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沂蒙地三鮮
-
2 # 5分鐘讀書
我覺得,我們是不是對讀書有什麼誤解?迷茫了,該去讀書;有困難了,該去讀書;浮躁、靜不下心,也去讀書……似乎只要有問題,讀個書就能解決。
讀不進去怎麼辦?那就逼自己讀。
其實,這種把“讀書”當成藥方、只要吃下去就萬事大吉的做法,恰恰違背了讀書的意義。
題主說自己生活困難重重,主要體現在不會思考、不會表述、知識匱乏,導致學習很茫然、很浮躁,而且靜不下心來。這些問題,恰恰都不是讀書就能解決的,至少,讀三五本書,是不可能瞬間好轉的。
因為,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需要很長時間來培養的,就像培養一段感情、培育一顆樹苗一樣,急不得。
並且,閱讀的回報非常滯後——假如從今天開始,你每天都花大量時間去讀書,要堅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效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這個道理。
我個人的建議是:當前的困難,有針對性的去解決,比如你說自己不會思考?那就去了解一下什麼是“批判性思維”,透過網頁搜尋、請教老師或前輩,然後在平時生活、學習中不斷練習;比如說你很茫然?那就去找那些、跟你有著類似經歷的朋友聊聊,問問他們是怎麼改變自己的?
然後,當你把這些都做好之後,有多餘的精力再去讀書,為未來的自己準備“彈藥”。
讀書,不能解決你現在的問題;但不讀書,三五年後、你會遇到更多棘手的問題。
以上就是我對你的一些建議。
養成好習慣,逼自己一把,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這個過程,絕不能一蹴而就。
就像上臺階一樣,哪怕你的腿再長,也不可能一步就跨一百級臺階。從長遠來看,我們都是一步一個臺階的往上走。
從“不讀書”到養成“每天讀書”的好習慣,你有至少三步臺階要走:
第一步:開卷有益第二步:讀個痛快第三步:刻意讀書我們一步步來分析。
第一步臺階:開卷有益萬事開頭難。
在這個階段,你的目標是讓自己開始喜歡上讀書,所以,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狠。
題主以前接受過灌輸式應試教育,我很理解,因為這種方式會讓人產生厭倦、甚至強烈的反感。我自己身邊的朋友、同事、前一個公司的同事……差不多90%的人都不喜歡讀書。
為什麼?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初在學校的時候被管得太嚴,現在好不容易畢業了、工作了,你再讓他們去讀書?門兒都沒有……
我的侄子現在剛上小學二年級,也很討厭讀書;他的父母就常常強迫他讀。堅持了一段時間,他能背下大量課文,但從此看到書就厭惡。
後來,在我連哄帶騙、威逼利誘下,終於把他帶到圖書館去玩了一天。但是,我沒強迫他讀任何一本書,只是把一堆書放到桌子上,關掉手機,然後自顧自地看書。
侄子坐久了也無聊,於是也開始嘗試翻書來看,後來看入迷了,還不停地講給我聽。
後來,他一直念念不忘要跟我再去一次圖書館。
我覺得,在我們上第一步臺階的時候,不要對自己太苛求,順其自然就好。人的天性其實是愛學習的,就像我侄子一樣,一旦他們感受到被逼迫,第一反應就是“反抗”;而當我們營造出一個合適的環境——去圖書館,關掉手機,把一堆書放在眼前,並且規定“至少在這裡呆兩個小時”的時候,我們的興趣,就像一隻好奇的兔子,慢慢從地洞裡探出頭來。
倘若過於焦急,弄出一點點風吹草動,它就會“呲溜”一聲逃回去、並且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再跑出來。
如果你說:下個星期就要考試了、而我還是不想看書,是不是要先營造合適的環境啊?
我的看法是:都火燒眉毛了,還營造什麼環境?馬上滾去看書!
第二步臺階:讀個痛快當你漸漸喜歡讀書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邁第二步臺階了。
在這一步,我個人的建議是:拿來主義,有用就讀,沒用就扔,不要客氣。
有一些很少讀書的朋友,偶爾也會找我借書看。但我最受不了的是,他們的讀書速度太慢了!
今天你看見他在讀書,一個星期後你問他:讀了多少啦?他說:讀了10頁了;
一個月後你再問他:讀了多少啦?他說:快讀到30頁了……
好吧,照這個速度下去,明年春節應該能讀完50頁吧!
當然,如果你正處在第一步臺階上,我絕對不會催促你,因為你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興趣嘛!讀了多少、讀懂了什麼,這些不重要,你開心就好;但當你跨上第二步臺階的時候,注意,這時候你讀書的目的就不同了——你是為了達成一個目標才讀書的。
這個目標,有可能是為了應付考試,有可能是為了提升自己、拓展知識面、或者改變自己的認知、解決某個問題。那麼,在一開始讀書的時候,你就要朝著這個目標,快速前進。
怎麼快速前進?首先,你要知道:一本書,不可能每一頁對你都有用,即使是《新華字典》,你也不可能從頭到尾看一遍;
其次,你的時間是有限的,沒必要把一本書逐字逐句讀完,而是找到書中最有用、你最關心的地方,仔細讀;不重要的地方,略讀一遍、或者乾脆就跳過去;
最後,我想說:我們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所以,在讀書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做好篩選的工作,選擇那些最有用的知識來吸收,而把那些不那麼重要的知識略過。
題主你在讀研究生,你也知道,自己每天學習的知識量有多大,對吧?
所以,對於一些“解決問題為主”的暢銷書,不要客氣,你覺得有用就讀、覺得沒用就讓它們滾。
(呃,教科書除外)
第三步臺階:刻意讀書當你養成了自覺讀書的習慣,就跨上了第二步臺階;而當你對很多暢銷書都能得心應手地閱讀的時候,恭喜你,現在站在了第三步臺階上。
接下來,我們才真正開始聊“閱讀”這個話題——別想退回去,你站上來了就退不回去了。
你可能會問:現在才真正開始聊“閱讀”這個話題?那前面聊的都是在瞎扯嗎?
那倒不是。前面兩步臺階,算是一個“熱身運動”吧!第三步臺階,是建立在前兩步的基礎之上。
簡單來說,“刻意讀書”包括以下五個步驟:
1.確定目標2.有針對性地吸收知識3.聯絡過往的經驗4.把知識用到生活/考試/工作中去實踐5.總結,糾正書中的錯誤其中,只有第二個步驟是在閱讀。
“讀書”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對第一步臺階上的朋友來說,“讀書”意味著花時間看書、把書看完就好;對第二步臺階上的朋友來說,“讀書”意味著把一本書的精華提煉出來;而對第三步臺階上的朋友來說,“讀書”則意味著:根據自己的目標、選擇合適的書、提煉書中的精華、並且付諸實踐;之後,還要不斷閱讀、改進和完善。
今天聊的有點兒多,如果你有耐心看到這裡,應該恭喜你了——你已經不那麼浮躁了,可以沉下心來讀這麼多文字。
接下來,就去找本書來讀吧!從第一步臺階開始就好。
共勉!
由於以前接受的灌輸式應試教育,和自身對讀書的忽視,目前的研究生學習生活困難重重,不會思考,不會表述,知識空洞匱乏,很茫然,很浮躁,想要養成靜下心讀書的好習慣,或者,你們有什麼可以讓我的認知受到啟發或轉變的書麼?
回覆列表
在這個年齡不讀書,要麼你現在的能力水平居眾人之上,要麼你還沒遇到強大的對手和危機,要麼你不思進取自甘落後。
上面任何一點都不能成為你不讀書的理由。
首先你先放開眼界,縱橫比前後左右較一下,你的優勢在哪裡,優勢還能保持幾年。為了保持你的優勢,你必須讀書,繼續提高自己。
其次讀書應該是一種生活常態。有人把讀書稱為每天的第四餐,我覺得很有道理。有時間多讀書,可以昇華你的氣質,讓你保持與時俱進,讓你精神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