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史宇記

    當我讀到這個故事時候,我就覺得諸葛亮簡直就是一個活神仙,但是透過我知識的不斷擴大,仔細想想看,草船借箭真的有可能嗎?我覺得不可能。

    疑點1:當時說的呢一天的天氣是大霧,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命人發射了十五萬只弓箭,竟然有十萬只都命中了,這在歷史上任何軍隊裡面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而且當時諸葛亮借來的是草船,每個船上根本裝不了多少東西,這樣的車是怎麼裝下十萬只弓箭的呢?如果命中了十萬只弓箭,恐怕早已經翻船了吧。

    疑點2:在過去的弓箭質量肯定不會呢麼好,基本上發射克一次之後根本就不可能繼續使用了。

    根據以上兩條疑點,可以準確的判斷草船借箭真的只是作者的一個寫作手法,並非真實存在。這樣刻畫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只是為了把曹操貶低一下而已。所以我們讀三國就要仔細的去分析,這樣你還會覺得三國別有一番風味,三國之所以成為流傳幾千年的作品,那他必定有他自己的味道。

  • 2 # Boss爆史

    草船借箭在歷史上確有其事,但主人公卻不是諸葛亮,而是東吳皇帝孫權。據史書《三國志·吳主傳》記載,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濡須,孫權率軍據守一個多月。曹操趁夜色,率領水軍乘油船搶佔江上沙洲。孫權率水軍合圍曹操,俘虜曹軍3000餘人,溺死者也有數千人。曹操率眾突圍後,孫權數次挑戰,曹操都閉門不出。

    後來孫權親自乘輕舟,從濡須口進入曹營水寨。曹軍將士憤怒不已,認為孫權這是赤裸裸的挑釁,紛紛請求射殺孫權。曹操說:“這一定是孫權想看看我軍的陣勢。傳令下去,任何人不得輕舉妄動,箭弩不得妄發。”孫權看曹操如此小心,便又大著膽子往前走了五六里,結果曹操還是沒有動作。於是孫權率部返回,走的時候還讓隊伍中的鼓樂手鳴鼓奏樂刺激曹軍。曹操看著孫權大搖大擺的來,又大搖大擺的走,不由感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而《魏略》中則記載,孫權當時前往曹營時乘的不是輕舟,而是大船。孫權在向曹操挑釁後,曹操也沒有按兵不動,而是萬箭齊發。當時曹軍的箭都射到了大船的一側,差點讓大船傾翻。孫權急忙令人調轉船頭,這樣“箭均船平”,孫權就晃晃悠悠回去了。所以,草船借箭跟諸葛亮沒有半點關係,完全是羅貫中為了神話諸葛亮而強行把這件事安在了他的頭上。

  • 3 # 少凡君

    《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故事歷來被人們稱讚。但歷史上真有草船借箭嗎?答案是肯定有的。

    只不過主人公不是諸葛亮而是東吳郡主孫權。

    據《魏略》記載,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和曹操的濡須之戰,在這個戰役中,孫權多次讓曹軍挑戰,可是曹操就是堅守不出。於是孫權就親自坐船去刺探曹操的軍情,結果被曹操發現了,就命令士兵射箭攻擊,導致孫權的船兩邊重量不一,還差點沉沒。但是機智的孫權卻讓人將船調了一頭,這樣一來船自然就平衡了,而孫權也把船開走了。

    孫權的智慧讓曹操非常的感嘆,於是還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那就是生子當如孫仲謀。

    小說中也有些歷史背景,但也不完全是真的,不要盲目相信小說中的歷史,要用正確的方法學歷史。

  • 4 # 畫戟溫侯

    《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是真的,但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也並沒有發生在赤壁之戰,而是在濡須口戰役發生的。

    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說法,幾乎是家喻戶曉,人們都很讚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歷史上的確有這件事,但是也有不少人對此事有研究。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曹軍大敗,於是只好堅守著,於是孫權坐著輕舟向曹軍陣地行進幾里,曹操突然下令放箭,全部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因為孫權的船中箭太多所以導致船體不平衡,隨時會側翻,於是孫權就下令掉頭,所以船體另一頭又中箭,過了一會,箭均船平,這才能夠保持平衡,然後安然回去了,後來,曹操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所以《草船借箭》這件雖然故事是真實的,可是主人公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並且被羅貫中移花接木後,才變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這個樣子。

  • 5 # 打工人胡哥

    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一本歷史章回小說,注意只是一部小說。作者根據三國志改編的,裡面的故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

    不過草船借箭的故事,在歷史上是肯定不可能發生的。為什麼呢,我就來分析分析。第一,故事太離奇,情節太跌宕起伏,太刺激。周瑜問,一個月夠不夠,亮說,不用。半個月,不用。一個星期?還是不需要。那你說多久,亮曰:“三日”。瑜:“先生三日造不出將如何?”亮曰:“願立軍令狀”。好不好看,刺激吧,一看就是小說,現實中怎麼可能。還叫上子敬去喝酒。萬一曹兵殺出來怎麼辦,諸葛亮也是人,不是神仙。

    第二,就是方法行的通,能借,那又借得了多少。那麼大霧,不可能每支箭都能射到稻草人。那可是瞎射呀,如果諸葛亮借到十萬支箭,那掉到江裡的又有多少呢。人家曹操的箭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所以,草船借箭的故事是作者虛構出來的,透過誇張的文學藝術。目的是烘托出諸葛亮的英明,睿智,料事如神的偉大形象。

    不過,三國志裡面好像是有草船借箭的故事。主人公是孫堅。那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呢,我覺得不一定。誰說來著,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別的不說,現在娛樂圈出一個新聞事件,做為同時代的我們都不知道是真是假。因為都是道聽途說沒有親眼目睹。

    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事情都已經過去幾十年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很多事情的都過去幾百年了。所以我們的歷史要秉持著懷疑的,辯證的,探索的,求證的態度去學習研究。

  • 6 # 朱院遲

    草船借箭可以肯定的說,不是《三國演義》裡描述的是諸葛亮的計謀。在正史《三國志》裡有記載孫權和曹操一回。

    孫權乘船去曹軍陣營察看曹操的戰略部署,以摸清曹軍的底細,孫權讓同行的船隊高唱喜慶歌舞,以此激怒曹軍,曹操站在瞭望塔上看見了孫權的龐大船隊,但是由於霧太大,具體多少看不清楚。所以曹操也不好行動,索性下令水軍萬箭齊發,射向有歌舞音樂的船隻,但是由於箭只只朝一個方向射來,船就向一邊傾斜,孫權就下令船隊掉頭,於是箭就把船的另一邊也射滿了。這樣船就平順了,這時江面的霧氣也慢慢散開,船隻也漸行漸遠,曹操這時才反應過來,上了孫權的當!感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啊!

    所以說,草船借箭並不是《三國演義》裡寫的是諸葛亮所為,只是作者羅貫中貶低一下曹操而已,更加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的本領罷了。

  • 7 # 天尊蓋天

    從可行性分析“草船借箭”的真實性極低。

    這個典故的前因後果就不贅述了,咱們僅分析整個過程的可行性。弓箭雖然是一種長距離攻擊武器,但攻擊距離也就50~100米左右,這個距離肯定在視距以內,因此如果船上的是草人,即便經過偽裝,也不可能騙過弓箭手銳利的雙眼,所以需要其他偽裝,才有可能騙過弓箭手。書中對這點也有交待,諸葛亮挑了個有霧的日子,藉助大霧的幫助才得以接近曹軍的陣地。

    大霧也許是作者自以為的神來之筆,他以為憑這一點就可以讓整個故事具備真實性,可恰恰是這點讓整個行動缺乏合理性。咱們先來分析一下曹軍的舉動,如果你是指揮官,面對重重大霧中來犯的敵人,如果讓士兵盲目射箭雖然從機率上也能射中,但肯定效率不高,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火箭,因為只要有一支火箭射中了船體,就相當於為其他弓箭手指明瞭方向,到時候大夥一塊往有火光的地方招呼就行了,可如果這樣裝滿草人的木船不就瞬間被點燃了,到時候就不是諸葛亮“草船借箭”,而變成曹孟德火燒諸葛亮了。

    而從諸葛亮一方來說行動成功的可行性也極低,造成這種局面的關鍵原因就是瀰漫江上的大霧,在這種大霧天氣中水手如何辨別方向,不怕真把船劃到曹軍陣地嗎?而且當日的行動用了多條戰船,在大霧中這些戰船如何保持隊形?

    因此“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極有可能是不懂軍事,沒有真正參加過實戰的作者憑空臆想出的一次“精彩戰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氣悶熱難耐,頻繁洗澡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