孩子在各種公園和兒童遊樂場玩,孩子也漸漸從比較膽小閉塞的狀態中走出來,變得越來越開朗。

    第二、加強孩子的安全感、多陪伴。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認為,孩子在人生的第一年,他需要解決一個心理衝突,就是對媽媽的基本信任,或者是基本不信任。艾裡克森認為呢,如果他能夠成功地解決這個衝突,建立起對母親的信任,他才能夠健康地發展人格。

    也有的理論認為,孩子的安全感在出生到三歲這個階段是培養的最好階段。

    當孩子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安定感時,他就比較容易去探索世界,更大膽的去展示自己。如果沒有安全感,他只會把能量消耗在媽媽愛不愛我這樣的問題上,更沒有能量去面對外面的世界。所以,一定要給足孩子安全感。多陪伴,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就能增加她們的安全感。

    當孩子說"媽媽我害怕"時,不要說“你怕什麼呀,這有什麼可怕的呀?”陪她去做就可以了,比如她害怕一個人在衛生間刷牙,那你陪著她刷牙就是。

    父母一定要耐心陪伴孩子,增強他的安全感。

    當他的安全感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漸得到滿足時,他明白爸爸媽媽是真的愛自己時,害怕膽小就會慢慢減少,也就更願意對世界敞開自己心扉。

    第三,注意對孩子說話的語言。在《如何說 孩子才肯學》中,作者講到:“家長和老師如何向一個孩子講述他們對他的感覺時,這種講述會影響著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價值的認可。很大的程度上,家長和老師的語言將決定著孩子的命運。”

    語言是有力量的,但是很遺憾,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而且還天天給孩子傳遞負面的資訊。

    比如讓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孩子不願意去,就打擊他“怎麼這麼膽小!”或者說“這點事情,有什麼可怕的,沒見過你這樣的。”這樣的語言都是在給孩子強化,他真的很膽小。可以和孩子說:“這件事情的確不太容易,你看有沒有什麼辦法呢?”如果引導和鼓勵了孩子還是不願意做,那就以後再說,不要著急。我家孩子小時不敢玩蹦蹦床,我會說:“不想玩沒關係,它蹦起來的確會讓人有點不舒服。以後你想玩了再說。”後面她就經常坐在上面,慢慢適應幾次後,就敢崩了,這都需要一個過程。但如果我一開始就說:“你怎麼這麼膽小,這麼簡單的蹦蹦床都不行。”這樣的語言,對於孩子的傷害是持續且長久的。所以,平常,父母一定要用積極正向鼓勵的語言去和孩子溝通,千萬不要用攻擊或者暗示他膽小的語言。

    養育孩子是一項工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膽小也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在長年累月的,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內,讓孩子慢慢對外界產生了強烈的不安全感導致的。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耐下心來,安靜的在孩子旁邊,陪著他,守著他,鼓勵他,用我們的愛和耐心去澆灌他茁壯成長。孩子的膽小,就一定會慢慢得到解決。

  • 4 # 愛美小紅帽

    作為一個過來人,真的深有體會。老二剛出生的時候,讓婆婆過來帶帶孩子,有次老二住院,婆婆就一個人在家陪老大,陪了幾天,孩子一想我,想出去找我,她就說外面有狼,有虎,會吃人,嚇得孩子不敢出門。後來,哪怕在一個房子不同房間,老大都不許我們關門,一關門就哭,到現在,不哭了,但是不能關門,還是害怕。老人對待孩子吧,就是老一套的方法,控制,嚇唬,總感覺孩子是他們手裡的玩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別人不尊重你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