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媽媽聲活館
-
2 # 骨科王健醫生
生長痛是孩子在身體發育過程中會遇到的正常的生理性疼痛現象,一般的,生長痛的病理主要是由於孩子的骨骼生長較快,而神經肌肉筋膜的生長髮育卻相對較慢導致的,因此孩子在患有生長痛時會感到嚴重的肌肉疼痛,但並不是所有的生長時期都會出現生長痛的症狀,生長痛主要發生在孩子活潑好動的時期,這時孩子的骨骼也發育的比較快。
為了照顧到孩子的感受,媽媽們一定想知道孩子生長痛的具體症狀是怎樣的,這樣才能更好的採取相應的策略。生長痛的症狀有哪些,接下來我們來確切地列舉出來:
1. 生長痛往往會伴隨著較為嚴重的肌肉性疼痛,但疼痛的部位不會出現紅腫的現象,並且可以自動緩解,這是典型的生長痛的症狀。
2. 生長痛還會使孩子發生下肢疼痛,尤其是會使患者出現雙側疼痛等位於腿部、膝蓋等部位的疼痛,並且往往生長痛不會持續太久,一般只是短暫的類似於抽筋般的疼痛。
3. 生長痛的發生一般多位於孩子在晚上的睡眠期間,因為晚上孩子正處於身心放鬆的狀態,因此這種疼痛的症狀會使孩子感到渾身不適,但並不是白天就不會出現生長痛的症狀,只是相對於晚上,白天孩子的注意力會極其地專注在活動上,因此較為輕微的疼痛感就不會被孩子們感受到。
一般的,引起兒童痛的原因是孩子的骨骼生長較快,而神經肌肉筋膜發育得則相對慢些,這就導致了孩子生長痛,並且孩子的運動量較大,新陳代謝不協調,當身體的酸性代謝物在體內逐漸堆積的時候,肌肉就會感到強烈的痠痛感。
除此之外,孩子在學走路的時候腿部的肌肉力量往往不足,因而小腿部位的脛骨會向內彎曲,等到身體的肌肉逐漸成形,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力量支撐身體時,有些孩子的腿部肌肉還是會緊繃,因而生長痛也隨之而來了。
-
3 # 海豚媽媽Amy
我是海豚媽媽,研究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十幾年的時間。針對生長痛,我也來談一談。
1.從理論上講,兒童生長痛主要就是在孩子成長髮育生長的過程當中,骨骼長的太快了,肌肉生長緩慢導致的生理性疼痛,也有可能是因為白天活動量過大了,區域性的肌肉和筋腱生長髮育不協調引起的疼痛。多數人的疼痛是在膝蓋上和小腿前側,
2..疼痛多在夜間發生,白天由於兒童的活動量比較大,即使感到不舒服,也可能因為專注於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覺。夜間身心放鬆,疼痛的症狀就會使患兒感覺不適,甚至難以忍受。
3.疼痛症狀持續不超過30分鐘,極少會持續疼痛超過1小時。有的孩子可能偶爾出現一兩次“生長痛”,然而有少數孩子會出現反覆、持續的發作,長達幾個月甚至數年才緩解。如果孩子頻繁疼痛,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寶爸寶媽也要引起重視。
但是,這種解釋很蒼白。
如果你自己經歷過生長痛整個過程,你就會覺得這種書面上的解釋毫無意義。
我小時候就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生長痛。
在我上初一的時候,我的膝蓋莫名其妙的開始痛,無法走路。每天上學要走半個小時的路程,這半個小時,別的同學蹦蹦跳跳就跑出去了,而我需要痛苦的走一步,挪一步,走一步挪一步。別人半個小時的路程我要走兩個小時,並且走走停停。那種痛苦沒有任何人能夠理解,當時把我嚇得我以為我得了絕症。膝蓋痛,腹股溝痛,只要走路,就痛的死去活來,幾乎寸步難行。看著同學們在操場上上體育課,我只有羨慕的份兒。
對於僅僅上初一的我來說,我還以為我得了絕症。恰巧那個時候電視裡山口百惠正在演《血疑》,我懷疑我是不是也會得了絕症以後就見不到我的爸爸媽媽了。因為沒有人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所以我不敢跟任何人說,我怕讓父母擔心,也怕他們親口告訴我,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跟他們在一起了,所以我就只能偷偷的流淚,偷偷的忍著。這個痛持續了好幾年的時間,嚴重的影響了我的中學生活。
後來,我開始從事兒童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的研究。我發現,來找我諮詢的生長痛的孩子們並不僅僅侷限在膝蓋上有的孩子可能還會有小腹疼痛,有的還會有頸椎疼。
從營養學的角度上講,一個人無論是骨骼還是肌肉,都是六大營養素合成吸收的結果。孩子骨骼長得足夠高,肌肉如果長得不夠,肌肉也是七大營養素合成的結果。那我為什麼不從補充七大營養素開始呢?於是我就開始給孩子去補充蛋白質,補充鈣,補充鎂,補充鐵。補充維生素。一個階段之後發生了驚人的效果,生長痛的孩子們。很快痛感就消失了,孩子很快就回到了操場上。
大量案例證實,生長痛的營養干預,可以取得顯著的效果。
作為父母,要高度重視孩子的生長痛,避免因為營養缺乏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
4 # 家庭醫生名醫線上
生長痛是兒童生長髮育時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多見於6~12歲生長髮育正常的兒童。這個階段,小孩的骨質在生長活躍期,骨在生長過程中,周圍的軟組織包括骨膜、血管神經都隨著做相應地生長,同步生長是一個協調的生長過程。如果兒童在生長過程中骨頭髮育比較好或比較快,而骨膜生長沒有跟上或受到一些刺激,這時如果有劇烈活動、跑跳等刺激,會產生一些疼痛表現,主要症狀為以下三點:
1.多為下肢疼痛生長痛:常見的發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前面,偶爾會在腹股溝區,疼痛一般在關節以外的地方。典型的是雙側疼痛,也有一側疼痛的。
2.多為肌肉性疼痛生長痛: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關節或骨骼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也不會有紅腫或發熱的現象。
3.疼痛多發於夜間:由於孩子體力比較充沛,白天大多時間都處於活動狀態,所以在進行活動時注意力會分散,有不舒服也不會特別在意。到了夜晚,活動量減少、神經開始放鬆,患兒會感覺到有不適感,症狀嚴重的人甚至會感覺疼痛難忍,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因此,當孩子出現疼痛時,要先帶孩子到醫院骨科就診,進行拍片檢查,如果膝關節沒有異常,可以確定是生長痛。如果疼痛比較明顯,應該注意讓孩子多多休息,放鬆肌肉,不要進行劇烈活動。平時可以給孩子做區域性按摩、熱敷,減輕疼痛。此外,多攝入含有可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素的食物,如牛奶、核桃、雞蛋、豆製品、蝦仁等食物。另外,維生素C有助於產生較多的膠原蛋白,可以提高肌肉彈性,預防疼痛,平時可以多吃富含VC的蔬菜、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回覆列表
兒童生長痛是什麼
生長痛是兒童生長髮育時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多見於3~12歲生長髮育正常的兒童。生長痛主要表現為間歇發作的下肢疼痛。疼痛多為鈍痛,也可針刺樣痛,甚至劇烈牽拉痛。
疼痛的部位多在膝關節,其次是大腿和小腿部位,或小腿骨前方。疼痛呈無規則間歇發作,常在夜間出現,持續數分鐘至幾小時不等,無遊走性,肢體活動不受限。疼痛發作時不伴有發熱、皮疹等全身症狀。
生長痛並非是一種病症,而是一種生理現象,所以,家長們大可不必擔憂,疼痛只是暫時的,過段時間就自然會消失啦!
兒童生長痛的症狀症狀1:多為下肢疼痛
生長痛最常見的發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爾會在腹股溝區,疼痛一般在關節以外的地方。典型的是雙側疼痛,也有一側疼痛的。
症狀2:多為肌肉性疼痛
生長痛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關節或骨骼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也不會有紅腫或發熱的現象。
症狀3:疼痛多發於夜間
生長痛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都在晚上發生。
兒童生長痛的原因1、骨骼生長迅速
兒童骨骼生長迅速,而四肢長骨周圍神經、肌腱、肌肉生長相對較慢,因而產生牽拉痛。
2、代謝產物堆積
過度活動,或發育中組織代謝產物過多,引起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從而造成肌肉痠痛。
3、脛骨內彎
學步時小腿脛骨較彎曲,人體代償性地出現一定程度膝關節外翻。隨身體生長,少數幼兒沒有得到及時矯正,為保持關節穩定,腿部肌肉常保持緊張狀態便出現疼痛。
兒童生長痛怎麼辦1、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是讓寶寶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爸爸媽媽可以用講故事、做遊戲、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來吸引寶寶。對待病寶寶要比平時更加的溫柔體貼,因為爸媽的鼓勵和精神支援,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鎮痛良方,有時甚至比藥物還有效。
2、區域性熱敷、按摩
爸爸媽媽可用熱毛巾對寶寶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這樣能緩和孩子的緊張情緒,從而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覺。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讓寶寶在溫柔的撫摸下入睡。
3、減少劇烈運動
生長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寶寶的活動,但如果疼痛比較厲害時,應該注意讓寶寶多多休息,讓肌肉放鬆,不要進行劇烈活動。
4、補充營養素
在食療方面,爸媽可以多給孩子進食牛奶、骨頭湯、綠色蔬菜、蝦、貝類等食物,食補每天都在進行,可以滿足孩子骨骼迅速生長對鈣的需求,效果也較好。需要說明的是,生長痛跟長多高沒有太大關係。沒有過生長痛的人同樣可以長得很高,經歷過生長痛的人也不一定就長得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