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業內人士指點
1
回覆列表
  • 1 # 偵查一線

    雖然在國外備受冷落,但是國內企業對OpenStack倒是頗為熱情。“自主可控”和“拿來主義”的說法將OpenStack推向高潮,由此炸出了不少OpenStack國內支持者。在《2018年OpenStack使用者調查報告》中,華為、EasyStack和紅帽位列前三,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騰訊等企業均加入OpenStack研發陣營。在OpenStack基金會中,華為和騰訊成為八家白金會員中的兩家中國企業。三大運營商、九州雲、浪潮、新華三、中興等佔據了20家黃金會員中的不少席位,這些都足以說明OpenStack在國內的受歡迎程度。

    為何被唱衰?

    歸根結底,OpenStack是一個開源解決方案,肯定會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就成了唱衰的由頭。眾所周知,OpenStack誕生在美國,但美國前三大雲計算廠商,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GCP無一例外都是自主研發路線。反觀國內,阿里雲同樣倡導自主研發,在這些巨頭的影響下,OpenStack的輿論導向自然不會太好看。當然,OpenStack自身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首先,OpenStack社群內部對於一些專案是否應該在成長之後獨立運營存在爭議,最終導致不錯的專案因為方向分散而落寞;其次,企業最終目的是盈利,如果圍繞OpenStack這個開源專案搭建雲平臺架構,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可能過於龐大,研發成本、人力成本、維護成本可能遠高於直接採用商用設施;最後,OpenStack在更新頻次、問題解決等方面的速度要次於雲供應商,因此頻被唱衰。

    OpenStack雖然走過八年,但好在社群沒有閉關鎖國,而是積極探索與新技術的融合方式,這讓該技術未來可期。此外,未來不是單一雲供應商壟斷的局面,這也不是企業希望的結果。混合雲、多雲都是被看好的發展趨勢,OpenStack足以憑藉過往基礎和社群力量成為眾多選擇中的一個。所以個人依舊看好OpenStack在未來的發展。現在開始研究還是有很大意義的。

  • 2 # 西域阿譽

    自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2012年停止OpenStack相關研發工作,轉而採用亞馬遜的雲計算服務,

    就是OpenStack落寞的前兆。這些阿里雲、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GCP前景更好,

    不知道你是用來做什麼用處?不過有個人興趣的話,研究哪個都可以,不要太在意!

  • 3 # 風信子視野

    自誕生以來,OpenStack似乎一直被質疑,其背後最重要的兩大推手NASA和Rackspace都棄它而去,惠普、思科接連宣佈關閉基於OpenStack的公有云服務,英特爾也決定不再投資OpenStack創新中心。但是,現在就談放棄著實有些早,OpenStack依舊堅挺。

    截至目前,OpenStack基金會成員數已經達到10萬,覆蓋全球187個國家,675個組織。在國內,如果以“OpenStack”為關鍵字搜尋,依舊可以搜尋到數百個招聘崗位,相關的研發、實施和運維工程師薪酬大多月薪在20K以上。

    OpenStack太老?

    如今,OpenStack已經走過八個年頭,從年齡來看,確實不算年輕,但也並未達到老齡化的程度。2018年,OpenStack社群開發者做了很多努力,比如Nova、Cinder、Neutron、Ironic、Cyborg、Octavia、Zun等(此處不對所有更新依次展開說明,只以Kolla和Magnum為例)。

    在筆者看來,Kolla和Magnum的更新非常值得一提。Kolla在國內OpenStack使用者中使用非常廣泛,現在的Kolla已經可以支援Keystone和Cinder最小停機時間,這意味著OpenStack專案實現了無縫升級,這對使用者而言是極大的好訊息。

    在雲時代,容器成為執行大規模應用程式的重要解決方案。Magnum專案由 OpenStack Containers Team開發並推出,旨在將容器編排引擎作為 OpenStack首類資源,異構相容 Kubernetes,Mesos,Swarm 等容器管理平臺,這對使用者而言十分友好,可以在OpenStack上部署Kubernetes。

    更為重要的是,2018年,OpenStack社群提出了OpenInfra思想,這讓社群走向了更加開放的一條路,可以組合一切有用的開源專案,將OpenStack打造為開源基礎設施的整合引擎。

    從這些專案更新可以看出,OpenStack並沒有貪圖穩定安逸,相反,非常樂於接受新興技術趨勢,比如5G、邊緣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現在的OpenStack在大規模部署、高效能計算、硬體加速、容器及資源管理等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

    雖然在國外備受冷落,但是國內企業對OpenStack倒是頗為熱情。“自主可控”和“拿來主義”的說法將OpenStack推向高潮,由此炸出了不少OpenStack國內支持者。在《2018年OpenStack使用者調查報告》中,華為、EasyStack和紅帽位列前三,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騰訊等企業均加入OpenStack研發陣營。

    為何被唱衰?

    歸根結底,OpenStack是一個開源解決方案,肯定會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就成了唱衰的由頭。眾所周知,OpenStack誕生在美國,但美國前三大雲計算廠商,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GCP無一例外都是自主研發路線。反觀國內,阿里雲同樣倡導自主研發,在這些巨頭的影響下,OpenStack的輿論導向自然不會太好看。

    當然,OpenStack自身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首先,OpenStack社群內部對於一些專案是否應該在成長之後獨立運營存在爭議,最終導致不錯的專案因為方向分散而落寞;其次,企業最終目的是盈利,如果圍繞OpenStack這個開源專案搭建雲平臺架構,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可能過於龐大,研發成本、人力成本、維護成本可能遠高於直接採用商用設施;最後,OpenStack在更新頻次、問題解決等方面的速度要次於雲供應商,因此頻被唱衰。

    結語

    OpenStack雖然走過八年,但好在社群沒有閉關鎖國,而是積極探索與新技術的融合方式,這讓該技術未來可期。此外,未來不是單一雲供應商壟斷的局面,這也不是企業希望的結果。混合雲、多雲都是被看好的發展趨勢,OpenStack足以憑藉過往基礎和社群力量成為眾多選擇中的一個。

  • 4 # 陳新520

    不會,有公有云也有私有云,現在很多公有云和私有云都是基於openstack改的,初期的飛天也不見得沒有用到,除了谷歌和微軟外大部分還是或多或少和openstack有關聯的

  • 5 # 道醫快郎中董針傳人

    OpenStack太過於複雜,即便是老手,要部署一套也是需要很多時間,況且其可用性也是問題,比如核心控制部分故障,整個叢集就歇火了。

    如果不涉及計費,用proxmox ve(簡稱PVE)替代,遠甚於OpenStack。pve為去中心化的超融合叢集,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1.部署超級簡單。以ISO檔案釋出,刻錄到u盤,分分鐘可以安裝完成;

    2.使用簡便。一個web介面,把叢集、物理主機、網路、儲存、高可用、備份恢復、虛擬機器、容器...全管了;

    3.功能強大。除了計費系統,OpenStack具有的功能全有;

    4.去中心化超融合叢集:沒有所謂的專門的管理節點,擴充節點易如反掌;

    5.更高的可用性。只要叢集得以維持,死掉任意一些物理伺服器,服務不會停止(虛擬機器或容器自動漂移到正常的物理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炎亞綸的EP專輯《親愛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