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長鶯飛二月天Y
-
2 # 寶媽寶爸管家
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並不只是孩子的問題,父母們也有責任。只有明白了有些道理,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一些行為,給孩子一個公正的評判。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叛逆?
其實叛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只有站在父母的角度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叛逆。假如你站在孩子的角度,他是不會覺得自己叛逆的,他只會覺得父母管我管的太多了。
為什麼父母會覺得孩子叛逆呢?
主要是因為小時候孩子完全依賴父母,父母叫他怎麼樣,他就會怎麼樣,不聽話打一頓就可以了。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開始有獨立意識。特別是從小學二三年級開始,孩子不再是言聽計從的乖孩子,他開始有主見,會產生更多自己得想法。
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孩子不再像以前那麼聽話,甚至會跟父母對著幹。這時候父母會覺得孩子跟以前不一樣了,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開始叛逆了。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特別叛逆呢?一、人格教育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沒有及時開展人格教育,等他長大後就可能表現得很叛逆。有些父母覺得大道理都有教過孩子,但是孩子不按常理出牌啊!大多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想讓孩子聽自己的話,首先自己就要做到一個標杆,用自身的行動去影響孩子。
二、家庭環境
有些夫妻關係不好,吵架之後習慣性找孩子出氣,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容易感覺不到家的溫暖。甚至有些家長修養不高,脾氣不好,動不動就打罵孩子。如果孩子性格比較執拗的話,很容易產生叛逆。
如果孩子不聽話,我們要怎麼辦呢?
1、要做倒先理解孩子
比如孩子有一個手工沒做好哭了,很多父母會說:不就一個手工嗎,有什麼哭的,不會接著做唄。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孩子也不例外。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理解孩子,然後想辦法讓孩子安靜下來。孩子只有感覺自己被理解了,才會聽媽媽的。當然媽媽也可以讓孩子哭一會,這也是孩子釋放壓力的好辦法,對培養孩子的情商也有好處。
2、不要給孩子打標籤
孩子寫作業,有一個題不會,父母就說孩子太笨了。你覺得這樣說有道理嗎?父母自己小時候寫作業就什麼題都會嗎?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就事論事,幫孩子解決當前的問題,給孩子講明白,這樣孩子才會尊重你,聽你的。
3、學會跟孩子說話
孩子跟別人不同,他既是你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只不過這個“人”不成熟而已。很多父母都會站在家長的位置上去跟孩子溝通,比如平時總是習慣跟孩子說:“少吃零食!”“不許看手機!”“不許出門!”等等。
父母們想一想,我們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特別討厭父母的這些“不”字呢。其實同樣的事情,我們也可以換個方法,比如不讓孩子看電視,我們可以說:寶寶,電視需要休息了,來和媽媽一起玩玩具吧。
還有收玩具,很多父母會說:趕緊把玩具收起來。如果換成:我們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呢,是不是好很多呢!還有寶寶洗澡玩水不出來,很多父母會指責孩子不聽話或者命令孩子趕緊出來,如果換成:你快點洗完,媽媽等你一起讀繪本呢?
4、說一不二
很多父母特別是老人,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一直在旁邊說:你不聽話,我就如何如何。而很多時候他們都是在那裡說,而沒有采取行動,結果孩子越聽越皮,越大越不聽話。
5、讓孩子參與生活很多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看到孩子過來,總是把孩子趕到一邊,怕孩子搗亂。等到孩子大了之後什麼也不做,又怪孩子不聽話,一點責任心也沒有。
其實研究表明,從小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好的。所以如果你洗碗的時候,雖然孩子不會洗碗,但你可以讓孩子幫你拿一些碗筷。這樣孩子學會了做家務,還不會搗亂了,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6、耐心
孩子叛逆尤其是叛逆的厲害,一般父母都會比較急躁,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在管教上就會過於急功近利,造成孩子更叛逆,所以我們要耐心的教導孩子不要急躁。
7、平常心
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是很正常的,所以對於不是很過分的事情,也不要和孩子過不去,用愛接納和溫暖孩子的心。
8、不要嘮叨
一般孩子叛逆很大程度上都是嘮叨造成的,我們做父母的都知道,一般孩子有啥問題,因為過分關心,就會嘮叨的沒完沒了,最後孩子就是不在聽我們嘮叨,叛逆的厲害。
9、不要要求過高
很多家長對孩子要求很高,而孩子又做不到,最後就會叛逆起來,所以我們不要要求
10、參觀學習先進人員我們還可以帶孩子多看一些精神文明的旅遊景點,或者讓孩
11、培養孩子自信心
孩子叛逆一般都是孩子對學習、生活等不如意,或者遊戲困難不順,感到迷茫,就會造成孩子內省急躁,越來越叛逆,這是青春期的表現,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建立自信心,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子瞭解一些有道德修養的人,讓孩子感受到文化的美德,在環境的薰陶下,就能培養孩子的性格,漸漸的就不叛逆啦。
回覆列表
孩子成長中有三大叛逆期,2-3歲,7-9歲,12-18歲,聽起來好像養個孩子就一直是會不聽話。所以孩子不聽話,成了很多父母的苦惱,常常抱怨:現在的孩子真不聽話,應該怎麼辦呀?
其實,父母與其抱怨,真不如安靜下來想想辦法。那麼今天貓爸就分享幾個能讓孩子變得更聽話的辦法。
1、學會跟孩子說話
孩子跟別人不同,他既是你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只不過這個“人”不成熟而已。很多父母都會站在家長的位置上去跟孩子溝通,比如平時總是習慣跟孩子說:“少吃零食!”“不許看手機!”“不許出門!”等等。
2、理解孩子
比如孩子有一個手工沒做好哭了,很多父母會說:不就一個手工嗎,有什麼哭的,不會接著做唄。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孩子也不例外。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理解孩子,然後想辦法讓孩子安靜下來。孩子只有感覺自己被理解了,才會聽媽媽的。當然媽媽也可以讓孩子哭一會,這也是孩子釋放壓力的好辦法,對培養孩子的情商也有好處。
3、不要給孩子打標籤
孩子寫作業,有一個題不會,父母就說孩子太笨了。你覺得這樣說有道理嗎?父母自己小時候寫作業就什麼題都會嗎?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就事論事,幫孩子解決當前的問題,給孩子講明白,這樣孩子才會尊重你,聽你的。
4、讓孩子參與生活
很多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看到孩子過來,總是把孩子趕到一邊,怕孩子搗亂。等到孩子大了之後什麼也不做,又怪孩子不聽話,一點責任心也沒有。
其實研究表明,從小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好的。所以如果你洗碗的時候,雖然孩子不會洗碗,但你可以讓孩子幫你拿一些碗筷。這樣孩子學會了做家務,還不會搗亂了,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5、說一不二
很多父母特別是老人,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一直在旁邊說:你不聽話,我就如何如何。而很多時候他們都是在那裡說,而沒有采取行動,結果孩子越聽越皮,越大越不聽話。所以父母們在這一點上一定要說一不二,當孩子犯錯誤了,就必須要付出代價。比如孩子不吃東西浪費食物,你第一次可以警告,第二次就可以拿走,讓他餓半天,下次他一定就不敢了。
所以說,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並不只是孩子的問題,父母們也有責任。只有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一些行為,給孩子一個公正的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