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小倩的蜂蜜

    漢武帝曾經說過,“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

    李廣沒能封侯,恰能說明,漢朝在法律面前還是依法辦事的。

    漢朝的封爵封侯,不是你立了多少戰功,而是你砍下了多少頭顱。

    其實李廣這個人在最開始有個很好的出身的,就是自己不懂政治,我行我素才搞到如今這幅局面。

    我們知道,漢高祖劉邦在打天下時考得都是沛縣老臣,但是在他兒子孫子手裡,這些老臣倚老賣老,有軍權有勢力,皇帝想要制服不容易,那該怎麼辦呢?那就是再培養新勢力,與之抗衡,來平衡,好的皇帝好的領導都是平衡下屬,制衡對手的高手。

    剛好,李廣是天水人,自幼從軍,後來給漢景帝當衛隊長,在漢景帝平藩的時候,和漢景帝的弟弟,梁王一起,立下了漢馬功勞,但是李廣在作戰的時候,用的身份是漢景帝的衛隊長,不是將軍。梁王見他勇猛,便給了他一個將軍。

    但是,這就犯了天大的政治錯誤了。

    當時,漢帝身體不是很好,兒子也沒生出幾個,他的母親就想讓兒子梁王做黃太弟,也就是以後,的皇上,漢景帝當然不願意。李廣明知道有這層關係,而且他是漢景帝的親從,居然接受了這個將軍,在漢景帝這,那你接受了梁王的封賞,就是梁王的人了唄?

    回來以後,就把李廣調離了京城,去了北地,北平等地作太守,但是他還是沒有察覺到皇帝的不滿,況且那個時候,漢兇之間還沒有發生正面的衝突,還是和親狀態,他卻每天去挑釁匈奴,不斷滋擾生事,破壞國家政策。

    有一次,為了追幾個匈奴斥候,居然只帶了幾個侍從就出發了,也不交代後事,也不給副官交代。完全沒有一個領導,成大事的樣子。沉不住氣。不怎麼體恤下屬。

    有一次被罷官,他出門打獵,因為回來太晚,城門都已經關閉了。他在下邊高叫,我是上任將軍李廣,快快開門。可是,守城的將軍說,即便是現在的將軍,我也不會開,更何況上任將軍。按說,這個士兵做的對,安照國家法律,沒錯。

    但是這就說明個事,李廣人員不怎麼好,與同事關係不咋地。

    過了幾年,他得勢了以後,居然就殺了這個守門將軍,呵呵,度量極小。

    他一生中也沒打過幾次勝仗。

    所以,他沒封侯並不冤枉。

  • 2 # 時拾史事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這首《出塞》寫的就是李廣,李廣出身於隴西成紀,先祖是秦朝將軍李信,祖傳一套好弓法,李廣自幼就苦練箭法。漢文帝十四年,李廣參軍,憑藉一手箭法殺敵無數,升為中郎,成為皇帝騎士侍衛。漢景帝時期歷經幾次升遷。

    李廣徵戰戍邊,和士兵都是同甘苦,同進退。危急關頭常常挺身而出,記掛著士兵的冷暖飢寒,士兵都願意追隨他,百姓都很擁戴他。

    《史記李將軍傳》記載李廣一生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李廣一生難封,有人說是因為生不逢時,有人認為時運不濟,抑或是性情所致,但事實上,李廣終生未得封侯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戰功不夠司馬遷對於李廣的記錄文筆大於史筆,歷史上李廣一生和匈奴作戰七十多次,但都是小規模戰役,敗多勝少,很多甚至是功過相抵。漢武帝時期,論賞封侯的標準是斬獲敵首上千,李廣一直沒能達標。帶兵雁門關時期甚至中埋伏,損兵折將。同時期的衛青七次出征匈奴,斬獲首級五萬多。在戰績上,李廣頻頻失利。雖然李廣英勇過人,但是性格衝動,愛逞強。缺乏謀略,沒有統戰才能。據記載,李廣的部隊,沒有嚴格編制,佇列和陣勢,管理鬆散。

  • 3 #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李廣難以封侯,是因為漢代文景武不同的封侯政策決定的。

    文景帝按資歷不按功勞和人頭,武帝按人頭不按功勞和資歷。

    既然漢文帝親口說李廣萬戶侯,君無戲言,自然是真實的。

    漢文帝因為高祖封侯過多,入不敷出,所以不再按軍功封侯,而是按資歷。偏偏李廣立了足以封萬戶侯的戰功,文帝只能安慰李廣,你的戰功放高祖時,早就是萬戶侯了,然而我這兒還是要按資歷。

    文帝時李廣這支萬人左右的部隊,就至少消滅了十萬匈奴騎兵,每次都要擊敗十萬以上匈奴騎兵入侵。史記記載從漢文帝十四年開始,老上單于每年都會大舉入侵,除了第一次,以後每次都是到隴西就沒有辦法前進半步。可以看出,匈奴被李廣打的有多慘,匈奴不得不和親,老上單于不久就氣死了。休養生息數年以後的軍臣單于,也只派的出6萬人,而且不敢走隴西。甚至七國之亂也無力入侵。

    李廣難封是事實,但是歪曲成沒資格封侯,卻是荒誕無稽之談

  • 4 # 史無止境

    漢朝的將軍李廣,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征戰無數,為漢王朝立下了累累戰功。然而不知為什麼,這樣一個優秀的軍事將領,又在那樣一個帝王開疆拓土、以封侯賜爵獎勵軍功的年代,卻始終沒有得到封侯,後世遂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一說,文人亦用此慨嘆自己的命運。李廣為何終不能得封侯?

    有人認為李廣“治軍不嚴”,所以受此冷遇。李廣本人小事上可能不拘一格,但是對征戰大事還是肅審慎嚴的,並且他的部下也個個願意為之衝鋒陷陣。並且,所謂李廣“治軍不嚴”的說法,不過是和程不識的治軍整嚴相對而言。而司馬遷明確指出,李廣和程不識一樣都是好將軍,不過是治軍方式不同而已。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李廣的不公平待遇乃是由於漢武帝的偏見和衛青的壓制。李廣數次征戰失利,使漢武帝對他產生了偏見,覺得他“數奇”(即不吉利),不勝重任。所以李廣最後一次出征時,漢武帝就囑咐統帥衛青,不讓李廣居前奪首功。衛青也出於私心,讓好朋友公孫敖出任前鋒,代替了身為前將軍的李廣,致使李廣失道觸犯軍律,遂自刎而死。這種說法從漢武帝時代的政治、軍事上探索原因,視野較為開闊,但依然有很多的疑點。

    李廣自殺前慨而言“豈非天哉”!王維在詩中感嘆“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然而真的是一句“天意”就能解釋了嗎?李廣悲劇的一生,猶讓今人欷歔著。“李廣難封”之謎的揭開,也許能讓人稍微釋懷吧。

  • 5 # 悅見星球

    李廣作為西漢一代名將,有著赫赫的戰功和舉世欽佩的威名,但卻始終是“李廣難封”,令後人嘆息,但剖析其中原因,卻發現這或許是李廣的宿命。

    飛將軍李廣收穫了後人無數的讚譽,概括來說,有以下幾點:一是突出的軍事才能,無論是單兵素質,還是戰術指揮,亦或是帶兵衝鋒陷陣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猿臂善射,射虎之威,材氣超絕,廣法易簡、而士樂為用,李廣自用兵、人所不及“等可以略窺一二;二是非凡的個人魅力,在征戰沙場的大小戰役中,李廣都是身先士卒,衝鋒在一線,“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作為一名將領,自然是對手下士兵起到了極大計程車氣鼓舞,團隊能夠保持上下齊心的旺盛戰鬥力,這是兩軍相遇鹿死誰手的重要因素;三是強烈的進取心,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裡沒有多少多餘的財物,不重財富,但對搭弓射箭、建功立業倍感興趣,這種事業上的進取心自然也很重要。但其性格上卻存在極大致命的弱點:一是個人魅力欠缺,“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就是說形象普通,不善言辭,除了戰功,很難讓皇帝產生好的印象;二是格局狹小,“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習慣逞匹夫之勇,這對於一名大將來說,是及其不符合其身份的;三是政治謀略不足,李廣任隴西太守時,羌人反叛,在誘騙他們投降有八百多人之後,用欺詐手段一天把他們殺光了,這形成了別人眼中其殘忍無道的固有形象認知,自然也會受到同僚和皇帝的猜忌;四是軍事素養不高,帶兵打仗,紀律嚴明是第一條,而李廣李廣“行無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毫無紀律可言,而以兄弟義氣和感情作為統兵的方式方法,這顯然不具備作為一名合格軍事指揮家的基本素養和要求,在優秀軍事家和理論家充斥的官僚集團中,對其軍事才能的認可和職位的晉升自然也不會太有利。

    總之,李廣性格和才識的侷限性,顯然是“難封”的重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是真正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