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有理想的鹹魚101
-
2 # 躺著玩手機最舒服
簡單來說,李綱要戰,像當年寇準強迫真宗一樣御駕親征,而高宗要跑,兩人尿不到一壺去,而且李綱是個直男,怎麼會與他等同流合汙
-
3 # 歷史的小學生
李綱的拜相本就一波三折,他也本不是宋高宗首選的宰相人選。宋高宗最寵信的官員仍是元帥府的近臣黃潛善和汪伯彥。他即位之初,就任命黃潛善為中書侍郎、兼御營使,汪伯彥為同知樞密院事、兼御營副使,掌管軍政。宋高宗在給黃潛善的升官制詞中稱讚他“器識沉毅,而足以任天下之重”,給汪伯彥的升官制詞中則稱讚他“學貫千載,智出萬夫”。實際上,黃潛善和汪伯顏都是胸無點墨的無能之輩。他們長期服侍宋高宗左右,因此能非常準確的把握皇帝的心理。他們知道宋高宗根本無意對金用兵,只想做一個偏安一隅的皇帝。於是,他們上任後,就向宋高宗提議“畫河為界”,向金國求和。並命令不準將宋高宗即位的詔書釋出到金人佔領的河北、河東路等地,並要求宋軍退守大河以南,以表示向金求和的誠意。黃潛善和汪伯彥的賣國言論很快招致朝內大臣的激烈反對,皇叔趙士㒟痛罵二人為“誤國”,但很快被宋高宗貶謫外地,老帥宗澤公開斥責黃潛善為“閒人”,汪伯彥為“微人”。
雖然宋高宗、黃潛善、汪伯彥主張對金屈膝求和,但他們深知,此時的金國兵強馬壯,根本不會理會宋朝的請求。於是,數次擊敗金軍的前宰相李綱很自然的進入了宋高宗的視野中。當時的李綱,“天下人望之所歸者”,朝中很多大臣都讚賞李綱“德義才力,足以任大事”。趙士㒟也數次向宋高宗舉薦李綱,宋高宗決定任命李綱為相。但黃潛善和汪伯彥堅決反對,他們說道:“李好用兵,今召用,恐金人不樂。”朝內一些投降派官員也反對李綱拜相。但宋高宗迫於當時金兵大軍壓境的險惡形勢,不得不任命李綱為右相,而將左相虛位,宋高宗的這個安排足以說明,他任命李綱為相只不過是權宜之計。(宋時規定,左相為大)
李綱上任後,總結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綜合對比宋金當時的實力,向宋高宗提出了一系列對策:
第一、對金關係上,他強調“能守而後可戰,能戰而後可和。不務戰守之計,唯信講和之說,則國勢益卑,制命於敵,無以自立矣。”
第二、他主張將金國任命的偽楚皇帝張邦昌和其他屈膝求和的官員嚴厲懲處。
第三、任命官員負責收復河北與河東失地,廣泛支援北方抗金義軍的對金斗爭。
第四、矯正各類弊政,加強戰備。
著名理學家朱熹對李綱的這些舉措大為讚歎,他說道:“方南京建國時,全無紀綱。自李公入來,整頓一番,方略成個朝廷模樣。”但李綱這種主張對金強硬的政治態度很快遭到宋高宗的厭煩。
李綱拜相的時間是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六月,好不容易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略成個朝廷模樣”,宋高宗就於七月決定南逃。李綱極力勸阻道:“偷取一時之安適,而忘禍患之在後。陛下既以降詔,獨留中原,人心悅服,奈何詔墨未乾,失大信於天下。”宋高宗這才取消了南逃的打算,不過介於徽、欽二帝的遭遇,他對李綱的勸阻非常不滿。而實際上,徽、欽二帝被俘時,李綱早已被趕出了朝廷。
八月,李綱升為左相,黃潛善為右相,汪伯彥也升為知樞密院事。宋高宗的這種安排無非是為了束縛李綱的手腳,以防止他在對金強硬的路上越走越遠。李綱對宋高宗的這種安排也非常不滿,他向皇帝上奏道:“君子、小人不可並立,疑則當勿用,用則當勿疑。”宋高宗雖然表面上對李綱安慰一番,但卻不肯收回成命。可想而知,李綱一個主戰派的官員是早晚要被宋高宗這樣一個主和派的皇帝拿下的。
李綱設立的河北西路招撫司和河東經制司就是為了收復北方失地,但以黃潛善和汪伯彥為首主和派官員卻屢次上奏,要求將它們撤銷掉。實際上還是主動放棄河以北的廣大地區,以向金人表示求和的誠意。李綱極力反對這種賣國主張,但宋高宗卻完全支援黃潛善和汪伯彥的主張。李綱深感皇帝的意見與自己的主張完全相背,他的主張根本得不到皇帝的支援,這樣一來,大事難為,因此只能提出辭職。
宋高宗對李綱的辭職雖然虛偽的進行了挽留,但他的罷相制詞卻直接表達了對李綱的極度不滿,他在制詞中指責李綱“謀謨莫效,狂誕罔悛”,“欺世盜名”,以個人好惡分忠奸,不念君情等等。李綱這樣一個胸懷治國良策,又一心為國的忠臣竟然落了個被宋高宗流放海南島悲慘結局。
李綱任相僅七十五日,他的離任使南宋小朝廷的局面更加不可收拾,宋高宗開始了無休止的南逃之路。
宋高宗在位期間,很多宰相都罷而複用,唯獨李綱始終沒有被他重新起用。他指責“李綱孩視朕”,“志大才疏,用之必亡人之國,故不復用”。而深層次的原因只有他自己清楚。
-
4 # 聽雨喜雨
趙構是皇帝,自然要考慮全域性,不僅要考慮戰與和,更要考慮宋政權延續。
主戰並不都好,戰和要看實機,盲目戰爭失敗的例子太多,劉邦能征善戰也有白登之圍。李世民也有渭水之盟,明英宗也有土木堡之變,就是投降派慈禧也有甲午中日之戰、八國聯軍入侵,無不因為實機不成熟,喪師失地,特比是慈禧時期更是割地賠款。
趙構建南宋時連岳飛等都能妥善使用,為什麼容不得李綱,李綱自身沒有問題嗎?
當時李剛的主張明顯不對,戰爭是綜合實力的較量,趙構單槍匹馬剛建立南宋,說有實力跟金硬碰硬的較量,只能說有這樣的想法無異於痴人說夢。
趙構是一位有勇有謀的皇帝,宋史定論中興之主 ,不是浪的虛名。他既要考慮用兵,同時要考慮國內的承受能力,農民起義就是因為抗金稅賦,與民意逆行,必然為百姓拋棄。 經過常年戰亂 ,江淮多流民,百姓已流離失所,需要休養生息,否則,必然引起更大的農民起義,到時內憂外患,必然亡宋,亡漢人天下。 求和純粹不得已而為之,為休養生息以利再戰。 實際也是這樣 二十年後廢除合約,讓孝宗即位北伐。
李剛作為將軍出身,他並沒有全域性觀,一方面要求對金作戰,當時中興數將確實都在同金作戰,另一方面李綱對於自己的嫡系是盡力保護,當時有一個傅亮事件,我們來看看。作為李綱的一親信,任河東經制副使的傅亮,剛剛招募一批流民成軍,汪伯彥指責“逗留”京師,要求當日渡過黃河。傅亮爭辯稱,黃河以北完全是金人控制,帶一支未經訓練的烏合之眾過去,哪裡可以落腳?哪裡可以打糧?李綱也力爭讓黃潛善等收回成命。
殿中侍御中張浚彈劾李綱說,李綱雖然有才氣,但過於意氣用事,而且用刑不當,又指李綱“排斥異己、大小事務都要按一己意願行事”,更列數了其“買馬之擾,招軍之暴,勸納之虐,優立賞格,公吏為奸,擅易詔令,竊庇姻親”等許多錯誤。
李綱只以戰爭為前提考慮問題,忽略國力的支撐作用,如果戰爭失敗了,他還是站在道德高地。 趙構得從全域性高度,如果失敗了,宋就亡了,漢人的天下提前滅亡了,他當擔不起。所以他從穩定高度總攬全域性,趙構還要考慮穩定、評價人員素質、戰爭供應、經濟,農業、手工業,民生,貿易,等等,他同李剛考慮的不是一個層次。
回覆列表
因為李綱是主戰派,趙構當時的心理是很矛盾的,李綱對趙構要巡幸東南很不滿意,他對趙構說:自古以來,中興的帝王都是起於西北,立足中原,控制東南。這也許是天下精兵健馬都在西北的緣故。如果陛下堅持巡幸東南,使中原的抗金將士大失所望,今後要收復北方失地就很困難了。 岳飛也上書趙構,指黃潛善,汪伯彥奸臣誤國,使中原軍民大失所望,建議趙構乘金人在北方立足未穩之機,親率六軍北渡,收復失地。趙構不但不敢這樣做,反而認為岳飛越職言事,對其予以削官的處罰。 這樣使李綱感到自己在小朝廷中已不能有所作為,不得不提出辭職要求。趙構順水推舟,以各種各樣無中生有的罪名,貶李綱為觀文殿大學士,至此李綱居相位才75天。