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umber密文創始人

    提及夫妻,我們能想到哪些詞來描繪?

    相濡以沫、比翼雙飛、夫唱婦隨、如膠似漆、天作之合等等等等,可以描寫夫妻的詞語真的非常之多。

    這些多數都是描寫夫妻恩愛的詞語。

    但既然是倆個人獨立的人,那在思想及個性上一定會有所不同,也會因此在生活中產生這樣那樣的摩擦與矛盾,有些甚至導致最後都無法在一起生活而離婚。

    那麼怎麼樣才能保持我們的愛情保質期呢?

    第一點:自尊心

    人的自尊心從小就有,一旦受到損害,便會痛苦萬分。如果受到尊重,則會感到欣慰和滿足。

    夫妻間的相互尊重、信賴,是深化愛情的基本保證。任何訓斥或輕視、貶低對方的做法都會損害對方的自尊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做出傷及對方的言語或行動。

    第二點:感情培養

    感情的來源需要看我們從小的培養經歷而定。成長過程中,我們在與父母親屬、兒時玩伴之間的交流中,就逐漸的懂得相互尊重、相互謙讓、文明用語等基礎社交能力。這些社交能力也是基本確定了一個人性格的大方向。夫妻之間的感情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多尊重對方的意志、建議,不要過於強迫對方。哪怕最後對方妥協,也不是一種心甘情願的表現。久而久之,感情的程序會逐漸倒退。

    第三點:感情基礎

    夫妻之間,彼此語言與肢體的力度、尺度、深淺的把握要恰到好處。夫妻之間的信賴源於彼此之間,換位思考的心裡觸動與真誠。一個吻、一聲暱稱,都會在恰當的時機展現意外的收效。惺惺作假不要去做,尤其是夫妻之間。你一個吻的初衷應包含著愛意、包容、安慰及思念,坦誠的對方會從一些微小的語言及肢體變化接收到對方想傳達的心思。

    第四點:化解矛盾

    夫妻之間愛好、習慣、生活方式、說話方式、出事方式的不同,是導致夫妻矛盾的根本原因。如果找到一個品行優良的配偶,夫妻間的感情自然而然會很和諧。反之則會惡化夫妻感情。巧妙的化解夫妻矛盾是雙方必修課,多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矛盾的根源,那樣就很容易解決夫妻間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了。不要輕視小矛盾,夫妻是長久生活在一起的伴侶,小矛盾的累積可能會成為大矛盾的導火索。

    第五點:交往誤區

    相互朋友間交往的尺度把握,也是一種學問,智慧的人把握的恰當好處,無知的人產生了婚外戀。如果真的沒有了感情,就應該及時選擇分手,不要糾纏不休而因愛生恨。那種控制他人正常社交交往的做法是錯誤的。有很多例子告訴我們,嘗試控制對方的夫妻,結果都不會很美好。

    2 18 13 3 0 24 26 13 20 2 0 19 6 18 2 0 23 26 2:

    21 6 1 0 10 18 1 0 8 19 22 13 20 0 19 6 12 2 0 2 26 12 4 0 2 6 26 13 2 0 14 26 13 3.

    ---------------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看法,如有不適敬請諒解。

  • 2 # 天界看凡人22058460

    很多人回答的都是廢話,以上說的很多人都懂,也很多人會說,為什麼離婚率還是越來越高?其實大部分作答的人都忽略一個現實問題就是,看這樣的文章的人只會是在乎的那一方才去看,另一方根本不喜歡看與關心婚姻出問題是自己原因,只會單方面指責對方的人最多,就象出軌,明明是雙方的原因造成內不如外卻全指罵出軌一方,沒有人去反過來問問是不是另一方錯得更多逼對方出軌一樣,都不互相檢討的人佔大多數,單方面遷讓走不遠,感情也好婚姻也好,都是隻有一方會反省在乎,假如雙方都在乎對方想改善關係自然就不會有感情破裂,自己都會找原因不用各位發表人人都懂的看法。那天當社會出現打小三時,眾人先弄清楚被背叛的人是不是出軌的作傭者才去責怪出軌一方的時候,離婚率才會真正下降。因為,大家開始關注是不是雙方的問題。

  • 3 # 胡慎之心理

    溝通到底是個什麼概念呢?兩人經常說話就是溝通嗎?

    溝通,一個簡單的詞語,卻包含了很多的學問。在溝通中,語言的部分其實只佔到溝通內容的30%,其餘的還有我們忽視的表情,肢體語言,情境等。 但是我們經常會使用暴力溝通的模式,其實就是無效溝通。

    真正有效地溝通是建立在雙方人格獨立,平等的有自尊的基礎上才能完成。

    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要看自己處在一個什麼角色中。假如在這個溝通中你受到很多委屈,那麼在溝通中你可能會帶著情緒,這時候溝通可能變為了發洩情緒。而另一方也許想表達自己不是傷害你的人或者你的委屈不是我的責任,這時候,兩個人的溝通就變成了自說自話。

    最終,問題就像皮球一樣扔來扔去,變成推責。這是暴力溝通中第一種常見的模式。

    第二種暴力溝通方式,就是你的角色是想控制對方。

    什麼樣叫控制對方?我們所說的控制對方有兩種型別:

    一種叫做硬性控制,明確地對對方說你應該怎麼樣,下達指令的這種方式。

    另一種控制方式是軟性的或者說隱形的控制方式,就是激發對方不舒服的體會,比如說用引起對方愧疚或內疚的感覺來控制對方。最終目的就是讓對方聽我的,按照我的方式行事。在這種溝通方式下,兩個人在溝通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很容易變成君臣或者主奴關係。

    被控制的一方會感覺很糟糕,因為他沒有其它選擇的餘地,只能接受或者拒絕你。這種溝通方式讓對方很難過必然也會產生相應的情緒。這種溝通方式經常出現在強勢和弱勢的兩人中。

    第三種暴力溝通方式就是指責對方,證明自己的對的,對方是錯的。

    為此我們還會列出很多的例子,然而這個時候列的例子,必然也帶著很多主觀性。我們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很多人是沒有辦法接受自己的錯誤的。因為在他的成長經歷中,如果他錯了,可能會受到很嚴厲地懲罰,這叫千有理百步錯。所以轉換到現在的生活中我們會說錯的都是別人。

    家庭中如果有些變故,妻子可能會指責丈夫:你沒有達到我期望的丈夫,你是個壞人。而丈夫心裡面也會感到很糟糕。如果孩子摔倒了,丈夫責怪妻子,妻子責怪丈夫。這種互相指責的溝通方式也是屬於暴力溝通。

    這三種暴力溝通方式都是在我們身邊經常發生的,不管雙方的關係是怎麼樣的,都有可能發生。在職場,家庭,朋友中,這種溝通方式對溝通的雙方都不好,如果經常這樣做而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甚至會導致關係的破裂。

    今天我們先來說說,面對這三種常見的暴力溝通方式,應該如何應對呢?

    在第一類的溝通方式中,如果對方在發洩情緒,我們要盡力冷靜自己,放下自己的防禦。嘗試著關注到對方的情緒,跟他的情緒產生關聯,先把字面的意思忽略掉,看到情緒,這種發洩情緒的情形可能就會停下來。

    如果對方在溝通中,一心想做的只是控制,也許在這個過程中,你給予迴應就可以了。如果你的任何言語和行為都不能改變這種形式,那就溫柔地拒絕,不合作。

    如果在雙方的溝透過程中,對方一直在指責你,力圖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我而言,我不會跟他產生任何爭辯,只是靜靜聽著。但是同樣我也不會認同他的指責,一個巴掌拍不響,場面冷卻之後,真正的問題才能浮現。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能夠和別人有效地溝通是一種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在我們所受的教育中並沒有得到重視。也許從現在開始並不晚。

    ——by 胡慎之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家的後備母豬老產死胎,僵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