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26717046746

    龍石村其他含義

    福建泉州市惠安縣下轄村

    因此地山上有塊巨巖,形似歐龍,故名龍石,早年陳王氏村民先後遷此,建居在龍石東南側,故以此石名稱為龍石。以所在地龍石自然含義而用。

    基本資訊

    中文名

    龍石村

    地理位置

    福建泉州市惠安縣

    面積

    5103.33平方千米

    村莊概況

    龍石村位於紫山鎮西北端,是一個面積5103.33平方千米的村莊,有村民790戶2637人。有耕地面積1635多畝。龍石村,地處紫山鎮西北部。2008年以來,村兩委堅持以“三個代表”主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富村強民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這一歷史機遇,堅持抓班子,帶隊伍,理清思路,完美製度,最佳化機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進了全村經濟建設和各項公益事業的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向前推進,基本達到泉州市寬裕型小康村標準,“三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2008年全村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0.254億元,人均年收入達到6564元,上繳國家稅收100萬元,村財政收入2538.4萬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基本達到福建省農村經濟水平

  • 2 # 細菌言

    九龍石

    “龍”舞深山石澗

      4月8日,一個朋友在閒聊中談起了石棉縣草科鄉的九龍石,他驚歎著說,“那些石頭太巴適了,你來了一趟石棉不去看看那塊石頭,簡直要遺憾終身。”

      4月9日,記者與九龍石的發現者張國軍一行來到龍盤山腳,尋找神秘的九龍石。龍盤山距石棉縣城兩小時車程,遠看龍盤山,綠草翠竹與白花花的峭壁相映成趣。龍盤山不高,卻格外秀麗。張國軍將記者帶到了龍盤山腳下的張應洪家,“他對九龍石最瞭解。”張應洪家幾代人都住在龍盤山的山腳下。上山前,他的兒子張舉國用樹枝做了一根柺杖給記者,“山上的路不好走,用這個扶著要好點。”

      九龍石有一大半裸露在外,石塊長約4米,寬約1.5米,高約1.3米,呈不規則的長方形狀。石體遍佈龍紋,格外打眼。

      張國軍撫摸著九龍石回憶說,“2002年,中國著名地質旅遊專家殷輝安教授一行對這些奇石進行過實地考察,他們一看這個石頭就說‘這個石頭真是太精彩了’,每個專家都跟這個石頭合過影。以前我為這塊石頭取名為‘龍蛇狂舞’,可是殷輝安教授覺得石頭上的圖形與北京故宮裡的九龍壁相似,他們數了一下,石頭上面果然有九條龍。殷輝安教授最後評價九龍石是‘空前絕後,世界少有’。” 張國軍越講越激動,站在一旁的張家父子反而平靜得多。“我們家幾個(子女)小的時候就喜歡在山上耍,好早以前就發現這塊石頭,回家來說很好看。於是我也上山來看,發現它真的很有特色。專家過來發現這個石頭奇特,於是我們才開始重視起來。”

      張應洪介紹說,離這裡不遠的龍宮山和小熱水下游、田灣河對岸的河谷裡也發現了這樣群龍橫生的奇石,“九龍石、龍宮山的群龍壁和這裡的九龍石和萬龍壁是兩個奇石密佈的地點。可能由於年代久遠,河床低陷,這些(石頭)才裸露出來。”

      從九龍石外山頂方向走,路越來越險。“注意點,這裡滿是荊棘。”熟悉路況的張舉國用早已準備好的鐮刀走在最前面為我們開路。一片荊棘被撥開之後,一塊石龍壁出現在眼前。

      在苔蘚密佈的巖壁上鑲嵌著成千上萬條姿態萬千,形狀各異的大龍小龍。“你看,有巨龍出海,三龍播雨,五龍狂舞。”張國軍指著崖壁上的石龍介紹著。在眾多“浮雕”中,最大的是巨龍出海,一條龍從龍壁中鑽出,尾部鑲在巖中,其狀好像是龍長吟一聲之後,即將昂首脫海而出,活靈活現。

      “當你置身於龍壁前,仔細觀賞,會發現這些龍好像遊弋在廣袤無際的大自然中,富有中華民族龍文化恢弘飄逸的神韻。”張國軍深有感觸地說道。

      站在萬龍壁前,俯瞰山下,青山綠水讓人心曠神怡。

      在下山的途中,記者發現,在龍盤山上還有幾塊孤石也同樣有龍形圖案,只是完整度和美觀度都遠遠比不上九龍石。張應洪說道,“我們之前推想下面那塊九龍石可能都是從上面的這塊巖壁下掉下去的,具體情況是怎麼樣,我們也不知道。只是九龍石不可能平白無故地成為一塊孤石。其他有石龍圖案的孤石可能也是從崖壁上掉下去的。”

      沒想到幽幽山谷之中,竟然深藏如此奇特的石頭,它們是怎麼形成的?

    地質運動造石

      看過九龍石的人都覺得這些石頭神奇而獨特,石棉縣攝影家協會會長王澤清曾多次上山拍攝奇石,對這些奇石的形成,他有自己的一些猜測。“第一次看到這些石頭的時候,覺得他們非常有個性,非常獨特。絕對不是人工雕刻而成的,我個人認為可能是火山熔岩造成的,所以說不能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玩攝影很多年了,也去過很多地方,這種紋路的石頭還只有石棉草科才有。”

      陳曉琳曾任石棉廣電局局長,1992年時,他是宣傳股長,曾隨林業局技術人員進入草科鄉拍攝奇石,“那塊石頭確實很奇特,新聞拍出來反響不錯,訊息在石棉電視臺播出之後送往雅安電視臺播出,最後還被雅安電視臺選送到中央電視臺播出。”

      談及石頭的形成原因,陳曉琳不敢妄加判斷。“我只是覺得石頭上的龍蛇紋路很逼真,石頭很奇特。至於形成的原因就沒怎麼考慮過。不過後來聽一些搞地質的專家說,可能是因為石頭的堅硬程度不一,所以造成了一些部分隆起,形成了彎彎曲曲的龍蛇狀。”

      草科鄉和坪村2組村民倪洪剛則有自己不同的觀點。他認為這些奇怪的石頭一定是恐龍的化石,“九龍石、萬龍壁上面的龍無論是長相還是身形都十分逼真,不是恐龍的化石是什麼呢?”倪洪剛覺得只有動物的化石才能形成如此逼真的造型。

      4月4日,記者聯絡到四川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土地資源系鄭子成博士,記者對奇石所在地的環境做了介紹。鄭子成將記者帶來的照片仔細檢視後,否定了村民所說的“恐龍化石”的可能性。“第一,如果是化石,殘留在石頭上面的就不應該是凸起的蛇龍形狀,而是動物的骨骼、牙齒等堅硬部分。第二,從石棉縣這個地方的地形來看,不容易產生化石。”至於奇石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鄭博士也不敢妄加判斷。“由於沒有實地考察,僅僅憑藉照片的話,我只能預測形成這種龍蛇紋理的可能。”

      鄭子成說:“這些石頭裡面可能含有兩種不同的成分,外面凸出來的龍蛇形狀,是抗風化效果強的,長時間都儲存下來了,而另外一部分是抗風化弱的,時間長了就被風化掉了,所以石頭才形成凸出和凹陷狀。”

      “這種奇石大約形成於6500萬年前,形成這種龍蛇狀的紋路是因為石頭裡的成分不一樣,凸出來的是石英質,它的硬度比較大,抗風化能力強。而沒凹進的部分是大理石,硬度相對比較小,抗風化弱,風化情況嚴重。”

      石塊為什麼會形成彎彎曲曲好似龍蛇一樣的“浮雕”呢?

      郭建強說:“(這些紋路)主要在高溫作用下,造山運動中擠壓形成的。”郭建強還談到,“我們在其他地方做地質考察時,在高原地區有變質岩的地方也見到過這種形狀結構的石頭。不過造型和紋路都沒有在草科發現的逼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臟病患者該怎樣向醫生準確描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