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寶寶從媽媽肚子裡面出來了以後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離開了熟悉的環境,來到了陌生的世界和媽媽見面,當寶寶還不適應這種感覺就會哭鬧,直到媽媽的出現並且抱起安撫寶寶才得到解決,可是這樣有人說會讓寶寶變成“落地響”,會讓寶寶更黏媽媽,寶寶就會很難帶。如果寶寶在吃飽換尿布之後還哭就讓寶寶哭個夠。我覺得這樣做是錯的,我覺得不要說寶寶了就是大人突然換了個環境都會有一定的恐懼心理,總是希望有熟人跟自己在一起,更不要說才那麼一點大的寶寶,寶寶最熟悉的人就是媽媽,如果媽媽都不去安慰寶寶,那我覺得寶寶的心理恐懼不會減少只會增加,雖然這樣對於寶媽來說累了點,但是我覺得至少這樣可以讓寶寶有足夠的安全感,讓寶寶在他認為安全的地方來接受新的世界,總比寶寶在恐懼中接受現實要好。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4
回覆列表
  • 1 # 芝麻育兒

    很多爸媽都知道從小就要給足寶寶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寶寶會更喜歡探索未知的世界,有更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但是,安全感看不見摸不著,到底爸媽要怎麼做,寶寶才會有足足的安全感呢?

    安全感源於心理學上的“依戀“概念,並不是寶寶生來就有的,而是幼年時期在和媽媽(或其他主要照料者)的互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父母在和寶寶的互動中,注意做到以下3點,就可以幫寶寶建立起安全型依戀,也即我們所說的安全感。

    1、總是及時、有效地迴應寶寶的需求

    嬰兒時期,哭就是寶寶和父母交流的最主要形式。當他們不舒服了、餓了、困了、冷了、想跟父母玩了,都會用哭聲來表達。這時,父母作出反應,抱起寶寶、餵食、輕輕搖晃、溫柔安慰……

    這些看似不重要的行為順序在寶寶和父母的生活中反覆發生著。持續一段時間後,寶寶就會形成對父母的期待,就會知道父母會怎麼對待自己的哭聲(需求)。寶寶會明白“當我有需求時,父母就會迴應我,幫助我”。這就是安全感最初的摸樣。

    作為父母,要想及時、有效地迴應寶寶的需求,就必須讀懂寶寶不同形式的溝通訊息,如,聽得懂哭聲、看得懂肢體動作、表情、語言等。讀懂了寶寶的需求,然後第一時間用語言或動作迴應,讓寶寶知道父母已經聽到了自己的需求。這樣寶寶會明白自己是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被父母聆聽的,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可以預測的,這是建立安全感的基礎。

    既然哭是寶寶表達自己的主要方式,那父母就要探究哭背後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讓寶寶停止哭泣。有很多父母特別見不得寶寶哭,只要寶寶一哭,就想趕快止哭,剛開始可能還給寶寶溫柔地講道理,如果寶寶不聽繼續哭,那就威脅“你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 、 ”我數三下,你再哭我就走了啊“……寶寶不哭了,讓寶寶哭的問題就解決了嘛?長期不允許寶寶哭,寶寶就會覺得自己的需求被忽視了,就會容易失去安全感。

    2、父母的情緒要保持平和、穩定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驗吧:自己心情好的時候,怎麼看寶寶都覺得好可愛,抱著寶寶親個不停,對寶寶的各種需求都很有耐心地迴應,說話也特別溫柔;工作受挫、心情不好的時候,或者因為寶寶不肯好好吃飯、不能按時睡覺、不聽話等,我們就會控制不住地對著寶寶大吼大叫。父母這種情緒的不穩定會給寶寶造成困惑,“爸媽到底是愛我還是不愛我呢?“

    如果爸媽的情緒經常如此波動,給寶寶的迴應方式總是不一致,一會兒及時迴應、無條件接納,一會兒直接忽略、甚至大聲呵斥,寶寶就會變得焦慮,因為他不知道爸媽下一次會怎麼迴應自己。這樣的狀態,如何能建立起安全感呢?

    爸媽們千萬不要讓自己不穩定的情緒傷害了寶寶的安全感,而是要以平和、穩定、積極快樂的情緒和寶寶相處,這樣寶寶才會信任父母,建立起安全感。

    當然,爸媽也是人,是人就肯定會有發脾氣的時候。只要次數不多,等心情平復後,與寶寶保持溝通,跟寶寶說明自己為什麼發脾氣,並跟寶寶道歉,請求寶寶原諒,擁抱寶寶。那偶爾的發脾氣也不足以影響到寶寶的安全感。

    3、父母要高質量陪伴寶寶

    很多父母每天也花了大量時間陪伴寶寶,但質量卻不佳。這是因為,雖然他們人在寶寶身邊,但心早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這種“人在心不在“的陪伴,會讓寶寶覺得自己不受重視,爸媽陪著自己還分心考慮其他的事情,這對安全感的建立是一種破壞。

    陪伴寶寶的時候,請放下手機、關掉電視、清空腦子裡關於工作、生活等一切雜念,專心陪伴,就把自己變成一個寶寶的玩伴,享受沒有目的的玩樂。陪伴時間可以固定,這樣寶寶每天都會有期待,知道爸媽會在特定時間陪伴自己,就不會因為你去上班了、去做飯了,而擔心爸媽不理會自己了。

    情緒平和、穩定的父母,高質量的陪伴,總是及時、有效地迴應寶寶的需求,寶寶才會確定“爸媽會永遠在那裡,會一直保護我“,才能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邁出獨立的第一步,才可以放心地區探索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

  • 2 # 育兒知識分享

    現代的科學育兒理念非常重視孩子的安全感,幾乎所有的育兒知識都會提到這一點,所以,怎麼給予寶寶安全感成為很多媽媽關心的事情。

    足夠的安全感不僅能讓寶寶在當時保持愉快、滿足的情緒,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成年後的性格,以及處理人際關係、情感等的方式。已有研究發現,如果寶寶在幼年時期長期缺乏安全感,成年後會冷漠、自卑,不能正確的處理人際關係和情感、婚姻等問題,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理問題和暴力傾向。

    怎麼給予寶寶最大的安全感呢?當媽的都應該知道。

    1、1歲前媽媽要親自帶。

    對寶Bora說,媽媽是最溫暖的港灣,是最可信任的,媽媽的陪伴和愛是寶寶安全感的基礎。1歲前是寶寶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媽媽最好親自帶寶寶,親自帶並不是說全職帶孩子,不是不能上班,事實上,幾個小時的分離並不會破壞寶寶的安全感,每天下班後自己帶寶寶,同樣能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只是不要長期分離,如交由老人帶回老家,如果請保姆帶寶寶,也不要經常換人,保持穩定的的依戀關係有利於寶寶的安全感。

    2、6個月前要多抱。

    能給予寶寶安全感的是擁抱而非食物,6個月的小寶寶非常脆弱,出生後,脫離了媽媽溫暖安靜的子宮,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寶寶會因為缺乏感而哭泣,在6個月前一定要多抱寶寶,輕輕的擁抱,溫柔的唱兒歌,會讓小寶寶安心又滿足。

    不要擔心抱的多會寵壞寶寶,寶寶的小腦瓜還沒有能力透過哭來控制大人。

    3、多安撫寶寶。

    透過溫柔的撫摸、洗澡後的撫觸等,與寶寶肌膚相觸,因為面板的感覺靈敏,媽媽和寶寶肌膚直接接觸會給予寶寶很大的安全感。國外的醫院接生後通常會把孩子放在媽媽胸前,讓剛出生的小寶寶光著身子貼在媽媽裸露的胸前,研究證明,面板接觸可以讓大腦分泌促進生長的化學物質,還可以讓寶寶和父母更親密。

    我家小寶在哭鬧時我輕輕撫摸他的頭,摸摸他的耳朵,輕捏他的胳膊和腿,他會很快停止哭泣,經常在撫摸中就睡著了。

    4、及時迴應,滿足寶寶的需求。

    聽到寶寶哭,或者求助的聲音,要立即迴應,即使不能馬上到身邊,也要說,“媽媽在這裡”,讓孩子知道他是安全的,有人陪伴他。孩子對食物、舒服的衣服、擁抱等的需求,要及時的滿足,

    週末保姆休息的時候我是一個人帶孩子,有時小寶睡醒了,我正在做家務或者上廁所,聽到寶寶的哭聲,我通常是先大聲說“你醒了嗎,媽媽在這裡,馬上抱嘟嘟了”。然後儘快的到孩子身邊。如果孩子多次得不到迴應,哭鬧時沒人管,他會覺得被拋棄了,會恐懼和不安。

    5、媽媽的情緒要積極穩定。

    媽媽保持積極穩定的情緒,不僅能讓寶寶得到周到的照顧,也能給寶寶傳遞積極健康的資訊,讓寶寶在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中成長,寶寶自身的情緒也能積極穩定。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體,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錢錢。(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學漢字】,不說別的,就完全無收費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 3 # 巧妙媽育兒

    首先,我非常贊同你的觀點。

    寶Bora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他們十個月所生存的環境忽然發生了變化,使他們感受到了恐懼,寶寶就會用哭聲來表達他的情緒,同時吸引他人,主要是媽媽的注意來滿足他對安全的需求。

    其次,寶寶出生為什麼會哭泣。

    一是醫學上的吐出異物,表明寶寶呼吸正常,沒被異物堵塞,如果孩子不哭,醫生會把寶寶倒立並拍屁屁,讓寶寶發出人生第一哭,我生女兒時就這樣,我家先生看到寶寶嘴裡吐出異物才哭的。現在看了一些心理學上的知識才知道第二個原因,寶寶因為對陌生世界的恐懼才發出的哭聲。

    最後。從心理學角度分析。

    三歲以前是培養寶寶安全感的關鍵期。特別是媽媽的陪伴,在這期間媽媽有離開兩週以上,都會對安全感的形成有影響。因為寶寶的世界,依然認為他與媽媽的世界是一體的,媽媽就是他的全部,他就是神,他的任何需求,媽媽都應該立馬迴應,也就是處於一元關係中,否則就會產生不安,就會哭泣,把自己變成魔一樣,去攻擊整個世界。

    具體做法。

    媽媽專心致志且愉快的陪伴寶寶,關注寶寶的一切活動,與寶寶遊戲,逗寶寶開心,進入寶寶的世界,寶寶有任何需求都要及時迴應,寶寶需要抱就抱,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溫暖,慢慢地與外部世界形成聯結。只要做到前面的方法,孩子會逐部接納並適應外部世界,慢慢地過渡到二元世界,不再害怕分離。

    所以你的做法很好,如果滿足了寶寶的吃喝拉撒睡,仍然哭泣,媽媽就抱著他好了。這樣媽媽肯定會很累,但是能讓寶寶獲得安全感,對他們的心理成長有益也是值得的。過去很多人,怕孩子形成依賴性,故意不抱孩子,任他們哭的做法是不科學的,長大後很多人缺乏安全感都與小時候的養育有關。

  • 4 # 嘟嘟寶貝

    關於寶寶安全感的建立,很多媽媽都很關心,嬰兒時期能得到足夠的安全感,不僅能讓孩子在當時保持愉快、滿足的情緒,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成年後的性格,以及處理人際關係、情感等的方式。已有研究發現,如果寶寶在幼年時期長期缺乏安全感,成年後會冷漠、自卑,不能正確的處理人際關係,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理問題和暴力傾向。

    怎麼給予寶寶最大的安全感呢?

    1、1歲前媽媽要親自帶。

    對寶Bora說,媽媽是最溫暖的港灣,是可依賴的,1歲前是寶寶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媽媽要親自帶寶寶,親自帶不是不能上班,事實上,幾個小時的分離並不會破壞寶寶的安全感,每天下班後自己帶寶寶,同樣能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只是不要長期分離,如交由老人帶回老家,也不要經常的變換照顧寶寶的人。

    2、6個月前要多抱。

    能給予寶寶安全感的是擁抱而非食物,6個月的小寶寶非常脆弱,出生後,脫離了媽媽溫暖安靜的子宮,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寶寶會因為缺乏感而哭泣,在6個月前一定要多抱寶寶,輕輕的擁抱,溫柔的唱兒歌,會讓小寶寶安心又滿足。

    不要擔心抱的多會寵壞寶寶,寶寶的小腦瓜還沒有能力透過哭來控制大人。

    3、多安撫寶寶。

    透過溫柔的撫摸、洗澡後的撫觸等,與寶寶肌膚相觸,因為面板的感覺靈敏,媽媽和寶寶肌膚直接接觸會給予寶寶很大的安全感。國外的醫院接生後通常會把孩子放在媽媽胸前,讓剛出生的小寶寶光著身子貼在媽媽裸露的胸前,研究證明,這一舉措能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

    我家小寶在哭鬧時我輕輕撫摸他的頭,摸摸他的耳朵,輕捏他的胳膊和腿,他會很快停止哭泣,經常在撫摸中就睡著了。

    4、及時迴應,讓寶寶知道你在他身邊。

    聽到寶寶哭,或者求助的聲音,要立即迴應,即使不能馬上到身邊,也要說,“媽媽在這裡”,讓孩子知道他是安全的,有人陪伴他。週末保姆休息的時候我是一個人帶孩子,有時小寶睡醒了,我正在做家務或者上廁所,聽到寶寶的哭聲,我通常是先大聲說“你醒了嗎,媽媽在這裡,馬上抱嘟嘟了”。然後儘快的到孩子身邊。

    如果孩子多次得不到迴應,哭鬧時沒人管,他會覺得被拋棄了,孤立無援。

    只要用心,做得到位,保證寶寶的安全感沒有問題。

  • 5 # 土豆和西紅柿zc

    這樣做給予寶寶最大的安全感:

    1.高質量的陪伴

    2.不要邊玩手機或邊看電視陪孩子

    3.當孩子粘你的時候就是她特別需要你的時候

    4.陪她玩

    5.睡前陪玩很重要,能提高寶寶睡眠質量

    6.重視寶寶每一次改變

    7.當她因為某個事害怕時,悄悄轉移注意力

    每一位寶寶的降臨都是天使般的降臨,她選擇我們做她的父母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在寶寶小的時候給足她安全感將會對她未來的生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願我們都能夠多點耐心,再多點耐心!

  • 6 # 3歲鍾老師

    我一直支援自然教法,不受外界的影響,純粹的與孩子溝通,感情聯接,感受孩子的感受,你便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及時給他滿足與關注,孩子自然就能得到極大的滿足感。

    打從懷孕開始,我就常常和肚子裡的寶寶說“我愛你”,寶寶出生後,我排除一切困難,堅持純母乳,按需餵養,只要寶寶想吃,我就給,讓寶寶感受到這是她值得擁有的營養與愛。現在我的寶寶18個月,我還在堅持母乳,常常高質量的陪伴她,只要和她玩,我就不拿手機,全心全意的陪她開心,打鬧。

    不隨便換監護人,曾經我的婆婆想帶孩子在身邊養,讓我出去工作,但是我拒絕了,我辭職,回家帶孩子,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工作可以換掉。

    現在我的孩子被我帶得很好,愛笑,非常活潑開朗,見人有禮貌,她膽子也很大,敢一個人走進黑乎乎的房間也不害怕,所以,我覺得我已經給到她極大的安全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中你最看重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