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22812813963

    杜甫小時候很貪玩,連板凳都坐不住,長到五六歲連一首詩都記不住。讓爺爺很生氣。在爺爺的嚴厲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貪玩的習慣。發奮苦讀,為了練好詩,他練習的習作裝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後曾在詩中表達了他對於詩歌創作的心得。那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2 # 使用者2416499836712

    在鞏義市站街鎮有個名叫南窯灣的小村莊。南窯灣村背靠黃土嶺,面臨東泗河,滿村青楊綠柳,竹籬瓦舍,風景十分秀麗。村中央的土嶺上,由西向東冒出三個山頭,很像一個老式筆架,這就是有名的筆架山。

    筆架山下,硯池旁邊,有一所院落,院內有幾間瓦房、一孔土窯。院門西側的牆上嵌著一塊五尺多高的青石碑,上面刻著“詩聖故里”四個大字,這裡就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誕生的地方。在這裡,還留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杜甫從小聰穎過人,三歲能認字,五歲能背詩。七歲時的一天,他和同村的孩子在河灣裡玩耍,突然看見從遠遠的南天飛來一隻美麗的鳳凰,越飛越近,飛著飛著,翩翩落在河灘上。杜甫跑到河灘看時卻不見鳳凰,只見河灘上放著一顆五彩鵝卵石。杜甫又驚又喜,急忙拾起來。同村的小夥伴們出於好奇,都圍上來爭奪著想要看看。杜甫生怕別人搶去,急中生智隨手把卵石放到嘴裡。誰知那卵石非常光滑,剛放進嘴裡,“咕咚”一聲嚥進肚子裡去了。孩子們都嚇壞了,一窩蜂跑到杜家告訴了杜甫的母親。杜母也嚇得變了臉色,急忙叫人請醫、灌藥,想讓杜甫把卵石吐出來。村裡父老鄉親也都趕來,對天禱告,祈求保佑杜甫平安無事。就在這時,杜甫突然感到肚裡有一股熱氣直往上湧,最後實在忍不住了,就“哇”的一聲嘔吐起來。這一吐,只見滿屋子五光十色。大家以為他把卵石吐出來了,可是仔細一看,哪裡是卵石,而是一串串光彩奪目的詩句。

    據說,這些詩句剛好組成了杜甫最早的《詠鳳凰詩》。說也奇怪,從此,杜甫心裡總有一股苦悶不平的氣,只要看到人民受苦受難,心裡就難受,就翻騰,一翻騰就順口吟詠出感人的詩章,訴人民之苦,道百姓之難。杜甫就這樣懷著苦悶不平的氣,度過了一生,寫出了許多同情人民群眾的詩章。雖然他官至檢校工部員外郎,但歷代的封建統治者總把杜甫視為眼中釘、肉中剌,極力誣衊貶低,對杜甫的誕生地,更是無人問津。

    到了清朝雍正年間,有個名叫張漢的舉人上京應試。開科那天,他在考場上如坐針氈,咬著筆桿寫不出來。正在他發愁的時候,恍惚間,看見一個方巾青衫老人飄然走來。那老者對張漢笑著說:“你怎麼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呀?”說著順手展開一張薄紙。張漢看時,原來是杜甫的五言律詩一首。老人指點之處,正是“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兩句,這好像一把鑰匙,使張漢茅塞頓開。張漢揉了揉眼睛,想仔細看看面前的老人。但是在靜靜的考場上,哪裡有什麼老人?張漢顧不得多想,提筆做起文章來。結果三場得意,中了進士,欽點為河南府尹。於是,張漢興高采烈地帶著僕役隨從,赴洛陽上任去了。

    一天,走到窯灣紅土溝,張漢隔轎看到一個老人走過轎去。張漢覺得這人老人十分眼熟,好像在哪裡見過。皺眉一想,猛然想了起來:這不正是考場裡指點自己文思的老人嗎?他趕忙命轎伕落轎。可是當張漢走出轎時,老人卻沒影了。詢問左右人役,都說沒看見什麼老人。張漢心裡狐疑,就步行來到村裡打聽附近有沒有名人遺蹟。老百姓指著筆架山下的院落說:“這個宅院,是唐朝杜工部誕生的地方。”張漢一聽說杜工部,頓時恍然大悟,急忙撣衣整冠,入院拜謁。抬頭望去,只見蒿草滿院,十分冷落。張漢很自然地想到了杜甫憂國憂民、悲苦潦倒的一生,不禁長嘆:“一代詩聖,身後竟蕭條至此!真是文章憎命達啊!”又想起兩次見到方巾青衣老人,斷定是詩聖無疑。於是他焚香拜謁杜甫誕生的窯洞,瞻仰筆架山,然後登程上任,一路上感慨不止。

    張漢到任後,不時想到杜甫,常常夜不能眠,就派人查尋杜甫後裔,還親自主持為杜家建起家廟,把杜甫誕生的故居修葺一新,並在故里門前樹起一塊石碑,親筆書寫了“詩聖故里”四個大字,刻到碑上。

    後來,張漢又帶人去到康店的北邙嶺上,把杜甫的墳墓修整了一番。從此,前往杜甫故里謁拜的人更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蒜苗如何焯水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