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言漫言
-
2 # 筱原123
劉備有句話:‘’芝蘭當門,不得不除!‘’。曹操雖然愛才,貌似寬容然內懷猜忌。對於侍才做世,不肯親附自己的人是不能容忍的。孔融因瞧不起曹操,“多侮慢之辭”,不分場合的冷嘲熱諷曹操,這那個領導都受不了。
崔琰因故無罪被罰,心裡不滿,還天天在家裡會客,門庭若市,這讓領導怎麼想,犯了錯誤還不認罪,還搞小團體,想幹什麼?造反嗎?這些名士文人大多出身世家大族,譽滿清流,自視甚高,目空一切,狂妄任性,這不是一般的領導能受得了。另外,曹操也是殺人立威,為了加強控制世家大族的勢力。
-
3 # 小非說傳奇
他們只是名士,他們的才能再那個亂世不適合,算不上人才,殺了還有用,不殺看著還噁心,文章寫的好在亂世沒用。又不是隻有你會,曹操自己就是文學大家,位置比較尷尬,還不會人情世故,不死都是怪事。曹操愛才愛的也是可以給他打江山的人,這才是曹操愛才
-
4 # 靈魂詩人郭萬振
孔融恃才傲物,屢次頂撞曹操。曹操是一代奸雄,寧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他。殺楊修也是同等道理。比他聰明瞭也不行。
-
5 # 豹眼看歷史
“青青子衿,悠悠吾心!”
歌以言志。一曲《短歌行》,把曹操發自內心的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志向,展示的淋漓盡致。
可就是這樣一位渴望“周公三哺,天下歸心”的曹操,卻把一時名士賢才孔融,崔琰殺掉了,讓人大跌眼鏡。
其實,如果是你,任何人,在曹操的位置上都會殺他們。他們的死可謂咎由自取。
作為政治家,一代梟雄,曹操深知人才對成就霸業的重要性。招納天下英才,絕不是一起喝茶聊天,彼此欣賞,談古論今而已。目的是打造自己平定天下成就霸業的團隊。
“唯才是舉”,可以不論道德品質,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但前提是必須為我所用。一個不能為我所用的人,如果跑到競爭對手的陣營去了,那他能力越大,對自己構成的危害就越大;一個負能量的人,如果言行不能跟團隊保持一致,不能融入到團隊中來,他的名氣越大,對團隊造成的壞影響就越大。
統一戰線是有原則的,要妥協,也要鬥爭。
作為政治家,曹操是有度量的,也是深諳此道的。
雖說是“宰相肚裡能撐船”,但總尿不到一個壺裡去,問題就嚴重啦。當達到一定程度,或者說利害平衡發生變化的時候,那就離死不遠了。
孔融,崔琰都是如此。
孔融,字文舉,魯華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
融四歲,能讓梨。十三歲時,其父過世,孔融悲傷過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來,州里因而稱讚他的孝行。孔融自小就被當作教育道德楷模。孔融少年勤奮好學,能詩善文,建安七子之首。
曹操作為歷史上少有的禮賢下士的典範,為何就容不下孔融這樣一代名儒呢。
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下鄴城,為其子曹丕納袁熙妻甄氏,說“甄氏真吾兒之妻也,”曹操對這個婚姻非常滿意。 不料孔融聽說後寫信給曹操,說“從前武王伐紂,把妲己賜給周公。現今您又效仿武王,將甄氏賜給世子,又是一段佳話啊。”
曹操,心想,我咋就沒聽過這個典故呢?於是便問孔融啥個意思啊?孔融輕飄飄地說“現在這個情況不就是嗎?”這還了得,就曹操這個老脾氣,哪能受得了這個啊,你這是拐著彎兒罵我們爺倆啊!可曹操想做大事,不能因為這個就辦孔融吧,要不誰還跟著混哪?再說,這事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孔融說得是呢!忍忍吧,不過這個樑子算是結下了,給他攢著吧。
後來,曹操以“酒可亡國”為名頒佈了一道禁酒令。嗜酒如命的孔融立馬不幹了,大發牢騷,專門寫了一篇《難曹公表制禁酒令書》來懟曹操,旁徵博引,列數聖賢先哲因酒而建功立業的史實和傳說,並且盛讚“酒之為德久矣!”。並且說啥子“堯不喝千鍾酒就不能太平治世,孔夫子不喝上百觚,就不會成為大聖人。總之吧,酒就是好的不得了,你不能禁止。說完就回家,和一群狐朋狗友飲酒作樂去了,全不把禁令放在眼裡。
曹操也是好酒家,否則哪來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哪?! 東漢末年,連年征戰,歲儉民飢,“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糧食都快沒有了,酒這種奢侈品不如省省吧!可以說,曹操是站在一個政治家的角度做出的利國利民的決策的,可孔融偏偏要擺出一副名士書生的做派來,發表高論。
孔融作為當時的名士,建安七子之首,相當於今天的媒體大v,一言一行足以影響輿論走向。曹操即便宰相肚裡能撐船,但也經不起孔融如此挑釁,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啊。於是乎,曹操授意郗慮,表奏孔融罪狀,最終以“違反道德,敗倫亂禮”的罪名誅殺孔融一家。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言論雖然有罪,但罪不致死。如果據此殺掉孔融,最多就是量刑過當,也能堵住世人的嘴,不過不能讓曹操站上依法治國的高度,對自己不利,得另想想轍。
這個“違反道德,敗倫亂禮”是不是“莫須有”呢?還真不是。
孔融說過,最驚世駭俗的言論當屬“親子無親論”。 他是這麼說的。:“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父親有什麼值得孝順的,自己不過是他一時情慾的產物。母親又有什麼恩情呢,就好比一件器物暫時寄存在瓶子裡,分離後跟瓶子還有什麼關係呢?
我靠,這番言論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夠大逆不道的,更何況在以“孝治天下”的東漢哪?! 這不是作死嗎?
不僅如此,孔融還藐視聖人。有一天,禰衡向孔融拱拱手,“你就是仲尼不死啊”,孔融隨手還禮,“你就是顏回再生啊!”很不巧被臥底調查取證的郗慮聽個正著。大逆不道,證據確鑿。殺你沒商量。
不拘一格,“唯才是舉”的曹操真的會因為孔融的不忠不孝而誅殺他嗎?不是的。
根本而言,還是政治的對立。孔融旗幟鮮明地將自己的命運與形同傀儡的漢獻帝聯在一起,處處與權傾朝野的曹操作對,由此鑄成了閤家被殺的悲劇。
其實,開始孔融與曹操的關係還是不錯的,這是基於他們匡扶漢室的共同政治立場。但沒多久,曹操就“挾天子以令諸侯”,想成就自己的王霸之業,而孔融始終是漢室王權的堅定維護者。兩人政治關係,自此分道揚鑣。 其中兩件事真正觸到曹操的逆鱗,讓他不得不痛下殺手。
其一,“請準古王畿制”。曹操政治所要經營的第一步就是以魏郡為中心,,以冀州為依託,謀求封國建制。而孔融偏偏上奏說應當遵照古時京師的體制,穎川,南陽,陳留,上黨,三海近郡,不封爵諸侯。其意圖就是為了抑制曹操擴大地盤,防止曹操自立為王,曹操要想完成霸業就必須除掉孔融這塊絆腳石。
其二,“崇國防疏”。劉表種著皇家的地,卻年年不交公糧。朝中有人主張討伐,孔融卻丟擲“崇國防疏”的論調,說劉表雖然昏僭惡極,罪不容誅,但考慮到國體和國防需要,還是應當隱瞞劉表祭祀天地這件事。就你小子這點花花腸子,老奸巨猾的曹操又怎會看不出來,這是在為劉表開脫,為的是保留漢室宗親的諸侯力量來牽制他呢?曹操要成就霸業,就必須掃出豪族政治障礙,而孔融不改名士派頭,不識時務,擁劉貶曹,在輿論上對曹操的王霸之業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終於在一次又一次口無遮攔之後,被曹操幹掉了。
至於崔琰,情況不同,根本而言,性質一樣。時間關係,下次再說。
回覆列表
曹操愛才是事實,但不是他所有的都用的上,孔融、崔琰是他不想用,所以自己不想用別人也休想,故殺之,而像楊修此人又是因為才氣露得太足了,故殺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像這些人有才但是與曹操性格不符合、不相迎,所以隨便找個藉口都殺了。像關羽和徐庶一個是忠義無雙,一個是孝子,比較符合曹操的性格,就算用不著也捨不得殺他們。所以這個是跟性格相不相容有直接關係,並不是因為是才都會惜,更可能曹操心裡根本沒覺得他們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