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縹緲峰下一粒沙
-
2 # 歷史神秘人
《天官圖》是民間掛在中堂之間的畫,上面有一個“天官賜福”的美好願望,就是人希望天官賜五福給自己,而這個天官正是郭子儀,因為在古代歷史那麼多人,找來找去也只有郭子儀做到了五福俱全了,大家也自然希望像郭子儀那樣過的幸福和美滿。
《尚書》記載五福就是;一壽,二富,三康寧,四攸好德,五善終命。《新論》指的是壽,富,貴,安樂,子孫多。這兩本書說的也是差不多,五福就是說要壽命長,夠富貴,活的健康快樂,無病無災善終,子女孫子夠多。郭子儀也正符合這五個條件,五福就給他湊齊了,難怪大家都羨慕他,希望活的像他那樣就好啦!
郭子儀壽命真夠長的了,他活了85歲啊,古代人平均壽命也就三四十歲的郭子儀居然能活到85歲,還真有的奇蹟的感覺啊,活到了兩代人的歲數,不得不讓人欽佩,就算到了醫療水平發達的現代,能活到85歲的也並不多啊,可見郭子儀活的真夠堅挺的。要知道郭子儀可是武將出身啊,經歷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竟然能在戰場上活下來,還活的那麼長,真是上天的庇佑啊,運氣槓槓的,不得不讓人佩服。郭子儀至少一生沒有什麼大病大災,好好的活到了85歲,這真讓人羨慕啊,給人的感覺,就是老天庇佑他,誰都想郭子儀那樣被老天呵護啊!
郭子儀一生的確富貴,既榮華富貴亦有錢,生活無憂啊!郭子儀因為戰功赫赫,有兩次匡扶大唐之公,平定安史之亂,官拜太尉,中書令,封汾陽郡王,官位可謂做到極致了,還被賜王爵,要知道唐朝只有皇室中人才會被賜王爵,郭子儀做到了郡王,可謂大富貴一身啊,身份真夠貴重的啦!既然官位夠高,又有王爵,何況他又是皇帝的親家,肯定有錢的很,反正郭子儀家裡的錢花不完,他不用貪汙受賄,正經的錢就花不完了,這一輩子真是錦衣玉食,頂層人物的享受,真是讓人羨慕啊!
郭子儀這一生過得健康快樂,郭子儀這個人很好,品德好,沒有架子,待人溫和親厚。在朝堂上,皇帝器重他,同僚都尊敬他!不管同僚是好人還是壞人,都喜歡和郭子儀打交道,喜歡郭子儀的為人,郭子儀和什麼人都相處融洽,大家認可郭子儀的品德,能讓所有人都認同的人,實在是人生贏家啊!郭子儀品德真的很好,老百姓也喜歡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郭子儀開啟自己的家門,讓老百姓進來隨便參觀,表示自己無私平等,老百姓還真的進去看了,瀏覽一番,感覺堂堂的汾陽郡王原來也沒有什麼兩樣嘛,很親切真實!郭子儀就是這麼一個人,幾乎大家都喜歡他,和他交朋友,上到官員下到百姓都吃得開,郭子儀這一生真活的開心啊,沒有什麼煩惱,朋友多當然開心嘛,沒有人暗害他,活到這個份上真的讓人無話可說啊,讓人羨慕!
郭子儀的確子孫多啊,有八個兒子,兒子都很出色,幾乎都是做官的,有做武官,有做文官的,官位還不低。他有個兒子叫郭曖的,娶了皇帝的女兒昇平公主為妻,和皇帝結成親家,真是夠富貴的啦。郭子儀不僅子孫多,而且兒子們也爭氣,個個做了官,也孝順郭子儀,兒孫滿堂,能活到這份上,還真不遺憾啊!正是郭子儀多兒孫,活的開心嘛,自然就活的長命了。都說多子多福,郭子儀就是個多福之人,真讓人羨慕啊!
郭子儀是功臣,所謂“功高蓋主”,有大功的臣子幾乎沒有什麼好下場,可郭子儀不同,得到了善終。所謂“功高蓋主上不疑”,郭子儀還真不受皇帝猜忌,皇帝還真的完全信任他!有一次昇平公主和郭曖吵架,郭曖怒氣之下打了昇平公主一巴掌,還說“你公主牛什麼嘛,沒有我父親,你李家還能當皇帝嗎。”,這就是有名的“醉打金枝”故事。委屈的昇平向父皇告狀,代宗聽了之後說“他說的沒錯,郭令公要想當皇帝,天下就不是我們李家的了。”,當然郭子儀事後也是綁子負荊請罪,代宗沒有處罰,輕輕的就放過了,也就郭子儀這個人,出了這樣的事,換成別人,早就被皇帝猜忌和打壓了,可郭子儀就是那麼受皇帝信任和器重,不會去懷疑郭子儀的忠誠度,功臣活到這份上還有什麼好說的呢,郭子儀一生都受皇帝的信任,真是人生贏家啊!
郭子儀死後,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陪葬皇陵,配享太廟,德宗罷朝五日,群臣集體出殯弔唁,皇帝親自扶棺送葬,還違反祖制讓墳墓加高一仗,郭子儀這一生生前活的風光富貴,死後也是如此的尊榮,真是人生的大贏家啊,不得不讓人羨慕和佩服,難怪大家都掛他的畫像,希望像他活的五福俱全,哪怕沾了邊也是極好的,郭子儀的確多福之人啊!
-
3 # 勝華
分甘以娛目,王羲之弄孫自樂。問安惟點頜,郭子儀厥孫最多。郭子儀八子七婿,都是當官,孫輩數十人,凡請安時,均不能一一辯認,唯有點頷是之。
回覆列表
我們先來了解《天官圖》是什麼
是中國古代民間懸掛在中堂內的畫,畫上人物是郭子儀。
再來了解“五福俱全”是指什麼
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五福俱全,才是真的有福之人。
而郭子儀的確符合這五種條件,是重臣中難得的善始善終之人郭子儀是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華州區)人,武舉出身,最大的功績是在安史之亂中成為收拾亂局的關鍵人物,先收復河北和河東地區,後協助廣平王李俶(唐代宗)收復長安和洛陽,屢抗吐蕃,成為唐之柱石。
(網路配圖)
雖然郭子儀最終走到高位,被唐德宗拜為太尉、中書令,稱之為“尚父”,算是達到了臣子所能達到的最高位置。他的仕途卻從來都不平坦。
安史之亂前就不用說了,不得重用,只是普通的將領;安史之亂後,功高震主,多次遭受宦官魚朝恩、程元振等人的離間誣陷,唐代宗也因安史之亂而對武將心懷顧忌,再不敢輕易相信他們。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郭子儀的狀態都是朝廷召他打仗,那他就去,打完立刻上交兵權。最慘的時候,郭子儀被貶為“山陵使”,山陵使是幹嘛的?給皇帝督建皇陵的。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郭子儀並沒有因為這樣的待遇而怨天尤人,依然保持本色。忠誠於天子,接受所有的安排,坦然自若,不卑不亢。在高位時不驕,在低位時不餒。經受住了所有苛刻的考驗。
郭子儀折服魚朝恩一事,更能看出他的品質某次,郭子儀在前線抵禦吐蕃,後方魚朝恩指使人挖掘其父墳墓。當時大臣們都嚇壞了,以為這下子他非反不可,誰知郭子儀不但沒反,還哭著說:“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殘人之墓,人今發先臣墓,此天譴,非人患也。”
意思是他長期帶兵,不能禁止手下士兵損壞百姓的墳墓,現在別人挖他父親的墳墓,這是上天的懲罰,不是有人和他過不去。
唐代宗感動不已,眾臣嘆其大度。
魚朝恩也有所觸動,設下宴席請他赴宴。宰相元載和郭子儀說,魚朝恩可能要在宴上對他不利,讓他多帶點兒人。
(網路配圖)
但郭子儀只帶了十幾個家僮,沒帶武將。這種排場在我們看來已經很大了,但在那個時代,相較於他的身份來說是輕車簡從。
魚朝恩都奇了,問他為什麼?郭子儀說我信你,用不著多帶人。魚朝恩很感動,說:“非公長者,得無致疑乎?”意思是如果不是您這樣的忠厚長者,怎麼可能不對我起疑心?
此後魚朝恩再沒針對他。
從這事兒可以發現,郭子儀和其他武將最大的不同在於,他並不是純粹的武人式思維,不但具有軍事天賦,還很有政治頭腦,並且小心謹慎,如此方能在險惡的官場保全自身,善始善終。
後世文武百官對他的敬仰,並不全是敬其軍功,還敬其品德智慧。
在封建社會里,會打仗只能算小本事,保得住自己不被“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才是大本事。
(郭子儀祝壽圖)
【結語】
郭子儀活到85歲,壽終正寢,諡號忠武,死後沒有遭到任何清算,一門顯貴。《新唐書》中這麼描述:“八子七婿,皆貴顯朝廷”。
第六個兒子郭曖就是“醉打金枝”的主角,娶了唐代宗的女兒,打了公主也沒事。
總之,郭子儀是歷代大臣最羨慕的那種人,自己位極人臣,帶著滿門富貴,最後還得善終,這在中國古代史上很少見,如同鳳毛麟角。所以《天官圖》不畫他畫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