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機路過2015
-
2 # 非著名有節操的史先生
先說下什麼是《太玄經》,李白的《俠客行》裡最後一句是這樣的“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說的是楊雄曾經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裡上班,後來寫了一部哲學著作《太玄經》。
這部小說的靈感就是李白的《俠客行》,問題中所描述的荒島就是金庸筆下的俠客島,島上有山洞,山洞裡有牆壁,而且牆壁還挺多,每一面牆上都刻有絕世武功,其中有一面牆上面就刻有《太玄經》,而且多是蝌蚪文,你說李白寫蝌蚪文嗎?假如是楊雄,那楊雄好好的班不上跑去荒島在牆壁上刻字?
除非,他倆都瘋了!
-
3 # 騎著蝸牛追導彈168
竟然你問這些問題,我也只能用你問的方法來回復你了,當年我自己划船,被海浪衝擊流落荒島,等我醒來的時候發現這裡是一個沒有人煙的荒島上,在荒島上一待就是80年,想想老衲這一生功夫不能白廢便在島上留下太玄經,沒想到百世後竟然還有人在問老夫太玄經是不是李白所寫,早知道當初老衲應該留下姓名,慚愧慚愧
-
4 # 王事情
您別說,太玄經的作者最大可能就是李白。首先李白的時代是武學盛世,他本人既是詩仙又是劍仙,既然以“仙”名之,自然有能力寫出太玄經;其次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關鍵詞是揚子云和阿倍仲麻呂,但這裡先賣個關子,請往下看。一、武學盛世
金書武學以天龍位面最高,而《天龍八部》中的最高武學與其說是武術,毋寧說是玄幻。比如逍遙派的三大絕學:八荒六合惟我獨尊功、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前者練成返老還童,其二吸世人內力為我所有,其三複製天下武學;段氏的六脈神劍,以人體經脈為通道,酒喝多了可以順這條路流出去,而如果把真氣當成水流,進行打壓試驗,直到一個峰值,真氣噴射而出,就會無堅不摧,堪比今日的水刀切割技術……
天龍的時代約為北宋哲宗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前後。經推算,逍遙派三大絕技的創造時間約為公元950年左右;慕容龍城創造“斗轉星移”是在五代末年,也大概是這個時候;段氏的真氣水刀切割技術——六脈神劍是段氏先祖段思平所創,其生卒年也在此時(公元893年-944年)。
我前幾天在百家號發了一篇文章《石破天,二流高手被人吹成修真級別,擊沉俠客島就是胡說》被人罵得狗血噴頭,2/3的人不同意被捧為“金書武學第一、圓潤而360度無死角、無論怎麼練都沒有後遺症”的太玄經會是二流武學。
好吧,其實我到現在仍然堅持太玄經二流、石破天二流,可是在這篇文章中,為了“李白就是太玄經作者”的邏輯而從眾一次。這並非我從石黑成了石吹(我會堅持黑石破天到寫不動了為止),而僅僅是出於尊重李白。
李白生卒年為公元701年-762年,那麼他的活動時間比五代末期的段思平、逍遙子及慕容龍城等要早200來年。依據“朝代越往前,武學水平越高”的公理,李白自然該比上述三位厲害一個層級,所以太玄經比三人的武學更厲害。
二、揚子云即揚雄,西漢時人,繼司馬相如之後最優秀的辭賦大家。
《太玄經》本為他所作辭賦,《道德經》有“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故曰太玄。
其辭文字華麗,優美無比:
盛哉日乎,炳明離章,五色淳光。夜則測陰,晝則測陽。晝夜之測,或否或臧。大率此類。
李白對他崇拜無比,詩中時有寫到:
如:當時待詔承明裡,皆道揚雄才可觀。
如:子云不曉事,晚獻長楊辭。
如:因學揚子云,獻賦甘泉宮。
如:子云叨侍從,獻賦有光輝。
如:朝憶相如臺,夜夢子云臺。
……
如是等等。
李白留下的武功以“太玄經”名之,既是對從前那個“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州”的青年之自我的緬懷,又是對老年之自我一生彷徨失意的否定。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誰願意像揚雄揚子云那樣,皓首窮經,老死窗下呢?
此句之中,有大肯定,也有大否定;有大得意,也有大失意。
三、阿倍仲麻呂阿倍仲麻呂,又名阿倍仲滿,中國名字為朝衡或晁衡。《新唐書·東夷列傳》記其:
(日本朝臣真人粟田)副朝臣仲滿慕華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歷左補闕,儀王友,多所該識,久乃還……天寶十二載,朝衡復入朝。上元中,擢左散騎常侍、安南都護。《舊唐書·東夷列傳》在此之外,更記朝衡:
(朝衡)留京師五十年,好書籍,放歸鄉,逗留不去。在《新唐書》的記載“久乃還”之後,還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們回國的船遇到風暴,觸礁後登陸某海島,隨行被島上土著殺掠殆盡。只有阿倍等十餘人保住性命。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阿倍仲麻呂再次隨遣唐使入朝。
阿倍仲麻呂死於大唐,曾有《望鄉》一首:
仰首望長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他們觸礁的訊息傳到大唐,李白曾有一首著名的詩叫《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以下是我的猜想:
李白既有俠義心腸,又負蓋世武功,在阿倍仲麻呂遇害的訊息傳來時,他在寫完悼念的詩篇後,定然義憤填膺。
所謂“季子掛劍”,於是仗劍買舟,浮於海上。
終有一日,登陸到當日海島,一劍光寒、十步一人,作為劍仙的李白復活了,他就這樣殺盡了島上土著,並刻下“俠客行”一篇而去。
傳說李白是酒醉後要在水中撈月而死,這當然也只是歸隱江湖的託詞,實則李白只是藉假死脫身,他後來又回到了那個海島並終老於斯,臨死前將畢生武學以詩歌註解的形式隱藏起來,刻於洞壁。
其實他的詩集也藏於島上,世人對其藏詩之處不屑一顧,卻對一篇殺人之技趨之若鶩。真是買櫝還珠,貽笑大方!
後來金庸先生用反智主義的態度描述了石破天練成太玄經的故事,以表達對文化傳承的嘲笑,其人其行,也不過是蕭遠山、慕容博之流罷了。
石破天只不過讀懂了李白的“否定”和“失意”,人生識字憂患始,李白覺得自己一生孤悽,全因識文斷字,所以將真正的太玄經武功化成利劍、化成蝌蚪,隱藏在引人入岐路的文字之下。
然而竊以為這並不是真正的讀懂。
若有一人,真正讀懂了身為詩仙和劍仙的李白的驕傲,讀懂了他的詩集,自會知道太白一生,並非全是自我否定——這些負面情緒其實只佔其可以忽略不計的比例,而是肯定之肯定、飛揚之飛揚,他的驕傲、他的榮耀,乃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乃是“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一個臨死時猶能狂聲作歌,高唱“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的不羈靈魂、不朽謫仙,其所以名世者,自因其有神仙一流境界。若其人生單剩“否定”與“失意”,那不過是莫大先生一流人物罷了。
只有讀懂了這樣的青蓮居士,練成的太玄經,才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傳承其真正的劍仙衣缽!
那時不用諸君相激,我也定當承認,太玄經的境界是修真級別。
如石破天,抱歉。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完——————
回覆列表
從書裡原文來看,群雄基本都認為這是某位絕世高手借李白的詩來隱藏其武功秘籍。
但是也不能排除是李白本人刻的。畢竟將一門絕世武功強行融入一首完全不相干的詩的筆畫裡,這本身就不合理,要讓武功秘籍去遷就一首詩,武功秘籍本身可能就要打折扣,這與太玄經的威力不符。
合理的解釋是詩的作者本身就是那個絕世高手,完美的做到了將詩的筆畫和武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