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你不是很壞
-
2 # 一片信
從當時的情況看,于禁的失利是由於漢水暴跌而至,但為何漢水單單淹了于禁,而沒有沖垮關羽的隊伍呢?于禁不知天時是一個緣由。于禁作為一個南方將領,不明白北方河道受下游降雨影響,說漲水就漲水,以在陣勢低窪處安營,而且,也沒有籌辦必定的船隻以防意外。實在,更重的緣由是于禁達到樊城後,並沒有投入戰役。中記錄:“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
-
3 # 嘯清風
三國演義中於禁是怎樣敗給關羽的;
作為五子良將的于禁,之所以深受曹操器重,曾被曹操稱讚為古之名將,于禁治軍甚嚴,得勝所得軍械從不私藏,失敗不允許士卒混亂,臨陣對敵排兵佈陣有條不紊,在張秀反叛之後,曹操敗軍青州兵燒殺搶掠,于禁殺之,之後有謠言說于禁造反,不為所動,依舊組織防禦,以後,無論是官渡鏖戰還是博望遇險,都是沉穩應對,臨陣不亂。
建安二十三年,關羽圍攻圍攻曹仁於樊城。曹仁命令龐德屯駐樊北,又向曹操請求援軍。曹操準備讓曹植帶兵解救曹仁。
于禁率領七軍,共三萬餘人,去樊城解酒曹仁,關羽利用秋雨連綿,水淹七軍,于禁舉手投降,三國演義中,直接被關羽斬殺。
實際上被囚禁,曹操聞言道:于禁跟我相識三十載,反不如龐德也。
于禁所囚禁之城落入孫權之手,孫權遷其回魏,終免不了流言中傷,羞憤而亡!
-
4 # 老儒說歷史
于禁作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無論是戰功還是智慧都非一般可言,于禁之所以會敗於關羽也是無奈,。
一、水淹七軍,生擒于禁赤壁之戰後,劉備攻取了荊州,而後進川攻打張魯,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是個心高氣傲的主,沒有按照諸葛亮的交代,東和孫堅,被拒曹操,堅守荊州。
關羽趁曹軍大敗的時候,進攻樊城,樊城告急,曹操於是派于禁救援樊城。沒想到關羽懂得天時地利,當時正逢襄樊一帶陰雨連綿,關羽利用大水淹了于禁前來救援的軍隊,生擒的于禁,這就是著名的水淹七軍,生擒于禁。
二、于禁之所有敗於關羽,也和他的高傲有關。當時其救援樊城,於龐德一起,沒有聽從建議,把營地駐紮在低窪之處,導致被淹。
于禁被擒後,拒不投降關羽,關羽無奈將之收押,不料最後關羽敗走麥城,于禁轉到東吳,又被送回了曹魏。
-
5 # 左丘望
于禁最初跟隨鮑信,後鮑信戰死,于禁是曹操招賢之時前來投奔。曹操起兵為父復仇,于禁與夏侯惇、典韋同為先鋒。宛城之戰中果斷斬殺企圖叛亂的青州軍,因而得到曹操賞識。
從此跟隨曹操四處征戰, 屢建功勳。最後于禁 和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並稱五子良將!
關羽的事蹟就不用說了大家都耳熟能詳,那麼關羽又是怎麼擊敗於禁的?
樊城之戰,水淹七軍!
按照三國的記載,公元219年,關羽圍攻襄陽和樊城,曹操連忙派遣于禁和龐德率領七軍前來增援。之後關羽巧妙利用天降大雨的有利時機,向于禁所部發動突然襲擊。而此時的曹魏七軍被大雨所困,毫無戰力,很快被關羽全殲,主將於禁及先鋒龐德被俘。于禁向關羽求饒,龐德罵聲不絕,慷慨赴死。
從表面上看,于禁的失敗是因為漢水暴漲所致,但為什麼漢水單單淹了于禁,而沒有沖毀關羽的部隊呢?
于禁不知地利是一個原因。于禁作為一個北方將領,不清楚南方河流受上游降雨影響,說漲水就漲水,所以在地勢低窪處紮營,並且,也沒有準備一定的船隻以防不測。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記載:“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是說曹操七月份就派于禁開赴樊城,到了八月才出現漢水暴漲的情況,大水淹了于禁。
如果當時于禁率七路大軍到達樊城後,立刻一路掩殺過去,曹軍是有一定勝算的。因為劉備率軍西取四川,已經分去了關羽的半數人馬,于禁的七路大軍加上曹仁的樊城守軍,數量上應該佔有絕對優勢。並且,關羽部署在樊城外圍,沒有城垣作依託,在局勢上曹軍戰有絕對優勢。
問題是,為什麼在於禁的領導下,曹軍的絕對優勢卻沒有體現出來,反而讓弱勢的一方把自己打得大敗?
正確作法應該是:于禁的大軍派出後,將整個戰區的指揮權或者統一到于禁,或者統一到曹仁手中,那樣就不會出現相互推委扯皮的情況了。
作為身經百戰的曹操難道不明白這一點嗎?顯然不是,曹操這種看似“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行為只能存在這樣一種合理的解釋。就是故意不將軍權統一到一人手中,將將軍們軍隊平衡配置,以免將軍造反。
正是曹操出於對手握重兵的將軍的忌憚才導致了于禁的大敗。
-
6 # 巴陵人說歷史
于禁在襄樊之戰中,與其說他是敗給了關羽,倒不如說是他敗給了天。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包圍曹仁,于禁率軍救援,漢水氾濫,七軍被淹,于禁放棄抵抗而被俘, 關押在江陵,而曹仁的部下龐德卻不屈被殺。後來關羽被孫權所破,于禁獲釋而到了吳國,直到黃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國,那時他都已經鬚髮皆白,面容憔悴,見了皇帝淚流滿面。曹丕下旨, 認為于禁兵敗是洪水暴發所致, 而不是軍事指揮上的錯誤, 並引用春秋時名將荀林父孟明視的事例來安慰他。後來命于禁去高陵祭拜曹操,並預先在陵中畫有他戰敗降敵,而龐德不屈的圖畫,于禁見到後, 慚愧發病而死。諡為厲侯。
先看于禁戰敗的經過,史書記載的很清楚,于禁一到樊城,就遇到秋雨,漢水一漲,于禁七軍就被淹了,然後,關羽再率軍乘船進攻于禁七軍,于禁束手就擒。
《三國志 于禁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演義中說,是關羽堵住了上游堤壩,漢水漲起來之後,再挖開堤壩,將於禁七軍淹沒,但那是小說,不是正史。史書中記載,實際上,不是關羽挖開堤壩,是下雨漲水的原因。關羽勝在了他提前準備了水軍。
關羽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司馬懿和蔣濟對曹操說,于禁是被漢水淹了才敗的,不是于禁不會打仗,而且,這點小損失對國家來說,並不算什麼。
《三國志 蔣濟傳》記載:司馬宣王及濟說太祖曰:“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
-
7 # 喜慶的百靈鳥9
于禁的失敗是少有敗績又是五子之一,優越感至上,龐德雖厲害但資歷不如於禁,所以儘管龐德建議高處築營仍未採納,曹老闆責無旁貸,于禁要想成功必須和龐德一心,上下同心打敗關二不難,對照我們目前狀況也是這樣:一個有能力的人但不是老下級,不會太信任,但一個老部下能幹得很出色嗎?
-
8 # 雞毛蒜皮的事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泰安南)人。原為鮑信部將,鮑信戰死後被王朗引薦給曹操,之後便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了許多戰功。因為敢於攻擊不守軍紀的青州兵,且為了維護軍法不惜殺掉自己的故友,被曹操稱讚勝過古代名將。
關羽圍攻襄、樊時,于禁督七軍三萬人救樊,漢水氾濫成災,關羽率領水軍進攻,于禁全軍覆沒,投降後被監押在南郡。而後關羽被呂蒙擊敗,于禁流落至東吳,孫權向魏國稱藩後,將於禁送還魏國。雖然魏文帝曹丕表面安慰于禁,卻暗裡讓人作壁畫羞辱于禁,于禁因此慚恚而死,被惡諡為厲候。
-
9 # 樹望春
關於為什麼于禁投降關羽我也是看《三國演義》以後領會的,龐德自持年輕自告奮勇要戰關羽,曹操知他年輕氣盛,所以派于禁領軍,因為于禁歲數大老成持重,可是龐德立功心切,血氣方剛,與關羽一戰竟然沒敗,還箭傷了關羽。于禁這時還怕龐德搶了頭功,以至於關羽水淹七軍,最後斬了龐德!而於禁選擇了投降關羽,其實龐德如果聽於禁的話,不會敗的這麼慘,是傲氣害了龐德,于禁不能死,他知道混到他這身份已經不容易了,他選擇了投降關羽,他知道關羽不會殺他的,他的投降是明智的!
-
10 # 使用者108746267963
兵者,詭計也。不知天文,不懂地理,不能料算敵對者意圖,做事輕率,過於自信,天真幻想,固執己見,不能汲取他人智慧,自然會敗!
-
11 # 行蹇
于禁為曹操帳下五虎上將之一,文武兼備,當時曹仁被圍於樊城,于禁奉令前往解圍,但在途中遇上了突發的洪水,將士被淹,面對關羽的水兵,自然無力抵抗,戰則全軍覆沒,所以為全體將士生命著想,而投降了關羽。
回覆列表
你好,我是小趙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熟讀漢末三國曆史,曹操麾下的名將除了宗族之中的八虎騎之外,當屬五子良將最佳,而五子良將之中,其中以于禁最為受重用,因為他追隨曹操最久,長達30年,位高權重。然而一場戰爭徹底“摧毀”了于禁之名,那就是襄樊之戰。于禁在襄樊之戰輕易降了關羽,這件事爭議很大。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于禁,可以說是曹操麾下最爭議的大將,追隨曹操30年,一場慘敗,輕易投降關羽,導致死後揹負千年罵名。而當時另外一個降將龐德卻是大義凜然,決不投降,被關羽斬殺。因為這兩件事放在一起,就形成強大的反差,連曹操對於于禁投降關羽是非常驚異,是“哀嘆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于禁為什麼要投降關羽呢?我們還得溫故一下,襄樊之戰的情景:這件事發生在公元219年,曹操派曹仁去討伐關羽,但是曹仁被關羽狂揍,導致襄樊不保,於是乎,曹操再派于禁救援,沒有想到在於禁到來之際,襄樊地帶陰雨連綿,再加上江水翻湧,水位上漲,關羽利用這自然水勢,決漢水大堤,水淹樊城,來一場“水淹七軍”。在這樣的情況下,于禁和眾將登高坡望水,基本沒啥可以迴避的地方,可以想象到大水淹沒樊城周圍的悽慘景象,以及全軍將士屍體上浮的悲劇。于禁投降了,值得注意的一點,于禁雖然投降了,但是並沒有直接被關羽所用,而是被關押在荊州江陵。這也就解釋了于禁投降其實被逼無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